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在英语课堂上出现了一节新的练习,即听说练习部分(Listening and Speaking Activities),并且这一部分的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和亲睐。原因主要在于:第一,教师可以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将英语课堂从词汇,语法的直接灌输逐渐转变为英语口头表达的自然养成,从而,逐步地巧妙地完成对传统英语教学的改革。第二,学生可以在相对较好的语言环境中练习英语口语,从而,逐步地转变传统的学习英语的方法。然而,在很多情况下,绝大多数教师严格按照教科书所给出的对话,句型练习和仅有的活动进行教和学。针对这一常见的教学现象,通过职业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这一教学对象,笔者进行了课后教学对象反馈意见的调查,结论如下:
第一,教科书中提供的典型对话(Sample Dialogues)内容过长且部分内容过于陌生,与学生日常习惯差别过大。
第二,教科书中提供的用于形成新的对话的提示信息(Cues)词汇过于生硬,部分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不相符合,学生无法畅所欲言。
第三,由于学生必须谈论非亲身经历的话题,因此,学生感到课堂有些枯燥,并逐渐形成被动学习的习惯。
第四,教师习惯性地让学生两人或三人一组就所规定的同一话题或情境编排新的对话,学生逐渐形成了在所规定的一段时间(如十分钟)内逐字逐句地创造对话的不良习惯,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再度陷入新的教和学的尴尬局面。
面对上述问题,笔者经过思考和多次课堂实验,以及与外籍教师进行讨论和合作教学后,发现教师可以通过围绕以学生切身经历为中心的生活情境展开的,采用融入口译的新的练习形式,激发学生口头表达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自信心。在此,笔者将以一堂口语训练课为例,集中说明这种练习形式的展开过程。
首先,针对谈话主题“疾病”(Illness),与学生一起讨论并列出说明疾病的常见词汇和描述所患疾病的常用句型,如:I have a rash.I feel like vomit.等。
其次,在教师作出示范后,让学生在没有时间准备的情况下,随意运用句型讲述自己曾经身患各种疾病的经历。
再次,在初步的练习基础上,让学生回想并谈论自己到医院看病,与医生交谈的经历。
最后,让学生以三人为一组(第一位学生为病人,第二位为医生,第三位为翻译人员)重现各自的看病经历,并且严格遵守练习规则:三人轮流扮演三个不同角色,病人只能讲汉语,医生只能讲英语,而翻译人员必须保证在他的语言诠释过程中病人与医生的交流不会产生误解。
在三人一组的练习过程中,几乎全部学生都能够全心投入并将对话演绎地淋漓尽致。以下是笔者记录的其中一则对话:
(一位俨然一副病态的女士躬腰与她的翻译一同走向医生)
病人:哎吆,大夫呀,你快看看我吧,我好难受呀!
翻译:Doctor,please have a look at me,I feel so bad.
医生:Ok,Let me see.How do you feel then?
翻译:你感觉如何?
病人:我觉得头好难受,这儿也难受(病人捂着胸口),浑身都难受。
翻译:Her head feels bad,so is her chest.And she feels very bad.
医生:Do you feel hot?
翻译:你发烧吗?
病人:恩,我觉得头烫,胳膊也烫,全身都烫,但又觉得浑身发冷。我这是怎么了,大夫?
翻译:Her body feels very hot,but also cold.So what’s wrong with her?
医生:Ok,let me take her temperature.
翻译:医生要给你量体温。
病人:好。
医生:Oh,you are running a high temperature.You need have a rest for a few days,and take some medicine.
翻译:你发高烧了。你得好好休息几天,再吃点药。
病人:哦,知道了,大夫。
翻译:She gets it,doctor.
医生:There is nothing serious.Don’t worry.You’ll be better soon.
翻译:别担心,没什么大事,很快就会好的,
病人:谢谢大夫,再见。
翻译:Thank you,doctor.Goodbye.
医生:Goodbye,Miss.
经过几次课堂实践后,笔者在学生中进行了调查并收集整理了较为典型的学生反馈意见。学生的反馈大致如下所述:
第一,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高速运转中,大多数学生不会走神。
第二,这种训练活动有助于加深对句型的记忆和对英语习惯的了解,并有助于纠正自身使用中国式英语的不良习惯。
第三,这种训练形式有助于让学生喜欢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完全没有枯燥无味的感觉。
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笔者通过采取上述训练形式进行多次课堂实践,以及随后对学生各种反馈意见进行收集整理,笔者对这一语言训练方式充满信心。
最后,作为英语教师队伍中的一员,笔者有下列几条建议,供大家参考:
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受到教材的控制,而应该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群的特点(学生的性格、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等)对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和练习加以修整,大胆理性地寻找并制定出适合自身所教学生的教学资料,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主要教学活动形式等。
第二,教师在教学之余,应与学生保持沟通,包括对课程内容,尤其是对课堂活动的反馈,以便及时地修正不适合学生的方案,使学生加深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第一,教科书中提供的典型对话(Sample Dialogues)内容过长且部分内容过于陌生,与学生日常习惯差别过大。
第二,教科书中提供的用于形成新的对话的提示信息(Cues)词汇过于生硬,部分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不相符合,学生无法畅所欲言。
第三,由于学生必须谈论非亲身经历的话题,因此,学生感到课堂有些枯燥,并逐渐形成被动学习的习惯。
第四,教师习惯性地让学生两人或三人一组就所规定的同一话题或情境编排新的对话,学生逐渐形成了在所规定的一段时间(如十分钟)内逐字逐句地创造对话的不良习惯,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再度陷入新的教和学的尴尬局面。
面对上述问题,笔者经过思考和多次课堂实验,以及与外籍教师进行讨论和合作教学后,发现教师可以通过围绕以学生切身经历为中心的生活情境展开的,采用融入口译的新的练习形式,激发学生口头表达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自信心。在此,笔者将以一堂口语训练课为例,集中说明这种练习形式的展开过程。
首先,针对谈话主题“疾病”(Illness),与学生一起讨论并列出说明疾病的常见词汇和描述所患疾病的常用句型,如:I have a rash.I feel like vomit.等。
其次,在教师作出示范后,让学生在没有时间准备的情况下,随意运用句型讲述自己曾经身患各种疾病的经历。
再次,在初步的练习基础上,让学生回想并谈论自己到医院看病,与医生交谈的经历。
最后,让学生以三人为一组(第一位学生为病人,第二位为医生,第三位为翻译人员)重现各自的看病经历,并且严格遵守练习规则:三人轮流扮演三个不同角色,病人只能讲汉语,医生只能讲英语,而翻译人员必须保证在他的语言诠释过程中病人与医生的交流不会产生误解。
在三人一组的练习过程中,几乎全部学生都能够全心投入并将对话演绎地淋漓尽致。以下是笔者记录的其中一则对话:
(一位俨然一副病态的女士躬腰与她的翻译一同走向医生)
病人:哎吆,大夫呀,你快看看我吧,我好难受呀!
翻译:Doctor,please have a look at me,I feel so bad.
医生:Ok,Let me see.How do you feel then?
翻译:你感觉如何?
病人:我觉得头好难受,这儿也难受(病人捂着胸口),浑身都难受。
翻译:Her head feels bad,so is her chest.And she feels very bad.
医生:Do you feel hot?
翻译:你发烧吗?
病人:恩,我觉得头烫,胳膊也烫,全身都烫,但又觉得浑身发冷。我这是怎么了,大夫?
翻译:Her body feels very hot,but also cold.So what’s wrong with her?
医生:Ok,let me take her temperature.
翻译:医生要给你量体温。
病人:好。
医生:Oh,you are running a high temperature.You need have a rest for a few days,and take some medicine.
翻译:你发高烧了。你得好好休息几天,再吃点药。
病人:哦,知道了,大夫。
翻译:She gets it,doctor.
医生:There is nothing serious.Don’t worry.You’ll be better soon.
翻译:别担心,没什么大事,很快就会好的,
病人:谢谢大夫,再见。
翻译:Thank you,doctor.Goodbye.
医生:Goodbye,Miss.
经过几次课堂实践后,笔者在学生中进行了调查并收集整理了较为典型的学生反馈意见。学生的反馈大致如下所述:
第一,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高速运转中,大多数学生不会走神。
第二,这种训练活动有助于加深对句型的记忆和对英语习惯的了解,并有助于纠正自身使用中国式英语的不良习惯。
第三,这种训练形式有助于让学生喜欢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完全没有枯燥无味的感觉。
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笔者通过采取上述训练形式进行多次课堂实践,以及随后对学生各种反馈意见进行收集整理,笔者对这一语言训练方式充满信心。
最后,作为英语教师队伍中的一员,笔者有下列几条建议,供大家参考:
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受到教材的控制,而应该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群的特点(学生的性格、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等)对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和练习加以修整,大胆理性地寻找并制定出适合自身所教学生的教学资料,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主要教学活动形式等。
第二,教师在教学之余,应与学生保持沟通,包括对课程内容,尤其是对课堂活动的反馈,以便及时地修正不适合学生的方案,使学生加深对英语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