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管他”是以“管”为核心义素,经语法化而产生的一个连词性成分.通过对“管他”在不同谈话语体中的使用情况,探究该语块在谈话语体中的语用功能,包括人际语用功能和语篇组织功能.“管他”除了突出说话者主观情感的语用态度的责怪、强制、不耐烦、不在乎和无所谓,以及语用目的 劝告之外,还具备开启话语、衔接话语和终止话轮的作用.
【机 构】
:
昆明学院人文学院,云南昆明65021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他”是以“管”为核心义素,经语法化而产生的一个连词性成分.通过对“管他”在不同谈话语体中的使用情况,探究该语块在谈话语体中的语用功能,包括人际语用功能和语篇组织功能.“管他”除了突出说话者主观情感的语用态度的责怪、强制、不耐烦、不在乎和无所谓,以及语用目的 劝告之外,还具备开启话语、衔接话语和终止话轮的作用.
其他文献
近代中国处于一个大变动的时期,开始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艰难转型.其中,近代文化转型是一个相对来说更深层次的难题,这也给对近代文化转型的研究带来了挑战.鉴于文化概念的广泛性和复杂性,本文从近代学者思想、教育及语言文字这3个方面的变迁来谈对近代文化转型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略论近代文化转型对当今的启示.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开展人文道德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是亟待教师探讨的问题.以多元读写教学法为理论基础,构建由四个核心环节、八个内容维度和具体要求组成的人文道德教育多元读写教学方案,并以综合教程“成人形成期”这个单元为例,探讨这个教学方案的适用性.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方案可以为外语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提供可行的方法和路径,有助于学生多元读写能力和正面价值观的培养,实现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相统一的教学目标.
高校校园交通环境秩序关系师生出行、影响校园安全,当前面临交通安全隐患大、交通安全意识低、管理法规不健全等问题.本文以湖南某高校校园交通环境治理为例,通过对治理理念、治理过程的梳理总结与问题反思,探寻高校校园交通治理的经验启示,并从健全法规、提高认识、善抓关键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高校校园交通环境治理和秩序优化提供借鉴参考.
地域文化是旅游管理课程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和内容.地域文化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融合是文旅融合战略下的大势所趋,也是高素质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高校教师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应该深度挖掘地域文化知识,使旅游管理专业知识与之紧密结合,为文化和旅游行业培育有人文情怀和专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转课堂模式被逐步熟知和运用,但现有研究并未对分级教学情境下的汉译英翻转课堂教学进行深入探讨.为此,通过测试和问卷调查,对分级教学中高、低两级共163名学习者开展了为期8周的汉译英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的对比实验.结果 表明:1)对高水平学习者而言,汉译英翻转课堂能更有效地提高他们的翻译成绩,以及整体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学习投入程度以及对教学的满意程度;2)对低水平学习者而言,尽管翻转课堂同样提升了他们的翻译成绩,但未能提升其整体的学习效果,并带给他们更多的压力和困惑.
分布式领导强调领导的实现是领导者与其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在实践中表现为一种学校组织结构中各种联合力量所形成的集体领导形式,与学校密切相关的人都可能具有领导力.本文以“分布式领导”理论为指导,分析高校学生自主管理的问题,提出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分布式领导路径,开阔高校学生自主管理的思路.
依照教育部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部署,高等师范学校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进入了课程思政建设的行列.本文以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探索为例,从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育人能力等方面开展教学改革,总结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
认知科学理论的发展变迁,预示传统教育主客体双方的边界不再泾渭分明,主客二分的传统教育模式正在逐渐向“双主体”教育模式演变.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双主体”主要表现为教育者和学习者之间互为主客体的关系.在道德教育实践中,一方面,要加强高校制度文化建设、建构科学教育方法体系、完善激励考核机制等措施,不断提高校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通过提升自主意识、积极反馈内在需求、主动调适学习过程等措施增强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价值,提高教育实效性.
南宁市“互联网+河长制”的发展水平居广西各地之首,和全国先进城市相比则处于借鉴学习阶段.南宁市“互联网+河长制”存在的问题包括:基层河长权责不均衡导致信息化监督管理平台低效运行;跨区域、跨部门难以利用河长制信息化监督管理平台进行有效合作;河长制信息化监督管理平台的民众参与度不高;南宁市“互联网+河长制”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解决问题的对策为:平衡基层河长的权力责任,使基层河长成为通过信息平台处理流域事务的主力军;打破平台信息壁垒,促进治水的跨地域、跨部门合作;河长制信息化监督管理平台应成为一个宣传重点;引进和
青少年拒学现象是指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拒绝上学而待在家里,他们内心想要上学却无法做到,即使勉强到学校去也会出现头痛、呕吐等不适症状,无法在学校待下去.本文通过一例高二男生拒学在家两年的家庭个案分析,来探究青少年拒学现象背后的家庭因素,并从中探索青少年拒学的可能性原因,挖掘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家庭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