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林业技术专业是林业类高职院校的重点专业。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处于建院初期,借鉴其他林业高职院校的成功做法,发展壮大林业技术专业势在必行。《林木种苗生产技术》是林业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为探索切实能培养出适于广东苗木发展需要的零距离上岗人才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本文结合广东苗木生产实际,研发出具当地生产特色、针对性、指导性强的实验实习指导书及配套用书,弥补了我校在项目实践教学实施中的不足,保证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林木种苗生产技术;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3-0130-04
一、课程改革背景
2014年4月,我校成功创建高职院,同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批高职生。为了紧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切实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院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以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林业技术专业是林业类高职院校的重点专业,早在2012年,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林业技术专业就已经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林业类高职重点专业[1]。《林木种苗生产技术》是林业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因此其改革也越来越受到国内相关高职院校及专业的重视。例如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以《林木种苗生产技术》作为林业技术专业的岗位核心课程及林业教研室教学改革的重点对象,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从而将“林木种苗生产技术”建设成为基于生产过程开发的项目课程[2]。在专业教学硬件方面,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和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等都已建成规模较大的校内种苗繁育教学实训基地,完全能够满足种苗生产教学实训。其中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还拥有实验林场,让教师带领学生在林场内实习实训生活,如此学生可以完完全全地参与到真正的种苗生产环节之中[1-4]。
广东是林业大省,我校作为广东唯一一所林业类高职院校,正处在建院初期,面临着专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当下,结合我校实际,通过借鉴其他林业高职院校的成功做法,加快我校林业类专业软硬件的建设,是发展壮大我校林业技术专业的必经之路。
二、课程改革内容
根据培养目标及《林木种苗生产技术》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在第一届林业技术高职班(2014级共3个教学班)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让学生通过完成完整的项目工作任务来获得知识与技能。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发现,该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全面地掌握课程知识技能,更为关键的是由于学生是在实践中亲历亲为地完成完整的项目任务,这种情景模式下,充分调到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然而,一学期的实践教学也遇到客观存在的不足,影响着教学效果,不利于我校零距离上岗人才的培养。主要内容如下:
1.教学用书的实践教学内容不能完全反映当地的实际苗木生产技术,它几乎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条条框框。而林木种苗生产这门技术活是受气候、地域、经济条件影响的,学习中需要与当地的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这样学生才能把知识用在实处。2014级林业专业学生用书选用“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形同以往,为了全国兼顾,理论内容涉及面广,实践教学内容面面俱到,这作为理论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作为实践教学内容过泛,与生产实际脱节。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由于知识面受限而常常会出现误解现象,这不利于学生对知識与技能的掌握。
2.校内苗木生产实践教学基地用地面积有限,缺乏规划。我校原为中职学校,实习苗圃能够完全满足教学需要。但目前学校已升格,高职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探索能力等都相对较强,需要掌握的技能更加全面深入,加上高职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好奇心强,这使得项目教学能够持续完整地进行,种苗生产实践能够得以延续,实践能出成果,因此,需要更大的地块来满足教学,相应的学校原有种苗基地的规划布局已不能完全适应教学,必定要重新调整,才能确保项目教学的顺利实施及学生教学成果的完整保留。
3.校外种苗教学实训基地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目前在我校校企合作项目中,种苗生产的合作企业少之甚少。一学期只是通过教学实践周安排学生外出参观学习,短暂的参观学习,只能拓展学生一定的知识面,但并不能为学生提供掌握新技术技能的更多学习机会。我校地处广州龙洞,周边有不少种苗基地,都具一定规模。如果能够与周边企业建立校企合作,那对实践教学来说就如虎添翼,如此各教学环节都可以及时安排学生下到企业体验及参与生产,切实做到教学与生产一线紧密结合。
4.采用项目教学法授课,课时数不足。《林木种苗生产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是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促学习,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将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导向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其中。依次按照新课导入→任务确定→任务准备→任务实施→结果评价的教学顺序开展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授课,以学生为主体,知识与技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的,这相对于传统教学要耗时。我校实践性强的课程以4节连上的模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生产实践教学的需要,但对于种苗生产课程,后续的抚育管理内容也是育苗技术的重点技能,却没能有足够的课时专门安排给学生完成。因此,如何灵活地应用教学新模式,以填补项目实际教学法在我校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也是此次课题组的另一攻坚难题。
三、课程改革的成果
1.优化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研发实践教学辅助用书。通过深入基层种苗生产基地充分调研,了解种苗生产对人才知识结构和技能的新要求,同时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取舍和不断优化实践教学内容,研发出与当地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实践教学辅助用书——《林木种苗生产技术》实验实习指导书。本指导书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项目教学为载体,任务驱动教学的职业教育新模式。书中的实验实训项目根据就业和岗位需求,紧密结合广东苗木生产实际,将苗木生产职业岗位群的工作项目经过统筹和优化后编写而成(见表1实验实习指导书封面及目录)。该指导书在2016年下半年已在我校2015级林业技术3个班级中使用,目前2016级林业技术的学生也在使用中。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显示,该辅助用书在实践教学中方便携带,实践内容简明扼要,特别是每一项实验实训任务中的评分标准针对性强,在学生项目准备学习中有很强的指导性,方便记忆,非常实用(如表2芽苗培育考核标准)。通过一学期的使用,证明该指导书适合于我校开设本课程及相关课程的中、高职学生使用,是我院《林木种苗生产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教改的一大科研成果。 2.全面总结教学经验,构建课程实践教学新模式。本课题致力于研究以项目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法,并以项目教学为驱动,统筹和优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保障学生在校学习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品质和道德,而且能够拥有熟练的种苗生产基本技能和快速灵活掌握新技术的能力。课题组全面总结以往实践教学的经验,结合我校的教学安排实际及课程季节性强的特点,探索出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新模式,研发出《林木种苗生产技术》实验实习指导书的配套用书《林木种苗生产技术》实验实习报告书。指导书及配套报告书,可以大大节约学生在任务准备及任务实施环节的教学时间,确保了项目教学的质量。报告书能够实现三大教学目的,一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实习后能及时写下学习记录,使得学生的所有实训任务的实训报告都在书中完成,这有利于学生实习后总结和温故知识技能。二是为教师批改作业提供了便捷。报告书也就是学生实训后的作业,格式及撰写内容都已做统一,批改方便,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全面掌握(见表3实验实习报告书封面及内容格式)。更重要的是确保了实践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报告书中设计了学习跟进环节,学生要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每次任务实施后的后续抚育管理工作,而且教师要定期收上来检查学生的抚育管理情况,以确保学生可以学到整个生产项目的技能(如表4种床管理的内容及种子发芽和芽苗的生长情况)。
3.以教学改革为契机,促进我校种苗实训基地的建设。我校原有的实训基地已不能完全满足高职生的实习实践,课题组以教改为契机,为我校校内种苗实训基地扩建工程出谋划策。依据苗木生产职业岗位群的工作项目及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完善和健全种苗实训功能区。原有的实训功能区只有实生容器育苗区、营养繁殖区和大苗假植区三大功能区。重新规划的种苗实训功能区除了保留原有的三大功能区,还增加塑料大棚区、移植区,还有专门的播种区和采穗圃。各功能区内精心规划和布局,如在营养繁殖区的扦插育苗区域新增一全光照喷雾系统,进一步加大了规模。充实种苗基地的苗木种类,购买新型设备材料用具,使各功能区域充分发挥其实训功能,完全满足种苗实践教学的需要。近两年,我校加大校企合作步伐,特别是对林业专业,更是有意识地增加了校外种苗基地的建设,为教学和学生职业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参考文献:
[1]百度新闻网http://news.baidu.com/.
[2]黄石竹,郑宝仁,等.基于生产过程的高职“林木种苗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施[J].职教通讯,2014,(24):17-20.
[3]苏付保.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林木種苗生产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08,(3):71-74.
[4]李荣珍,莫志海.学做结合责任到人强化技能——林木种苗生产技术教学改革浅析[J].职教论坛,2009,(3):256.
关键词:林木种苗生产技术;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3-0130-04
一、课程改革背景
2014年4月,我校成功创建高职院,同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批高职生。为了紧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切实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院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以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林业技术专业是林业类高职院校的重点专业,早在2012年,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林业技术专业就已经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林业类高职重点专业[1]。《林木种苗生产技术》是林业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因此其改革也越来越受到国内相关高职院校及专业的重视。例如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以《林木种苗生产技术》作为林业技术专业的岗位核心课程及林业教研室教学改革的重点对象,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从而将“林木种苗生产技术”建设成为基于生产过程开发的项目课程[2]。在专业教学硬件方面,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和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等都已建成规模较大的校内种苗繁育教学实训基地,完全能够满足种苗生产教学实训。其中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还拥有实验林场,让教师带领学生在林场内实习实训生活,如此学生可以完完全全地参与到真正的种苗生产环节之中[1-4]。
广东是林业大省,我校作为广东唯一一所林业类高职院校,正处在建院初期,面临着专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当下,结合我校实际,通过借鉴其他林业高职院校的成功做法,加快我校林业类专业软硬件的建设,是发展壮大我校林业技术专业的必经之路。
二、课程改革内容
根据培养目标及《林木种苗生产技术》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在第一届林业技术高职班(2014级共3个教学班)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让学生通过完成完整的项目工作任务来获得知识与技能。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发现,该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全面地掌握课程知识技能,更为关键的是由于学生是在实践中亲历亲为地完成完整的项目任务,这种情景模式下,充分调到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然而,一学期的实践教学也遇到客观存在的不足,影响着教学效果,不利于我校零距离上岗人才的培养。主要内容如下:
1.教学用书的实践教学内容不能完全反映当地的实际苗木生产技术,它几乎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条条框框。而林木种苗生产这门技术活是受气候、地域、经济条件影响的,学习中需要与当地的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这样学生才能把知识用在实处。2014级林业专业学生用书选用“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形同以往,为了全国兼顾,理论内容涉及面广,实践教学内容面面俱到,这作为理论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作为实践教学内容过泛,与生产实际脱节。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由于知识面受限而常常会出现误解现象,这不利于学生对知識与技能的掌握。
2.校内苗木生产实践教学基地用地面积有限,缺乏规划。我校原为中职学校,实习苗圃能够完全满足教学需要。但目前学校已升格,高职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探索能力等都相对较强,需要掌握的技能更加全面深入,加上高职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好奇心强,这使得项目教学能够持续完整地进行,种苗生产实践能够得以延续,实践能出成果,因此,需要更大的地块来满足教学,相应的学校原有种苗基地的规划布局已不能完全适应教学,必定要重新调整,才能确保项目教学的顺利实施及学生教学成果的完整保留。
3.校外种苗教学实训基地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目前在我校校企合作项目中,种苗生产的合作企业少之甚少。一学期只是通过教学实践周安排学生外出参观学习,短暂的参观学习,只能拓展学生一定的知识面,但并不能为学生提供掌握新技术技能的更多学习机会。我校地处广州龙洞,周边有不少种苗基地,都具一定规模。如果能够与周边企业建立校企合作,那对实践教学来说就如虎添翼,如此各教学环节都可以及时安排学生下到企业体验及参与生产,切实做到教学与生产一线紧密结合。
4.采用项目教学法授课,课时数不足。《林木种苗生产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是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促学习,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将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导向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其中。依次按照新课导入→任务确定→任务准备→任务实施→结果评价的教学顺序开展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授课,以学生为主体,知识与技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的,这相对于传统教学要耗时。我校实践性强的课程以4节连上的模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生产实践教学的需要,但对于种苗生产课程,后续的抚育管理内容也是育苗技术的重点技能,却没能有足够的课时专门安排给学生完成。因此,如何灵活地应用教学新模式,以填补项目实际教学法在我校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也是此次课题组的另一攻坚难题。
三、课程改革的成果
1.优化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研发实践教学辅助用书。通过深入基层种苗生产基地充分调研,了解种苗生产对人才知识结构和技能的新要求,同时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取舍和不断优化实践教学内容,研发出与当地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实践教学辅助用书——《林木种苗生产技术》实验实习指导书。本指导书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项目教学为载体,任务驱动教学的职业教育新模式。书中的实验实训项目根据就业和岗位需求,紧密结合广东苗木生产实际,将苗木生产职业岗位群的工作项目经过统筹和优化后编写而成(见表1实验实习指导书封面及目录)。该指导书在2016年下半年已在我校2015级林业技术3个班级中使用,目前2016级林业技术的学生也在使用中。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显示,该辅助用书在实践教学中方便携带,实践内容简明扼要,特别是每一项实验实训任务中的评分标准针对性强,在学生项目准备学习中有很强的指导性,方便记忆,非常实用(如表2芽苗培育考核标准)。通过一学期的使用,证明该指导书适合于我校开设本课程及相关课程的中、高职学生使用,是我院《林木种苗生产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教改的一大科研成果。 2.全面总结教学经验,构建课程实践教学新模式。本课题致力于研究以项目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法,并以项目教学为驱动,统筹和优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保障学生在校学习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品质和道德,而且能够拥有熟练的种苗生产基本技能和快速灵活掌握新技术的能力。课题组全面总结以往实践教学的经验,结合我校的教学安排实际及课程季节性强的特点,探索出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新模式,研发出《林木种苗生产技术》实验实习指导书的配套用书《林木种苗生产技术》实验实习报告书。指导书及配套报告书,可以大大节约学生在任务准备及任务实施环节的教学时间,确保了项目教学的质量。报告书能够实现三大教学目的,一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实习后能及时写下学习记录,使得学生的所有实训任务的实训报告都在书中完成,这有利于学生实习后总结和温故知识技能。二是为教师批改作业提供了便捷。报告书也就是学生实训后的作业,格式及撰写内容都已做统一,批改方便,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全面掌握(见表3实验实习报告书封面及内容格式)。更重要的是确保了实践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报告书中设计了学习跟进环节,学生要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每次任务实施后的后续抚育管理工作,而且教师要定期收上来检查学生的抚育管理情况,以确保学生可以学到整个生产项目的技能(如表4种床管理的内容及种子发芽和芽苗的生长情况)。
3.以教学改革为契机,促进我校种苗实训基地的建设。我校原有的实训基地已不能完全满足高职生的实习实践,课题组以教改为契机,为我校校内种苗实训基地扩建工程出谋划策。依据苗木生产职业岗位群的工作项目及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完善和健全种苗实训功能区。原有的实训功能区只有实生容器育苗区、营养繁殖区和大苗假植区三大功能区。重新规划的种苗实训功能区除了保留原有的三大功能区,还增加塑料大棚区、移植区,还有专门的播种区和采穗圃。各功能区内精心规划和布局,如在营养繁殖区的扦插育苗区域新增一全光照喷雾系统,进一步加大了规模。充实种苗基地的苗木种类,购买新型设备材料用具,使各功能区域充分发挥其实训功能,完全满足种苗实践教学的需要。近两年,我校加大校企合作步伐,特别是对林业专业,更是有意识地增加了校外种苗基地的建设,为教学和学生职业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参考文献:
[1]百度新闻网http://news.baidu.com/.
[2]黄石竹,郑宝仁,等.基于生产过程的高职“林木种苗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施[J].职教通讯,2014,(24):17-20.
[3]苏付保.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林木種苗生产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08,(3):71-74.
[4]李荣珍,莫志海.学做结合责任到人强化技能——林木种苗生产技术教学改革浅析[J].职教论坛,2009,(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