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素质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p0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日趋重要。所谓心理素质,就是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在个体与客观外界相互作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属性和品质,主要表现在人的智力是否正常、情绪是否稳定、意志是否坚强、反应是否适度、社交是否和谐、个性是否健全,以及能否适应环境等方面,它反映了学生心理的健康程度,对全面培养青少年优良的素质有着重要作用。
  
  一、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以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但是,长期以来很多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较少注意;对学习成绩比较关注,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前,高分低能、因心理素质差而不能适应社会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一状况需要采取必要措施加以改变。只有身体和心理都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有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可见,对广大青少年来说,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的健康,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现在,为数不少的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偏差,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相当严重,用学生自己的话说,就是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抑郁”的生活,这种不良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来源于社会压力和家庭压力。社会压力来自同学间的学业竞争,一些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心理压力加大;家庭压力来自家长的过高期待,因此导致学生每天的超负荷运转。一些家长将自己一生难以达到的目标、理想强加于孩子身上;一些家长对孩子将来的就业、生存问题充满恐惧,并将自己的焦虑和恐惧不自主地传导给孩子。这些都是孩子身心压力不断加大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青少年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偏差,甚至轻生、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安定。因此,必须把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摆上重要日程。
  
  二、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简单说来,主要原因是学习压力、家庭压力和教师教育方法不得当等,这些原因的现实存在,反映了学校教育及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许多综合性矛盾,只有了解问题的成因,认真地正视和解决矛盾,才能使问题和矛盾得到圆满解决。
  1.家庭影响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家庭的气氛,家长的气质、学识,家长的道德水准,家长的举手投足,都会对子女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从目前情况看,并不是所有家庭的教育方法都十分得当,比如: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有的家长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能够去帮助和鼓励他们,使孩子在情感上失去依托;有的家庭破裂、双亲离异,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更有些家庭的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这些问题的存在,必将严重地危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2.学校教育
  由于种种原因,当前的学校教育也存在较大弊端。迫于社会的压力,片面追求升学率,偏重考试成绩,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持一种漠然的态度。对小学生、初中生的教育脱离了他们的成长阶段,大量的课业负担压得学生透不过气来,还要参加奥数等课外补习班,罚站、罚抄写单词、责骂、甚至将学生轰出课堂的事情也时常发生。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内,轻课外;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乏味,课外活动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把学习视为苦差事,把放学当作胜利大逃亡。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时传统、死板,不能与时俱进地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求。师生之间发生矛盾时,往往采用不当的方法,找家长、找校长,甚至强行压制,体罚或心罚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更有甚者,有些教师嫌弃后进生,使他们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
  3.社会影响
  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非常大,严重污染了学生的视听。主要是“向钱看”的不良价值观和网吧等不良场所中的一些不健康的色情、暴力影视内容侵蚀着青少年,加之现在的影视、文化宣传等领域为了追求效益、渲染气氛,主持人经常是花里胡哨,形象夸张。这些都对学生造成了不良刺激,青少年由于缺少理性的辨别能力,往往盲目模仿,造成了一些学生的不正常心理和非科学的价值观。
  
  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要切实做到教书育人
  我们的学校教育,既要注重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开发智力,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品质,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高尚的动机、得体的态度、顽强的意志,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情感、交往、处事等品质的培养和熏陶。学校教育对学生既有显在影响,也有潜在影响。显在影响主要表现在学习成绩、学习兴趣等方面,这些往往很容易看得出来;而潜在影响则不那么直接,如学生人格、情感等方面的东西,这些往往是潜藏的,平时不容易看得出来。但是这些潜在影响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对他们将来适应社会大有好处。科学知识可以重新学习,而良好的人格却很难重新塑造。传统的教育观只重视显在的影响,而忽视了潜在的影响。我们所讲的教书育人,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之成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2.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
  环境育人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它也适用于心育。校园文化的心理环境或氛围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静态文化心理环境,如校容、校貌及各种设施设备等对学生心理会有一定的影响;另一是动态文化心理环境,如班风、校风等对学生将产生更大影响。良好校园文化心理环境的营造要动静结合,形成一种整体氛围,创造一种和谐、奋进的群体心理氛围,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影响之中,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3.开设心理辅导教育课
  心理辅导教育课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心理辅导或指导活动课,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讨论、表演、演说、游戏、访问、填表及观看影视节目等活动形式,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
  4.建立心理咨询室与心理咨询箱
  其目的是加强辅导,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促进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它对学生高尚品质、人格和情操的形成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总之,在目前社会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包括学习方面、生活方面、人际关系方面、自我认知方面、情绪方面等,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焦虑、自卑、压抑等心理,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国家对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新课改的目标足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给学生打造一个自由展示的平台.这无疑给我们语文教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是每个英语教学工作者的努力方向.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扩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但学生不是被动的容器,而是有主观能力作用的人.学生接受教师的教,都要通过自身的内化活动来实现.从这个意义讲,教师在起主导
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触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我特别
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rn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庆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
“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这是强调指出的.古诗以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韵律优美而著称,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一座宝库.古诗自然成为语文教学内容的
创新教育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创造型人才的一种新型方法.在新课程改革下,创新教育已成为教
作文的最大特点是用语言这一中介来表达作者的生活和情感,其基本任务就在于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促进学生学会做人这两个相互依存的方面统一起来,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能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是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从中学刚刚升入大学的一年级新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
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生产力的发展,各门学科出现了各种程度的渗透和融合,数学学科作为一门古典的基础学科,它的思想和精神以及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和思维方法,都已高度渗透到其他的学科,使得这些学科有了高速的发展,所以数学在高校的教学中越来越重要。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思维模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都已严重阻碍了这种发展。以教师为主体地位的思维模式、重古典轻应用的教学内容以及“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手段使得大学生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