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减负增效”是教育部明确规定的教学原则之一,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国家课程标准大力倡导高质量、轻负担的背景下,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如何做到减负增效?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认为减负增效关键要立足课堂,可以从创新教法,启发思维;大胆展示,愉快学习;因材施教,培养兴趣;题海捞针,精讲精练;转变观念,提高素养等五个方面来着手抓好课堂教学,这样可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实现减负与增效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本应该是轻松愉快的,但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害怕学数学,排斥学数学,其本质原因是数学课堂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效率低下,课后作业任务繁重。因此,需要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减负增效,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使身陷题海的学生得到解脱,加快推进素质教育。教师必须认识到教学改革中提出的减负增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减负增效呢?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也是教学、教育的中心环节,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所以,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是减负增效的关键。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自我鞭策,在课堂教学减负增效方面敢于尝试、敢于探索。以下是笔者在工作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出的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策略。
一、创新教法,启发思维
减负增效首先要立足课堂,上好课是关键。而要上好一节课,除了课前的充分准备以外,课堂上还要把握好以下两点:一是遵循原则。课堂上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教师要加强课堂组织教学,通过双边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达到完整。如,在教学《圆锥的全面积》这一内容时,可以突破教材局限,开放性地提出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知道有哪些圆锥物体的应用吗?2.你能将圆锥转化成学过的扇形和圆推出圆锥全面积公式吗?3.你还能想出其他推导方法吗?4.谈谈你推导公式的体会。这种全员参与、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始终扣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始终保持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二是选择教法。课堂教学手段要灵活恰当、综合利用。如,在教学画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时,可采用以下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1.运用传统直观的教法,通过列表、描点、连线而直接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2.应用计算机软件快速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通过把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让学生易于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思路,从而减轻认知负担,达到教学目标。
二、大胆展示,愉快学习
课堂教学中,学生如果能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他们就会勇于表现自我,愉快地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敢说、敢想、敢于质疑问难,使学习思维始终处于最佳的活跃状态,使学生的学习优势和个性特长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如,在教学九年级下册《位似》一课时,可设计以下例题:
如图,△ABC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2,3),B(2,1),C(6,2).
1.将△ABC向左平移六个单位长度得到△A1B1C1,写出A1,B1,C1三点的坐标;
2.写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2B2C2的三个顶点A2,B2,C2 坐标;
3.将△ABC绕点O旋转1800得到△A3B3C3,写出A3,B3,C3三点的坐标。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平移、轴对称、旋转(中心对称)等变换的坐标表示,体会数形的联系,激发学生探究用坐标的变化规律表示位似的兴趣。这样的课堂学生爱学乐学,有效缓解课堂上的紧张气氛和学生的心理压力,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提高教学效果。
三、因材施教,培养兴趣
由于接受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区别,学生之间总会存在差异。教师应当关注学生间的差异,根据他们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实际,在课堂上实施因材施教,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习题、问题,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乐意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训练过程中有所收获,并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如,九年级上册的《因式分解法》,有些一元二次方程,用配方法可以解,用公式法也可以解,但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更简便。这样我们可以先组织学生复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整式运算和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的知识,再引导学生将一元二次方程ax2 bx c=0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然后分别使每个因式等于0,最后得到两个一次方程。通过这样的化二次方程为一次方程的降次方法,使学生学会运用因式分解法求解,这样学生不仅掌握新知识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还可以结合实际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和思维方式,选择运用不同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学生在掌握了新知识因式分解法的同时,又增强了学习兴趣,而有了兴趣这个好老师,他们就会有强烈的学习动力。这样学生就能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没有了心理负担,学习效果好,进步快。
四、题海捞针,精讲精练
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阵地。教师要珍惜课堂上的每一分钟,讲解语言要精准,教学方法要通俗易懂,把握知识的重难点要到位。教学九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中,关于讨论平均变化率的问题,例如,人口增长率、经济增长率等,讨论的是两个时间段的平均变化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一元二次方程作为数学模型,明确要求学生掌握设平均变化率为x时的两种变化关系式:变化前数量×(1 x)2=变化后数量或变化前数量×(1-x)2=變化后数量。其次是课堂设计的练习要精,注重典型,不搞题海战术,不出偏题怪题,不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力求精讲精练,能使学生见微知著、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二次函数》时,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规律,把y=2x2的图像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图像的函数解析式是 y=2(x 3)2-4 。然后再引导学生自行总结出y=2x2的图像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到图像的函数解析式是 y=2(x-3)2 4 。通过这样的强化训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的图像平移规律。由于引导深入浅出,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他们上课劲头更高,成绩在不断进步。
五、转变观念,提高素养
课堂教学要减负增效,实际上是向教师提出挑战——打造高效课堂,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里,最大化地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我们数学教师必须要有意识地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积极学习各种最新的教育理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形成正确的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敢于打破传统,不断改进和改善教学方式方法,多方面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思路,把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学习变成生动有趣的事,实实在在地实现减负增效。因此,教师本身要不断转变观念,提高业务素质。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堂上应遵循教学的基本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只有以减负增效为目标,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不断完善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构建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才能把减负增效的策略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童渊.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数学课如何减负增效[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7).
[2]郝治富.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10).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本应该是轻松愉快的,但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害怕学数学,排斥学数学,其本质原因是数学课堂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效率低下,课后作业任务繁重。因此,需要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减负增效,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使身陷题海的学生得到解脱,加快推进素质教育。教师必须认识到教学改革中提出的减负增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减负增效呢?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也是教学、教育的中心环节,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所以,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是减负增效的关键。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自我鞭策,在课堂教学减负增效方面敢于尝试、敢于探索。以下是笔者在工作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出的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策略。
一、创新教法,启发思维
减负增效首先要立足课堂,上好课是关键。而要上好一节课,除了课前的充分准备以外,课堂上还要把握好以下两点:一是遵循原则。课堂上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教师要加强课堂组织教学,通过双边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达到完整。如,在教学《圆锥的全面积》这一内容时,可以突破教材局限,开放性地提出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知道有哪些圆锥物体的应用吗?2.你能将圆锥转化成学过的扇形和圆推出圆锥全面积公式吗?3.你还能想出其他推导方法吗?4.谈谈你推导公式的体会。这种全员参与、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始终扣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始终保持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二是选择教法。课堂教学手段要灵活恰当、综合利用。如,在教学画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时,可采用以下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1.运用传统直观的教法,通过列表、描点、连线而直接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2.应用计算机软件快速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通过把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让学生易于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思路,从而减轻认知负担,达到教学目标。
二、大胆展示,愉快学习
课堂教学中,学生如果能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他们就会勇于表现自我,愉快地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敢说、敢想、敢于质疑问难,使学习思维始终处于最佳的活跃状态,使学生的学习优势和个性特长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如,在教学九年级下册《位似》一课时,可设计以下例题:
如图,△ABC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2,3),B(2,1),C(6,2).
1.将△ABC向左平移六个单位长度得到△A1B1C1,写出A1,B1,C1三点的坐标;
2.写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2B2C2的三个顶点A2,B2,C2 坐标;
3.将△ABC绕点O旋转1800得到△A3B3C3,写出A3,B3,C3三点的坐标。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平移、轴对称、旋转(中心对称)等变换的坐标表示,体会数形的联系,激发学生探究用坐标的变化规律表示位似的兴趣。这样的课堂学生爱学乐学,有效缓解课堂上的紧张气氛和学生的心理压力,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提高教学效果。
三、因材施教,培养兴趣
由于接受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区别,学生之间总会存在差异。教师应当关注学生间的差异,根据他们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实际,在课堂上实施因材施教,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习题、问题,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乐意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训练过程中有所收获,并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如,九年级上册的《因式分解法》,有些一元二次方程,用配方法可以解,用公式法也可以解,但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更简便。这样我们可以先组织学生复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整式运算和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的知识,再引导学生将一元二次方程ax2 bx c=0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然后分别使每个因式等于0,最后得到两个一次方程。通过这样的化二次方程为一次方程的降次方法,使学生学会运用因式分解法求解,这样学生不仅掌握新知识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还可以结合实际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和思维方式,选择运用不同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学生在掌握了新知识因式分解法的同时,又增强了学习兴趣,而有了兴趣这个好老师,他们就会有强烈的学习动力。这样学生就能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没有了心理负担,学习效果好,进步快。
四、题海捞针,精讲精练
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阵地。教师要珍惜课堂上的每一分钟,讲解语言要精准,教学方法要通俗易懂,把握知识的重难点要到位。教学九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中,关于讨论平均变化率的问题,例如,人口增长率、经济增长率等,讨论的是两个时间段的平均变化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一元二次方程作为数学模型,明确要求学生掌握设平均变化率为x时的两种变化关系式:变化前数量×(1 x)2=变化后数量或变化前数量×(1-x)2=變化后数量。其次是课堂设计的练习要精,注重典型,不搞题海战术,不出偏题怪题,不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力求精讲精练,能使学生见微知著、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二次函数》时,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规律,把y=2x2的图像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图像的函数解析式是 y=2(x 3)2-4 。然后再引导学生自行总结出y=2x2的图像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到图像的函数解析式是 y=2(x-3)2 4 。通过这样的强化训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的图像平移规律。由于引导深入浅出,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他们上课劲头更高,成绩在不断进步。
五、转变观念,提高素养
课堂教学要减负增效,实际上是向教师提出挑战——打造高效课堂,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里,最大化地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我们数学教师必须要有意识地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积极学习各种最新的教育理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形成正确的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敢于打破传统,不断改进和改善教学方式方法,多方面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思路,把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学习变成生动有趣的事,实实在在地实现减负增效。因此,教师本身要不断转变观念,提高业务素质。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堂上应遵循教学的基本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只有以减负增效为目标,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不断完善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构建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才能把减负增效的策略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童渊.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数学课如何减负增效[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7).
[2]郝治富.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