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成于思”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jie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弹指一挥间,认识汪教授已有二十多年。他喜水近水,二十多年来,在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数次浪潮中,汪教授就像他的名字一样,站在潮头,做个“弄潮儿”。他观点鲜明,思想前卫,其中表现之一就是他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的独特思想方法。
  一般来说,思想方法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哲学方法。教育的问题深究下去都需要哲学的思考。哲学方法是从总体上观察、把握世界的方法,是从根本上解决认识路线问题。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科学的哲学方法,但它不是一诞生就完善的,而是随着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地加深层次、拓展内涵。
  第二层次是一般科学方法。这是中间环节的方法,它是适用于各门学科的普遍方法,如分析和综合、归纳与演绎、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等方法。它们有一定独立性,不同世界观指导的学说都可运用,但运用的结果各不相同。这个层次的方法也随着人类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如上世纪50年代以后兴起的系统科学方法(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现在已成为我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
  第三层次是特殊方法。如语文学科中的默读测定法、视听法、复述法、作文分析法等等,它们只适用于特定学科,带有更强的独立性和技术性。由于认识手段的不断发展和新学科的层出不穷,这个层次的方法将越来越多。
  汪教授在语文教学研究中,不是停留在学科的特殊方法层面上,而是更多地从哲学层面和一般方法论层面对语文教学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获得了许多富有价值的成果。
  汪教授认为,人们在掌握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后,认识过程仍然没有完结,还需要有对事物价值和方法上的认识。这就是认识的四个层次——“存在认识”“价值认识”“方法认识”和“结果认识”。“存在认识”是“价值认识”的前提和基础,“价值认识”是“存在认识”的继续,“方法认识”是“存在认识”“价值认识”的升华,“结果认识”是归宿。这些认识,对应于教师的教,就是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和教得怎么样;对应于学生的学习,就是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和学得怎么样。这种认识的层次关系可从下表看出。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应该不断地从师生的教与学的上述方面去思考。而我国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得最多的是教师“怎样教”的问题,而对相应的或者说怎样教的基础“怎样学”研究非常欠缺,这就使得语文教学成为教师一厢情愿的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被忽视,学习的主动性被抹杀。从研究的深度看,只研究“怎样教”而很少研究“教什么”“为什么教”和“教得怎么样”,就使得教学的前提价值被忽视,该教的没有教不该教的花费大量时间,导致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汪潮教授对语文教学研究认识层次的思考,帮助我们把握语文教学研究的正确方向,大大拓展了语文教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汪教授认为,在语文教学研究中确立和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是深化语文教学改革至关重要的问题。他在学术论著和专题讲座中提出了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十大关系,集中体现了他的思想方法,值得大家学习借鉴,现介绍如下。
  1.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两者互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是双向的、互动的,一是理论高于实践,引导实践。没有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低效的。只有在正确学理的指导下,语文教学改革才能避免步入误区。二是实践出真知,发源理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很多经验和流派是先有实践,后来才构建理论体系的。
  2.本质和属性的关系:强化本质意义。语文教学的属性有语言习得、思维发展、情感培养、人文熏陶和行为习惯养成等,但是其本质是语言习得。要建立以语言实践为主体,以语言知识、语言能力为两翼的教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语言习得是本质,其他属性要渗透其中,不能游离之外,更不能凌驾其上。
  3.本质与现象的关系:现象反映本质。胡塞尔的“现象学”认为,“现象就是本质”或者说“现象反映本质”。所以小学语文教学提倡“回到事实”“回到课堂”,提倡教师写教学叙事,在叙事中反思。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各种流派纷呈,各种方法层出不穷,对语文教学的改革是有利的。只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能使语文教学有新的发展。但是,我们也要学会从本质上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囿于表面现象而失去本质分析。
  4.重点论和两点论的关系:树立突破意识。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众多因素,完成诸项任务,这就要求用“两点论”的观点来处理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但是不能因此而不分主次、平均用力。语文教学提倡“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当前特别要注意针对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疑点进行突破。
  5.过程和结果的关系:展开学习过程。语文教学活动是由过程和结果两部分组成的。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由于以前的语文教学有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存在,所以当前的改革要强化学习过程的意识、过程的展开和过程的总结反思。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形成“重过程、轻结果”的思维方式。
  6.常式和变式的关系:常中有变。根据一般教学原理,设计语文教学的一般教学模式(常式),用以指导语文教学实践,这是有意义的。但是,语文教学的多因素性,要求在常式的基础上设计更具体可操作的变式,以完成多种多样的语文教学任务。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应提倡多种变式并存。
  7.精确和模糊的关系:提倡模糊教学。祖国的语言文字含义深刻,表达精妙,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祖国语言文字是必要的。但对小学生来说,处处精确理解是不现实的。在精确之处要咬文嚼字,在模糊之处要一目十行。词义教学应更多地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模糊”理解,而非查词典“精确”理解。当然,模糊教学并非是目的不明的随意性教学。
  8.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在量中求质。语文教学是通过一篇一段、一句一词逐步进行的。提高每个教学内容的质量,以质量取胜,这是完全合理的。但是,学生的语文水平仅靠课堂教学的质量是不够的。只有引导学生多积累语言,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目前的语文教学刻意追求对课文情节和内容的讲深讲透,既不注意语言积累,也不引导学生在生活和活动中学习语文,是有失偏颇的。
  9.“张”和“弛”的关系:更多的静心思索。“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课堂教学气氛有热烈和安静之分,热烈的课堂气氛能调动学生的情绪,安静的氛围有助于深思熟虑。从目前的语文课堂气氛看,热烈有余,安静不足。片面追求热烈的气氛,会造成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和虚假现象。语文教学要创设适宜的课堂气氛,要珍惜课堂上的“静场”“空白”,促进学生思维深化。
  汪教授的上述思考,都是在方法层面上获得的,而这些方法层面的思考带领我们从比较高的角度把握小学语文教学,开展语文教学研究,具有方向引领的作用。汪教授极力倡导的“素课”就是这些思想方法的具体体现,弥足宝贵,值得大家学习。(欣喜:汪教授的又一专著《语文之道——“素课”是怎样练成的》已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8月出版)
  (浙江省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 310003)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习内容的充实,作为记录英雄故事、弘扬英雄精神的革命传统题材的文章,在人教版课标教材中明显减少了。“知史方能通文”。革命传统题材课文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历史,更能铸就他们坚韧向上、追求理想的民族品质,更何况这类课文内容真实,情感真挚,描写生动,人物形象丰满突出,在“言”和“意”两方面都堪称经典。如何利用仅有的教材,实现最优的教学效益?笔者以六下第三单元的课文为例,谈谈对此类教材的教学处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一线教师的教学观念在变化,渐渐形成了共识——“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要指导学生在更多的阅读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要努力建构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拓展阅读这一教学形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课堂教学中进行拓展阅读,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文化积淀、形成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读了上海的《小学语文教师》和浙江的《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中关于语文学科中“阅读”和“写作”谁是“本位”的争辩文章以后,我回想过去,觉得似乎都存在着重阅读、轻写作的现象。例如:  抗日战争以前,我在上海某小学读书,语文老师教语文课,只有教学字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个环节,从来不讲写作方面的内容。  解放后,回顾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每次修订,都有不同的侧重点要求。  1.强调“双基”
轻轻翻阅语文教材,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静观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发现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与把握决定了一堂课的实效。从一些成功的、精彩的、优秀的教学设计和实例中发现,教者的成功、课堂教学的有效都源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有机选择、整合与准确把握。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一类事物有一类事物的本质,即事物的“理念”。语文教学也有其本质。其本质在于发现,在于言语运用,语文教师必须牢牢抓住这一本质。
摘 要:回望几十载的体育教学之路,是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的学校体育奋斗岁月。本文主要从四方面展开论述,包括我的教学成长——学习、积累、反思与创新,我的教学思想——心中有纲、目中有人与手中有法,我的教学研究——继承和发展与旧成分的新组合,我的教学特点和风格——像一支歌,像一幅画,像一首诗,旨在为学校体育事业的良性发展提供经验与借鉴。  关键词:建党百年;学校体育;体育教学;体育教师  中图
新课程的实施,使一向被视为老大难的作文教学有了很大改观。教师们在作文教学中努力按照“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新课程要求,引导学生将写作与生活相联系,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和情感体验,力求有童真、有个性地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做到有感而发。然而,在平时的听课和交流中,常常发现由于教师认识上的模糊和教学的习惯,在作文教学中还是为学生提供所谓的标准,刻
很多学生不喜欢习作,对习作产生退缩、畏难情绪,这主要是学生缺乏习作的自信心。因此,作为教师,应努力培养小学生的习作自信心。赏识激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过:“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所以,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激励性评价,来提高学生的习作自信心,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  一、巧用等级评价激自信  1.升级制  作文本一发下去,同学们都赶快打开本子,急于知道自己的成绩
【教材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节选。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教学目标】  1.学
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是阅读教学的前提,是语文教师的共识。怎样才算深入解读呢?这似乎说不出一个相对明确的标准。有的说,能正确把握主题思想就是深入理解;有的说,能吃透作者的写作意图就是深入理解;有的说,能挖掘出每句话潜在的含义就是深入理解……笔者以为,上述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不够全面。什么是深入解读文本?其标准是什么?概括地说,就是直击文本所具有的个性。  一、文本价值依赖于独特个性的存在  文本
他是贫苦农民的儿子,只读了三年私塾,12岁便做了学徒。靠刻苦自学,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他的童年充满泪水,他的作品,却给亿万儿童带去无限的欢乐。他,就是上虞乡贤——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金近。  “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  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儿歌,出自一部家喻户晓的电影,这部电影叫《小猫钓鱼》,他的作者就是我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著名儿童文学家金近。  童年在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