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情感教学法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w2dy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2-015-01
  一、坚持以理服人,增强知识的可信度,培育学生的认同情感
  任何学科都有它的知识体系和内在的逻辑体系,每个理论问题又具有它的系统性和层次性。虽然中学思想品德课是常识课,但其教材的编写也遵循了一定的规范性和内在逻辑性的原则,因此,我们在教学们中就必须遵循这一原则,从教材的逻辑结构上,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上,从不同年级学生的层次水平上,尽可能地把知识、道理讲清、讲透,不给学生留下疑惑和不解,而不是只停留在教学生画条条、背条条上。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知识的可信度,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听懂,心服口服,进而产生对该门课程的“认同”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求知识的求知欲,从感情上能把思想中学思想品德课真正当成一门科学而严肃认真地去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与学就容易统一起来,思想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二、坚持以情动人,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
  一个人有即使有再丰富的知识、再发达的智力,都要依赖情感的力量,否则,就不能形成乐观进取的态度,也难以付诸创造、开拓行为,因此,在思想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在传统的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由于教材中抽象的理论概念很多,加之教材编写的滞后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又缺乏创新意识,课堂教学仅停留在对书本知识的划杠与记忆上,而不注重结合新的形势,及时增添时代性的内容,不仅理论与现实脱节,而且很难培养学生积极的愉悦情感,严重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难以提高思想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对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即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必要的补充,根据时代形势的发展变化和需要,与时俱进,增添新的内容,拣取一些学生所关注和感兴趣的事件和典型事例,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能增强思想中学思想品德课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体验,更好地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使课堂活起来。这样,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沟通,情感共鸣也就易于形成,学生也才能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课堂教学也就能按照老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进行,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才会圆满完成。
  三、寓教于乐,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思想中学思想品德课由于理论性强,和社会现实生活及时事政策联系紧密,学生要学好并不容易。这就要求思想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采用灵活多变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和愉快合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受到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力求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现实结合的需要,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学生辨论会、演讲会、故事会、歌曲欣赏、漫画展评以及社会调查等活动,通过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乐趣与魅力,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思想中学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且在活动中,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和才干,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力地促进了思想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内驱力,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理论联系实际本来就是思想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根本指导方针,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指导方针却未能得到实质性的贯彻落实。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抽象的讲解过多,从概念到原理、空泛而枯燥,而对现实问题不是熟视无睹、漠不关心,就是避重就轻、轻描淡写的现象,无法真正满足学生的需要。任何人的学习都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功利性,“无用不学”无可厚非。这正如一杯水摆在口渴人的面前,会给他带来愉快,那是因为他需要;同样,一杯水摆在口不渴的人面前,他会无动于衷,如果强迫他喝就会造成不愉快,甚至敌对。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就必须把握思想中学思想品德课的特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学”和“用”上做文章,引导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思想中学思想品德课广泛的用途与实效性,而其广泛的应用和实效性又极大地强化了学生学习思想中学思想品德课的内驱力,从“为用而学”到“越学越有用”,再到“越有用越要学”,从而形成了“学——用——学”的良性循环。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特别注重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力求用现实问题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用理论知识的学习去解决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同时,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观察、思考和理论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在学与用的结合中,既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提高了觉悟,真正实现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目的。例如,在学习高一《经济常识》中有关“价值规律”这一内容时,我并没有先解释书本理论,而是组织学生到商品市场和几家企业进行调查了解情况,在调查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找出问题的成因及解决的办法,在此基础上,再系统地给学生讲授价值规律的基本知识,并结合调查了解的情况进行分析说明。最后,围绕“如何提高我国产品的竞争力、以及国有企业扭亏为盈”等问题,再请同学谈谈自己的观点。这既调动了学生学习中学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们在校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聪明才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收到了极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总之,在思想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只要我们善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情育情、以情引情、以情换情,就必然会换来学生的激情和热情,也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觉悟水平,极大地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实效。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教材的改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形式当然也该随之变化,究竟如何转变教与学方式,思想品德课更应该与时俱进、摒弃说教色彩,回归生活化、活动化、人文化的课堂教学才是回归本真。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自主;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2-051-01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活动课程,为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如今在
摘 要:自主探究模式作为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模式,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敢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学习中探究,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合作为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正确地指导和环境创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探究的平台。本文主要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
摘 要:本研究通过观察与访谈对幼儿园自主活动中的幼儿同伴互动行为进行考察,并就幼儿自主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自主活动;同伴互动;互动频率;积极回应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2-053-01  前言。  《纲要》指出,幼儿“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分享,有同情心”,教师“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
数学思维在思维科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学数学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就需要我们精心她设计思维训练的方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
摘 要:作为中国教育界不朽的丰碑,陶先生曾经说过: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因而教育应当充满爱。在“爱孩子”的基础上,陶先生进一步提出“热爱每一个孩子”。而今我们应该在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育力,让师爱成为引领孩子成长的明灯,我们则在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幸福。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爱  中图分类号:G6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2-056-01  自从进入二年级,我发现学生计算正确率明显下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等造成的。时下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在交流孩子的学习时总会不约而同谈到“粗心”这一话题:不少学生因粗心没有得高分,因粗心导致成绩低下,因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