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好小学语文课程资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enhan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课程资源越来越丰富,教师不再单纯地依靠课本、黑板和嘴巴进行教学,而要充分运用丰富的课程资源,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精彩纷呈。如何合理的利用课程资源和开发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语文观察能力,在感悟和积累中丰富语文素养,培养出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当前,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利用与开发课程资源成了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摆在我们面前。
  一、以本为本,充分挖掘教材资源
  1.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
  教材本身资源丰富,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资源,为教学的正常进行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平台。然而我们也应与时俱进,改变以往的“教教材” 的现象, 而应是“用教材教”。在发挥语文的陶冶作用的同时,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充分挖掘现有的教材资源,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所以,我们首先要科学把握教材,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把教材看做是教师传授知识实施课堂教学的最基本资源,全面理解教材,从整体上把握好教材,这是利用教材资源的基本要求。其次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注重的仅是教材中的知识点,而忽视教材的编者在教材中贯彻的教学宗旨,这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断章取义。教学者思想在转变,学生的思想也在进步,教材编写者的思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语文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教学中,要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以此来充实教材资源。对语文教材中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我们不能仅局限于语文学科,还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积极的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让小学生动手、动嘴、动脑,丰富他们的创新思维,让有个性化的独特想法、出人意料的探索结果,完全超出教师事先的设计范围。对于学生的“标新立异”和“异想天开”,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所掌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充满个性化的课程资源相融合,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努力把学生的个性化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现实资源。
  二、 联系实际,注重利用生活资源
  1.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资源
  语文学习的外延总是与生活外延相等,所以我们要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在传统的课堂环境中,洁白的墙壁、长方形黑板、整齐的桌椅、温和的老师、可爱的同学……这些都过于强调对学习的功能作用,而缺少温馨和谐的氛围,没有良好的心理环境不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挖掘生活的语文教学资源,我们在营造学习氛围的同时,使环境变得更加温馨、和谐、富有人文气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合作探究。教学中,可以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生活规律,寻找小学生生活的热点问题,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营造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氛围。同时我们还追求生活化的语文教学,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为课程资源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新的教科书内容更加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我们在进行教学中必须注意挖掘课文中生活化的资源课程。社会生活中的资源更丰富、更多彩、 更生动,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素材。
  2.把课堂融入到社会中去
  课堂小社会,社会大课堂。一个班级也是整个社会的缩影,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融入社会。首先是想象式,由老师或同学提供一个情景设计或者通过一个故事的开端,经过大家讨论预计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假设事情的发生经过和最终结果。其次是辩论式模式,由教师提出一个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让大家展开辩论。比如:“小学生上网的利与弊”,大家展开辩论,肯定会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见解,这些见解基本上能反映了社会生活中不同人群的不同认识。最后是实用式方法,丰富的社会生活对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把训练习作融入到社会的一个途径。其实,在课堂教学中用艺术来再现生活,也是语文课堂资源的利用。我们可以唱一支歌、看一幅画、演文艺节目、看电视短片等,来启发引导学生,激起学习语文的兴趣。创设丰富多彩校园环境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合理地利用校园以及教室等场地,营造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也成为语文课程资源之一,同样能陶冶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三、开展实践,发挥地域优势资源
  1.利用乡土文化资源
  乡土文化朴实、生动、富有人情味,处处洋溢着“乡土民风”的气息,小学生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乡土文化包括本土的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礼仪文化、庆典文化等,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努力把这些变成为丰富的课程资源。也可以利用地方自然环境作为课程资源,像动植物、山川、河流等资源,经常带小学生去春游等实践活动,既可以利用家乡的丰富物产和秀美的山川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又陶冶了小学生的情操,使他们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利用旅游资源
  我国是文明古国,旅游资源丰富。在游览名胜古迹中可以开发课程资源。我们要重视本土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教学,并将其融入到教学资源中去。可以通过“游名胜学语文” 的实践活動,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众多的教学实践证明语文课程必须既植根于现实生活,又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才能使更多现实资源变为教学资源,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好各种有用的语文课程资源,才能拓宽学生语文学习视野。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项长期的且富有挑战性工作,需要广大的一线语文教学工作者不断的探索与发现。
其他文献
【摘要】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从哪里来?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个问题,从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来论述。  【关键词】创新教育 自学能力    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心理等各方面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而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新时期衡量人才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学问是无穷的,一个人正规受教育的时间是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丰富语文素养的重要途。而传统的语文作业弊多利少,据调查,现在小学生都有一部分不爱做作业。课堂作业由组长或学习委员监督完成,家庭作业由父母监督完成。造成学生不愿做作业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所布置的作业模式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目前作业存在的误区有以下几种情形:1、题型多、量大、内容琐碎,使作业变成学生的负担。2、机械重复多、缺乏趣味,束缚学生的思维想象,使学生感到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对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落实这一理念的关键在于评价方式的变革。“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这就是新课改给我们提出的新的评价理念,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并及时给予评价,则评价的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评价时,以课堂过程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为目的,有效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
【摘 要】新课程改革已在我县全面展开,这场以转变教学理念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突破口,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手段,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全面改革,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农村 小学教育 教学质量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在我县全面展开,我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忠实推行者,在实施过程中,可以说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喜的是通过认
摘要: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怎样才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呢?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自身的见解及行之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兴趣 培养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教学中贵在寓方法
【摘要】本文通过对教学细节的思考、概念的理解以及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几个教学场景进行分析,旨在形成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细节把握的规律性经验。  【关键词】新课程 化学 课堂教学 教学细节    如何悉心打造细节美的课堂教学,这是个系统工程问题。因为单从时间角度来看,每一堂课的教学实践虽然只有40多分钟,但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可以成为一个教学的节点。关注教学细节是教师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由之路;关
摘要:对中学体育师生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希望协调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行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师 课堂教学 管理    引言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大都是采用支配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如何改变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行为方式,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了体育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摘要:教师要指导、帮助学生储备丰富的基础知识,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养成多向可变的思维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愉快、生动的教学情境,善于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引导他们有意识地进行创作尝试,提高他们的音乐创造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音乐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
摘要: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的基本尺度。然而,在作文教学中不同程度地还存在简单化、片面化倾向,只看重作文方法的指导而淡化生活的积累;只专练”写“而忽视”听、说、读“的训练;只偏重谋篇布局的指导而弱化语言训练,学生写作文时就叫苦连天,抓耳挠腮、绞尽脑汁也无济于事,勉强挤出来的文章是内容空洞,思想贫乏,语言干瘪,书写潦草,学生写得辛苦,老师教得更辛苦,而学生的作文水平却并没有多大提高。我
【摘要】本文旨在论述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地渗透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增强自主学习的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为学生终身的英语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英语 情感教育    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其他学科相比,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