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的学科范围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在语文学科领域和与语文学科相关现实生活情境中,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来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相关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能力,陶冶情操,培养创造性品格,确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的一种实践性较强的学习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也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中学语文研究性选题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一、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应以语文教材为基础
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选题首先要依据语文教材,因为教材中单元的设置是按照同类的体裁进行编排,并且都是有代表性的名篇佳作。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研究教材,让学生根据对教材的理解,选取不同角度挖掘出教材蕴含的意义。例如:在写景状物单元的学习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可以指导学生研究他们散文中各自的特点,来对两篇文章进行比较研究。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可以对整个《红楼梦》进行专题研究。有些同学喜欢文中独特鲜明、带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语言风格,他们研究选题的就可以是《独特的文辞,生活化语言》。通过对教材的钻研,同学们挖掘出了教材的研究价值,提高和强化了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趣味。
中学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也可以作为研究课题的内容很多,如作品的题材、人物形象、思想意义、表达技巧和风土人情等。如以选修教材《红楼梦》来说,可以研究它的人物形象及意义、人物名字谐音的意义、语言特色、思想意义、塑造人物的技巧、诗词的研究、服饰、饮食文化等。还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自己制作幻灯片讲义,自我研究。如教学中把有些课的课后习题分为必选题和自选题,给学生选择的自由。比如《蜀道难》课后有四个题:把第一题、第三题作为必选题,其余二个题作为自选题。第一课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着重解决第一、三个问题,理清课文的结构和基础知识。第二课时主要对剩余两道题进行交流。虽然是课后习题,但是学生自主选择。因此学生在准备的时候就特别认真,每个小组都形成了书面的发言材料,把研究落到了实处。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能力。
二、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应注意可操作性、新颖性
研究性学习,顾名思义是能够对选题做出研究,得出研究的结论。因此在选题的时候要考虑其可操作性。
首先,选题不能太大,角度也不要太多。尽可能地将选题界定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要依据于所选择题目的内容。如以研究李白诗歌为例,对于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就必须通读李白的全部诗歌,涉及到李白诗歌的内容、形式、表现手法、语言等方面。就不能选择《论李白诗歌的变现形式》或《论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等范围比较大的研究专题。可以指导学生对李白一些具体的诗歌如《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秋浦歌》中运用的夸张手法进行研究,再结合李白的《蜀道难》《将进酒》等名篇,从而选定《李白诗歌中夸张手法的运用》作为研究专题。这样把研究范围缩小在一个具体的范围之内,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就容易操作。
其次,选定的研究专题不能太笼统,应该要具体详细。如《巴金小说研究》这个专题就太概括太笼统了。巴金的小说有短篇,有中篇,还有长篇,没有具体到哪一类。从题材上看,巴金的小说有写知识分子的灰色人生的,有描写穷苦人生的,还有歌颂人间的真善美、鞭挞世道的假恶丑的等众多的体裁。因此,研究巴金的小说就可以结合巴金的《家》、《春》、《秋》、《骆驼祥子》等小说,找一个切入点。
三、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应依托于社会现实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因此在选题时要从生活中捕捉灵感,从热点问题中选题,既符合学生的兴趣规律,又体现了语文的实用性原则。语文教学中常讲究“学以致用”:一方面是说课题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学生又能力去完成这个课题;另一方面是说课题应该有研究的必要和价值。比如,“广告语言中用字错别现象的调查”、“修辞方法在流行歌曲中的运用情况”、“网络词语现象研究”等课题,这些都是与生活密切相关而又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的课题。再比如语文口语交际学习选题,针对社会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怎样在口语交际中如何做到“得体”?又如何对待现代生活中“日新月异”的生造词?在演讲中如何使用肢体语言?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口语交际研究的选题。
四、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要具有层次性
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应该有层次性,先是简单的,再是复杂的;先是短时内可以完成并易于操作的,再是长时间的。如首先是对课文的研究,让学生选择感兴趣或有疑惑的话题去思考,查资料,去讨论,以小评论的形式得出结果。在研究单篇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专题研究,就课内一个教学单元或某种文学体裁,结合课外相关的知识进行对比研究。划分语文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收集资料,思考问题。然后一个小组写一个研究报告。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至关重要。只有选择的题目有价值、有可操作性。中学阶段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才能实施下去,才能真正的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真正培养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一、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应以语文教材为基础
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选题首先要依据语文教材,因为教材中单元的设置是按照同类的体裁进行编排,并且都是有代表性的名篇佳作。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研究教材,让学生根据对教材的理解,选取不同角度挖掘出教材蕴含的意义。例如:在写景状物单元的学习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可以指导学生研究他们散文中各自的特点,来对两篇文章进行比较研究。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可以对整个《红楼梦》进行专题研究。有些同学喜欢文中独特鲜明、带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语言风格,他们研究选题的就可以是《独特的文辞,生活化语言》。通过对教材的钻研,同学们挖掘出了教材的研究价值,提高和强化了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趣味。
中学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也可以作为研究课题的内容很多,如作品的题材、人物形象、思想意义、表达技巧和风土人情等。如以选修教材《红楼梦》来说,可以研究它的人物形象及意义、人物名字谐音的意义、语言特色、思想意义、塑造人物的技巧、诗词的研究、服饰、饮食文化等。还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自己制作幻灯片讲义,自我研究。如教学中把有些课的课后习题分为必选题和自选题,给学生选择的自由。比如《蜀道难》课后有四个题:把第一题、第三题作为必选题,其余二个题作为自选题。第一课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着重解决第一、三个问题,理清课文的结构和基础知识。第二课时主要对剩余两道题进行交流。虽然是课后习题,但是学生自主选择。因此学生在准备的时候就特别认真,每个小组都形成了书面的发言材料,把研究落到了实处。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能力。
二、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应注意可操作性、新颖性
研究性学习,顾名思义是能够对选题做出研究,得出研究的结论。因此在选题的时候要考虑其可操作性。
首先,选题不能太大,角度也不要太多。尽可能地将选题界定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要依据于所选择题目的内容。如以研究李白诗歌为例,对于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就必须通读李白的全部诗歌,涉及到李白诗歌的内容、形式、表现手法、语言等方面。就不能选择《论李白诗歌的变现形式》或《论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等范围比较大的研究专题。可以指导学生对李白一些具体的诗歌如《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秋浦歌》中运用的夸张手法进行研究,再结合李白的《蜀道难》《将进酒》等名篇,从而选定《李白诗歌中夸张手法的运用》作为研究专题。这样把研究范围缩小在一个具体的范围之内,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就容易操作。
其次,选定的研究专题不能太笼统,应该要具体详细。如《巴金小说研究》这个专题就太概括太笼统了。巴金的小说有短篇,有中篇,还有长篇,没有具体到哪一类。从题材上看,巴金的小说有写知识分子的灰色人生的,有描写穷苦人生的,还有歌颂人间的真善美、鞭挞世道的假恶丑的等众多的体裁。因此,研究巴金的小说就可以结合巴金的《家》、《春》、《秋》、《骆驼祥子》等小说,找一个切入点。
三、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应依托于社会现实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因此在选题时要从生活中捕捉灵感,从热点问题中选题,既符合学生的兴趣规律,又体现了语文的实用性原则。语文教学中常讲究“学以致用”:一方面是说课题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学生又能力去完成这个课题;另一方面是说课题应该有研究的必要和价值。比如,“广告语言中用字错别现象的调查”、“修辞方法在流行歌曲中的运用情况”、“网络词语现象研究”等课题,这些都是与生活密切相关而又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的课题。再比如语文口语交际学习选题,针对社会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怎样在口语交际中如何做到“得体”?又如何对待现代生活中“日新月异”的生造词?在演讲中如何使用肢体语言?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口语交际研究的选题。
四、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要具有层次性
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应该有层次性,先是简单的,再是复杂的;先是短时内可以完成并易于操作的,再是长时间的。如首先是对课文的研究,让学生选择感兴趣或有疑惑的话题去思考,查资料,去讨论,以小评论的形式得出结果。在研究单篇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专题研究,就课内一个教学单元或某种文学体裁,结合课外相关的知识进行对比研究。划分语文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收集资料,思考问题。然后一个小组写一个研究报告。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至关重要。只有选择的题目有价值、有可操作性。中学阶段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才能实施下去,才能真正的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真正培养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