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应创设情境、引导探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发挥其主体作用。
关键词:数学 学习 学生 教师 自主探究 主体作用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要
求我们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摆正自己的位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发挥其主体作用。
一、创设情境,启动自主探究活动
1. 营造人文环境,为自主探究保驾护航。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在知、情、意、行共同参与下进行的。人的感情有迁移功能,特别是小学生更为强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师生民主、平等、和谐的人文环境,给学生一个心理自由的氛围,从而启动自主探究活动,使之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首先,要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热爱学生是为人师者最重要的品格,师爱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是学生通往成功不可缺少的润滑剂,因而教师要把爱心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其次,要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要把自己摆到与学生人格平等的位子上,把信任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让和蔼的微笑覆盖全体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赏识与信任中感到“我能行”,感到自尊、自信。再次,要发扬教学民主,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見解。
2. 创设问题情境,为自主探究提供契机。“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我们要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定律、公式等知识变成有吸引力的材料,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带入数学情境中,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随着教改的深入,情境创设的方式日益丰富,包括故事、游戏、谜语、表演、动画等等。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我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出发,创设买东西的生活情境,出示商店里一些文具商品及单价,组织学生进行买卖,在活动中,学生能根据生活经验读出商品的标价。在自然放松的情境中让学生观察并商量:“这些数有什么特点?这些数叫什么数?”等问题。这时,学习小数已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并在已有知识的支持下,自主能动地探索。在学会初步的读小数后再问:“小数点两边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怎样读小数?”再一次激起学生的探求欲望。这样,对学生而言就是一定的学习目标,随着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一定的教学目标也就得以实现。实践证明,通过良好的情境创设,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激起学生对问题深究的强烈愿望,这种由内在需要而产生的动力,远比外在动力来的强烈而持久,这就保证了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始终能主动实践,自主学习。
二、引导探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 渗透思想,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就该在教会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之掌握基本的思想和方法,从而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记忆,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学会“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后,缩短长方形的长变成正方形,进而让学生推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学习。数学思想方法隐含在知识里,教学中,我们就要重视结合知识教学进行学法的研究与指导,运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学会操作、学会思考、学会归纳,从而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2. 大胆放手,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空。正如吃饭不能被别人代替一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无可替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变教材为学生探索学习的“学材”,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去探索、去研究、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这就要我们确保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自觉地将教学过程处理成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猜想、验证、想象、创新的过程。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首先引导学生猜想:“圆锥的体积最可能和哪种立体图形有关?”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方案,运用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由学生自己去经历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学生亲自“做数学”获得的知识比由教师教更易于接受。
3. 讲求民主,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为一个自立的人,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发展世界,而且我们面对的是能力、经验不尽相同的学生,提出统一要求肯定不会适应所有的学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讲求民主,在教师的宏观调控下给学生多方面的自主选择的权利。首先是学法的选择。不同的学生适合不同的学习方法,所以,我们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采用自己的学习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节学习行为,使学习活动卓有成效。其次是理解的选择。对同一问题要允许学生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尊重学生独特的想法与观点,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佳的理解方式,这样学生的思维可以自由地求异和求同,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造思维能力会得到发展和提高。再次是练习的选择。给学生练习的选择就是认同学生的个别差异,增加选择性与弹性,不求统一,但求发展。还有可以让学生进行伙伴的选择等等。自主选择不断地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落实。
4. 适当点拨,给学生明确主导的方向。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探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可见,主体与主导互为条件,互相促进。我们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以利于合理地分配学习时间,有序地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在课堂伊始时要导其兴趣;在研究新知时要导其方向;在导其质疑后要导其讨论,导其归纳。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往往会发生偏离或出现障碍,这就要我们注意发现带有共性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把握探究的主导方向。这样,学生的思路得以诱导,从而避免了多走弯路,有效地保证了探究活动的正常进行。
5. 评价激励,给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教学中学习上的成功,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产生强烈的新的内驱力,促使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因此,我们要注意鼓励学生探索成功。首先要期望学生成功,坚信学生能取得学习的成功,并将这种期望运用鼓励的话语、信任的点头等方式传递给学生,使他们有成功的信心。其次是要指导学生成功,给学生尽量多的展示才能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另一重要方面是要对学生予以正确的评价与激励。俗话说:良言一句暖三冬。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而准确的评价往往会激发学生的热情与信心,使之更加奋发上进。我们要善于运用激励机制,对学生学习的态度、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成果等多方面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对学生应以鼓励赞许为主,即使学生出了差错,也给他们再努力的机会和信心,使之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得到进步。有时虽是对一个学生的评价与指导,受益的却是全班学生。只要我们张开爱的翅膀,多一份期待,多一份鼓励,创设良好的氛围与机会,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取得成功。
关键词:数学 学习 学生 教师 自主探究 主体作用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要
求我们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摆正自己的位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发挥其主体作用。
一、创设情境,启动自主探究活动
1. 营造人文环境,为自主探究保驾护航。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在知、情、意、行共同参与下进行的。人的感情有迁移功能,特别是小学生更为强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师生民主、平等、和谐的人文环境,给学生一个心理自由的氛围,从而启动自主探究活动,使之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首先,要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热爱学生是为人师者最重要的品格,师爱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是学生通往成功不可缺少的润滑剂,因而教师要把爱心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其次,要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要把自己摆到与学生人格平等的位子上,把信任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让和蔼的微笑覆盖全体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赏识与信任中感到“我能行”,感到自尊、自信。再次,要发扬教学民主,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見解。
2. 创设问题情境,为自主探究提供契机。“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我们要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定律、公式等知识变成有吸引力的材料,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带入数学情境中,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随着教改的深入,情境创设的方式日益丰富,包括故事、游戏、谜语、表演、动画等等。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我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出发,创设买东西的生活情境,出示商店里一些文具商品及单价,组织学生进行买卖,在活动中,学生能根据生活经验读出商品的标价。在自然放松的情境中让学生观察并商量:“这些数有什么特点?这些数叫什么数?”等问题。这时,学习小数已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并在已有知识的支持下,自主能动地探索。在学会初步的读小数后再问:“小数点两边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怎样读小数?”再一次激起学生的探求欲望。这样,对学生而言就是一定的学习目标,随着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一定的教学目标也就得以实现。实践证明,通过良好的情境创设,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激起学生对问题深究的强烈愿望,这种由内在需要而产生的动力,远比外在动力来的强烈而持久,这就保证了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始终能主动实践,自主学习。
二、引导探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 渗透思想,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就该在教会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之掌握基本的思想和方法,从而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记忆,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学会“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后,缩短长方形的长变成正方形,进而让学生推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学习。数学思想方法隐含在知识里,教学中,我们就要重视结合知识教学进行学法的研究与指导,运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学会操作、学会思考、学会归纳,从而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2. 大胆放手,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空。正如吃饭不能被别人代替一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无可替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变教材为学生探索学习的“学材”,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去探索、去研究、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这就要我们确保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自觉地将教学过程处理成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猜想、验证、想象、创新的过程。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首先引导学生猜想:“圆锥的体积最可能和哪种立体图形有关?”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方案,运用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由学生自己去经历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学生亲自“做数学”获得的知识比由教师教更易于接受。
3. 讲求民主,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为一个自立的人,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发展世界,而且我们面对的是能力、经验不尽相同的学生,提出统一要求肯定不会适应所有的学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讲求民主,在教师的宏观调控下给学生多方面的自主选择的权利。首先是学法的选择。不同的学生适合不同的学习方法,所以,我们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采用自己的学习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节学习行为,使学习活动卓有成效。其次是理解的选择。对同一问题要允许学生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尊重学生独特的想法与观点,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佳的理解方式,这样学生的思维可以自由地求异和求同,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造思维能力会得到发展和提高。再次是练习的选择。给学生练习的选择就是认同学生的个别差异,增加选择性与弹性,不求统一,但求发展。还有可以让学生进行伙伴的选择等等。自主选择不断地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落实。
4. 适当点拨,给学生明确主导的方向。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探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可见,主体与主导互为条件,互相促进。我们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以利于合理地分配学习时间,有序地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在课堂伊始时要导其兴趣;在研究新知时要导其方向;在导其质疑后要导其讨论,导其归纳。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往往会发生偏离或出现障碍,这就要我们注意发现带有共性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把握探究的主导方向。这样,学生的思路得以诱导,从而避免了多走弯路,有效地保证了探究活动的正常进行。
5. 评价激励,给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教学中学习上的成功,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产生强烈的新的内驱力,促使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因此,我们要注意鼓励学生探索成功。首先要期望学生成功,坚信学生能取得学习的成功,并将这种期望运用鼓励的话语、信任的点头等方式传递给学生,使他们有成功的信心。其次是要指导学生成功,给学生尽量多的展示才能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另一重要方面是要对学生予以正确的评价与激励。俗话说:良言一句暖三冬。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而准确的评价往往会激发学生的热情与信心,使之更加奋发上进。我们要善于运用激励机制,对学生学习的态度、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成果等多方面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对学生应以鼓励赞许为主,即使学生出了差错,也给他们再努力的机会和信心,使之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得到进步。有时虽是对一个学生的评价与指导,受益的却是全班学生。只要我们张开爱的翅膀,多一份期待,多一份鼓励,创设良好的氛围与机会,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