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美术 生活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用生活的经验来教育,是学生最为喜欢的方法,也是教育效果的最好方法。《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强调,艺术源于生活,美术教学应该在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基础上,鼓励他们深入生活,运用多种学习感官去捕捉事物瞬间之美。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注重美术教学的“生活化”,一方面,能够体现新课程美术的教学理念,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促进他们知识和技能的内化生成;另一方面,能够激活学生的美术课程学习思维和感知,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美术综合素养。下面笔者就结合泉州本乡土实际,试论如何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渗透生活化原则。
学生的生活化,包括学生的周边人文环境、学习生活环境、参与的学习和日常生活活动等。贯彻生活化的原则就需要从这些因素中深挖美术教育的有效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术素养。
(一)让乡土资源走进美术课堂
泉州历史悠久,中原文化、海洋文化的碰撞、积淀,使这里底蕴深厚、文化独特。山川毓秀,人文荟萃,素有“声华文物、雄称海内”、“泉南佛国”、荣获“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等荣誉称号。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突破教材所限充分利用泉州的乡土资源进行教学。
1、将以古建筑为主的自然人文景观,纳入到美术教学资源。
泉州古建筑,特别是古厝:以红砖为墙,花岗石为基座,红瓦顶和燕尾脊,另外有木石的透雕、漏雕、浮雕图饰和精美的砖雕、木雕等特色工艺。整体靓丽而且有鲜明的个性,具有浓厚闽南地域文化特征。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楼大厦逐渐掩盖了昔日的精华,珍惜和保护本土资源,也是作为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在学校的组织下,艺术组可以组建了“摄影协会”,并以“古厝”为题,走访附近所遗留下来的古民居,让学生大量采风,形成摄影作品。并可在学校举行摄影作品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穿插了大量的泉州古厝。课前,鼓励大家通过摄像、摄影、搜集老照片来,结合美术教材,通过录像放映、照片投影、图片展、文字资料介绍等方式向学生全方位、立体地介绍泉州古厝。这样学生亲眼看到、亲耳听到身边的古厝及历史,会津津有味,会出内心发出感叹声,一种保护家乡的古民居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随之学习兴趣亦会高涨;同时要求学生课后把自家附近的古民居用绘画或者摄影的形式呈现出来,形成美术作品。
2、多样性的民间非物质文化资源引入课堂教学。
泉州的泥金线画以流传了500多年,常用于庙宇、祠堂门上的门神,寺庙的壁画,祠堂里的祖公像。泥金线画工艺復杂,要经过起稿、复稿、制茶、上色、试漆、配漆、描漆线、制金粉、上金粉、上线墨条、整理绘面等。这些繁杂的工艺里,蕴藏着巨大的奥妙。比如,一些古大厝往往不结蜘蛛网,原因就在于很多古大厝梁上的壁画、门神、祖公像上都加了朱砂;泥金线画弥久而新,在古色古香中透出雍容华贵,就在于其用到不少金箔和金粉;作画时要用到一种名为“按金刷”的绘画工具,它用婴儿第一次脱落的胎毛制成,不仅有弹性,而且不易粘金粉
(二)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让美术课堂生活化
问题是激发学生的原动力,生活中的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引出课题,学生会觉得美术知识实实在在存在于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术,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
1、利用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如:讲解色彩知识,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原色间色复色、什么是色彩的三要素、什么是色彩的冷暖,估计没人愿听。但如果教师结合人们的衣食住行提出:“相同样式的箱子,为什么人们会认为深色的重?”“喜庆的场合,人们要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才不致失礼?”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会感到美术知识存在的价值,自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运用校园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办法应该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去实践。由于校园活动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多彩的活动为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由于贴近学生,学生感到熟悉与亲切,会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得以提高。
3、运用多媒体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手段于一体,能够对真实情境进行再现和模拟,突破现实条件的限制,生学生获得如临其境的艺术感受。丰富的资源展示和多角度地反映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三)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术,感悟美术。
在美术教学中,根据教材组织学生以“生态游”的方式,去田野、河边、草地上、花丛中写生。这样孩子们不但兴趣盎然,作品富有真情实感,而且在宽松愉快而自由的环境里,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自由发挥。如果仅凭教师说教,该怎么选景,该怎么构图,哪些画面需要,哪些画面不需要,然后让学生去完成作业,这样闭门造车,学生是表现不出来什么的。要想表现得真切,学生必须有实地的体验,认真的观察才行,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去听、去看、去触摸、去感受,尝试直接用色彩去表达,去抒发。如在上画一课时,我要求学生选择适合而简洁的画面,运用颜色和画具,画一幅色彩风景画。
总之,“美术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构建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是我们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一种理想追求,是当前深化美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初中美术教学中,要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把生活问题美术化、美术问题生活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观察和实践美术的机会。同时,要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美术素养,体会到美术就在自己身边,感受到美术学习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美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人民网》“泉州名胜”。
[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走进新课程》
[3]辜敏、杨春生著.《美术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用生活的经验来教育,是学生最为喜欢的方法,也是教育效果的最好方法。《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强调,艺术源于生活,美术教学应该在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基础上,鼓励他们深入生活,运用多种学习感官去捕捉事物瞬间之美。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注重美术教学的“生活化”,一方面,能够体现新课程美术的教学理念,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促进他们知识和技能的内化生成;另一方面,能够激活学生的美术课程学习思维和感知,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美术综合素养。下面笔者就结合泉州本乡土实际,试论如何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渗透生活化原则。
学生的生活化,包括学生的周边人文环境、学习生活环境、参与的学习和日常生活活动等。贯彻生活化的原则就需要从这些因素中深挖美术教育的有效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术素养。
(一)让乡土资源走进美术课堂
泉州历史悠久,中原文化、海洋文化的碰撞、积淀,使这里底蕴深厚、文化独特。山川毓秀,人文荟萃,素有“声华文物、雄称海内”、“泉南佛国”、荣获“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等荣誉称号。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突破教材所限充分利用泉州的乡土资源进行教学。
1、将以古建筑为主的自然人文景观,纳入到美术教学资源。
泉州古建筑,特别是古厝:以红砖为墙,花岗石为基座,红瓦顶和燕尾脊,另外有木石的透雕、漏雕、浮雕图饰和精美的砖雕、木雕等特色工艺。整体靓丽而且有鲜明的个性,具有浓厚闽南地域文化特征。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楼大厦逐渐掩盖了昔日的精华,珍惜和保护本土资源,也是作为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在学校的组织下,艺术组可以组建了“摄影协会”,并以“古厝”为题,走访附近所遗留下来的古民居,让学生大量采风,形成摄影作品。并可在学校举行摄影作品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穿插了大量的泉州古厝。课前,鼓励大家通过摄像、摄影、搜集老照片来,结合美术教材,通过录像放映、照片投影、图片展、文字资料介绍等方式向学生全方位、立体地介绍泉州古厝。这样学生亲眼看到、亲耳听到身边的古厝及历史,会津津有味,会出内心发出感叹声,一种保护家乡的古民居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随之学习兴趣亦会高涨;同时要求学生课后把自家附近的古民居用绘画或者摄影的形式呈现出来,形成美术作品。
2、多样性的民间非物质文化资源引入课堂教学。
泉州的泥金线画以流传了500多年,常用于庙宇、祠堂门上的门神,寺庙的壁画,祠堂里的祖公像。泥金线画工艺復杂,要经过起稿、复稿、制茶、上色、试漆、配漆、描漆线、制金粉、上金粉、上线墨条、整理绘面等。这些繁杂的工艺里,蕴藏着巨大的奥妙。比如,一些古大厝往往不结蜘蛛网,原因就在于很多古大厝梁上的壁画、门神、祖公像上都加了朱砂;泥金线画弥久而新,在古色古香中透出雍容华贵,就在于其用到不少金箔和金粉;作画时要用到一种名为“按金刷”的绘画工具,它用婴儿第一次脱落的胎毛制成,不仅有弹性,而且不易粘金粉
(二)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让美术课堂生活化
问题是激发学生的原动力,生活中的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引出课题,学生会觉得美术知识实实在在存在于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术,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
1、利用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如:讲解色彩知识,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原色间色复色、什么是色彩的三要素、什么是色彩的冷暖,估计没人愿听。但如果教师结合人们的衣食住行提出:“相同样式的箱子,为什么人们会认为深色的重?”“喜庆的场合,人们要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才不致失礼?”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会感到美术知识存在的价值,自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运用校园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办法应该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去实践。由于校园活动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多彩的活动为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由于贴近学生,学生感到熟悉与亲切,会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得以提高。
3、运用多媒体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手段于一体,能够对真实情境进行再现和模拟,突破现实条件的限制,生学生获得如临其境的艺术感受。丰富的资源展示和多角度地反映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三)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术,感悟美术。
在美术教学中,根据教材组织学生以“生态游”的方式,去田野、河边、草地上、花丛中写生。这样孩子们不但兴趣盎然,作品富有真情实感,而且在宽松愉快而自由的环境里,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自由发挥。如果仅凭教师说教,该怎么选景,该怎么构图,哪些画面需要,哪些画面不需要,然后让学生去完成作业,这样闭门造车,学生是表现不出来什么的。要想表现得真切,学生必须有实地的体验,认真的观察才行,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去听、去看、去触摸、去感受,尝试直接用色彩去表达,去抒发。如在上画一课时,我要求学生选择适合而简洁的画面,运用颜色和画具,画一幅色彩风景画。
总之,“美术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构建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是我们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一种理想追求,是当前深化美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初中美术教学中,要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把生活问题美术化、美术问题生活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观察和实践美术的机会。同时,要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美术素养,体会到美术就在自己身边,感受到美术学习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美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人民网》“泉州名胜”。
[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走进新课程》
[3]辜敏、杨春生著.《美术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