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有效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同时,倡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教学情境的创设既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学实践证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怎么才算是有效的教学情境?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感悟、有趣的教学情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有角的实物,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实物,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点,并组织讨论、交流,抽象出角的特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创设开放式的活动情境,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有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学完这节课后,又组织学生探索生活中角的运用及好处。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同时也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二、教学情境故事化
小学生是最富于想象和幻想的,爱听故事,许多成人常常觉得不可理喻的,不合常理的,而小学生却是兴致盎然的。我们需要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努力避免成人式的说教,这样才能捕捉到一幅幅令他们心动的画面,设计出一个个可亲可近的故事情境。
比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可以创设一个《西游记》中“孙悟空与猪八戒分饼”的故事情境:唐僧师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经路上,一户人家用三个同样大小的烙饼热情地招待他们。猪八戒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并快手快脚地吃了其中的一份,而孙悟空也把另一个饼平均分成四份,吃了其中的两份。这时,猪八戒见孙悟空吃的份数比自己多,就大声嚷道:“猴哥,你吃了两块饼,而我只吃了一块,我也要再多吃一块。”“同学们,你们认为猪八戒的说法正确吗?究竟谁吃得多?”话音刚落,下面就议论开来,学生兴趣浓厚。老师也就自然导入到“分数大小的比较”中来。 原本枯燥无味而又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创设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它吸引,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教学情境游戏化
喜欢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游戏式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学习,体现“寓教于乐”的优势。如教学《20以内的加法》时,设计了个游戏:同桌用手指各表示出一个数,谁先说出两个数的和,就算谁赢。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和计算速度。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使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变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尤其是在游戏中加入了竞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四、教学情境问题化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从问题开始。数学教学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就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课程标准也要求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這关键就是要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随便说出一个自然数(不管是几位数),教师马上就可以判断出这个数是不是可以被3整除,这样几个回合,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老师不用计算就能马上判断出来呢?老师又有什么绝招呢?学生们就会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对新知的探求中。
五、教学情境操作化
小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能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去完成。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在学生认识了几分之一后,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拿出几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用不同的方法分别去折叠出它的1/8,并用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表示出来。学生亲自操作实践,手、眼、脑并用,启迪了大脑思维,得出了很多种1/8的折叠方法,再用美丽的图案画出来,得到美的享受,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动”激“活”,营造出富有生机的学习氛围。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有心地把切实有效的情景合理地带进数学课堂,激发、唤醒、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 就一定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教学情境的创设既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学实践证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怎么才算是有效的教学情境?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感悟、有趣的教学情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有角的实物,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实物,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点,并组织讨论、交流,抽象出角的特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创设开放式的活动情境,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有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学完这节课后,又组织学生探索生活中角的运用及好处。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同时也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二、教学情境故事化
小学生是最富于想象和幻想的,爱听故事,许多成人常常觉得不可理喻的,不合常理的,而小学生却是兴致盎然的。我们需要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努力避免成人式的说教,这样才能捕捉到一幅幅令他们心动的画面,设计出一个个可亲可近的故事情境。
比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可以创设一个《西游记》中“孙悟空与猪八戒分饼”的故事情境:唐僧师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经路上,一户人家用三个同样大小的烙饼热情地招待他们。猪八戒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并快手快脚地吃了其中的一份,而孙悟空也把另一个饼平均分成四份,吃了其中的两份。这时,猪八戒见孙悟空吃的份数比自己多,就大声嚷道:“猴哥,你吃了两块饼,而我只吃了一块,我也要再多吃一块。”“同学们,你们认为猪八戒的说法正确吗?究竟谁吃得多?”话音刚落,下面就议论开来,学生兴趣浓厚。老师也就自然导入到“分数大小的比较”中来。 原本枯燥无味而又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创设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它吸引,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教学情境游戏化
喜欢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游戏式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学习,体现“寓教于乐”的优势。如教学《20以内的加法》时,设计了个游戏:同桌用手指各表示出一个数,谁先说出两个数的和,就算谁赢。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和计算速度。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使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变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尤其是在游戏中加入了竞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四、教学情境问题化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从问题开始。数学教学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就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课程标准也要求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這关键就是要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随便说出一个自然数(不管是几位数),教师马上就可以判断出这个数是不是可以被3整除,这样几个回合,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老师不用计算就能马上判断出来呢?老师又有什么绝招呢?学生们就会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对新知的探求中。
五、教学情境操作化
小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能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去完成。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在学生认识了几分之一后,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拿出几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用不同的方法分别去折叠出它的1/8,并用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表示出来。学生亲自操作实践,手、眼、脑并用,启迪了大脑思维,得出了很多种1/8的折叠方法,再用美丽的图案画出来,得到美的享受,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动”激“活”,营造出富有生机的学习氛围。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有心地把切实有效的情景合理地带进数学课堂,激发、唤醒、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 就一定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