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大纲》所要求的听、说、读、写诸方面能力的综合运用。然而,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个难点,究其原因,与许多教师的作文教法有关:他们偏重于语言表达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思想认识、观察、思考、体味生活能力的培养,也就是忽略了对决定作文成功的基本素质的训练,结果是舍本逐末,自然事倍功半。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就必须改革作文教学的方法,我在作文教学中作了以下的尝试:
一、要求学生认真观察、阅读。
学生说作文难,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点:一是难在写作时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二是难在作文不知道该怎么写。小学生作文的致命伤是见识贫乏,即学生自身思想感情贫乏,美感贫乏、生活积累贫乏和语言积累贫乏。究其原因主要受生活积累、知识基础、表情达意的能力及写作方法掌握较少的制约,从而使文章缺乏条理性。针对以上几个原因,教师要从以下两方面培养学生,以提高作文能力。
1、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小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有限的,这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一点心动的东西。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一要多引导,二要多提醒。比如要写周围熟悉的人,首先要选定目标,注意观察。这个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在行为习惯上有什么特征?什么地方最引人注意?如在一次写人的作文时,我在课堂上将与同学接触最多的班长请出教室,在学生惊异的眼光中提问:班长今天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裤子,什么款式的鞋子,扎什么样的辫子……类似的问题教师要经常问、经常提,让学生知道观察的指向,积累更多的观察经验,多观察体会,才能把握住转瞬即逝的灵感。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写自己的新发现,写生活中的事物,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教师要注意引导,使那些没有观察意识、对眼前现象熟视无睹的学生,慢慢培养起观察兴趣,逐步形成观察的习惯。
2、指导学生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多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素材,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习,感悟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和技巧,并转化成学生自己的认识。
阅读包括两方面:一是阅读好语文课本上的文章;二是阅读好课本以外的文章。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密切的。另外,阅读应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是要把文章读懂乃至读熟,要明白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中心的,切忌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二是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时,不仅要善于把那些生动、优美的词语和精彩感人的片断摘录下来,还要勤于写读书心得等,只有这样引导学生多读书,才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
二、不忽视"模仿"对小学生学习作文的作用。
"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小学生年龄小,在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最初阶段,都要以模仿为阶梯。在作文教学中应为其提供适当的范文进行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感悟并掌握其表情达意的技能,从而提高作文能力。因此,模仿是学习"怎样写"的手段,是训练作文基本功的有效措施。例如:移物模仿,几句或一段精彩的话既可形象的描绘一事物的美丽,抒发一种情感;又适合展示另一事物的丰姿,流露类似的感情。巧妙的稍加变化,将此事物移为彼事物就是移物模仿。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学习容易,是学生片段练习入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掌握了规律,信手拈来记一场面,状一景物,就能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又如创造模仿,人物外貌,动物外形,迷人的景物,热烈的场面等是精彩片断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变换角度,更换结构练习写与课文内容一致的片段模仿就是创造模仿。特别指出的是,模仿是以学生观察到的材料为题材,以范文为指导,真实的表达学生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是对文章的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方法及技巧进行模仿,决不是抄袭原文或套用原文中的原句。应善于在模仿中创新,在借鉴中求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怎样写"。
三、注重培养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努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并使之成为其自觉行为,是帮助学生掌握作文技巧,提高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捷径。
1、引发激情。
(1)、以景动人
即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引发激情,催发作文兴致。如参观工厂、城市、当地风景名胜;参与生产劳动等,激发生活激情,培养写作的兴致和欲望。
(2)、以情引人
即使用多媒体等手段,创设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情境,并由教师通过饱含情感的语言来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之与写作对象发生情感"共鸣",从而进入一种不吐不快的心理状态。
2、妙用评价
在评改学生习作时,要坚持对每位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或长处,通过亲切的评语热情地加以激扬,即使发现不足,也是热切期盼,多一些情感呼唤。使大多数学生对写作始终抱有一种积极的态度。
3、反映心声
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把认识能力的培养立足于学生课外丰富多彩的生活上,而不是局限在课堂上有限的40分钟。要让学生在作文实践中体悟到作文的目的是倾吐胸中积蓄的需要,是生活中沟通思想、交流信息、探讨问题的需要。我经常鼓励学生用自由的心灵说真话,吐真情,让学生确确实实"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从而深深地喜爱写作。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爱作文的情感。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观察、阅读、模仿,并使之成为其自觉行为,是帮助学生掌握作文技巧,提高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捷径。它对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促进和提高语文素质有积极作用。
一、要求学生认真观察、阅读。
学生说作文难,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点:一是难在写作时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二是难在作文不知道该怎么写。小学生作文的致命伤是见识贫乏,即学生自身思想感情贫乏,美感贫乏、生活积累贫乏和语言积累贫乏。究其原因主要受生活积累、知识基础、表情达意的能力及写作方法掌握较少的制约,从而使文章缺乏条理性。针对以上几个原因,教师要从以下两方面培养学生,以提高作文能力。
1、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小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有限的,这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一点心动的东西。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一要多引导,二要多提醒。比如要写周围熟悉的人,首先要选定目标,注意观察。这个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在行为习惯上有什么特征?什么地方最引人注意?如在一次写人的作文时,我在课堂上将与同学接触最多的班长请出教室,在学生惊异的眼光中提问:班长今天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裤子,什么款式的鞋子,扎什么样的辫子……类似的问题教师要经常问、经常提,让学生知道观察的指向,积累更多的观察经验,多观察体会,才能把握住转瞬即逝的灵感。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写自己的新发现,写生活中的事物,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教师要注意引导,使那些没有观察意识、对眼前现象熟视无睹的学生,慢慢培养起观察兴趣,逐步形成观察的习惯。
2、指导学生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多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素材,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习,感悟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和技巧,并转化成学生自己的认识。
阅读包括两方面:一是阅读好语文课本上的文章;二是阅读好课本以外的文章。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密切的。另外,阅读应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是要把文章读懂乃至读熟,要明白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中心的,切忌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二是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时,不仅要善于把那些生动、优美的词语和精彩感人的片断摘录下来,还要勤于写读书心得等,只有这样引导学生多读书,才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
二、不忽视"模仿"对小学生学习作文的作用。
"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小学生年龄小,在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最初阶段,都要以模仿为阶梯。在作文教学中应为其提供适当的范文进行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感悟并掌握其表情达意的技能,从而提高作文能力。因此,模仿是学习"怎样写"的手段,是训练作文基本功的有效措施。例如:移物模仿,几句或一段精彩的话既可形象的描绘一事物的美丽,抒发一种情感;又适合展示另一事物的丰姿,流露类似的感情。巧妙的稍加变化,将此事物移为彼事物就是移物模仿。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学习容易,是学生片段练习入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掌握了规律,信手拈来记一场面,状一景物,就能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又如创造模仿,人物外貌,动物外形,迷人的景物,热烈的场面等是精彩片断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变换角度,更换结构练习写与课文内容一致的片段模仿就是创造模仿。特别指出的是,模仿是以学生观察到的材料为题材,以范文为指导,真实的表达学生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是对文章的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方法及技巧进行模仿,决不是抄袭原文或套用原文中的原句。应善于在模仿中创新,在借鉴中求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怎样写"。
三、注重培养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努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并使之成为其自觉行为,是帮助学生掌握作文技巧,提高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捷径。
1、引发激情。
(1)、以景动人
即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引发激情,催发作文兴致。如参观工厂、城市、当地风景名胜;参与生产劳动等,激发生活激情,培养写作的兴致和欲望。
(2)、以情引人
即使用多媒体等手段,创设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情境,并由教师通过饱含情感的语言来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之与写作对象发生情感"共鸣",从而进入一种不吐不快的心理状态。
2、妙用评价
在评改学生习作时,要坚持对每位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或长处,通过亲切的评语热情地加以激扬,即使发现不足,也是热切期盼,多一些情感呼唤。使大多数学生对写作始终抱有一种积极的态度。
3、反映心声
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把认识能力的培养立足于学生课外丰富多彩的生活上,而不是局限在课堂上有限的40分钟。要让学生在作文实践中体悟到作文的目的是倾吐胸中积蓄的需要,是生活中沟通思想、交流信息、探讨问题的需要。我经常鼓励学生用自由的心灵说真话,吐真情,让学生确确实实"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从而深深地喜爱写作。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爱作文的情感。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观察、阅读、模仿,并使之成为其自觉行为,是帮助学生掌握作文技巧,提高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捷径。它对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促进和提高语文素质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