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类招生是当前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学生减少在未进校前选择专业的盲目性,使学生零距离感受专业,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基于对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大类专业招生学生的问卷调查研究与分析,本文重点解析了高职大类招生模式的优缺点,并根据本校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以期对我国高职院校进一步开展大类招生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大类招生 人才培养 高职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性人才培养、通识教育等名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在以往传统的招生录取中,有许多考生对专业的学习内容及就业方向并不了解,选择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比较大,并且缺乏对自身长远的规划,只是尊重家里的意思,或干脆“跟着感觉走”。这种盲目性导致一部分学生在进入某专业学习后,发现自己的兴趣与专业相距甚远,因此很容易产生心理落差和就业压力,这些都会影响到他们今后学习的热情。据最新《大学生职业适应状况报告》发布的调查显示,57%的大学生毕业后变动工作两次以上,45%的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工作不对口,17.53%的大学生不满意刚入学专业,24.75%的人对入学专业满意。
在此背景下,“按专业大类招生,分专业(方向)培养”这一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受到众多高职院校的青睐。它的内涵是高校将相同、相近学科门类或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专业大类招生的模式。考生填报志愿时,直接按照专业大类的名称来填报志愿。例如,在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招生专业中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国际商务、市场营销、商务英语五个专业统一以“经济贸易类”招生。考生若想选择其中的某一个专业,填报时只需填上“经济贸易类”即可,等入学接触到具体学习内容之后在进行细化选择。一般来说,实行按大类招生的学院,在新生入学一年后,根据招生计划、个人申请、学业成绩及学院资源等情况进行专业分流。
我所在的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从2011年起首次尝试实行大类招生,入学后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各专业公共课的学习和了解之后,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为了给我校大类招生改革工作提供具有实践意义的参考建议,我们对我校大类招生部分专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得出了一定分析性的结论。本文重点剖析了高职院校大类招生的优缺点,并结合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大类招生改革实践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二、实行大类招生的优势
1.利于学生学会选择,确定专业,减少盲目性
大类招生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目的性,尊重学生的选择,可以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在学生参加完高考填报志愿时,很大一部分学生会对如何选择专业感到迷茫,他们对大学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发展方向等方面不够了解,也不清楚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即使有一点了解也是通过周围人的口述得到大概的印象,自己并没有亲身感受。学校可以给学生一段时间适应,让学生了解专业、了解自己,在学习中进行选择。大类招生有利于学生更加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确定自己的职业道路,减少盲目性,增加自信心。
2.利于增加录取机会
表面看来,大类报考的专业数量少了,但实际上学生选择一个类,就等于选择了几个专业,相当于增加了对专业的选择机会。同时,按大类填报志愿,一个大类内部的专业级差就不存在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录取的机会,缓解了考生的压力。
3.增加院校内专业办学竞争,提升教学质量
按大类招生对学生能够产生激励作用,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要选专业,就得要思考,一个是兴趣爱好,一个是将来的职业选择,还有是这个学科的力量,这促使学生加强了对专业的重视度。同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喜欢自己的学科,就得付出努力,研究学生的培养体系,在教材上多下工夫,同时还要加强和建立与学生的感情,让学生觉得这个专业值得一选。假如某一些专业没有学生选择,这些专业就面临着被淘汰的处境。这样竞争人才的模式会促使院校间有比较,有进步,有创新,积极提高办学质量,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收获。
三、大类招生存在的问题
1.冷热专业容易产生失衡
大类招生之后学生选择专业出现了冷热不均的现象。 学生纷纷报名学习所谓的“热门专业”,而对听起来不是很诱人的冷门专业不予理会。这种失衡容易引起专业之间的问题。如果学校尽数满足学生的意愿,将与学校原有的教学资源配置产生矛盾,有的专业学生过多,师资力量不足,同时教学效果未必如人意;而另一些专业学生太少,教师课时不够,收入会减少,教学热情也会消减。而且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将来必定饱和,从而导致就业困难。
2.给学生管理带来挑战
由于大类专业所在的物理班采取的是专业混合制,二次选择后势必会影响学生关系。学生对进入大学后第一次组成的班级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对专业分流后重新组合的专业班感觉陌生,新班级缺少凝聚力。并且新分专业后,辅导员不得不重新熟悉学生,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加大。
四、建议与思考
基于上述大类招生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我校具体工作实践,我提出了以下几点改进措施和建议。
1.加大大类招生的宣传力度
学校在开展大类招生工作之前,我建议学校对相关招生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在招生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入学选择专业前的指引,做好充足的介绍工作,为学生分析大类招生的优劣性,提供专场指导拓宽学生对大类招生的理解。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学生应该进一步详细了解该专业的教学资源和师资配备等情况。
2.大类招生教育资源要合理分配
在专业分流之前,各教研室教学团队成员应担负起宣传所在专业信息的责任,尽量减少学生在选择专业上的盲目性,使学生意识到热门专业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专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热门专业,应该增加教师资源,使资源充裕,减少教师的压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改革现有的学生管理制度
为了解决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问题,在工作中,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开展对学生的引导工作。辅导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并对规划进行阶段性跟踪和反馈。 班主任教师及辅导员应该适时举办各种能够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活动,降低重新分专业班级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总之,大类招生促进了招生与培养过程的一体化,会给高校办学改革带来原始动力。就高校教师而言,在对其专业利益有所触动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其教学能力的提升,并且从学科交叉综合的角度,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丁佩芬王玲浅析高职院校实行大类招生的优势、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9).
[2]唐苏琼.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利弊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1).
[3]赵庆典.对高等学校招生体制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2(1).
[4]胡咏梅,郭洁,梁章琴等.某校08级医学生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4).
(责编 张亚欣)
关键词:大类招生 人才培养 高职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性人才培养、通识教育等名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在以往传统的招生录取中,有许多考生对专业的学习内容及就业方向并不了解,选择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比较大,并且缺乏对自身长远的规划,只是尊重家里的意思,或干脆“跟着感觉走”。这种盲目性导致一部分学生在进入某专业学习后,发现自己的兴趣与专业相距甚远,因此很容易产生心理落差和就业压力,这些都会影响到他们今后学习的热情。据最新《大学生职业适应状况报告》发布的调查显示,57%的大学生毕业后变动工作两次以上,45%的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工作不对口,17.53%的大学生不满意刚入学专业,24.75%的人对入学专业满意。
在此背景下,“按专业大类招生,分专业(方向)培养”这一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受到众多高职院校的青睐。它的内涵是高校将相同、相近学科门类或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专业大类招生的模式。考生填报志愿时,直接按照专业大类的名称来填报志愿。例如,在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招生专业中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国际商务、市场营销、商务英语五个专业统一以“经济贸易类”招生。考生若想选择其中的某一个专业,填报时只需填上“经济贸易类”即可,等入学接触到具体学习内容之后在进行细化选择。一般来说,实行按大类招生的学院,在新生入学一年后,根据招生计划、个人申请、学业成绩及学院资源等情况进行专业分流。
我所在的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从2011年起首次尝试实行大类招生,入学后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各专业公共课的学习和了解之后,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为了给我校大类招生改革工作提供具有实践意义的参考建议,我们对我校大类招生部分专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得出了一定分析性的结论。本文重点剖析了高职院校大类招生的优缺点,并结合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大类招生改革实践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二、实行大类招生的优势
1.利于学生学会选择,确定专业,减少盲目性
大类招生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目的性,尊重学生的选择,可以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在学生参加完高考填报志愿时,很大一部分学生会对如何选择专业感到迷茫,他们对大学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发展方向等方面不够了解,也不清楚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即使有一点了解也是通过周围人的口述得到大概的印象,自己并没有亲身感受。学校可以给学生一段时间适应,让学生了解专业、了解自己,在学习中进行选择。大类招生有利于学生更加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确定自己的职业道路,减少盲目性,增加自信心。
2.利于增加录取机会
表面看来,大类报考的专业数量少了,但实际上学生选择一个类,就等于选择了几个专业,相当于增加了对专业的选择机会。同时,按大类填报志愿,一个大类内部的专业级差就不存在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录取的机会,缓解了考生的压力。
3.增加院校内专业办学竞争,提升教学质量
按大类招生对学生能够产生激励作用,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要选专业,就得要思考,一个是兴趣爱好,一个是将来的职业选择,还有是这个学科的力量,这促使学生加强了对专业的重视度。同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喜欢自己的学科,就得付出努力,研究学生的培养体系,在教材上多下工夫,同时还要加强和建立与学生的感情,让学生觉得这个专业值得一选。假如某一些专业没有学生选择,这些专业就面临着被淘汰的处境。这样竞争人才的模式会促使院校间有比较,有进步,有创新,积极提高办学质量,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收获。
三、大类招生存在的问题
1.冷热专业容易产生失衡
大类招生之后学生选择专业出现了冷热不均的现象。 学生纷纷报名学习所谓的“热门专业”,而对听起来不是很诱人的冷门专业不予理会。这种失衡容易引起专业之间的问题。如果学校尽数满足学生的意愿,将与学校原有的教学资源配置产生矛盾,有的专业学生过多,师资力量不足,同时教学效果未必如人意;而另一些专业学生太少,教师课时不够,收入会减少,教学热情也会消减。而且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将来必定饱和,从而导致就业困难。
2.给学生管理带来挑战
由于大类专业所在的物理班采取的是专业混合制,二次选择后势必会影响学生关系。学生对进入大学后第一次组成的班级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对专业分流后重新组合的专业班感觉陌生,新班级缺少凝聚力。并且新分专业后,辅导员不得不重新熟悉学生,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加大。
四、建议与思考
基于上述大类招生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我校具体工作实践,我提出了以下几点改进措施和建议。
1.加大大类招生的宣传力度
学校在开展大类招生工作之前,我建议学校对相关招生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在招生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入学选择专业前的指引,做好充足的介绍工作,为学生分析大类招生的优劣性,提供专场指导拓宽学生对大类招生的理解。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学生应该进一步详细了解该专业的教学资源和师资配备等情况。
2.大类招生教育资源要合理分配
在专业分流之前,各教研室教学团队成员应担负起宣传所在专业信息的责任,尽量减少学生在选择专业上的盲目性,使学生意识到热门专业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专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热门专业,应该增加教师资源,使资源充裕,减少教师的压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改革现有的学生管理制度
为了解决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问题,在工作中,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开展对学生的引导工作。辅导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并对规划进行阶段性跟踪和反馈。 班主任教师及辅导员应该适时举办各种能够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活动,降低重新分专业班级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总之,大类招生促进了招生与培养过程的一体化,会给高校办学改革带来原始动力。就高校教师而言,在对其专业利益有所触动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其教学能力的提升,并且从学科交叉综合的角度,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丁佩芬王玲浅析高职院校实行大类招生的优势、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9).
[2]唐苏琼.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利弊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1).
[3]赵庆典.对高等学校招生体制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2(1).
[4]胡咏梅,郭洁,梁章琴等.某校08级医学生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4).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