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距离造就小说的艺术审美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wen0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过许多小说,每一篇都是经典之作。小说利用其情节设置的巧妙拥有一批忠实的粉丝。为什么小说在大众中极受欢迎,我想它是迎合了大众的审美情趣的,用情节叙述造就了认知距离。所谓的距离其实就是心理落差,读者的心理落差越大,心理距离越远,情节就显得越跌宕起伏。把人物心理打出常规,强化变异感知,拉开距离,是小说艺术审美的奥秘所在。
  在赏析经典作品《西游记》时,我感同身受。我认为《西游记》中的角色设置最能让人感受到心理认知的落差。我们一般的审美认知是神是完美的,而人是有缺点的。当我们在赞美一个完美无缺的人时,我们往往会说你都成神了!但《西游记》里的神却都有显而易见的缺点。尤其是猪八戒,大家对天蓬元帅这个词原本是抱有极大幻想的,即便是他变成了一头猪,对他的人品长相再不报有幻想,但对武力值还是抱有期望的。但小说却一再让人失望,小说中情节往往都在他身上反转,促使读者认知距离的拉大。但网络评选《西游记》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时,猪八戒又排名第一,这就显示出作品赋予了这个人物的感染力、亲和力。
  同样,网络票选《西游记》中哪个环节最精彩时,拔得头筹的竟是孙悟空打不过的妖精。孙悟空打得过任何妖魔鬼怪是一般认知,打不过就大跌眼镜了,认知距离就拉大了,促使情节更精彩了。
  《西游记》取经路上八十一难,共遇到妖怪二十八路,大怪五十二名。而绝大多数都被神仙收服,被孙悟空杀死的屈指可数。
  不用法宝,用自身技能,悟空打不过的妖怪有:
  (1)黄风怪
  这个老鼠精,用一招三昧神风,吹得天昏地暗,上至玉皇大帝的凌霄宝殿,下至18层地狱,都收神风影响。孙悟空也被吹瞎了眼。要不是借助“定风珠”,孙悟空铁定打不过黄风怪。
  (2)红孩儿
  红孩儿一口三昧真火,喷得孙悟空差点丢了三魂七窍。孙悟奎怕烟,红孩儿一口烟就能喷死孙悟空。
  (3)琵琶精
  这个女妖精在昴日星官面前毫无败绩,是用毒高手。如来被蛰的生疼,观音也不敢露面,孙悟空、猪八戒更是给蛰的差点死过去。
  (4)金光道长蜈蚣精
  蜈蚣精武功平平,但胸口万道金光,弄的孙悟空不敢正视,仓皇逃窜。
  (5)九头狮子
  太乙天尊门下九头狮子,用嘴一咬就把孙悟空收走了。孙悟空只好求助太乙真人,要不凭猴子自己是不行的。
  (6)金翅大鹏雕
  论武功,二者相当,但金翅大鹏有势力,有自己的狮驼国,吓的孙悟空都爬不起来,有兄弟(比猴子的兄弟强),飞得比猴子快,后台比猴子硬(如来佛娘舅),最后孙悟空没办法,哭着去找如来。
  本身武功不差,且拥有王牌法宝,叫悟空无可奈何的妖怪:
  (1)青牛精
  青牛精一个圈子,就叫猴子四处奔走。就算不用法宝,孙悟空跟它单打独斗也是不分胜负。
  (2)黄梅老佛
  一个大跋,一下子罩住了悟空,后来又用袋子装了孙悟空好几次。就武功而言,二人也差不多。
  单论武功,跟悟空不相上下的妖怪:
  (1)六耳猕猴
  假悟空,没得说,二人旗鼓相当。
  (2)牛魔王
  要不是有猪八戒、哪吒、李天王、四大金刚等在旁捣乱,想抓住老牛,估计猴子一个人够呛。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500年前孙悟空能够大闹天宫,打遍天下无敌手,500年后就不行了呢?为什么红孩儿连观音都看不起,被观音降服后最后一跃做了善财童子,不降反升,列入仙班?为什么各路神仙管不好自己人,导致他们频频下凡作乱?为什么他们不在天界好好待着享福,而是争先恐后的來做妖怪?白龙马的地位为什么这么低?只能做马,不能幻化人形?龙在古代是皇权的象征,为什么在《西游记》中地位不高呢?
  所有和我们认知心理背道而驰的问题都直指现实,一个残酷的答案呼之欲出,这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通过孙悟空的大闹大宫以及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以幻化的形式曲折地反映现实,歌颂劳动人民反对强权、反对暴力、蔑视统治阶级的权威,坚决向统治阶级作斗争的反抗精神,表现了劳动人民在斗争中克服困难的坚强信心。这就是认知距离造就的审美艺术。
  当我们深入探究《西游记》时,我们会越来越多的发现和我们的认知截然不同的现象?
  这个团队中为什么神妖都听命于最弱小的唐僧?
  为什么菩萨不给唐僧三个紧箍咒?
  为什么取经之时阿傩和伽叶向唐僧要钱,佛祖知道后表示同意,对唐僧说“佛经不可轻传?”
  为什么孙悟空刚开始打妖怪时神仙喊手下留情,他还要举着棍子追着打,但后面就打了?
  沙僧为什么从一个吃人的恶魔迅速转变成一个老实肯干的取经人?
  这些问题涉及到人要懂得宽容,要学会放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宗教的三权合一等观点。这些都是一些佛家哲理与人生追求,但我们对它们的认知却不够充分与全面,从而导致了认知的距离。
  此外,还有一些问题,比如取经人选结果已经内定,为何还要用八十一难为难唐僧。
  唐僧不断遇险,却永远都没有吃一堑长一智?这样的人能成佛吗?
  孙悟空为何不载着唐僧飞去西天取经?
  女儿国国王说:“若有来生。”唐僧对女儿国国王是否产生了真情?
  真假美猴王到底孰真孰假?打死了谁?
  这些问题的答案实际上暗含了“放心”“定心”“修心”的过程。这部小说宣扬了一种精神境界,要求人们摆脱外物的迷惑,有一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无畏,回归到“良知”的自觉境界。不靠外物历经包括情劫的各种灾难,所谓九九八十一难,魔生魔灭,不过是表达了“魔由心生,亦以心摄”的艰苦“修心”过程。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之路不也是如此吗?人的一生中,不是都有欲取之经,都有一条西天之路吗?当人们在这目迷五色的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本心,也不知道如何面对成功与失败的时候,《西游记》是否能给你一些启示?这就是作品与认知的矛盾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无与伦比的艺术审美效果。
其他文献
《水浒传》中有个性的人物往往有矛盾的两面,能否正确地解读是衡量学生是否读懂《水浒传》的一条重要指标。“矛盾分析法”是实现这一指标的有效方法。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把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分析,对研究社会现象具有普遍适用性。笔者在对《水浒》中人物的研读中,发现矛盾分析法也适用于“水浒”人物的深度解读,因为《水浒》中有个性的人物往往有矛盾的两面,如林冲的“忍”与“毒”、鲁达的“侠
“留白”源于绘画,是以“空白”来渲染出美的意境的艺术。后来应用于教学中,是指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对文中的“留白”不断发现、积极消化、吸收内化、形成回味的阅读过程。小说是一种虚构的语言艺术,研究小说课堂的“留白”艺术,对于解读文本并内化素养有重要价值。本文以小说《林黛玉进贾府》为例,浅谈高中小说教学中的“留白”艺术。  一、疑而不解,激发阅读欲望  在高中小说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留白”艺术,设计问
阅读理解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常规动作,解读文本的能力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是语文教师必须练就的基本功。  这里我想谈谈与文本解读有关的几个问题。  一、如何全盘把握和驾驭教材  要能很好地把握和驾驭教材,首先要读教材,包括通读教材和读透教材。  通读教材,指通读一本教材,一个年级的教材,甚至一个学段的教材。作為教师,要全面理解、掌握一本书的编写说明、单元要求、课后练习、教学参考
模块延伸是我们解放路小学的前瞻性课题“小学语文项目导学实践研究”的时段维度之一,是基于教材特定模块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在完成学科基础知识任务的前提下,拓展模块教学内容,延伸教学时空所提出的延伸性学习项目。在统编版教材这个新的语文教学架构下,大量地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成为语文教学的“牛鼻子”。而“模块延伸项目”就为课堂和生活架设起一座七彩桥梁,把语文的触角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从课堂走向社
写好记叙文是中学生必备的写作能力,但从笔者多年从教经验看,很多同学总是无事可述、无话可写,选材陈旧老套、主题肤浅、无病呻吟,内容假大空,实在不堪卒读。  记叙文写作是一种典型的存在体验的表达,以写作者身临其境的体验或生活中的观察发现为基础,通过写人记事,重点展现作者本人对生活及人性的感悟,其感染人的程度取决于内心挣扎以及真挚情感传达的程度。学生之所以写不好记叙文,关键是缺少情怀,看不到生活的美好,
议论文讲究布局结构,逻辑思维。如果段落内部前后衔接不紧,思维混乱,就会影响文章的表达,分析论证就不会到位,文章就会缺乏说服力。因此,进行段落训练时首先应让学生从整体把握,掌握好议论文段落的布局结构。  对于议论文我们都清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而一个完整的议论段同样如此,要有针对中心论点提出的分论点,通常只有简洁的一句话,或引用或概括;接着,围绕本段论点,至少提供两个以上的论据,这一
高中小说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教会学生阅读小说,让学生能够鉴赏其中的高妙之处,能够与文本对话。因此只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让学生能自主地阅读、独立地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文本中的问题、并能总结规律去解决问题,自主独立地接受新知识,他们才能的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  《祝福》是新课标语文必修三的一篇讲读课文,也是文学作品阅读欣赏能力训练序列中有关小说赏鉴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古诗词一直着占据着很大比重,单纯的单篇阅读教学难度较大。但古诗词又具有篇幅短小、易于操作等特点,尤其在高考复习备考阶段,往往在课内就可以一次性完成几首古诗词的学习。因此,这类文章比较适合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笔者曾通过一组咏柳诗的鉴赏比较,做了一次诗词群文阅读的简单尝试。  一、结合意象,巧选诗词  群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把怎样的文章放在一起,如何放在一起。古诗词
一、演讲辞教学的常见问题  1.忽视实用文的实用性和文学性结合的特点  实用文的实用性主要表现在文本内容、阅读方法、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在生活中的运用等方面。而文学性自然表现在“语文”上面,即语言文字魅力和文学审美。文学性和实用性互为表里,缺一不可。但长期以来,教师忽视文本的实用性教学。  教材专门设置一个演讲辞单元,充分考虑了演讲辞和演讲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但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撰写演讲辞、演讲的实
风萧瑟,易水寒。两干多年前,一位壮士在这易水边,击筑和歌,怒发冲冠,写下壮士一去不复返的豪情壮志,慷慨离去。多少历史韵事被时间涤荡,可荆轲壮士的英勇依旧在空中回荡。《荆轲刺秦王》讲述了壮士荆轲背负使命,前往秦国慷慨赴义的故事。教师可从战国末期,六国混战的背景出发,带领学生分析易水诀别时的慷慨义气。品读刺秦未遂身先死的悲情气氛,挖掘事件背后的深意,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技巧。  《荆轲剌秦王》选自西汉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