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古典主义时期奥地利作曲家。他的音乐体现了古典主义时期的风格,完善了多种音乐体裁形式,并与海顿一起,确立了维也纳古典乐派 。
关键词:莫扎特;奏鸣曲; 演奏技巧
莫扎特从小生长在音乐世家,他的父亲是位小提琴家、作曲家,所以他从小就在父亲的音乐熏陶中长大,六岁就能去各地演奏,他的童年相对其他的音乐家来说是过的比较幸福的。但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欧洲历史上反封建斗争最尖锐的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生活的困难并没有把他击垮,在他的音乐中我们并没有感受到消极的情绪,而是更多的坚定乐观的精神。这首K.283整首作品充满着生机、热情、纯洁又质朴的情感,创作手法上延用了海顿的风格。
第一乐章为小快板,作品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一、呈示部主部主题演奏分析:
主部主题中的前四小节,左手声部都为和弦分解,伴奏织体,并在音符上方使用了连线。不仅我们的左手要弹奏的非常轻,还需要使每个音连起来,所以这里最好用贴键来弹奏。虽然音量要轻但不可以飘在琴键上,还是要弹到底,发出有质感的音色。右手由两个一问一答的动机组成,一拍前附点加连线,为了凸显它的语气,附点八分音符应从上往下落,就像初学钢琴前做的吊臂动作,再把手腕向上提,自然落在琴键上,同时又必须指尖有控制力的站立在琴键上,千万不可毫无控制的往下砸,以免发出比较粗鲁的音色。弹奏十六分音符的时候就可以不用二次发力了,靠我们的手腕轻轻带动手指,顺着惯性往下按就可以。这样能使音量、音色的变化做出来,与左手声部形成对比。第8、9小节主要难点在于我们右手的跑动上,就如弹奏音阶一样,在大拇指第二次弹奏时,应在前一个音下键时就做好转指的准备动作,也就是第八小节#FA弹下去时大拇指就已经放在G上了,还要注意的是为了旋律的流畅大拇指在下键时应顺着前面音的力量来控制琴键,也就是需要听不出有转指的痕迹。在第10、11、12三小节中有频繁使用到forte和piano两个力度记号,正确的表达可以使我们的音乐更俏皮、活泼。
二、连接部演奏分析:
连接部17-22小节是大部分学习这首作品的同学不太容易弹好的地方,右手声部音符旋律密集,且都以级进为主,很多同学在弹奏时容易手指打结,弹不清楚。由于每个人手指条件不同,可以先尝试自己弹起来比较舒服的指法,并在谱面上标记,每次练习都用这个固定的指法,不要随意去改动,指法的编排应尽可能地弹奏多个音符使用到一个把位,照顾更多音的连接为主,再由慢到快反复练习。有重音记号的音符手指离键距离应该再高一些,作为整句旋律的点缀效果。左手声部为八度跑动,把八度的架子搭好后就好像在琴键上轻拍皮球一般弹奏,一个方向的音符就使用一次发力,指尖始终保持挺立,感受力量的下落与转移。经过一段时间的肌肉记忆,就可以精准的演奏了。
三、副部主题演奏分析
副部主题有点不太好弹的地方是31-34小节,右手的双音连接也加了小连线,整齐的基础上还要把语气感弹奏出来,并且还需要把上方旋律音突出。建议演奏者先把音符弹正确,再把整只手的重心往上方音倾斜使这个音音量更重一些来突出旋律音。37、42小节处的装饰音,作为一般十六分音符处理即可,43小节的颤音,左右手对位的时候可以先不要弹奏这么密集的颤音,比如可以先左手一个音对右手两个音,再加到三个、四个,逐渐增多。48、49小节的右手可视为两个声部,符杆朝下的四分音符为二声部需要保留一拍,十六分音符为一声部,需要我们手指有足够的独立性,练习时可先不按住这个四分音符,作为四个十六分音符弹奏,编排好合适的指法,再把我们的重心停留在四分音符上,手指的一关节要支撑好,剩下的十六分音符快速离键,还要注意手臂的放松,左右手合奏的时候要突出二声部的旋律音。
四、展开部演奏技巧分析
这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63、65、67小节的连续双音下行,对于我们程度较浅的学习者来说确实是个难点,在弹整齐的同时还必须演奏的轻巧,音群走向又是从高到低,还得听出由强到弱的走向。这里可先作为连奏来弹,指法必须使用到转指,弹奏过程中要感受到力量的转移,这就需要我们手腕是得水平运动,好像有一股牵引的力量带着手腕往左移动,练习好了连奏之后再进行断奏训练,手指尖应有一股抓力,像在爪子一样,轻扣住琴键,并迅速离键,再现部的演奏方法与呈示部基本上是一样的,可以参照前面的讲解部分进行练习。
这首K.283如今已成为我们学习钢琴必学必弹的作品。读谱上看似简单,实则要把每一句的创作思想表达清楚需要对我们的触键有很高的要求,读谱需要十分严谨,句法表达要清楚到位。整首作品短小精湛,旋律質朴又充满热情,值得学习者细品一番。
参考文献:
[1]约翰·罗瑟里, 罗瑟里, Rosselli,等. 莫扎特传[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史兰倩丝卡. 指尖下的音乐[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 方冰.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创作特色研究[J]. 东京文学, 2019, 000(002):122-123.
关键词:莫扎特;奏鸣曲; 演奏技巧
莫扎特从小生长在音乐世家,他的父亲是位小提琴家、作曲家,所以他从小就在父亲的音乐熏陶中长大,六岁就能去各地演奏,他的童年相对其他的音乐家来说是过的比较幸福的。但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欧洲历史上反封建斗争最尖锐的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生活的困难并没有把他击垮,在他的音乐中我们并没有感受到消极的情绪,而是更多的坚定乐观的精神。这首K.283整首作品充满着生机、热情、纯洁又质朴的情感,创作手法上延用了海顿的风格。
第一乐章为小快板,作品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一、呈示部主部主题演奏分析:
主部主题中的前四小节,左手声部都为和弦分解,伴奏织体,并在音符上方使用了连线。不仅我们的左手要弹奏的非常轻,还需要使每个音连起来,所以这里最好用贴键来弹奏。虽然音量要轻但不可以飘在琴键上,还是要弹到底,发出有质感的音色。右手由两个一问一答的动机组成,一拍前附点加连线,为了凸显它的语气,附点八分音符应从上往下落,就像初学钢琴前做的吊臂动作,再把手腕向上提,自然落在琴键上,同时又必须指尖有控制力的站立在琴键上,千万不可毫无控制的往下砸,以免发出比较粗鲁的音色。弹奏十六分音符的时候就可以不用二次发力了,靠我们的手腕轻轻带动手指,顺着惯性往下按就可以。这样能使音量、音色的变化做出来,与左手声部形成对比。第8、9小节主要难点在于我们右手的跑动上,就如弹奏音阶一样,在大拇指第二次弹奏时,应在前一个音下键时就做好转指的准备动作,也就是第八小节#FA弹下去时大拇指就已经放在G上了,还要注意的是为了旋律的流畅大拇指在下键时应顺着前面音的力量来控制琴键,也就是需要听不出有转指的痕迹。在第10、11、12三小节中有频繁使用到forte和piano两个力度记号,正确的表达可以使我们的音乐更俏皮、活泼。
二、连接部演奏分析:
连接部17-22小节是大部分学习这首作品的同学不太容易弹好的地方,右手声部音符旋律密集,且都以级进为主,很多同学在弹奏时容易手指打结,弹不清楚。由于每个人手指条件不同,可以先尝试自己弹起来比较舒服的指法,并在谱面上标记,每次练习都用这个固定的指法,不要随意去改动,指法的编排应尽可能地弹奏多个音符使用到一个把位,照顾更多音的连接为主,再由慢到快反复练习。有重音记号的音符手指离键距离应该再高一些,作为整句旋律的点缀效果。左手声部为八度跑动,把八度的架子搭好后就好像在琴键上轻拍皮球一般弹奏,一个方向的音符就使用一次发力,指尖始终保持挺立,感受力量的下落与转移。经过一段时间的肌肉记忆,就可以精准的演奏了。
三、副部主题演奏分析
副部主题有点不太好弹的地方是31-34小节,右手的双音连接也加了小连线,整齐的基础上还要把语气感弹奏出来,并且还需要把上方旋律音突出。建议演奏者先把音符弹正确,再把整只手的重心往上方音倾斜使这个音音量更重一些来突出旋律音。37、42小节处的装饰音,作为一般十六分音符处理即可,43小节的颤音,左右手对位的时候可以先不要弹奏这么密集的颤音,比如可以先左手一个音对右手两个音,再加到三个、四个,逐渐增多。48、49小节的右手可视为两个声部,符杆朝下的四分音符为二声部需要保留一拍,十六分音符为一声部,需要我们手指有足够的独立性,练习时可先不按住这个四分音符,作为四个十六分音符弹奏,编排好合适的指法,再把我们的重心停留在四分音符上,手指的一关节要支撑好,剩下的十六分音符快速离键,还要注意手臂的放松,左右手合奏的时候要突出二声部的旋律音。
四、展开部演奏技巧分析
这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63、65、67小节的连续双音下行,对于我们程度较浅的学习者来说确实是个难点,在弹整齐的同时还必须演奏的轻巧,音群走向又是从高到低,还得听出由强到弱的走向。这里可先作为连奏来弹,指法必须使用到转指,弹奏过程中要感受到力量的转移,这就需要我们手腕是得水平运动,好像有一股牵引的力量带着手腕往左移动,练习好了连奏之后再进行断奏训练,手指尖应有一股抓力,像在爪子一样,轻扣住琴键,并迅速离键,再现部的演奏方法与呈示部基本上是一样的,可以参照前面的讲解部分进行练习。
这首K.283如今已成为我们学习钢琴必学必弹的作品。读谱上看似简单,实则要把每一句的创作思想表达清楚需要对我们的触键有很高的要求,读谱需要十分严谨,句法表达要清楚到位。整首作品短小精湛,旋律質朴又充满热情,值得学习者细品一番。
参考文献:
[1]约翰·罗瑟里, 罗瑟里, Rosselli,等. 莫扎特传[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史兰倩丝卡. 指尖下的音乐[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 方冰.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创作特色研究[J]. 东京文学, 2019, 000(002):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