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校园活动与地方文化资源有机结合,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能够在弘扬地方文化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并了解身边的旅游景点,进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家乡。“源和小导游”是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与学校合作的一个实践活动。一方面,它是着眼于社会实践本身的课程,是针对泉州的“古城旅游”而产生的设计理念。社会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性学习、接触社会、认识和了解社会、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具体交际环境的创设和小导游活动的开展,在规范和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与写作能力。
基于源和小导游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还应让它走出课堂,辐射到校园的生活并走向社会,成为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行为。简单、机械地要求学生讲、“命令”学生讲,往往不能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口语交际训练也是如此。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学生便不会“无话可说”。在校本活动中,我们通过收集景点资料、课堂教学、实地踩点,在演练中选拔优秀小导游再以点带面,锻炼和提高了所有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小导游踩点实践,回归课堂后,我们通过互动的形式与学生交流,使学生能够更加自如地表达,为其后续写作活动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
教师:同学们,在座的都是我们学校选拔的优秀“源和小导游”了,通过我们前几节课的学习和走访参观,你们对我们的国家级“4A”景区——源和堂是不是已经有了了解?
学生:是。
教师:谁能用一个词语来介绍一下你眼中的源和堂?
学生:古朴、现代、漂亮、文化与艺术的殿堂……
教师: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在源和堂里,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景点?请你来介绍介绍。
学生:大家好!我是源和小导游:王xx,你们可以叫我王导,欢迎你们来到源和堂。现在你们看到的是源和堂的艺术空间,艺术空间的四周墙壁上悬挂着各种照片,那边是昔日源和堂厂区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
学生:早上好!景点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我就是能说会道的导游——小王。今天有缘与你们相遇于國家4A级景点——源和堂。看,巍然屹立的大烟囱正是源和堂的标志性建筑,如今,从斑斑驳驳的锈迹上,我们还可以想象到它往日辉煌的生产场景呢……
多样性的语言交流活动能够让学生更直观更自如地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加以引导,提醒他们善于运用文明用语,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基于源和小导游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无话可说,没内容可写”是困扰小学生写作的重要问题。其实,捅破蒙在“作文”之上的一层膜,就会发现作文就是生活,有生活就有可写的素材,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没有不可写进作文的。学生的观察有限,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积累,收集素材,提升写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的作文课时,我提问:“同学们,作为‘源和小导游’我们接待过哪些游客?”大家纷纷举手,如数家珍:“有澳大利亚留学生团、区政府调研团、港澳探亲团……”我乘兴追问:“在这些活动中,你觉得印象最深,最有意义的是哪一次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学生介绍:“记得亚艺节活动上,我接待了泰国副总理,我们丝毫没有语言沟通的障碍,我激动地向总理介绍着我们刺桐古城的历史文化,总理频频点头,眼神里流露出的满是敬佩和感谢。临走时,他还送给我一张他们国家的纸币,以作纪念……”
大家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表达的欲望很强烈。我通过鼓励、表扬、引导等方式把口语表达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主体,此时,我充当着一个组织者和倾听者,在倾听的同时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有自信地投入交流讨论中,做到能表达,乐于表达,在表达的基础上,写作的思路被拓宽了,写作欲望也渐渐强烈起来了,下笔时更从容自信了,因为有了亲身经历,切实感受,孩子写出来的作文不再空洞无味,套话连篇,生活的素材给予了他们写作的灵感,让他们乐于写、善于写,写出了真情实感。
“源和小导游”活动的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之源。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用心捕捉生活中的素材,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能力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说的基础上传授写作方法,鼓励学生动笔写,从而提高写作的能力。只有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因地制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活动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并且在互动中,学生获得的这些情感体验和激起的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才会持久永恒。
基于源和小导游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还应让它走出课堂,辐射到校园的生活并走向社会,成为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行为。简单、机械地要求学生讲、“命令”学生讲,往往不能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口语交际训练也是如此。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学生便不会“无话可说”。在校本活动中,我们通过收集景点资料、课堂教学、实地踩点,在演练中选拔优秀小导游再以点带面,锻炼和提高了所有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小导游踩点实践,回归课堂后,我们通过互动的形式与学生交流,使学生能够更加自如地表达,为其后续写作活动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
教师:同学们,在座的都是我们学校选拔的优秀“源和小导游”了,通过我们前几节课的学习和走访参观,你们对我们的国家级“4A”景区——源和堂是不是已经有了了解?
学生:是。
教师:谁能用一个词语来介绍一下你眼中的源和堂?
学生:古朴、现代、漂亮、文化与艺术的殿堂……
教师: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在源和堂里,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景点?请你来介绍介绍。
学生:大家好!我是源和小导游:王xx,你们可以叫我王导,欢迎你们来到源和堂。现在你们看到的是源和堂的艺术空间,艺术空间的四周墙壁上悬挂着各种照片,那边是昔日源和堂厂区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
学生:早上好!景点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我就是能说会道的导游——小王。今天有缘与你们相遇于國家4A级景点——源和堂。看,巍然屹立的大烟囱正是源和堂的标志性建筑,如今,从斑斑驳驳的锈迹上,我们还可以想象到它往日辉煌的生产场景呢……
多样性的语言交流活动能够让学生更直观更自如地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加以引导,提醒他们善于运用文明用语,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基于源和小导游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无话可说,没内容可写”是困扰小学生写作的重要问题。其实,捅破蒙在“作文”之上的一层膜,就会发现作文就是生活,有生活就有可写的素材,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没有不可写进作文的。学生的观察有限,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积累,收集素材,提升写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的作文课时,我提问:“同学们,作为‘源和小导游’我们接待过哪些游客?”大家纷纷举手,如数家珍:“有澳大利亚留学生团、区政府调研团、港澳探亲团……”我乘兴追问:“在这些活动中,你觉得印象最深,最有意义的是哪一次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学生介绍:“记得亚艺节活动上,我接待了泰国副总理,我们丝毫没有语言沟通的障碍,我激动地向总理介绍着我们刺桐古城的历史文化,总理频频点头,眼神里流露出的满是敬佩和感谢。临走时,他还送给我一张他们国家的纸币,以作纪念……”
大家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表达的欲望很强烈。我通过鼓励、表扬、引导等方式把口语表达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主体,此时,我充当着一个组织者和倾听者,在倾听的同时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有自信地投入交流讨论中,做到能表达,乐于表达,在表达的基础上,写作的思路被拓宽了,写作欲望也渐渐强烈起来了,下笔时更从容自信了,因为有了亲身经历,切实感受,孩子写出来的作文不再空洞无味,套话连篇,生活的素材给予了他们写作的灵感,让他们乐于写、善于写,写出了真情实感。
“源和小导游”活动的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之源。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用心捕捉生活中的素材,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能力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说的基础上传授写作方法,鼓励学生动笔写,从而提高写作的能力。只有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因地制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活动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并且在互动中,学生获得的这些情感体验和激起的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才会持久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