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礼仪教育应从“小”抓起,让礼仪教育生活化、礼仪教育课程化、礼仪教育常態化是礼仪教育的主要途径。童谣感知法、榜样示范法、情境体验法等都是常用的礼仪教育方法。
关键词:礼仪教育;途径;方法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规范与准则,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现在好多家长忽视了礼仪教育,教育出来的孩子任性、自私、没礼貌,所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塑造孩子健全人格的需要。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因此,礼仪教育从“小”抓起至关重要。
一、礼仪教育的主要途径
1.礼仪教育生活化
孩子良好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鲜明的特点,即“生活化”。礼仪的基本内容有交往礼仪、就餐礼仪、仪表仪态礼仪等,礼仪的内容决定了礼仪教育是在生活中习得,并应用于生活的。
如:看到地上的纸屑,随机暗示孩子——请帮忙把垃圾宝宝送回家。虽然生活中教育的效果没有集体教学来得立竿见影,但生活日复一日不断重复,可以进行长期的行为规范教育,巩固良好的礼仪行为。
2.礼仪教育课程化
集体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为此我们结合孩子礼仪养成情况,将礼仪教育纳入课程中,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礼仪教材体系,并通过多种渠道,逐步实施,效果显著。
(1)在常规训练中感悟礼仪
每学期低年级班进行以“礼仪教育”为主题的常规训练活动,将礼仪内容编成歌谣、童话剧、三句半等内容,让孩子在歌唱、诵读、表演的过程中习得礼仪。如:歌唱表演“好娃娃”,孩子扮演爷爷、奶奶和娃娃,在说说、唱唱中给爷爷倒茶,给奶奶捶背,激发孩子们尊敬老人、关爱老人的情感。
(2)在教学活动中学习礼仪
以“礼仪教育”为主题的教学活动能引导孩子在特定情境下就特定的礼仪内容进行交往和体验。如:社会活动“礼仪公园一日游”,设计“乘车—进公园—问路—逛友爱玩具屋—就餐—参观是非馆”等环节,课件中生动的画面以及教师声情并茂的解说,刺激孩子的多种感官,激发孩子想说的愿望,通过眼看、耳听、脑想、嘴说,学习乘车礼仪、问路礼仪、就餐礼仪。
(3)在游戏活动中强化礼仪
在游戏活动中进行礼仪教育是非常有效的一种举措。活动中孩子乐意与同伴交往,愿意遵守游戏规则与礼仪要求。如:“贝贝超市”,要求售货员面带微笑,热情待客,说:“您好,请问想要什么?”顾客会说:“谢谢,麻烦您了。”通过再现真实情境,让孩子体验多种角色,在玩中强化了礼仪意识和行为。
3.礼仪教育常态化
孩子的礼仪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从知礼、懂礼到习礼、用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此,我们将礼仪教育与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相结合,从而形成良好的礼仪文化。
(1)通过制度规范教师礼仪
将文明礼仪内容纳入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制定《教师文明行为公约》,开展“教师文明行为签约”活动与“师生文明竞赛”活动,通过教师示范,为孩子文明习惯的养成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2)制定文明守则,鼓励孩子守礼
抓住孩子日常行为中礼仪规范的“盲点”,制定“好孩子牢记十条礼仪”等,通过纠正与鼓励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孩子遵守日常礼仪规范,强化日常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3)通过日常监督使文明礼仪深入人心
推进“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开展文明礼仪先进班级、先进教师、先进宝贝的评比活动,设立由孩子担任监督员的“文明礼仪监督岗”,建立礼仪常规教育制度与评价制度,让孩子们自己为文明礼仪打分,使孩子们参与到文明礼仪规范的建设中来,使文明礼仪深入人心。
二、礼仪教育的主要方法
1.“喜闻乐见”的童谣感知法
童谣语言明快、生动、易于诵读,对于孩子有很大的诱惑。如:《好孩子》,“擦桌子,抹椅子,拖得地板像镜子,照出一个好孩子。小孩子,卷袖子,帮助妈妈扫屋子,忙得满头汗珠子。”朗朗上口的童谣配上适当的体态动作,孩子会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
2.“形象鲜活”的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如:歌唱表演《小猪坐椅子》,将正反两个不同的角色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让其辨别小猪偷换椅子和小兔想办法修椅子谁是谁非,从而效仿小兔这一榜样,学会劳动,为他人着想。
3.“源于生活”的情境体验法
情境演练能让孩子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巩固、运用和内化所学的礼仪教育内容,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如:《小羊踩痛小公鸡》,将生活中的真实现象以童话形式再现,小羊和小公鸡两个正面的形象教孩子学会道歉和谅解的交往礼仪。
4.“潜移默化”的标记提示法
为了规范孩子的行为,用标记提示图帮助孩子获得某些技能。如:活动室的玩具柜贴上图形或编号等对应的标签,提示孩子物归原处;在楼道画上小脚印,提示孩子看到脚印的方向,靠右行走。这样孩子们在学习与生活中就会养成看标记和按提示做事的习惯,就能更好地在社会生活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参考文献:
[1]王少华.小学生的礼仪规范教育[J].班主任之友,2002(6).
[2]吴雅洁.从“让座”说起[J].广西教育,2009(1).
关键词:礼仪教育;途径;方法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规范与准则,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现在好多家长忽视了礼仪教育,教育出来的孩子任性、自私、没礼貌,所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塑造孩子健全人格的需要。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因此,礼仪教育从“小”抓起至关重要。
一、礼仪教育的主要途径
1.礼仪教育生活化
孩子良好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鲜明的特点,即“生活化”。礼仪的基本内容有交往礼仪、就餐礼仪、仪表仪态礼仪等,礼仪的内容决定了礼仪教育是在生活中习得,并应用于生活的。
如:看到地上的纸屑,随机暗示孩子——请帮忙把垃圾宝宝送回家。虽然生活中教育的效果没有集体教学来得立竿见影,但生活日复一日不断重复,可以进行长期的行为规范教育,巩固良好的礼仪行为。
2.礼仪教育课程化
集体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为此我们结合孩子礼仪养成情况,将礼仪教育纳入课程中,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礼仪教材体系,并通过多种渠道,逐步实施,效果显著。
(1)在常规训练中感悟礼仪
每学期低年级班进行以“礼仪教育”为主题的常规训练活动,将礼仪内容编成歌谣、童话剧、三句半等内容,让孩子在歌唱、诵读、表演的过程中习得礼仪。如:歌唱表演“好娃娃”,孩子扮演爷爷、奶奶和娃娃,在说说、唱唱中给爷爷倒茶,给奶奶捶背,激发孩子们尊敬老人、关爱老人的情感。
(2)在教学活动中学习礼仪
以“礼仪教育”为主题的教学活动能引导孩子在特定情境下就特定的礼仪内容进行交往和体验。如:社会活动“礼仪公园一日游”,设计“乘车—进公园—问路—逛友爱玩具屋—就餐—参观是非馆”等环节,课件中生动的画面以及教师声情并茂的解说,刺激孩子的多种感官,激发孩子想说的愿望,通过眼看、耳听、脑想、嘴说,学习乘车礼仪、问路礼仪、就餐礼仪。
(3)在游戏活动中强化礼仪
在游戏活动中进行礼仪教育是非常有效的一种举措。活动中孩子乐意与同伴交往,愿意遵守游戏规则与礼仪要求。如:“贝贝超市”,要求售货员面带微笑,热情待客,说:“您好,请问想要什么?”顾客会说:“谢谢,麻烦您了。”通过再现真实情境,让孩子体验多种角色,在玩中强化了礼仪意识和行为。
3.礼仪教育常态化
孩子的礼仪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从知礼、懂礼到习礼、用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此,我们将礼仪教育与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相结合,从而形成良好的礼仪文化。
(1)通过制度规范教师礼仪
将文明礼仪内容纳入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制定《教师文明行为公约》,开展“教师文明行为签约”活动与“师生文明竞赛”活动,通过教师示范,为孩子文明习惯的养成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2)制定文明守则,鼓励孩子守礼
抓住孩子日常行为中礼仪规范的“盲点”,制定“好孩子牢记十条礼仪”等,通过纠正与鼓励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孩子遵守日常礼仪规范,强化日常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3)通过日常监督使文明礼仪深入人心
推进“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开展文明礼仪先进班级、先进教师、先进宝贝的评比活动,设立由孩子担任监督员的“文明礼仪监督岗”,建立礼仪常规教育制度与评价制度,让孩子们自己为文明礼仪打分,使孩子们参与到文明礼仪规范的建设中来,使文明礼仪深入人心。
二、礼仪教育的主要方法
1.“喜闻乐见”的童谣感知法
童谣语言明快、生动、易于诵读,对于孩子有很大的诱惑。如:《好孩子》,“擦桌子,抹椅子,拖得地板像镜子,照出一个好孩子。小孩子,卷袖子,帮助妈妈扫屋子,忙得满头汗珠子。”朗朗上口的童谣配上适当的体态动作,孩子会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
2.“形象鲜活”的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如:歌唱表演《小猪坐椅子》,将正反两个不同的角色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让其辨别小猪偷换椅子和小兔想办法修椅子谁是谁非,从而效仿小兔这一榜样,学会劳动,为他人着想。
3.“源于生活”的情境体验法
情境演练能让孩子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巩固、运用和内化所学的礼仪教育内容,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如:《小羊踩痛小公鸡》,将生活中的真实现象以童话形式再现,小羊和小公鸡两个正面的形象教孩子学会道歉和谅解的交往礼仪。
4.“潜移默化”的标记提示法
为了规范孩子的行为,用标记提示图帮助孩子获得某些技能。如:活动室的玩具柜贴上图形或编号等对应的标签,提示孩子物归原处;在楼道画上小脚印,提示孩子看到脚印的方向,靠右行走。这样孩子们在学习与生活中就会养成看标记和按提示做事的习惯,就能更好地在社会生活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参考文献:
[1]王少华.小学生的礼仪规范教育[J].班主任之友,2002(6).
[2]吴雅洁.从“让座”说起[J].广西教育,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