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中柳妈艺术形象浅析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fith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柳妈生活在封建思想和封建伦理依然浓重的辛亥革命之后。此时帝制虽已崩溃,但社会本质并无多大变化。柳妈身份卑微,贫穷辛苦、迷信愚昧;她可怜,但也可恨;她善良,但也残忍。是她给了祥林嫂致命的精神打击,但她也是受害者。我们在痛恨她的同时,更应痛恨那个时代,更要剖析那样的社会。
  关键词: 小说《祝福》 柳妈 艺术形象
  
  鲁迅作品所刻画的妇女形象很值得深思品读。比如在小说《祝福》中,作者不仅成功地塑造了在旧中国“想做奴隶而做不稳奴隶”的祥林嫂这一主角形象,而且以极俭省的笔墨勾勒出许多生动鲜活的配角形象。尤其是柳妈,虽然只是一个插入的人物,但在情节上,柳妈是把故事推向高潮的人物之一;在思想意义上,揭示了当时广大底层百姓的思想状态,可以说,虽是小人物但反映了当时的整个社会生活。
  一、柳妈的形象特征
  柳妈生活的时代,帝制崩溃,但封建社会本质并没有根本变化。她身份卑微,贫穷辛苦、迷信愚昧;她可怜,也可恨;她善良,也残忍。是她给了祥林嫂致命的精神痛苦,但她也是受害者。我们在痛恨她的同时,更应痛恨那个时代,更要剖析那样的社会。
  1.柳妈是可怜的。柳妈的身份是佣人。在旧中国,由于礼教束缚,只有在家境衰微到难以维持生计或者像祥林嫂那样丧夫失子、走投无路的妇女才会出来帮佣。作者没交代柳妈帮佣的原因,但是,无论是以上哪种原因,都可以说,柳妈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并且她的生活艰难。这从外貌描写中可得到印证:“打皱的脸”“笑起来”“蹙缩得像一个核桃”,眼睛是“干枯的”。脸型瘦削,眼神干涩,显然衣食不足。柳妈“吃素,不杀生,只肯洗器皿”,显然是佛教徒,这也折射出她生活的辛酸。因为在宗教文化氛围薄弱的中国,只有那些被生活压扁了的人才会本能地寻求宗教庇护。就像闰土感到没有出路,寄希望于老天爷一样。所以,我们可以想见柳妈苦涩压抑的处境。
  2.柳妈是可恨的。她的可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柳妈对祥林嫂的冷漠。按理说,柳妈最能同情祥林嫂,最愿意帮助她,因为她们处境相似身份相同。但事实是,柳妈对祥林嫂的痛苦是冷漠的。并且这种冷漠是依照层次逐渐加重的。当祥林嫂开口向她倾诉丧夫失子之痛的时候,柳妈却“不耐烦地看着她的脸”:“祥林嫂,你又来了。”在这里,人类与生俱来的同情心令人心痛地粉碎了。这是第一个层次。第二层次是鄙夷。对祥林嫂再婚,柳妈诘责道:“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柳妈当然了解和她一样守着贞节观的祥林嫂是被两个男人和她的婆婆抢回去,捆着上了轿子,按着头拜堂,并且在堂上拼死撞向几案,以死来保护名节的。她非但对祥林嫂的婆婆和小叔子没有一点愤慨,反而呵责祥林嫂。从中我们能感受到她对祥林嫂人格的鄙视和自我优越感。第三层次是把玩祥林嫂的伤痛。在鲁镇的人们都已熟透了祥林嫂的经历,她的悲苦经大家咀嚼了许多天,早已变成了渣滓,人们心灵正无聊的时候,柳妈将祥林嫂头上伤疤的秘密宣扬出去,使得“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但祥林嫂从他们的“声调和笑容中也知道是在嘲笑她,所以总是瞪着眼,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整日闭着嘴,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伤疤,默默地跑街、扫地、洗菜、淘米”。到这里,祥林嫂成了鲁镇的一个笑柄,被迫与世人隔绝,这当然是柳妈的“成就”。
  所有人包括柳妈,都承认祥林嫂可怜。可是为什么还要撕开她的伤口把玩呢?推测有两种原因:(1)柳妈在鲁镇的地位无足轻重,她借传播一个不幸人的故事来赢得关注。(2)柳妈和大家一样,需要谈论别人的是非来满足心灵空虚。至此,柳妈对祥林嫂伤痛的态度,由漠视到鄙夷再到把玩,不得不让我们对这个原本可怜的女人产生厌恶。
  更可憎的是,柳妈的封建迷信思想直接摧毁了祥林嫂的精神支柱。柳妈要祥林嫂到庙上捐一条门槛,赎回今生再婚的罪过。祥林嫂今生已经受够苦头,只期望死后可以安宁,现在柳妈告诉她死后不但不得安宁,还要经受更大痛苦,这对她是何等的精神摧残。为了拯救自己,她毫不犹豫地用了“历来积存”的“十二元血汗钱”捐了一条门槛。但更可怕的是,她发现即使捐了门槛,主人依然不让她参加祭祀活动,依然认为她不干净。祥林嫂精神上的最后一条支柱折断了。一夜之间,两眼空洞无神,“消尽了先前的悲哀颜色,仿佛是木刻似的”,最后倒毙在主人祝福时刻的漫天风雪之中。与其说是鲁四老爷将祥林嫂赶出家门,使她潦倒而死,不如说是柳妈对她进行了精神虐杀而死。
  3.柳妈也是可悲的。首先肯定柳妈不是坏人,正如作者所说,柳妈是个“善人”,“不杀生,吃素”,这是旧社会善良人最具代表性的善行。柳妈劝说祥林嫂捐门槛,完全出于对她来生的拯救。柳妈宣扬她额头伤疤时,也绝没有料到会将她推到与人隔绝的困境。作为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妇,她的传播是非,飞短流长,我的理解是——恶意不足,粗俗有余。那么她的可恨之处怎么理解呢?鲁迅先生深刻而痛心地道出我们的复杂情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因为说到底她也是一个受害者。
  首先,她深受封建礼教的毒害,死守贞节,所以才有对祥林嫂“索性撞一个死”的残酷建议,但绝对是善意的批评,进而鄙夷她的人格。在她的意识里,祥林嫂改嫁虽是封建秩序的产物,但后果必须由自己承担。其次,她对祥林嫂的冷漠态度正是封建等级思想和伦理道德的折射。
  君臣父子的等级观念和伦理道德使得柳妈并不能深切体会祥林嫂的悲苦,反而以为这些悲苦是她当承受的,更没有自觉意识到自己正和祥林嫂同样被压迫,本应该联合起来斗争,反而将不幸者的悲苦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柳妈这一具有代表性思想,揭示了封建礼教怎样和迷信结合起来,对劳动妇女进行残酷的愚弄乃至不流血的虐杀。
  二、柳妈形象所承载的社会意义
  在旧社会,像祥林嫂这样再嫁以后又成了寡妇的妇女,她的命运早已注定。正如丁玲所说:“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都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感到精神痛苦。”在小说特定环境中,由谁告诉祥林嫂有关地狱一切,给她精神上最后一击才最合理、最具深刻意义呢?是主人吗?不,像鲁四老爷这样伪善的封建统治阶级代表人物,根本不屑于拯救她的灵魂。是鲁镇上那些先以听祥林嫂遭遇为满足,继而又对此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的人吗?不,被统治阶级长期奴役,精神麻木的他们也不会来开导祥林嫂。只有柳妈,因为她“善”,又和祥林嫂朝夕相处。在小说所的环境中,换上另外任何人来劝说祥林嫂,都会使读者觉得缺乏必然性,合理性。
  作者在刻画了整个鲁镇的人对祥林嫂不幸命运的漠视之后推出柳妈,意在借这一形象对无处不在的腐朽封建思想做生动而深刻的抨击。这是小说主旨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说,从分量上说,柳妈是个小人物;从意义上说,柳妈绝不是小角色。
  柳妈自私,对苦难同胞冷漠,对自我不幸命运无意识,封建思想愚昧,在鲁迅笔下的许多小人物身上都有折射。比如,《孔乙己》中那些以孔乙己头上新伤疤逗乐的短衣帮;《阿Q正传》中那些跟在游行囚车后怀着看热闹心情看阿Q行刑的民众;《药》中用烈士鲜血做成人血馒头给儿子治病的华老栓,他们都是“和自己同命运的同胞”的不幸命运的看客,甚至在无意识中亲手将同胞送上断头台,在不自觉的情形之下做了封建社会虐杀劳苦人民的刽子手。正是基于对这种国民性的深刻认识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鲁迅先生才弃医从文,毅然走上了医治中华民族灵魂的艰险道路。
  直到今天,我依然能感觉到中国人际关系“群而不和”的阴影。表面上,大家和和气气,热热闹闹,实际上人心距离相去甚远。对于危难,我们难过同情激动,真正的行动又在哪里呢?白岩松曾撰文说,他多次参加“感动中国”的颁奖典礼,一次次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他看到观众们也是如此。回到生活,他感到大家的善良打折,热情减退,他深感遗憾。他问:“难道仅有感动就够了吗?”我想,能感动或许只能说良知尚存。良知让我们看到美好的希望,真正美好的到来则是需要行动。善良,是行动。今天,虽然封建制度已被推翻,但“做别人命运的看客”的意识肃清了吗?而我以为这正是东西方文化的一大差异。这是今天重读《祝福》,再析柳妈形象特征的真正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黄玉捷.当前我国社会心理状态及其疏导.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美]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著.健全的社会.国际文化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 要: 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一位作家。《变形记》是其代表作,用写实的手法描写虚妄的世界,通过荒诞的表现形式揭示了深刻的社会现实。从主角格里高尔与周围的人、与生活的社会发生的一系列关系的变化,用外化的主观感受进一步表现“异化”的主题,加深了人们对于在这个整体异化的社会中个人反抗的苍白无力,最终仍会被吞噬的悲剧命运的认识。  关键词: 卡夫卡 变形记 异化 死亡  奥地利作家卡夫卡
摘 要: 高效课堂应具备两个条件:一要高效全面地实现三维目标;二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提升道德,发展人格。作者结合人教版必修一《解放战争》的教学分析如何紧扣三维目标,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 《解放战争》 高效课堂 三维目标 教学反思  构建高效课堂就其内容而言,是指新课标中所规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全面实现。高效课堂有两个必要条件:
摘 要: 身为会计师的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在个体精神的旅途中,虚无超脱的同时又抵达了生活的所在。将枯燥乏味的生活状态营构成一种诗意的存在,而这样的生活所悟在他的作品中呈现出了一种发展的趋势,由“无”到“抵达生活”到呈现出顽强突围的精神气质,他在个体的想象世界里成功地品味着纷繁复杂的世界。本文主要在品读其作品《惶然录》的基础上,探寻费尔南多·佩索阿作品中所透露的精神走向。  关键词: 费尔南多
摘 要: 针对文言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文章提出课文要诵读、“言”“文”要交融、古今要勾连三个教学策略。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诵读 交融 勾连  近日,我到某校八年级随堂听了两节文言文教学课,感触颇深。其中一节是上《桃花源记》(以下简称“桃课”)。这位老师上课的流程大致是这样的:先对该课第一课时内容进行小测。十分钟后,进行新课教学——对课文后三个段落的字词句进行串讲解释、翻译。串讲结束后,教师
摘 要: 加强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利于发挥高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有利于促进高校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的有机结合。本文结合湖南农业大学科技处党支部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实践,阐述了高校科技处党支部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意义,从转变学习工作作风、提高党员服务能力、完善管理工作机制和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四个方面介绍了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具体措施,并提出了结合具体工作职能、找准工作切入要点、主动
摘 要: 语文教师肩负着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神圣使命和教书育人的主要职责,但工作后再保持勤读常写习惯的语文老师简直是凤毛麟角,书生味早已荡然无存。时代使命、知识更新、学生不同等都要求语文教师不管是出于工作所需,还是纯属个人兴趣,唯有坚持勤读常写方能教好学生。  关键词: 语文教师 书生 勤读 常写    一、语文教师的读与写情况  我从教已十年有余,作为语文老师,虽偶也读
摘 要: 许自带伴奏参加音乐专业高考器乐科目考试,是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音乐专业统考的一项特别规定。基于器乐演奏和考试特点的这一规定和做法,有别于专业音乐院校的器乐人才选拔方式,有益于考生综合演奏水平的发挥,有利于评委对考生综合表演能力的考评。由于部分考生或伴奏人员对考试性质、考试要求及相关考试环境要素的误解误识,在器乐考试伴奏中“喧宾夺主”、“重形轻质”等问题时有出现。基于器乐考试的考评工作
摘 要: 佛道两种宗教文化在《红楼梦》中呈现对立统一的关系,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变化及人物命运的走向,小说中人物也对佛道思想有独特的见解。其中佛教文化指向小说主旨,占据主导地位,道教起协同作用,形成外道内佛的宗教思想构架。  关键词: 对立统一 外道内佛 参禅悟道 命运走向 虚无人生观  一僧一道揭开了《红楼梦》故事的序幕,预示着故事的走向。僧所代表的佛教和道所代表的道教两种宗教文化在《红楼梦》中
摘 要: 坚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本文根据职业教育的经济属性,着眼市场需求,通过全面推行技术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分析工学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讨当前工学接的典型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为开展校企深度合作的学校和企业提供导向和支持,同时为满足苏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更好、更多的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 工学结合 教学模式
摘 要: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有三方面: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本文依此三方面探析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基于“教育是培养人的”这一共识,进一步论述教育应该培养怎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等一系列问题,对我国探讨当前教育问题具有一定借鉴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 雅斯贝尔斯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措施  教育虽然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但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只有三方面: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