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亮光

来源 :心理技术与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y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例外无处不在
  问问自己:
  1.今天发生什么事情让你不禁微笑起来?
  2.今天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让你觉得生命是有意义与价值的?
  3.最近发生了什么事,让你再次恢复对人的关怀?
  再问问自己,即使现在的生活中有诸多挑战:
  1.你最近有什么学习,是让你觉得很享受的?因为这个学习,你有了什么改变?
  2.最近在工作中,有发生什么让你感到骄傲的新事件,即使它很微小?而你又是怎么能做到这件事的?
  3.最近,在哪些方面,你会觉得你的工作是更有成就的?你是运用了你个人身上的什么优势力量来达成这样的成果?
  4.在最近的生活中,有什么讯号会让你觉得情况是朝着你想要的方向在发展的?什么样的人事物催化了这份进展?你如何更能掌握这些资源?
  或许不是每个问题都有答案,但是,当能产出任何一个问题的答案时,对回答问题者可能会产生些微的意义与影响是什么?
  这些问题所探讨的主题是什么?是的,那就是常被我们忽略但却又真实存在的“例外经验”(exception)!
  什么是例外?就是发生问题以外的时段,即是问题没有发生、问题较不严重、问题发生次数少,或平顺成功的时刻。
  咨询师需要信任当事人的“例外”(exception)经验的存在,那么,咨询工作就有可能如“淘金”一般,将引导当事人从诸多困难中,看到生命中的可贵方法、资源、力量、优势的微量光芒!
  二、例外优势为解决之道的基石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SFBT)名称中“Solution-focused”一词,正是强调晤谈“以解决之道为焦点”;而所谓的解决之道,常以当事人已经拥有的方法与资源为基础,再向上建构之!
  然而,这样的观点矛盾吗?如果当事人的方法与资源,真的已经存在了,何以当事人还需要来咨询?——那是因为当事人往往不知道自己已经拥有方法与资源了,因而需要咨询师引导其发掘珍视[1]。
  SFBT相信,每位当事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位当事人都拥有与生俱来的力量与资源来帮助自己,所以当事人是其生活环境中的专家,值得特别重视当事人优势力量之开发与运用[2,3]。SFBT亦认为:促发当事人改变最重要的关键,是来自当事人的能力及潜力;当事人所认定的优势力量,若能持续一致地受到重视,那么当事人对于问题所持之十分严重或不可改变的知觉,将会化解,改变的动力也将会随之增加。
  “例外”即是这些优势、资源、力量的统称。探讨这些小而未被确认的例外是很重要的工作,因其可帮助当事人更为意识化地多加应用这些制造例外的知识,实地以小步骤的行动增加例外的发生,甚或多做有效的模式取代无效的行为;如此一来,将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减低问题的负面影响,而带来改变与希望。换言之,例外引导与详细讨论,有时就有可能会引发当事人改变的动机,或找到足以提供改变的小小线索;而这些方法、动机或小小线索,甚或成为当事人可以立即采用的解决策略。
  例如,咨询需要处理妯娌冲突的当事人时,若能先了解当事人与哪些妯娌或亲人是相处得宜,并追问当事人是怎么做到,将会协助当事人因为发现自己的人缘不是那么差而较冷静后,再进一步反思:自己平日是如何判断与选择与人互动的行为表现,或拥有哪些控制自己、增进人际关系的方法;进而引导当事人确认,在希望和妯娌建立所谓和平关系的方向下,哪些现成的自我控制以及已有的人际策略,乃可协助达成所设定的这个关系型态。
  是以,SFBT是持“优势观点”(strengths perspective),并看重如何引发当事人“自我赋能”的晤谈取向[4,5]。
  三、对例外所持的信念
  SFBT相信,没有一件事会永远都是负面的,例外总会存在的。问题何以能比较不严重或当事人曾有效处理的方法与资源,都是例外的所在。比方说,经常暴怒的家长,也有平静处理事情的时候;有幻听的当事人有时也可不受到幻听内容的影响而仍能与他人直接沟通;即使是药物滥用的当事人,也都会有数日或数小时没有用药的日子。例外可谓是“产生‘差异’的讯息”,乃可视为已经开始行动之处,而可能会成为潜在的、可建构的解决之道。
  SFBT对例外所坚持的信念是:在当事人来晤谈的当时,他们已然带着解答的素材或位于解决之道的起点,只是他们不知道自己已经知道了。所以,咨询师的重责大任就是协助当事人更为意识觉察与扩展应用之[6]。
  人们总会制造一些例外,这些例外创造的细微差异,将使人们看到希望所在,进而可善用这些例外,产生小改变,以远离问题困境。当咨询师能提醒当事人被自己所遗忘的资源时,当事人将会对自己产生正向信念,对改善的可能性产生信心;也会信任自己一直在往解决问题的方向前进,而减少担忧问题严重性或自责的负向情绪;甚至会对自己、他人、现况、现实、界线、限制等,更为接受、理解及愿意进行反思。例外探讨越多,当事人与咨询师越能了解哪些成功经验可以与目标达成有所连结,如此,将会提升当事人建构解决之道的动力,也会促使当事人对自己自发的问题解决能力产生信心,并强化其对问题处理的主控感、自我负责及力量感[4]。
  是以,十分重视例外的SFBT,对例外的信念为[7]:
  1.问题不会总是一直在发生,总会有例外发生。
  2.问题应出现时刻而没有出现的例外,可以被当事人与咨询师运用来共同建构解决之道。
  3.当事人被鼓励去增加现今有效行为出现的比率;有效就多做一点,无效就做些不同的事情。
  4.当事人看到自己的例外与优势时,将提高改变的可能性。
  5.聚焦于例外的内容,快速改变,是有可能发生的。
  6.例外的探寻,使当事人获得有效解决之道的线索,而能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而重获控制感。   7.咨询是协助当事人再认自己的优势,并能用于解决之道及未来生活中。
  这样的辅导哲学观如果用图1表示,即为:当事人的状态可能起起伏伏,问题有时发生、有时没有发生;以重视问题探讨的咨询派别则探讨低点(长方形)的部分,希望去除问题,而SFBT的晤谈重点在于寻找与探讨当事人在意目标下高峰例外点(圆形),进而探讨如何能增加高峰之处,而使得正向的部分增加延长扩大,自然便会取代发生低点(问题)的比例与程度[7]!
  四、例外探询的无限价值
  任何小小的例外都会是有用处的;由于例外已经是发生过的事实,更值得认真慎重看待。举例而言,一名忧郁倾向青少年一星期中有三天上学迟到,常见咨询师会去探究这三天造成迟到的原因,然而,倘若运用例外的观点,咨询师则可逆向思考地特别关注:何以有两天他能够准时上学?哪些既存的人事物帮助了他?至少,在这两天中,当事人所展现的自我控制力是已经存在的——他是如何具备的?如何愿意发挥的?如何选择哪几天不迟到的?或许,咨询师便会发现一些小小的例外线索。比方说,咨询师可能注意到当事人在第一堂课是英文课的那一天会准时来上学,那么,英文课可能对此当事人具有高吸引力,或者英文老师可能对他具有较高的影响力——而此,即是咨询师可引导当事人思考与鼓舞当事人如何多加发挥自我控制力之处,或可提醒周边成人可再推进改善之资源(如请英文老师多帮忙鼓励学生等)。
  尤其是,在与当事人讨论如何处理困境的策略时,常见当事人会说这些方法早就试过或无效,所以,咨询师在辅导当事人时,若先辨识、确认何者是当事人已经会的方法与策略,将是聪明的选择。由于这些既存的方式是当事人曾经做过的,因此,当事人要“回忆”“恢复”使用它们的速度,将会比“学习”新的方法要快速得很多;而也由于这些例外都是既存的、都是当事人已经会的方式,因而,再次复制或扩大应用它们的容易度,会比当事人学习诸多新的策略,也要来得简易许多[8]。
  例如,当一次业绩做得不好的当事人来找咨询师哭诉时,咨询师除了支持他、与他讨论改进的方式外,还可以提醒当事人前几次的业绩是如何提高的,而帮助他找回信心与立即有效的工作策略。
  因此,积极帮助当事人回想过去生活中、个人身上已经存有的力量与资源的例外,是SFBT优先强调的重点辅导方向;哪怕当事人的例外是偶发的、片刻的、短小的。当咨询师在面对当事人问题时,与其急着教当事人新的策略与方法,不如先探讨、扩大、巩固当事人已经会的方法,同时,当咨询师优先去引导当事人回忆曾有的小小成功经验,从中提取造就成功的方法与策略,并应用于目前的困境上,将会使咨询师辅导当事人的时间、精力与成效事半功倍,并能增强当事人的自我效能感。
  五、例外的探讨与扩大
  例外的向度是多面向、多层次的。探讨问题何时“没有”发生、“较少”发生的例外问句(exception question),可以如此应用在与同事常有争执的议题上:
  “你和同事哪一天没有争吵?那时在聊些什么?是用什么方式沟通?”
  若当事人说每天都会争执,则可再问其他层次的例外:
  “何时争执的情况比较不严重?”
  “何时争执的时间比较短?”
  或者改问:
  “当你用什么方式来跟同事沟通时,他会比较能
  接受?”
  “当你同事用什么方式跟你沟通时,你也比较能听得
  进去?”
  例外乃散落于晤谈历程中,需要训练有素的咨询师之耳加以确认与珍视之。如何贴近当事人谈话的脉络,从过去的每一年到最近的每一刻,咨询师都可360度地回转观测,而弹性地试探小小的例外所在!
  然而,SFBT咨询师不仅仅是关注当事人的小小成功之处而已,会更特别注意当事人已经尝试了什么方法、已经做到之处,及其所反应的优势能力。咨询师将以多元层次或各种向度,来协助当事人发现与认可自己已经拥有的正向优势力量,并能了解这些优势力量是如何能被记得提取、如何得以运作以及如何能够展现的[2,3]。例如,面对研究所考试而紧张的当事人,咨询师可引导当事人回想当时如何度过大学联考时期的压力,当事人便可能回想起成功经验的拥有或如何能够承受压力的特质,而带来力量感;接着,咨询师则可引导当事人思考,当时哪些有效的策略仍可穿越时空,对于目前困难仍然有所帮助、仍可再度使用的。
  当探询例外时,不仅只是让当事人觉察到例外曾经存在而已,咨询师还需好好带领当事人,充分回想发生例外美好景象的细节;细节的回忆带来愉悦的感受,细节的确认容易激发后续行动的型塑。所以,一旦发现了例外经验,咨询师要记得加以停留探讨,除了有效方法之外,也需要多多探讨当事人的感受、想法、行动,并催化其间的相互连结[9]。这是因为例外乃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当事人有意识去创造的“意识化例外”,一种是当事人未注意如何发生的“偶发型例外”;以咨询的目的来说,前者的效益是更高的[10,11]。
  为了使当事人对例外产生的过程更为意识化,以能于日后再次应用,Murphy与 Duncan[12]认为,当看到一个例外时,可接以“五E”接续探问。
  引出(eliciting):运用倾听、观察、发问,来发现例外,“你何时觉得你自己比较能应付这样的状况?”
  探究(elaborating):了解例外的细节,“你在何时(何地)做这样的一件事?有谁在旁边?”
  扩展(expanding):将效益扩大或类化,“如果你多跟你的姊姊碰面聊天,你想对你会有何不同?”
  评估(evaluating):针对可能的差异,询问量化或质性问句,“你觉得你多去散步的话,你觉得会更好或更糟?”或以评量问句了解特定向度分数可能的变化。
  赋能(empowering):引导当事人如何自助创造例外,“你当时是如何与你的同事建立一个好的关系,来帮助你维持情绪平稳的?”   例外常会与愿景、目标有所连结,常是解决之道的前驱之身或重要改变的关键基石,莫忘记,当发现了当事人的小小例外时,咨询师需会接着询问如何再发生或维持的细节,或以“5E”方式接续探问,以促进当事人更有意识地再次制造例外。倘若当事人真的无法意识到有效的偶发型例外何以能发生,则于晤谈结束的反馈阶段,鼓励当事人于生活中多加专注观察这些例外何以能发生,以能将其焦点转移至正向行为的关注,并从中得知如何再制例外的方法,以带来连锁效益的改变[10,11]。
  六、例外是希望的种子
  例外的思维,是找寻方法与资源的放大镜;例外的内容,是形塑解决之道的重要素材[8]!
  例外的探讨,往往会带出正向运作的晤谈气氛,让当事人更信任咨询师是一个帮助他而非指责他的角色,彼此合作关系更为容易建立与维持。例外经验的探讨还会帮助当事人更为坚定欣赏自己已有符合目标需求的丰富力量与资源,也常使得当事人知道自己已经做了什么,如何多用哪些有效方法来一步步地达成目标,至少也会确认哪些是维持不更糟的自我协助方法。在当事人更能意识化地解释偶发或随机式例外何以能发生时,或者当他们觉得意识化的例外发生是在自己的掌控下时,其改变的意愿与决心将更为增加,而于未来,当事人便更容易再创一次例外或进展。往往,由于例外经验的开发,当事人常产生观点的转变,而此又将带出当事人修正下一步目标及未来努力方向的效果[4]。
  当然,咨询师在发现当事人的例外并探讨发生细节后,咨询师还需要不预设地询问,此刻,当事人是否想要这些例外再多发生?这样的确认,乃是基于SFBT对当事人尊重的强调。亦即,当咨询师发现当事人的例外存在时,千万别立刻建议当事人以该例外直接作为问题解决的策略,也不要比当事人更为乐观,而是要同步且好奇地先探问:例外发生的细节、当事人对于该例外所知觉的意义与重要性,以及现在是否愿意尝试将该例外作为解决之道的要素[4,5]。倘若当事人不接受以这些被发现例外方法作为目前优先尝试的方向,咨询师就得尊重地再重新开发之。虽然,为了要能发现当事人的优势力量,需要有当事人与咨询师一起合作探索例外的过程,然而,对于当事人期待如何应用这些优势力量,以及认为需要什么才能改善生活的论点,咨询师并不具有最后的决定权;因为,每一个例外的价值与意义,不是等同的,只有当事人能予以判断评定之[4,5]。
  探讨例外并不是为当事人的生活创造一些虚拟的美丽故事,而是营建一个可以“成为可能”的事实,而此事实对当事人而言,是一个已然在某处等着他的故事,是可以被看见及从中学习的。所以,例外探讨将创写一个新的、可能存在的故事,让当事人从自身成功经验中有所学习,觉察与修正之前对生活所设想的悲调,以及,有意识地懂得运用这些能力和资源,来帮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换言之,在探讨例外时,咨询师和当事人乃共同创造一个持续前进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甚至可声称当事人已然开始实现他的奇迹愿景了[13]。即使,这些例外的探讨,没有立即成为当事人愿意尝试的行动,但这探讨的过程本身以及所探讨的例外内容,往往也会成为当事人生命未来“希望”的可能种子[14]!
  [1]Walter J L, Peller J E. Becoming solution-focused in brief therapy[M].NY: Brunner/Mazel,1992.
  [2]David T E, Osborn C J.The solution-focused school counselor: Shap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M]. NY:Routledge,2000.
  [3]Lipchik E. Beyond technique in solution-focused therapy: Working with emotions and the therapeutic relationship[M]. London: Guilford, 2002.
  [4]许维素.焦点解决短期治疗高助益性重要事件及其谘商技术之初探研究[J].教育心理学报(谘商实务与训练专刊),2009(41):271-294.
  [5]De Jong P D, Berg I K. Interview for solutions (3th ed.)[M]. Pacific Grove: Brooks/Cole, 2007.
  [6]Corey G.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10th ed.)[M]. Brooks & Coles, Cengage Learning, 2013.
  [7]许维素.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理论与实务[M].台北:心理出版社,2014.
  [8]Corcoran J.Solution focused practice with middle and high school at risk youths[J]. Social Work in Education, 1998(20): 232-236.
  [9]Korman H. The Workshop of 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R]. Beijing, 2011.
  [10]Berg I K, Reuss N R. Solutions step by step: A substance abuse treatment manual[M]. NY : WW Norton & Company,1998.
  [11]Pichot T, Dolan Y. 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Its effective use in agency settings[M]. NY: The Haworth Clinical Practice Press,2003.
  [12]Murphy J J, Duncan B L.Brief intervention for school problems: Collaborating for practical solutions[M]. NY: Guilford Press,1997.
  [13]Nelson T S, Thomas F N. Assumptions and practices within the 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tradition. In T S Nelson, F N Thomas (Ed) Handbook of 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Clinical Applications[M]. NY: Haworth Press,2007.
  [14]Berg I K. Supervision and mentoring in child welfare services: Guidelines and strategies, Retrieved from http://www.sfbta.org,2003.
  编辑 / 黄才玲.终校 / 王抒文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对一例人际交往障碍大学生进行心理分析与干预,使来访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掌握元认知干预技术,学会时刻调整自己以应对所发生的生活事件。以程序性知识为根本,以条件性情绪为杠杆,以放松训练和暗示学习为手段,对来访者的人际交往障碍进行全方位的干预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关键词:元认知干预技术;程序性知识;人际交往障碍;编制程序  本文借助对一例人际交往障碍的大学生的元认知干预过程,陈述程序性知
期刊
摘要:个体对过去经验中的消极体验,如果没有加以处理就可能会导致对当下的悲观和对未来的迷茫。“生命线”积极心理技术是一个检测,通过回顾过去、理清当下、展望未来,帮助个体澄清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事物对自己的意义和影响。通过此技术可以检视个体现在的状态是否活在过去,体验、觉察自我消极模式的来源,并通过积极处理和干预,将过去的负性事件进行正向转化,重新赋予人生意义,明确未来方向,增强积极向上的动力。  关
期刊
“人生五味茶”积极心理技术,以具身认知理论为背景,以五种不同味道的茶水来刺激味觉,从而激发个体对相应经历的回忆,由此积极创设一个再经验的情境,并从正向加以引导,由个体在不同时期对同一段经验的不同解读来重新认识现在的生活,从而体验幸福感。  摘要:心理学家作的有关幸福的研究中,有一项研究表明,一个人回忆过去发生的事情可以提高幸福感。在中国社会管理中,也运用过“忆苦思甜”来实施对民众的思想教育。以上两
期刊
摘要:高三学生是一群高压易感的学生群体,尤其是重点高中的学生,目标远大,关注者众多。在本个案中,小勇正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个性敏感,又争强好胜,加上成长环境不是很理想,学习方法不太科学,导致考前焦虑显著,心态严重失衡。通过恰当运用心理暗示训练和自信心训练,高效快捷地处理了他的主要困扰,如期实现了咨询目标。  关键词:高三学生;考试焦虑;心理暗示  一、个案背景  小勇,男,某重点中学高三学生,父母
期刊
摘 要 使用专家评定法和问卷法对青岛市内13个绿化状况不同的社区以及该社区内700名居民进行调查,检验了居住区绿地环境与居民生活满意度、居民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并考察了生活满意度在居住区绿地环境与居民身心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居民身心健康在年龄阶段、教育水平、职业类型和收入上差异显著,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生活满意度在以上人口学信息上均显示差异不显著。(2)居住区客观绿地环境、居住区主
期刊
摘要: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是可以改变的。本文利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简要分析了孩子性格的形成原因,并以临床案例为例,讲述了如何在临床上帮助学生高效塑造良好的性格。  关键词: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潜意识;性格  李笑笑,女,13岁,初中二年级学生,用她妈妈的话说:“笑笑已经是个大姑娘了,做事就要像淑女一样。”但事实上,笑笑活泼好动,不仅平日在家里上蹿下
期刊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13名微信朋友圈用户进行访谈,对微信朋友圈用户点“赞”的心理动机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内容认同、经营人际关系以及自身积极情绪投射是点“赞”的主要动机,而从众效应、共同好友以及反馈情况都会对点“赞”的行为倾向产生影响。  关键词:微信朋友圈;动机;“赞”  微信,作为时下最流行的网络社交工具,以其免费、便捷、实名、互动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和追捧。微信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
期刊
一、元认知干预技术简介  (一)什么是元认知干预技术  元认知干预技术(简称CEI技术)是指通过心理辅导,使人们对自身的心理过程进行有效的自我觉知、反思、监督、调控,以解除心理困扰和发挥潜能的心理干预操作程序及其理论体系。“元认知干预”即自己站在高于自身心理活动之上对认知、情绪情感、行为及潜意识心理状态等心理过程进行反审、监督、调控,以更好地实施高效心理治疗、心态调试、人格修正,促进学习潜能开发。
期刊
摘 要 隐藏信息测试是一种检测被测人是否具有某个特定事件隐藏信息的测试技术,目前已成为测谎研究领域的主流方法之一。反应时指标作为心理学领域研究最广泛的行为指标,也慢慢被纳入到隐藏信息测试的研究之中。研究表明,使用基于反应时的隐藏信息测试(RT-CIT)具有良好的测试效度,同时有助于理解和探索个体在说谎时的认知加工过程,但其测试程序要求严格,易受到反测试的干扰。未来的研究应考察RT-CIT在实案测试
期刊
摘要:人的一生有三段重要的同行关系,第一段是和父母同行,第二段是和妻子(丈夫)同行,第三段是和孩子同行。在这三段关系中,时间最长也是亲密接触最多的,当属第二段关系。在关系与幸福的研究中,也显示夫妻关系与一个人的幸福感联系更为紧密。新闻媒体中报道的那些恶性事件,很多是情感困扰所造成的。“夫妇有顺”积极心理技术,以传统文化中的五伦关系为原理,运用心理技术创设积极情境,以改善夫妻沟通的模式,进而改善亲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