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意表达”:让天光照进语文课堂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597986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他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有着纯真的童心,有着富有诗意的表达。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都有着成人化的倾向。一味强调理解,远离了童心童趣;追求讲课深度,消失了诗意童言;预设僵化流程,脱离了儿童本位;主题机械拓展,暗淡了语文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甚至连儿童的自主感悟都离不开老师的“精心”引导,以至于儿童被边缘化,主体地位丧失,何谈儿童的诗意表达。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追寻怎样的语文课堂?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天生的诗人”?怎样才能让儿童的诗意表达在课堂上油然而生?这是每个语文教师无法回避的话题。
  一、尊重个性,归还“儿童诗意表达”的话语权
  只有儿童真正在语文课堂上,有属于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语文课堂才真正是属于儿童的。语文的学习归根到底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有着儿童个体的表达。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应当看到,尊重儿童的个性感悟是语文回归儿童天性的必由之路,也是“儿童诗意表达”的基石。
  在教学《秋晚的江上》一诗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看着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了,鸟儿们在外面玩累了,正在回家呢。
  生:我仿佛看到了,太阳下山了,它落在鸟背上,让小鸟驮着它回家呢。
  生:我仿佛看到了诗人王勃笔下的场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生:老师,应该是“落日与孤鹜齐飞”。虽然是一字之差,但我觉得这样更符合画面。
  师:如果让你们给这样的画面取个名字,叫什么好呀?
  生:我觉得叫“秋日长河”,既有时间又有地点,还挺有味道的。
  生:我觉得叫“回家”合适,太阳回家了,鸟儿回家了,连着一江的水也在浩浩荡荡地回家去呢。
  ……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既然是对话,就应当以尊重为前提。它意味着,儿童要张扬个性,挑战权威,自主表达。对话中的每一个场景都是儿童成长中的抓手,尊重儿童的独特体验,让诗意表達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萌发。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不断迸发出创意的灵感、诗意的语言,让语文课堂大放异彩。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大胆地表达,自由地交流,不但丰富了文本的内涵,也会让学生感悟到作者的情感变得容易。
  二、巧用生成,激发“儿童诗意表达”的求知欲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高效的互动。对教师而言,儿童的诗意表达更需要对儿童学习的积
  极性进行呵护,以此激发儿童的求知欲,让儿童感受到,语文学习是一种快乐的、自由的享受。因此,教师要及时点亮儿童思维的火花,激活儿童的想象力,抓住每一个可以让儿童诞生诗意表达的瞬间。
  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互动交流时,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文中爬山虎的脚,一开始像蜗牛的触角,之后又像蛟龙的爪子,怎么变化这么大呢?”教师听后一愣,这个问题显然不在预设范围之内。可是,一旦学生提了问题,不去解决似乎也说不过去。于是,教师恰如其分地开了一次“天窗”,说道:“是啊,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请同学们先讨论一下,再派代表来交流。”随后,教室里热闹了起来。
  生:我觉得,脚变化的过程也是爬山虎生长的过程,从出生到长大,所以变化才这么大,就像我们人一样,从小长大,变化不就很大吗?
  生:我认为,一开始是触角,说明了爬山虎的脚又细又嫩,之后像蛟龙的爪子,说明是强壮有力的。
  生:课文描写说,爬山虎的脚没触着墙,不几天就会萎了。如果一开始就长成蛟龙的爪子,不仅萎不了,还要浪费营养呢。
  生:我觉得,作者把爬山虎的脚比作两样事物,说明了作者叶圣陶爷爷观察得特别仔细。正是有了仔细的观察,他才发现了爬山虎的脚变化这么大的。
  ……
  就这样,在学生不断的交流中,教学目标的重难点逐个击破,语文要素也逐步呈现。教师适时总结,肯定了学生的思考和想法,并鼓励他们进一步观察研究。看似临时的、突发的一个问题,教师适时的引导激起了儿童阅读探究的兴趣和热情,不仅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还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品质。由此可见,课堂上适时地抓住生成,引导学生探讨,也能让语文课堂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创意编排,激活“儿童诗意表达”的角色感
  诗意表达往往有着很强的画面感,又往往
  是没有痕迹的、空灵的。诗意的思维往往是跳跃式的、创新型的。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同样的话语,换种句式、换种呈现的方式,儿童往往更容易读出不一样的味道,也就更容易体悟出文本内更深层次的内涵。在教学《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一文时,教师将文章中的文字做了如下呈现,便有了别样的收获。
  我一直/没在台上/露过面/看着同班的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边说边比画/我真个羡慕得要死。
  我多想/在台上露露脸/尝尝大家/都看着我/给我鼓掌/是什么味道。
  这样的呈现方式,带着些许童话般的意趣、淡淡的忧伤和强烈的画面感,学生在品读中,一下子就进入了情境,进入了角色,感受到了文中的“我”对参加文艺表演的期待。
  我套上老虎皮/戴上老虎头罩/紧张地/等候在后台的上场口。
  忽然/背后有人/轻轻推了我一把/我知道/推我的是老师/立刻弯下身子/爬上场去/嘴里啊呜啊呜直叫。
  只听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
  诗一样的语言,使得文中“我”的那份紧张和狼狈跃然纸上,学生瞬间就感受到了,不仅读出了“我”面红耳赤的样子,更是为下文更好地感受“我”成长中面临的困惑和烦恼做了铺垫。由此可见,不是儿童不会、不愿表达,而是打开诗意表达的钥匙在教师的手里,不一样的设计、不一样的创意,也会激活儿童不一样的表达和感悟。   四、创设情境,挖掘“儿童诗意表达”的生成点
  教材中所选的文章,有很多都是经典的作品,在语言上有着明显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刻解读教材,对文本的表达特点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找到文本和儿童思维的碰撞点,为儿童的诗意表达创设平台。
  如,在教学《燕子》一课时,教师先播放小燕子的儿歌,引导学生一起跟着唱,创设了学习的氛围。随后,让学生自由交流,说说生活中见过的小燕子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抓住特点说一说。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基本上都是文中的语句。接着,教师进一步提出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形容小燕子,比一比谁说得形象有趣。”
  生:小燕子身穿黑色燕尾服,白衬衫配上黑领结,真帅气!
  生:小燕子随身携带着一把剪刀,剪开了绿叶,剪开了花瓣,剪开了春天……
  生:小燕子有纪律,电线上排列整齐,一点也不淘气。屋檐下忙着搭窝,整天叽叽叽叽。
  ……
  在这样的交流中,小燕子的形象已经深入儿童的内心。这样的教学,让儿童诗意的表达不断激发,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更多的是儿童个性表达、诗意萌生的秀场。作为教师,我们要给儿童创设诗意表达的土壤,提供个性表达的平台,促进儿童诗意表达的意识形成。
  五、游戏体验,释放“儿童诗意表达”的天然性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花”。儿童是天生的游戏者,小学语文的学习应当具备一定的游戏趣味性,才能不断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尤其是语文习作教学中,适当开展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往往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为了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让他们喜欢作文,笔者经常开展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游戏。“蒙眼画画”“数字陷阱”“掌声的魔力”……一次次将他们引入习作的殿堂,在一次次游戏中,孩子们也越来越喜欢作文课,那些生动的、诗意的、童趣的表达,也让人怦然心动。
  一次在“特殊的默写”中,我限时5分钟让学生默写全班同学的姓名,不会写的字用圆圈代替,于是就有了一篇篇生动的习作,一句句幽默的话语。
  生:丁零零……上课了,高老师略带神秘地走进教室,说:“今天我们要默写。”话音刚落,全班哀声一片,教室里顿时只剩下了翻书的声音。我也急忙翻开语文书,临时抱抱佛脚。
  生:时间紧迫,大家顾不了那么多了,连举手的同学也收回了问题,赶忙写了起来。不少同学时不时伸长脖子四处张望,恨不得大家都把名字贴在脸上。
  生:“还有1分钟!”一听到老师的提醒,我犯了愁,根本来不及写啊。看着唉声叹气的同学们,再看看时间,我只好疯狂画圈,连最好的朋友也未能幸免,所以我的纸上看上去全是圈。
  生:一“纸”激起千层浪!什么?“潘岳”变成了“潘山”,“王轶菲”变成了“王车菲”……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教学楼都差点被我们掀翻。当看到我的名字的时候,教室里的笑声更大了。我竟然变成了同學笔下的“羊圈”,“峻”不会写也就算了,连杨都给我改了,真让我哭笑不得。
  ……
  学生玩得兴趣盎然之际,不止一次地对我说:“高老师,您的课真有趣,我最喜欢您的课了!”是的,游戏顺应了儿童的天性,这样的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说教对话、朗读体悟,把轻松、愉悦、趣味带入了课堂,激发了儿童表达的欲望、展现的活力。既为儿童提供了有趣的游戏体验,更给了他们新鲜多元的生活素材。激活了儿童创作的灵感,开启了儿童诗意表达的源泉。
  诗意表达是灵动、形象、充满生命力的。儿童的诗意表达,告诉我们要让儿童在语文学习中,有个体的、独特的、得到尊重的体验,让儿童以诗意的方式栖居于课堂,栖居于生活。这一切,需要我们教师以尊重为前提,用富有创意、充满童趣、贯穿美好的课堂来建构、来实现。天光,是自然的光。儿童,是自然的儿童。课堂,应当是自然的课堂、顺应儿童规律的课堂。愿天光照进课堂,照进每一段值得怀念童年的时光。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责任编辑 田 晟
其他文献
说《人性的弱点》是世界成功学第一书,绝对是不为过的。捧着“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的思想精华,我激动了好久。许多迷雾在震撼中化解,我的心情难以用茅塞顿开来形容,顿时觉得生活本来就很幸福。上帝赐予了我们每个人幸福,我们却要在自私和贪欲中迷失自己,真是白白浪费了上苍给予我们的一份厚爱。  读完《人性的弱点》,结合工作实际,我想细致地说一说这三个词:真诚、欣赏、聆听。这三个词很普通,但绝对是《人性的弱
摘 要: “崔嵬”与“砠”,毛传分释为“土山戴石”与“石山戴土”,《尔雅》分释为“石戴土”与“土戴石”。训诂家认为毛传与《尔雅》释义不同,其实《尔雅》采用的是“所载物 戴 山体”的释义模式,“戴”前之“石”、“土”指所载物,“戴”后之“土”、“石”指山体,“崔嵬”是“石戴(于)土山”,“砠”是“土戴(于)石山”,释义与毛传一致。出现毛传与《尔雅》对立的说法,是不明《尔雅》的释义模式及同一个“土”、
摘 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弄清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是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文章以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开展的调查为切入点,就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现状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对独立学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有所助益。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 学习现状 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
整本书阅读及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课标对学生的阅读量、阅读方法等提出了一些要求,其中多次强调:“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随着统编本语文教材在全国的推广使用,这一内容更加成为中小学教师广泛关注的教研热点。另外,读整本书也有助于解决当下“碎片化”阅读的问题。“养成读书和思考的习惯,把读书当作自己的生
神 猎  在连云山区,王劲之的名号很是硬扎。方圆百十里的山民,都知道他武艺高强,枪法神准。山里的野兽,更是畏他如虎,闻到他的气味,就疯狂逃窜,屏息躲藏。但兽们跑得再快,藏得再深,也逃不出他的目光和猎枪。有人统计过,倒在他枪下的豹子,不下十只,野猪,至少上百,至于麂子、兔子、山鸡之属,则多得无法算计。连云山,俨然就成了王劲之的私家菜园。他家的饭桌上,一年四季,野味飘香。   不过这都是好多年前的事
一   黑龙江下游的冬天,天黑得格外早。马蹄表还没跑到下午四点,外面已经黑下来。我们在马灯旁吃过晚饭,看外面雪停了,张凤祥到外面转悠一圈,回来后对我俩说:“走。”   我奇怪地看着他问:“已经黑天了。这么晚了,想去哪儿呢?”   “你不想撵孬头了?”张凤祥没直接回答,反问我说,“刚才我到外面撒尿时,在树林边发现一对孬头踪。可那是一对走驼子,我跟了半天没跟上。”   听张凤祥说,他发现一对孬头,二愣
[摘要]占据今年贺岁档的影片是清一色的“中国制造”:《梅兰芳》、《爱情左灯右行》、《非诚勿扰》、《大搜查》、《叶问》,其中后者是为数不多的港产片之一。《叶问》公映后,舆论媒体纷纷褒奖其为“最好看的功夫片”,主要原因在于影片本身诠释出超越形式主义的新暴力美学:白描手法的动作表现,女性主义、哲学思想的渗透,纪录式风格等,是近年来少有的商业电影突破。  [关键词]白描 暴力美学 女性主义 症候    从
摘 要: 高校艺术教育是国家文化事业和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离不开艺术教育对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校艺术教育的作用愈发明显,于培养具备知识、能力、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人文教育功能。本文在新时代背景下结合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的艺术教育情况,探索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教育发展的新路径,对培养高质量
岁月如梭,一转眼刘燕君校长来到回民实小工作已经七年多了。作为特级教师,在这七年多的工作中,刘校长使我校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她的带领下,我们学校走在了教育改革的前线。戏剧教育课程语文学科校本化的实施研发,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刘校长的引领下,我同全校师生一起奋发图强坚守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回想七年来的点点滴滴,还历历在目。一、传承优势 更新理念  刘校长一来学校,就
摘 要: 专业型社团在提高社团文化品质、打造社团文化品牌、彰显学校特色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高职院校应当逐步推进专业型社团的发展与建设。本文以江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就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现状展开调查分析,通过对高校社团建设状况和学生社团存在问题的研究,探索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 校园文化建设 专业型社团 建设方法  校园文化体现了一所学校的精神,没有校园文化的学校充其量只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