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一
这是我两年前上的一节音乐课,课题是《影视音乐》。我先由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do re mi》导入课
题,接着,给学生讲解影视音乐的概念,然后按照教材内容顺序,依次让学生欣赏影视音乐片段,边欣赏边总结,最后,带领学生一起唱影视歌曲。这节课,学生基本掌握住了重点,课中我也设计了一些活动,如演唱影视歌曲,但不知怎么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始终不高,课堂气氛沉闷。讲到最后,我自己也觉得没劲!
案例二
新课标实施后,通过认真地学习与反思,我找到了问题所在,深刻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在接下来的课中,我对所授课的思路进行了调整。
又是一节音乐课,内容依然是《影视音乐》。这次,我决定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提前把课题告诉学生,并针对课题设置了三个子课题,让三个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影视音乐相关文字、音像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上课开始了。在美国影片《泰坦尼克号》主题歌的音乐声中,我拉开了本课的序幕,由这首学生非常熟悉的歌曲导入课题。
接下来,进入“交流探讨”部分。我让三个组的同学分别上台展示他们搜集的影音资料,小组间进行交流。
第一组同学准备的课题是:介绍影视音乐概念并举例说明。组长上来介绍完概念后,展示本组同学收集的一组影视音乐资料:电视连续剧《金粉世家》主题歌、韩剧《蓝色生死恋》插曲、动画片《灌篮高手》片头音乐、动画片《宝莲灯》片尾音乐……一个个我不曾考虑过的现代影视音乐片段呈现在我的眼前。每一个片段,小组都安排一名同学上台演唱。因为是自己挑选、自己喜爱的音乐,学生显得特别兴奋,每演唱一个片段,就激起台下一片欢呼声,台上一位同学演唱,台下全体学生跟着一起附和,气氛之热烈是我没有想到的。想想最初自己给学生欣赏《我的祖国》等影视插曲时,学生无动于衷的表情,我真是感慨万千。
第二组同学准备的课题是:电影音乐的发展历程。学生展示了从网上收集的关于电影音乐发展的相关资料,我对其进行了总结和补充。
第三组同学准备的课题是:影视音乐的功能。他们采用边欣赏边介绍的方法,所选影视片段依旧是他们熟悉且感兴趣的。当一个个剪辑好的影视片段出现在大屏幕上时,学生全神贯注地欣赏,不时还发出欢呼声。看着学生高涨的情绪,我灵机一动,在学生介绍完后,结合教材又做了适当补充,学生听得非常认真。
紧接着是“体验实践”环节:我给学生一段音乐,三个画面,问学生:“如果你是一名导演,你给这段音乐配哪个画面?为什么?”针对此问题,我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进行了总结。
最后是“师生互动”——影视歌曲大联唱。我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共同演唱影视歌曲片段,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课结束前,我对学生的研究成果及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进行相互评价。
下课了,学生围住我,恳求我下节课再给他们一些时间欣赏并演唱影视歌曲,我答应了。这节课,学生参与面广,课堂效果出奇地好,在玩、乐中,学生知识点掌握得非常到位。课后,我让学生谈谈感受,学生送我两个字——“过瘾!”这节课令我终生难忘!
反思
相同的课题,采用两种不同的上法,产生的效果竟会如此不同,这不禁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
1.活动体验,还给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教育过程,应该是学习者在体验的基础上对音乐的感受、感悟和音乐对学习者的感染、感化的过程。然而在传统音乐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过多地以自我为中心,无视学生的感受,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纯粹的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发展,摧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案例一中,我就是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主宰,整节课基本上都是我在讲,课中,学生虽然也有“动”,但那些“动”多属于听觉上的、比较被动的“动”。强制的灌输与自主活动、体验空间的缺乏,扼杀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在案例二中,我尝试让学生唱主角,为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留出尽可能多的时间与空间。通过创设情境、交流探究、体验实践、师生互动等一系列体验式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聆听、观察、思考、想象中,感受影视音乐的魅力,在主动感知、体验、表现和创造音乐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投其所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喜好,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案例一中,我全部选用教材中的乐曲让学生欣赏,而这些影视音乐大都年代久远,学生不熟悉,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因而学生学习没有兴趣;而在案例二中,我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课题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欣赏曲目,并且课上大胆采用学生所选素材(教师适当补充部分教材中的乐曲)。学生选择的都是自己钟爱的曲目,由于抓住了学生心理,根据学生喜好欣赏作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3.拓宽教材,力求贴近学生生活
高中学生情感充溢、思维敏捷、想像丰富,单纯的课本知识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渴望更多地了解“现实”。因此,教学中,教师在用好教材的同时,还需对教材内容做必要的拓宽,要积极开发利用相关课程资源,将其整合成学生乐于接受、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内容,以满足学生需求。这种拓宽,要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案例一中,我紧扣教材,欣赏内容全部取自课本,这就使得这节课面窄,内容单一,设计没有新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学生觉得枯燥,因而不愿意参与教学,课堂气氛沉闷;而在案例二中,我以教材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针对大课题,我设计了三个子课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探究,课上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空间,满足了学生需求。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开阔了学生视野,丰富了课堂内容,提高了学生审美修养和音乐鉴赏能力。案例二中课程内容尽管容量很大,但是由于设计巧妙,学生学得轻松,知识点掌握得也非常好,教学效果显著。
4.重视评价,渗透课堂教学每一课
教学评价是学校教育工作和每位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新课标要求教师要重视教学评价,要把评价渗透到课堂教学每一个环节。以往,由于对评价认识不够,我在课中没有进行很好的渗透。学习新课标后,认识到评价的重要性,在接下来的每一课中,我对评价都给予重视。案例二中,我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自评、互评),针对本课学习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经过一节课的音乐学习实践,学生会有许多有益和精彩的感受与体会需要表达,如果教师把总结的机会交给学生,或者采取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通过最后的评价拓展,深化学生情感体验,使知识技能得到迁移。
5.相信学生,善于挖掘学生潜能
学生是极具可塑性的鲜活个体,特别是高中学生,思维发展日趋成熟,他们具有很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审美经验。作为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要善于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课堂中,应多给学生创造条件,积极为他们创设自主活动空间,要激发他们各方面的才能,主动展现自己的个性与能力。在案例二中,我相信学生的能力,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给我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音乐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是关键。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积极投身到新课改实验中;我们要开动脑筋,努力寻求多种途径,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我们要努力让每位学生都能愉快地步入音乐殿堂,使他们都能尽享音乐之美!■
(作者单位:江苏新海高级中学东方分校)
这是我两年前上的一节音乐课,课题是《影视音乐》。我先由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do re mi》导入课
题,接着,给学生讲解影视音乐的概念,然后按照教材内容顺序,依次让学生欣赏影视音乐片段,边欣赏边总结,最后,带领学生一起唱影视歌曲。这节课,学生基本掌握住了重点,课中我也设计了一些活动,如演唱影视歌曲,但不知怎么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始终不高,课堂气氛沉闷。讲到最后,我自己也觉得没劲!
案例二
新课标实施后,通过认真地学习与反思,我找到了问题所在,深刻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在接下来的课中,我对所授课的思路进行了调整。
又是一节音乐课,内容依然是《影视音乐》。这次,我决定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提前把课题告诉学生,并针对课题设置了三个子课题,让三个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影视音乐相关文字、音像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上课开始了。在美国影片《泰坦尼克号》主题歌的音乐声中,我拉开了本课的序幕,由这首学生非常熟悉的歌曲导入课题。
接下来,进入“交流探讨”部分。我让三个组的同学分别上台展示他们搜集的影音资料,小组间进行交流。
第一组同学准备的课题是:介绍影视音乐概念并举例说明。组长上来介绍完概念后,展示本组同学收集的一组影视音乐资料:电视连续剧《金粉世家》主题歌、韩剧《蓝色生死恋》插曲、动画片《灌篮高手》片头音乐、动画片《宝莲灯》片尾音乐……一个个我不曾考虑过的现代影视音乐片段呈现在我的眼前。每一个片段,小组都安排一名同学上台演唱。因为是自己挑选、自己喜爱的音乐,学生显得特别兴奋,每演唱一个片段,就激起台下一片欢呼声,台上一位同学演唱,台下全体学生跟着一起附和,气氛之热烈是我没有想到的。想想最初自己给学生欣赏《我的祖国》等影视插曲时,学生无动于衷的表情,我真是感慨万千。
第二组同学准备的课题是:电影音乐的发展历程。学生展示了从网上收集的关于电影音乐发展的相关资料,我对其进行了总结和补充。
第三组同学准备的课题是:影视音乐的功能。他们采用边欣赏边介绍的方法,所选影视片段依旧是他们熟悉且感兴趣的。当一个个剪辑好的影视片段出现在大屏幕上时,学生全神贯注地欣赏,不时还发出欢呼声。看着学生高涨的情绪,我灵机一动,在学生介绍完后,结合教材又做了适当补充,学生听得非常认真。
紧接着是“体验实践”环节:我给学生一段音乐,三个画面,问学生:“如果你是一名导演,你给这段音乐配哪个画面?为什么?”针对此问题,我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进行了总结。
最后是“师生互动”——影视歌曲大联唱。我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共同演唱影视歌曲片段,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课结束前,我对学生的研究成果及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进行相互评价。
下课了,学生围住我,恳求我下节课再给他们一些时间欣赏并演唱影视歌曲,我答应了。这节课,学生参与面广,课堂效果出奇地好,在玩、乐中,学生知识点掌握得非常到位。课后,我让学生谈谈感受,学生送我两个字——“过瘾!”这节课令我终生难忘!
反思
相同的课题,采用两种不同的上法,产生的效果竟会如此不同,这不禁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
1.活动体验,还给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教育过程,应该是学习者在体验的基础上对音乐的感受、感悟和音乐对学习者的感染、感化的过程。然而在传统音乐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过多地以自我为中心,无视学生的感受,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纯粹的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发展,摧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案例一中,我就是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主宰,整节课基本上都是我在讲,课中,学生虽然也有“动”,但那些“动”多属于听觉上的、比较被动的“动”。强制的灌输与自主活动、体验空间的缺乏,扼杀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在案例二中,我尝试让学生唱主角,为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留出尽可能多的时间与空间。通过创设情境、交流探究、体验实践、师生互动等一系列体验式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聆听、观察、思考、想象中,感受影视音乐的魅力,在主动感知、体验、表现和创造音乐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投其所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喜好,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案例一中,我全部选用教材中的乐曲让学生欣赏,而这些影视音乐大都年代久远,学生不熟悉,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因而学生学习没有兴趣;而在案例二中,我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课题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欣赏曲目,并且课上大胆采用学生所选素材(教师适当补充部分教材中的乐曲)。学生选择的都是自己钟爱的曲目,由于抓住了学生心理,根据学生喜好欣赏作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3.拓宽教材,力求贴近学生生活
高中学生情感充溢、思维敏捷、想像丰富,单纯的课本知识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渴望更多地了解“现实”。因此,教学中,教师在用好教材的同时,还需对教材内容做必要的拓宽,要积极开发利用相关课程资源,将其整合成学生乐于接受、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内容,以满足学生需求。这种拓宽,要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案例一中,我紧扣教材,欣赏内容全部取自课本,这就使得这节课面窄,内容单一,设计没有新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学生觉得枯燥,因而不愿意参与教学,课堂气氛沉闷;而在案例二中,我以教材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针对大课题,我设计了三个子课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探究,课上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空间,满足了学生需求。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开阔了学生视野,丰富了课堂内容,提高了学生审美修养和音乐鉴赏能力。案例二中课程内容尽管容量很大,但是由于设计巧妙,学生学得轻松,知识点掌握得也非常好,教学效果显著。
4.重视评价,渗透课堂教学每一课
教学评价是学校教育工作和每位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新课标要求教师要重视教学评价,要把评价渗透到课堂教学每一个环节。以往,由于对评价认识不够,我在课中没有进行很好的渗透。学习新课标后,认识到评价的重要性,在接下来的每一课中,我对评价都给予重视。案例二中,我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自评、互评),针对本课学习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经过一节课的音乐学习实践,学生会有许多有益和精彩的感受与体会需要表达,如果教师把总结的机会交给学生,或者采取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通过最后的评价拓展,深化学生情感体验,使知识技能得到迁移。
5.相信学生,善于挖掘学生潜能
学生是极具可塑性的鲜活个体,特别是高中学生,思维发展日趋成熟,他们具有很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审美经验。作为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要善于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课堂中,应多给学生创造条件,积极为他们创设自主活动空间,要激发他们各方面的才能,主动展现自己的个性与能力。在案例二中,我相信学生的能力,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给我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音乐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是关键。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积极投身到新课改实验中;我们要开动脑筋,努力寻求多种途径,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我们要努力让每位学生都能愉快地步入音乐殿堂,使他们都能尽享音乐之美!■
(作者单位:江苏新海高级中学东方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