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立足学生实际学情,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如何进行有效的导学,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
关键词:学情;提升;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时代的到来,让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运用尤为凸显在重要的位置上,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信息技术知识的起点和基础,树立学生使用电子计算机意识,激发学生乐于运用电子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并能初步运用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上查询的工具和助手,同时运用于日常生活中解决遇到的困难。因而,教师要深入了解班情、学情,结合信息技术教材的内涵与特点,采取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策略,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探究信息技术知识,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技能,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扎实进一步学习与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基础。
一、 针对学情导学,激发参与探究
一个人只有对某种事物感兴趣,自然就会深入去观察、去探究这种事物的外观和内涵。要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感兴趣,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挖掘與研究信息技术课程的内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学策略,充分诱发学生积极、自主参与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动机,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进而达到有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纵观如今很多学生的学情,他们爱上信息技术课堂,纯粹是为了玩一些游戏、上网聊天或看一些动画片,要求他们扎实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他们却感到十分的枯燥无味,兴致不是很高涨,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最基本的入门知识和技能。面对这种学情,教师将如何进行导学?促使学生乐学、爱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呢?
首先,教师应寓教于乐,引发学生自觉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好玩、好胜。针对信息技术知识中一些较为枯燥的知识,教师应采取游戏的方式,把信息技术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中,学生一遇到游戏活动,就会兴趣十足地参与学习活动,并在浓厚的玩耍活动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如,键盘指法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特别没有兴趣的,如果直接运用讲述或演示指法敲打键盘,让学生如何摆放手指或指法有哪些要点,学生学着就会觉得枯燥,感觉难学且不愿意学习。教师可以利用“金山打字通”创设游戏活动,让学生与教师、学生进行比赛,看看谁是获胜者,并对获胜者奖励小红花。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发现,只有学好指法,才能获得比赛的胜利。因此,教师再次讲解指法,与学生一起探究如何把字打得又快又准确,学生学得就会十分轻松,学习热情十分高涨,就会积极自主参与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技能。
其次,优化教学情境,激发求知欲望。良好的教学活动场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求知欲,况且信息技术课堂又是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具体的活动场景,借助能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图片,激发学生自主动手探究的动机,使学生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和学习方向,积极进行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如,教学Word软件插入图片时,教师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示学生平时制作过或观赏过的,图文并茂的贺卡或画面辅以诗句等,学生在观赏过程中自然出现求知困惑,羡慕别人在屏幕上能制作出这样优美的图片,心中有一股探究制作的欲望,教师则适时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充分发挥想象力,在电脑屏幕前愉快、轻松地合作学习,并积极自主参与操作实践。
第三,整合学科内容,促进参与学习。如果单纯从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活动,就不能使课程教学资源逐渐丰富,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兴趣。因而,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求,有意识地整合其他学科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利用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可以有效地帮助自己学习其他学科知识,让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成为学习其他学科的助手或工具,这样,学生的求知欲望就会充分地调动起来,参与信息技术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有增无减。如,教学语文课文时,运用多媒体影像设备出示文中图片,抑扬顿挫地范读文中语句;教学音乐知识时,利用多媒体音响设备播放歌词、歌曲,引领学生饶有兴趣学唱,较为快速地掌握每一首歌曲的唱法;教学数学课程中“年月日”时,教师利用电脑、多媒体播放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下载的程序和方法;让学生利用电脑结合美术课程内容进行绘画活动,结合习作教学内容在电脑上进行写作与修改;利用电脑进行查询有关学习方面的资料等。这种整合学科的方法,将唤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动机与热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 鼓励自主探究,完善信息素养
教师导学信息技术课堂的过程中,应注重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学生的兴趣倾向,改变以往机械性或灌输性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采取相应的教学活动策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乐于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活动中的想象力,尊重学生在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学习中个性化的观点,维护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时空,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陶冶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科学观念,逐步完善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素养。
首先,发挥主体功效,完善技能掌握。为了强化学生形成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完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体系,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主观能动性,立足于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实际学情,让学生自主进行实践操作,解决在信息技术课堂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体现课堂活动的主体性和主导作用。如,讲述Microsoft Office Word工具栏的功能后,教师就要着手让学生合作进行探究、操作,自主熟悉工具栏的各项功能。
其次,发挥个性创造,完善素养形成。教师要保护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个性化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创意方法。教师要深入研究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方法,拓展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技能创造的时空,给学生营造一股浓浓的创新氛围。如,教学画图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创作,利用Word、PowerPoint等技术进行电子作品的创作等。对于学生的作品,教师应对个性化创新作品给予充分肯定,采取指导性的导学策略,侧重于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掌握的激励性评价。
作者简介:
张素珠,胡文忠,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小溪中心小学。
关键词:学情;提升;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时代的到来,让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运用尤为凸显在重要的位置上,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信息技术知识的起点和基础,树立学生使用电子计算机意识,激发学生乐于运用电子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并能初步运用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上查询的工具和助手,同时运用于日常生活中解决遇到的困难。因而,教师要深入了解班情、学情,结合信息技术教材的内涵与特点,采取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策略,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探究信息技术知识,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技能,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扎实进一步学习与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基础。
一、 针对学情导学,激发参与探究
一个人只有对某种事物感兴趣,自然就会深入去观察、去探究这种事物的外观和内涵。要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感兴趣,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挖掘與研究信息技术课程的内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学策略,充分诱发学生积极、自主参与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动机,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进而达到有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纵观如今很多学生的学情,他们爱上信息技术课堂,纯粹是为了玩一些游戏、上网聊天或看一些动画片,要求他们扎实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他们却感到十分的枯燥无味,兴致不是很高涨,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最基本的入门知识和技能。面对这种学情,教师将如何进行导学?促使学生乐学、爱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呢?
首先,教师应寓教于乐,引发学生自觉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好玩、好胜。针对信息技术知识中一些较为枯燥的知识,教师应采取游戏的方式,把信息技术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中,学生一遇到游戏活动,就会兴趣十足地参与学习活动,并在浓厚的玩耍活动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如,键盘指法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特别没有兴趣的,如果直接运用讲述或演示指法敲打键盘,让学生如何摆放手指或指法有哪些要点,学生学着就会觉得枯燥,感觉难学且不愿意学习。教师可以利用“金山打字通”创设游戏活动,让学生与教师、学生进行比赛,看看谁是获胜者,并对获胜者奖励小红花。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发现,只有学好指法,才能获得比赛的胜利。因此,教师再次讲解指法,与学生一起探究如何把字打得又快又准确,学生学得就会十分轻松,学习热情十分高涨,就会积极自主参与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技能。
其次,优化教学情境,激发求知欲望。良好的教学活动场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求知欲,况且信息技术课堂又是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具体的活动场景,借助能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图片,激发学生自主动手探究的动机,使学生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和学习方向,积极进行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如,教学Word软件插入图片时,教师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示学生平时制作过或观赏过的,图文并茂的贺卡或画面辅以诗句等,学生在观赏过程中自然出现求知困惑,羡慕别人在屏幕上能制作出这样优美的图片,心中有一股探究制作的欲望,教师则适时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充分发挥想象力,在电脑屏幕前愉快、轻松地合作学习,并积极自主参与操作实践。
第三,整合学科内容,促进参与学习。如果单纯从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活动,就不能使课程教学资源逐渐丰富,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兴趣。因而,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求,有意识地整合其他学科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利用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可以有效地帮助自己学习其他学科知识,让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成为学习其他学科的助手或工具,这样,学生的求知欲望就会充分地调动起来,参与信息技术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有增无减。如,教学语文课文时,运用多媒体影像设备出示文中图片,抑扬顿挫地范读文中语句;教学音乐知识时,利用多媒体音响设备播放歌词、歌曲,引领学生饶有兴趣学唱,较为快速地掌握每一首歌曲的唱法;教学数学课程中“年月日”时,教师利用电脑、多媒体播放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下载的程序和方法;让学生利用电脑结合美术课程内容进行绘画活动,结合习作教学内容在电脑上进行写作与修改;利用电脑进行查询有关学习方面的资料等。这种整合学科的方法,将唤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动机与热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 鼓励自主探究,完善信息素养
教师导学信息技术课堂的过程中,应注重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学生的兴趣倾向,改变以往机械性或灌输性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采取相应的教学活动策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乐于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活动中的想象力,尊重学生在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学习中个性化的观点,维护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时空,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陶冶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科学观念,逐步完善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素养。
首先,发挥主体功效,完善技能掌握。为了强化学生形成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完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体系,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主观能动性,立足于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实际学情,让学生自主进行实践操作,解决在信息技术课堂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体现课堂活动的主体性和主导作用。如,讲述Microsoft Office Word工具栏的功能后,教师就要着手让学生合作进行探究、操作,自主熟悉工具栏的各项功能。
其次,发挥个性创造,完善素养形成。教师要保护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个性化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创意方法。教师要深入研究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方法,拓展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技能创造的时空,给学生营造一股浓浓的创新氛围。如,教学画图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创作,利用Word、PowerPoint等技术进行电子作品的创作等。对于学生的作品,教师应对个性化创新作品给予充分肯定,采取指导性的导学策略,侧重于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掌握的激励性评价。
作者简介:
张素珠,胡文忠,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小溪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