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地投入到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这句话对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今天更需要我们极力改变学习方式,而探究即为自主学习的方式。因此要讲究自主探究的学习策略,使之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而把他们心灵深处被压抑的个性释放出来。
一、引导发现、感悟,注重自主探究的尝试性
发现是探究的开始。由于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才能体现自主探究发现。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如苏教版第十一册《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这篇课文的最后一段,一位学生提出:日本人民怎么会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这一课文难点可通过以下引导尝试探究:(1)引导读课文,本文中聂将军曾做了一件什么好事?(2)学生马上说出是救了日本两孤女,紧接着追问,这事当时发生在一个怎样的环境?(抗战时期)(3)聂将军在抗战时期这么做有什么理由?引读聂将军的话和信。(4)读思讨论:从他的话和信中你体会到了什么?(5)归纳评价:聂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还想称他什么?……这样我因势利导了让学生解决了自己提出的疑问,所以,如果问题能促进学生引发内在的需要,学生就能自主地去尝试、探究、感悟,从而自然地体会到人物的品质。
学生在自读、自悟、自问、自解的过程中能初步体验到尝试性探究学习的成功喜悦,从而唤起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内驱力。
二、鼓励参与合作,追求自主探究的研究性
1.创设条件,激发兴趣,提供主动探究的空间
我们必须相信孩子,乐于为孩子提供“研究”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并且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指导。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提供他们主动参与的空间,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增强。如教学《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时,可以先播放这首二胡名曲,让学生在曲中体会阿炳的痛苦经历和悲惨命运,体会这首二胡名曲的感人和经典之处,然后让学生来学习课文,最后分组讨论自己如今的生活和阿炳相对比,体会自身的优越感。并让学生写一篇《假如我生活在那时代》为题的读后感。学生的创作欲望十分强烈,很快能大胆想象,写出了自己心灵深处的渴望和幸福。
2.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提供主动探究空间
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定的权力,每一个学生应该有选择学习的权力,如果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自己的喜好去学习,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非常浓厚。如教学中让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文章;学习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习课文;在课堂学习想自己所想的,谈自己想谈的,做自己想做的……让每个学生在语文课中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
3.建立合作小组,提供主动参与的合作伙伴
为此,课前先建立合作小组,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4人或6人的小组,再给组内成员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如“主持人”(掌管小组讨论的全局,分配发言机会,协调小组学习的进程)、“记录员”(记下学习结果)、“报告员”(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结果)、“检查员”(检查小组成员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完成学习任务)、“教练员”(修正小组同学的错误,讲解正确答案)、“形象大使”(观察组内同学合作技巧的表现,如讨论时的声音控制、提问和应答时的礼貌)等,最后要求每一组设计组名、组标,促使合作学习小组形成“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竟争夺标”的氛围。
4.选择专题,分工合作,加强主动探究能力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可紧扣教材,选择重点、难点、疑点作为专题,运用研究性的阅读,分工合作,提高学生阅读课文的主动性,研究性和发现的能力。如:《夜晚的实验》也可采用合作学习的研究性阅读“蝙蝠的夜间安全飞行,到底靠什么?”这样学生不仅在探究过程中满足了研究的需要,体验到成功,更重要的是在探究中学会了怎样合作。
三、设计开放作业,强化自主探究实践性
1.迁移课文情感
如学完《三亚落日》,可绘出落日与海平线相接一刻的美景。
2.加强专题实践
学写动植物文章,为了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早几个月布置些专题作业:饲养一些小动物,种植花、树,观察生活习性,生长特点,也可拍下照片;查找有关资料;或向行家长请教有关知识用不同形式(诗、歌、画等)表达你养殖过程的酸甜苦辣。在此实践基础上,写作就能敢真言、吐真情,并培养了人与人合作,搜集信息等综合能力。
3.加强语文实践活动
具体可以分为这么几类:(1)阅读实践类;(2)口语交际类;(3)听说训练类;(4)书面表达;(5)游戏表演;(6)书法绘画类;(7)社会实践类。 这样开放的作业内容,既与教材内容相联系,又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还“接轨”了社会活动,学生有了“自由驰骋”的空间。
总之,在教学中,强化学生主体意识,训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是小学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方向,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措施。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将会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合作探究,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中产生碰撞,在碰撞中不断产生探究、创新的火花。我认为我们普天下所有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有责任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焕发生命活力,充满成长气息,实现一个创造性的人生。
一、引导发现、感悟,注重自主探究的尝试性
发现是探究的开始。由于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才能体现自主探究发现。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如苏教版第十一册《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这篇课文的最后一段,一位学生提出:日本人民怎么会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这一课文难点可通过以下引导尝试探究:(1)引导读课文,本文中聂将军曾做了一件什么好事?(2)学生马上说出是救了日本两孤女,紧接着追问,这事当时发生在一个怎样的环境?(抗战时期)(3)聂将军在抗战时期这么做有什么理由?引读聂将军的话和信。(4)读思讨论:从他的话和信中你体会到了什么?(5)归纳评价:聂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还想称他什么?……这样我因势利导了让学生解决了自己提出的疑问,所以,如果问题能促进学生引发内在的需要,学生就能自主地去尝试、探究、感悟,从而自然地体会到人物的品质。
学生在自读、自悟、自问、自解的过程中能初步体验到尝试性探究学习的成功喜悦,从而唤起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内驱力。
二、鼓励参与合作,追求自主探究的研究性
1.创设条件,激发兴趣,提供主动探究的空间
我们必须相信孩子,乐于为孩子提供“研究”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并且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指导。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提供他们主动参与的空间,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增强。如教学《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时,可以先播放这首二胡名曲,让学生在曲中体会阿炳的痛苦经历和悲惨命运,体会这首二胡名曲的感人和经典之处,然后让学生来学习课文,最后分组讨论自己如今的生活和阿炳相对比,体会自身的优越感。并让学生写一篇《假如我生活在那时代》为题的读后感。学生的创作欲望十分强烈,很快能大胆想象,写出了自己心灵深处的渴望和幸福。
2.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提供主动探究空间
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定的权力,每一个学生应该有选择学习的权力,如果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自己的喜好去学习,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非常浓厚。如教学中让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文章;学习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习课文;在课堂学习想自己所想的,谈自己想谈的,做自己想做的……让每个学生在语文课中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
3.建立合作小组,提供主动参与的合作伙伴
为此,课前先建立合作小组,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4人或6人的小组,再给组内成员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如“主持人”(掌管小组讨论的全局,分配发言机会,协调小组学习的进程)、“记录员”(记下学习结果)、“报告员”(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结果)、“检查员”(检查小组成员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完成学习任务)、“教练员”(修正小组同学的错误,讲解正确答案)、“形象大使”(观察组内同学合作技巧的表现,如讨论时的声音控制、提问和应答时的礼貌)等,最后要求每一组设计组名、组标,促使合作学习小组形成“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竟争夺标”的氛围。
4.选择专题,分工合作,加强主动探究能力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可紧扣教材,选择重点、难点、疑点作为专题,运用研究性的阅读,分工合作,提高学生阅读课文的主动性,研究性和发现的能力。如:《夜晚的实验》也可采用合作学习的研究性阅读“蝙蝠的夜间安全飞行,到底靠什么?”这样学生不仅在探究过程中满足了研究的需要,体验到成功,更重要的是在探究中学会了怎样合作。
三、设计开放作业,强化自主探究实践性
1.迁移课文情感
如学完《三亚落日》,可绘出落日与海平线相接一刻的美景。
2.加强专题实践
学写动植物文章,为了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早几个月布置些专题作业:饲养一些小动物,种植花、树,观察生活习性,生长特点,也可拍下照片;查找有关资料;或向行家长请教有关知识用不同形式(诗、歌、画等)表达你养殖过程的酸甜苦辣。在此实践基础上,写作就能敢真言、吐真情,并培养了人与人合作,搜集信息等综合能力。
3.加强语文实践活动
具体可以分为这么几类:(1)阅读实践类;(2)口语交际类;(3)听说训练类;(4)书面表达;(5)游戏表演;(6)书法绘画类;(7)社会实践类。 这样开放的作业内容,既与教材内容相联系,又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还“接轨”了社会活动,学生有了“自由驰骋”的空间。
总之,在教学中,强化学生主体意识,训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是小学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方向,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措施。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将会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合作探究,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中产生碰撞,在碰撞中不断产生探究、创新的火花。我认为我们普天下所有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有责任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焕发生命活力,充满成长气息,实现一个创造性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