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792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对学生阅读方面提出了以下要求:“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的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因此,指导学生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就成了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具体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帮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最根本的应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性,使其产生强烈的读书愿望,变被动被迫的阅读,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让阅读成为学生自发自觉的行为。
  首先,阅读大量的书籍可以形成学生良好的素质。“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都可以在读书中逐步养成。“知书达礼”就形象的说明了这个问题。“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通过读书可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从而使自己成为修养良好的人。
  其次,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懂得:读书能帮助人实现终身学习。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猛,知识更新迅捷,要想跟上社会发展,必须学会终身学习。而学校毕业后教育主要是自我教育。只有当一个人在学生时代就爱上书籍,学会从书籍里认识周围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时候,他在毕业后的自我教育才有可能。为了学会终身学习,为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必须养成读书的习惯。
  此外,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认识到:提高写作能力,读书是根本、是前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抱怨写作没有材料的人很大程度上是书读的少。因为阅读是吸收,是积累,写作是抒发,是表达。在浩如烟渺的知识海洋中学会阅读,养成阅读习惯无疑对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二、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是教学在课外的延伸。提高阅读能力水平的效率,关键在于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在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时,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予以指导。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注重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精读和略读是两种阅读方式。从应用的角度看,略读是最常用的方法。“书海无涯”,如何从繁杂的书籍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就需要学会略读。因此,要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在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之后,就需要采用精读的方法。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精读需要对重点章节,重点段落、精彩词句进行口味、研读。可以边读边思、边读边划、边读边记。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注重摘录与随感相结合。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段摘录下来,以便在今后的写作、交际中使用,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新课标”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求学生具有探究性阅读和创新性阅读的能力。特别是完成阅读之后,要思收获,谈体会,发表见解和主张。而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写好读后感。教师在指导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可以从作者介绍、文笔精华、读后感悟等内容对学生提出要求。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注重交流与讨论相结合。
  在学生阅读一定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专门抽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们进行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分享阅读的快乐与收获,在讨论中提出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在讨论中升华。互相合作,交流学习心得,取长补短。
  三、帮助学生选择优秀的课外读物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这句话表明阅读材料的选择的重要性。选择阅读材料必须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在选择阅读材料上我们可以遵照以下三个原则:
  1、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的原则。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学生的课外阅读应围绕课堂教学进行,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我们课本当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巧妙构思,让课堂成为一个灵动的阅读场所,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语言文字的魅力之中。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相关知识的介绍,会使学生感受到课外知识的趣味性,而要获取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读与课文相关的书。这些书可以进一步充实课文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不同程度的迁移拓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比较能力。
  2、优选古今中外名著的原则。
  这类作品主要是指新课标推荐的读物。《课程标准》在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列出了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作品、长篇文学名著、当代文学作品等内容。读这类书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许多优秀名著都已改编成了影视作品,学生在视觉审美之后,再来欣赏优美的文字,更易懂,更有趣。学生在一个学期能读一两部名著也是一个不小的收获。再适当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讲讲这类故事,一定能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
   3、阅读优秀期刊的原则。
  许多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期刊读物是指导学生阅读内容选择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这类读物的内容多反映他们这个年龄的生活,更贴近他们,容易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更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如《中学生博览》《读者》《中学生阅读》等,这些报刊中所包含的文章大多是精选的美文,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对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阅读读物的时候还要注意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在培养学生读书习惯的初期阶段,教师应帮助学生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实践后,同学们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对读物有了初步的辨别能力。这时,教师方可按《新课标》的要求“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总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坚持不懈。真正让学生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之乐乐无穷。”引导学生书海畅游,扩大语文资源的广泛性,是语文教师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拓展语文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必将对培养具有语文素养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的深远影响。
  
  
其他文献
美国农业部8月月度供需报告对油脂类存在消息面的利好刺激,恰好对行情启动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其下调了印尼与马来西亚棕榈油当前年度产量的预估,而对于2016/2017年度预估维持不变。从历史数据来看,当前年度全球植物油期末库存为历史低值,且植物油消费需求持续稳定上升,本报告中下调全球植物油2016/2017年度期末库存至1813万吨。秋冬季属食用油消费旺季,消费端备货对国内油脂类价格将有抬升作用,虽然
在小学课文中,童话所占的比例比较大,通过童话课文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一、故事引入,培养听话能力。  小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加之电教手段的运用,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中,采取讲故事的形式导人新课,并进行听话能力的训练。如教学《美丽的公鸡》一文时,在新授课前先让学生听录音故事,听时提出要求:认真听故事回答问题,美丽的公鸡和谁去
目的:以一定参数的电针刺激不同穴位组合情况下,根据血清及胃、肠组织中脑肠肽(VIP)的含量变化,研究针刺对功能性便秘大鼠穴位配伍优化方案的筛选。  方法:选用60只SD大鼠,其中10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关系到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和交际。孩子从呱呱落地到呀呀学语,都是在家长或监护人的陪护中进行的,他面对的是少数的人,而进入幼儿园后,他要面对老师,面对同伴,与同伴间相互交流,回答老师的提问,自然而然,他们的语言表达机会也增多了。怎样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呢?《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是: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并且喜欢与同伴交流,知道在与别人对话时要轮流发言,还能
语文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又艰苦的工作,作为一名教师也深感责任之重大。在课改大跨步地向我们走来的今天,怎样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每一个教师当前迫切需要做的事情。要使学生真正学好这门学科,首先得让他对这门学科有兴趣。要调动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改变。  一、重视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很早就被提出,实施起来效果的确不错,尤其是新课导入这一环节,现在有了多媒体的帮助,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改革,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首先应该是阅读教学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灌”得太多,常常出现“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唾”的情况。一堂课下来,学生在老师的指令下记了不少笔记,诸如词句的准确性、句子的含义、段意、中心思想等等,但这些只是机械地记录,学生其实并没有真正掌握文章的内涵,领悟词句篇章的精美。随着教学理论研究的深人和教学实践活动的丰富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寒地区野生观赏花卉特点及引选种类的特征、生态学特性、观赏特征及繁殖方式,并介绍了野生观赏花卉在齐齐哈尔市区的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  【关键词】齐齐哈尔;野生花卉;引种;园林;应用  1 野生观赏花卉的特点  1.1适应性强覆盖率高   野生观赏花品种,对自然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可以在干、湿、阴、阳等不同条件下生长,其中很多种类都具有耐瘠薄、耐盐碱的能力.目前,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