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实践研究

来源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hian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是义务教育中重要的发展阶段,近年来对于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重视各区域学生的共同进步,推动所有学生共同成长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城乡结合部的初中学校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上都必须进行有效的改革,通过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来保证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促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是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针对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英语朗读习惯的培养进行实践研究。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英语朗读习惯;促进作用;培养实践
  引言:随着近年来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针对城乡结合部学校的教学模式也越发受到相关人士的重视,并以此为重要课题开启了研究。地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学校一般具有一些特点,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质量不高,学生对于学习也缺乏一定的热情,很多学生都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导致学校内部教学质量迟迟得不到有效地提升,严重影响了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和学习水平的进步,为此教师要明确认识到培养学生朗读习惯的重要性,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提高。
  一、促进学生词汇记忆和理解水平的提升
  在城乡结合部学校培养学生英语朗读的习惯首先能够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准确的记忆英语词汇,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英语理解水平。在以往的英语学习中学生对于词汇的记忆和内容的理解多半处于死记硬背的模式,这种方式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通过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可以在朗读中锻炼学生的英语语感,根据具体的语境来记忆词汇,这样学生能够更加扎实的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同时还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出一些生词的含义,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在《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备课时最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融入一些课外素材,给学生的朗读提供更多的选择。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小组合作朗读等形式来熟悉文本内容,让学生能够对其中短语、句型等知识点产生深刻记忆,为学生今后灵活应用知识点提供切实的保障。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去记忆新的知识点,并且在反复朗读中理顺文本大意,能够将其准确翻译,促进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二、促进学生口语水平的提升
  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口语水平是培养全能型人才的必然需求,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朗读来进行引导,在讲解基础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灵活掌握这门语言艺术,让学生在朗读时能够逐渐提升英语语感,为自身的发展提供切实的保障,让学生对說英语产生自信和兴趣,从而解决一些教学问题。很多时候学生不敢张口说英语,导致其口语水平迟迟得不到实质性的进步,教师要在学生朗读时多给予鼓励和赞扬,让学生逐渐爱上英语这门语言,并且能够自觉投入到英语朗读中。
  例如:在《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这一课的教学中,在朗读时教师可以多给学生准备几段文本内容,让学生能够时刻保持对英语朗读的兴趣和热情,选择适合自己能力难度的片段去尝试朗读,在能够流畅朗读之后再挑战更高的难度,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展开学习和朗读练习,让学生能够在朗读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在不断朗读中促进英语口语水平的进步。
  三、促进学生语法知识结构的掌握
  语法一直是英语学科中的教学难点,学生在学习时总是会产生一些抵触的情绪,影响学习心情,甚至会感到一些厌烦和压抑,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准确掌握语法知识结构,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欲望。通过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可以将语法教学自然的融入到其中,让学生在朗读的同时提升语感,对英语语法产生一定的认知,当学生逐渐将英语语法当成一种自然习惯之后,就会更加自然地投入到英语朗读中,在朗读的过程中去感受英语语言的趣味和魅力,同时赋予语法生命力,体会朗读带来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记忆和学习语法知识。与此同时学生可以通过朗读对语法产生一些新的理解,找到一些合适的语法学习方法,在此前提下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心态,促进学生英语学科素养和语言能力的进步与提升,这对于学生今后英语学习的开展能够起到重要的保障。教师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要做好跟踪指导工作,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培养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其朗读习惯的必要性,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去设计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朗读选择,调动学生的朗读主动性,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朗读素材和朗读形式逐渐养成主动朗读的习惯,不断规范学生的朗读发音。
  参考文献:
  [1] 付献霞. 重视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朗读习惯的培养——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J]. 教育科学(引文版).
  [2] 赵红洋. 如何培养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的英语朗读习惯[J]. 东北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幼儿园时期的知识教学和实践过程,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知识启蒙教育阶段。而在这一阶段,教师不是一定要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提高其学习水平,而是应该拓展实践教育,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来进行多元化的教学。而随着近些年来教育的不断发展,生态学已经成为了新兴的学科,在学前教育阶段来落实生态学理念,不仅能够让幼儿学会人与自然如何相处,还能够让幼儿不断地探索绿色生态文明的建设,有助于促进幼儿
期刊
【摘要】这些年来,全国乃至全世界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越来越关注和重视,我国也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的建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倡导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环境。学前教育是基础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这一时期对幼儿加强生态文明知识的教育和环境的渗透,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同时还能够不断地强化生态文明教育,传递新的价值观。但是,学前教育阶段的生态文明教学,不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经典“跳房子”游戏活动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并与其他小朋友相互配合使幼儿体会到游戏的乐趣,与此同时通过改变游戏的方法和内容,可以将更多的教学资源整合其中,通过游戏教学使幼儿学到更多的知识,对求异思维和创造能力均有较大的提升  【关键词】跳房子;教学前;教学后;总结  一、教学前  1.知识教学与技能的培养目标  通过“跳房子”活动可以使幼儿掌握游戏的基本玩法和规则,在活动中可以
期刊
【摘要】对于现阶段的幼儿来说,他们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里,淹没于电子产品之中。通过生态文明的建设和生态自然的打造,能够让幼儿真正地回归自然,并且在自然探索中激发灵性。这种生态文明教育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真正地为学前教育提供了价值引导。但是要想在学前教育中做好生态教育,就必须为幼儿打造自然生态的幼儿园环境。本文作者就以幼儿园打造自然生态环境的策略为题,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提出了以下几点见解,仅供各
期刊
【摘要】老师们往往都对于特定年龄阶段的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了解 , 对于身心健康个别化的认知 , 则主要依靠于与个别儿童及其家人之间的相处。而我们作为一个孩子的首席家长 , 他们对于一个孩子的理解和认识应该是竖向的、纵向的 , 教师对于孩子的理解就是高度水平的 , 如此 , 教师和家长间的交流与合作 , 正好使我们在认识上得到了良好的互补 , 在思想上达到了相互的协调合作、支撑,并且更
期刊
2021年9月1号,全国中小学如期开学,这是一件值得所以人开心的事情。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校学生报到情况令校长、老师堪忧——学生流失情况比较严重。学生报到数量已经年年下降,今年尤其明显。这种现象着实让学校领导着急了一把。我今年接手学生学籍管理员工作,我们有一个以县为单位的农村学校学籍信息员群,新生入学籍需要先报人数,各个学校的报名人数也分地区,如果是偏远农村,上报的人数有10、15的,在镇上的就
期刊
【摘要】 家庭是学校教育的基石,也是教育学生最重要的原因,因此如果缺乏家庭教育,则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未来发展产生十分负面的影响,而目前主要缺乏家庭教育的孩子就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弟。在这样情形下,班主任就需要更加重视进城务工子弟,让进城务工子弟可以进一步加入班集体,得到除父母外,老师和同学的关爱,树立起自信,获得更好的发展。本文根据进城务工子弟在学校存在的问题,进行班主任培养进城务工子弟的工作研究
期刊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识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它是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条件,所以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具备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语文教师并未注重对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只是对教材中的汉字进行机械式讲授,加之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不足,所以许多学生识字数量远远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识字也缺乏兴趣,因此,教师必须做出改变,加强对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
期刊
【摘要】陶行知作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提出了大量有建设性作用的教学改革方案,其中生活教育理念极为突出,为幼儿教育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幼儿课程游戏化目前已经成为幼儿园开展各类教育活动的主要方法,游戏本身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可以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参与游戏的学习欲望。而生活化教育理论在游戏教育活动中的应用将会进一步激发幼儿的生活情感和生活经验,让游戏活动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基于此,本文将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
期刊
【摘要】应用能力属于学生数学课程学习的基础能力之一,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培养工作中,教学人员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教学模式中渗透理论应用的教学指导,使学生可以在学习观念、学习方法上可以正确认识理论应用的学习技巧。在以往的应用能力培养工作中,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引起过多重视,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等方面没有得到较好培养。对此,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教学人员需要在原有的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