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容量要适度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i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数课文都比较长,只有古诗和部分短课文可以在一课时完成,大部分课文一般需要两节课乃至稍多的时间完成。但现在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合理分配课时,往往在公开教学时第一课时容量很大,求多、求全、求完整,想把课文所有的内容都学完,语言文字训练不落实,如蜻蜓点水,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明显,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很多公开教学都超时,也影响了学生休息的权利;而日常教学第一课时的容量又比较小,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课时分配不均,直接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那么,怎样合理地分配好教学时间,使两课时的容量适中,合理分配好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呢?
  
  一、 直奔重点,删繁就简
  
  课文无论长短都有重点部分,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学一篇课文不能面面俱到地分析,教师要对文本内容大胆地取舍,切忌求全,对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可以忽略不学,忌什么都想抓,结果什么都抓不住。在学生大体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教师要精简教学内容,对文本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问题,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品评等,其他问题简单带过,或以读代讲,或以讲代问,或让学生自己说说读懂了什么,获得了哪些信息,不必在非重点的地方浪费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细读文本,预设好教学的重点,以及学生能提什么问题,学生对问题把握到什么程度。因此,教师要牢固树立节约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意识。
  如《可贵的沉默》是四年级课文,内容比较长,第一课时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以后,自读1~9自然段,然后问学生“爸爸妈妈是怎样祝贺你的生日的?”因为内容比较简单,也不是课文的重点,可以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读通读顺即可,没有必要费事过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和“怎样了解爸爸妈妈的生日?”还可以适度拓展“你准备为你的爸爸妈妈过生日做些什么?”升华学生的情感,突出教学重点。
  有位教师执教《凡卡》第一课时是这样安排的:(一)整体感知。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再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些段落是信的内容、哪些段落是回忆内容。(二)深入探究。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说一说意思。自由读第八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写了哪四个方面。学生概括后,分别读挨打、挨饿、没法睡、请求离开等内容。老板和老板娘是怎样打凡卡的?揪、拖、戳、捞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学生质疑。(三)联系实际。思考:和凡卡比童年。四千多字的长课文,教者奔重点,即凡卡的悲惨遭遇,有概括,有读书,有质疑,有品析语言,还有联系实际拓展。把教学分解成几个板块,教学环节很简单,学生既有效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又进行了比较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
  再如,《小鹿的玫瑰花》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课文,有位教师执教时,充分体现了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较好地处理了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之间的关系:
  识字。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所知道的花,当有学生说到“玫瑰花”时,教师板书课题,同时让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说出左边的王字旁变成了“提”。接着出示了“玫、瑰、骨、终、瘸、拐、惋、莺”八个生字让学生读,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然后问学生:“哪些字已经认识了,是怎样认识的?”接着游戏识字,让学生从自己的字卡中找生字,识字的环节用了近二十分钟。
  写字。教师选择了“谢、躺、微”三个字让学生学写。教师先范写“谢”,特意强调“身”成为一个字的一部分时,撇不出头,并用红笔标出来。学生在书上摹写后,教师用投影展示学生写的字,并让其他学生评价,教师用红笔改正学生写得不规范的地方,提示学生后,学生再写,再展示。学生自己写“躺”。教师范写“微”的时候,用红笔标出横,然后引导学生练写。其他需要写的字,第二课时再写。
  读文。教师只提出一个重点问题:小鹿在门前种了玫瑰花以后就跌伤了脚,在床上躺了很久,它没看到玫瑰花开放,但是,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接着教师又引导:黄莺、微风分别是怎么说的?学生找出有关内容读一读,教师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文中的意思。第二课时再采用分角色朗读等形式,读出感情。
  这样的设计,合理地分配了教学内容,巧妙地处理好识字写字与读文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低年级教学的特点,既有所侧重又有兼顾。
  
  二、 相对完整,留有悬念
  
  有的课文一节课是不可能学完的,公开教学也应当和日常教学接轨,学不完没有关系,只要合理地分配好教学内容就行。有的课文即使没有学完,文本的主旨也能表现出来。中高年级的第一课时教学,除了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比较简单的词语之外,还要弄清楚课文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要在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中有机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容忽视,不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上,把阅读课上成阅读理解课是不可取的。
  要根据教学目标有效地取舍教学内容,保持一节课的内容相对完整,只要能突出人物的品质、事情的主旨等即可,可以留有一定的悬念,引发学生第二课时学习的兴趣。如《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是四年级的课文,第一课时教学,可以先引导学生弄清楚哪些地方反映了徐霞客是“奇人”。第二课时再学习为什么《徐霞客游记》是“奇书”。《荷塘旧事》是六年级课文,全文两千多字,有位教师用了一节课上完,结果读书、训练都匆匆忙忙,学生学完了课文,对课文内容也没有清晰的印象。这篇课文应当是重点学习荷塘的美丽及作者和小伙伴在荷塘里打水仗的内容,教师在结课时留有一定的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于作者在荷塘里遇险、懂得的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的淳朴的爱等道理,应当在第二课时解决,这样也能保持教学内容的相对完整。
  因此,第一课时教学的容量适度,学生才能学有所获,训练才能落实,求多求全是对学生不负责,是教师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做法,应当摈弃。
其他文献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系统,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信息传递瞬息万变,有精彩纷呈的亮丽风景线,更有许多始料未及的意外发生。特别在孩子们的思维陷入一片混沌,课堂上突现窒息般的沉寂时,执教者该如何从容对待呢?    信息源提取失败时,须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提起某事时,虽心里明白却不能准确地记起。这就是心理学上常提到的“舌尖现象”或“话到嘴边现象”(即遗忘的提取失败理论)。
现代教师发展的困境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主义的扩张,在工具理性盛行的背景下,教师发展封闭于科学世界,一切变得过于被动、机械和有章法。  1.传统的教师教育体制使教师发展趋于片面化  传统的教师教育是定向型与封闭型的。特设专门的教育机构,工业化模式般的教育体系,统一规定的培养目标和标准,整齐划一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批量性地“生产”合规格的教师群体。这种教育方式的显著优势是计划性强,培养方向明确,在
2005年悄无声息地过去了,回过头看,不只是一路的忙碌,还有一些东西值得回味。一年来,我用心追逐着我的教育梦想——实现文化管理,打造班级生态文化群。时至今日,略有所成,并常以此自慰,即使辛苦些。也来了勇气,用些许文字记录下一路上发生的点点滴滴。先哲云:“我思故我在”,我仅以自己的方式来怀想过去的日子。     有效听课——理想课堂的催生剂    衡量理想的课堂,应该有许多纬度。但我坚信,理想的课堂
这是一个美丽的高中校园,到处是一片读书学习的动人风景,男孩女孩们过着紧张而充实的学习生活。  某班有一个漂亮的女生A,清秀的面庞,修长的身材,一头飘逸的黑发。她时常整理自己的衣装,打理自己的秀发,像一只梳理羽毛的丹顶鹤。爱美的她稍有机会就脱下校服,展示藏在里面的漂亮衣服。小A的成绩一直处在班级中上游位置,按照这个学校的教学成绩,上个本科大学是比较有把握的,加之她擅长表演,常给大家模仿一些歌星的歌曲
案例一  这是我两年前上的一节音乐课,课题是《影视音乐》。我先由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do re mi》导入课  题,接着,给学生讲解影视音乐的概念,然后按照教材内容顺序,依次让学生欣赏影视音乐片段,边欣赏边总结,最后,带领学生一起唱影视歌曲。这节课,学生基本掌握住了重点,课中我也设计了一些活动,如演唱影视歌曲,但不知怎么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始终不高,课堂气氛沉闷。讲到最后,我自己也觉得没劲! 
一、一个亟待纠正的长期存在的误解    在关于“基础与创新”问题的认识上一直存在_一种误解:中国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创新精神及能力不足;美国学生基础不牢,但创新精神和能力很强。如果我们泛泛而谈倒也无所谓,但如果作为指导教育实践的某种“理论”的出发点则是值得商榷的。  实际上,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没有严格的“专业训练”,可持续的、规模性创新是不可能的(偶尔的“创新”倒有可能)。没有基础的
前一段时间,国家新闻出版局明确规定,禁止以《鬼吹灯》为代表的盗墓小说和以《诛仙》为代表的玄幻小说出版。但是,现在看来,这类小说不但没有消失的迹象,相反还愈演愈烈,甚嚣尘上。看来学生喜欢阅读恐怖小说的问题已不仅仅是一个阅读的兴趣趋向问题,它正折射出青少年的阅读心理出现了某些病态。    一    一位家长告诉我,他发现自己的孩子最近喜欢读一些惊悚的恐怖书,刚开始他还不在意,可是最近却发现孩子对恐怖书
事例一:  一次测验后,教数学的孙老师发现原本优秀的辛雨成绩下降了许多,就在课堂上说:“有的同学骄傲自大,自以为了不起,上课的时候还做其他作业。” 辛雨没考好,心情不好,听孙老师这么一说,就没好气地顶了一句:“谁骄傲自大了?”孙老师听了非常生气,说:“辛雨,站起来,你还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是吧?”辛雨不站,说:“我的事情不要你管。”孙老师说:“辛雨,你这是什么态度?”辛雨说:“我就这态度,怎么了?”
教学机智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中新的、特别是突发的情境,迅速地进行判断并及时采取恰当措施的能力。教学机智主要表现为幽默形象的表达能力、冷静理智的自制能力、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时有效的调控能力、高超的解惑能力及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运用教学机智恰到好处地解决课堂上学生的突发事件,不仅让学生在教师的教育智慧中体验到了教师的至诚关爱,同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和做事。所以,教学机智是增进师生情感的推动力,是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学习击剑的人学习非常勤奋,练习十分刻苦,剑术长进很快。一天,他问教练:“如果我照这样的速度练下去,需要多少年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击剑手?”教练告诉他:“需要10年!”他想了想,又问教练:“如果我每天花费像现在这样两倍的时间练剑的话,需要多少年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击剑手?”教练笑了笑答道:“需要20年!”他一脸的诧异,追问道:“那如果我每天除了吃饭、睡觉,把剩余的时间都用在学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