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发展,小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小学数学教师在几何图形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模具、照片、实物,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自主思考探究认识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这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本文主要从小学几何操作法的作用入手,探究如何利用小学几何操作法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几何;操作;教学法
几何操作教学法是指教师在几何图形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几何图形的特点,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探究几何图形的特点,从而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的一種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实践性强,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在几何教学中具有重大的作用。
一、 几何操作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作用:
(一) 有利于小学生空间思维的转化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虽然对于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是偏向直观形象思维的认知,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几何操作教学法,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了解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画图、折叠、拼接等方式动手操作,把平面图形变成几何图形,进一步认识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让学生从平面图形的直观思维过渡到几何图形的空间思维。
(二) 增强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操作法,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有目的进行操作,通过自我观察,发现问题,深入探究,解决问题,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到正确的操作方法,操作的过程就是对几何空间认识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 有利于把空间思维应用于实践
几何操作教学法可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可以通过操作把几何图形的空间思维应用于生活实践,体现几何图形的实用性。教师在几何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教授课本的理论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把课本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才能体现几何知识的价值。
二、 几何操作教学法有效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策略。
(一) 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增强空间思维认知
教师在几何教学中,运用操作教学法,先通过眼睛研究观察几何图形的特点,获得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其次利用听觉在老师的引导下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的内涵;最后利用触觉自己动手操作,在尝试操作的过程中自主思考图形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认识几何图形的空间变化过程,从而增强对空间思维的认知。比如:在进行几何图形圆柱体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圆柱体的建筑物和日常生活用品,认识圆柱体的底面、高和侧面,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圆柱体的认识,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把一张长方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木棒,观察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认识到圆柱体的侧面是一个长方形。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学生对圆柱体的空间认识逐渐加深,空间思维能力进一步加强。
(二) 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的空间内涵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在生活中体现其价值,两者互相联系互相发展。几何图形教学中,空间思维的培养离不开生活的操作实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广阔的生活空间,让学生在生活中动手操作,利用几何图形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在解决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了空间思维的内涵。比如:让学生制作圆柱体的笔筒,并给笔筒贴上好看的彩色包装纸,包装纸应该是什么形状,怎么剪最节约材料?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知道笔筒是一个圆柱体,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所以包装纸应该剪成长方形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底面圆的周长和圆柱体侧面的高。学生在动手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就是对几何图形的空间不断想象和探索的过程,而且这种探索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进一步了解几何图形的空间内涵。
(三) 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乐趣,提高培养空间思维的效率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偏向直观性的形象思维,因此在刚接触几何图形的时候,缺乏空间想象能力,经常觉得几何图形学习枯燥无味又难懂,有些学生对几何图形教学产生厌烦的心理,而小学几何的空间思维对初中、高中数学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小学生认识事物特点,利用操作法比较容易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优势,发掘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热情,增强几何教学的趣味性,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可以提高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效率。比如:让学生用积木乐高搭建自己喜欢的机器人、房子、玩具等,或者给自己喜欢杯子、笔筒、文具盒贴上喜欢的贴纸,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找到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只要让愿意动手操作,在老师的指导下都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四)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几何操作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要学生严格按照老师计划好的步骤一步一步进行操作,这种机械式操作方法,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自我思考想象的过程,不利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几何教学中的操作应该是让学生自己按照自己的思路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也许会不断出错,但是在不断调整探索的过程中,激发了他们空间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加深了他们印象,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也会更加牢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小学几何操作教学法,通过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与生活实践、学生的兴趣相结合,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比起传统的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从平面思维到空间思维的转换,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空间思维的实用价值。所以,小学六年级的教师在几何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操作教学法的使用,转换课堂教学方式,使数学几何课堂动起来,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徐瑾.发展小学生数学空间思维的路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4).
[2]邓芳.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空间思维[J].新课程导学,2016(12).
[3]高敏.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空间观念的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
黄丹,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横县校椅镇中心学校。
关键词:小学几何;操作;教学法
几何操作教学法是指教师在几何图形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几何图形的特点,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探究几何图形的特点,从而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的一種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实践性强,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在几何教学中具有重大的作用。
一、 几何操作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作用:
(一) 有利于小学生空间思维的转化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虽然对于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是偏向直观形象思维的认知,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几何操作教学法,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了解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画图、折叠、拼接等方式动手操作,把平面图形变成几何图形,进一步认识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让学生从平面图形的直观思维过渡到几何图形的空间思维。
(二) 增强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操作法,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有目的进行操作,通过自我观察,发现问题,深入探究,解决问题,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到正确的操作方法,操作的过程就是对几何空间认识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 有利于把空间思维应用于实践
几何操作教学法可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可以通过操作把几何图形的空间思维应用于生活实践,体现几何图形的实用性。教师在几何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教授课本的理论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把课本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才能体现几何知识的价值。
二、 几何操作教学法有效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策略。
(一) 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增强空间思维认知
教师在几何教学中,运用操作教学法,先通过眼睛研究观察几何图形的特点,获得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其次利用听觉在老师的引导下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的内涵;最后利用触觉自己动手操作,在尝试操作的过程中自主思考图形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认识几何图形的空间变化过程,从而增强对空间思维的认知。比如:在进行几何图形圆柱体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圆柱体的建筑物和日常生活用品,认识圆柱体的底面、高和侧面,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圆柱体的认识,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把一张长方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木棒,观察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认识到圆柱体的侧面是一个长方形。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学生对圆柱体的空间认识逐渐加深,空间思维能力进一步加强。
(二) 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的空间内涵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在生活中体现其价值,两者互相联系互相发展。几何图形教学中,空间思维的培养离不开生活的操作实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广阔的生活空间,让学生在生活中动手操作,利用几何图形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在解决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了空间思维的内涵。比如:让学生制作圆柱体的笔筒,并给笔筒贴上好看的彩色包装纸,包装纸应该是什么形状,怎么剪最节约材料?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知道笔筒是一个圆柱体,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所以包装纸应该剪成长方形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底面圆的周长和圆柱体侧面的高。学生在动手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就是对几何图形的空间不断想象和探索的过程,而且这种探索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进一步了解几何图形的空间内涵。
(三) 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乐趣,提高培养空间思维的效率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偏向直观性的形象思维,因此在刚接触几何图形的时候,缺乏空间想象能力,经常觉得几何图形学习枯燥无味又难懂,有些学生对几何图形教学产生厌烦的心理,而小学几何的空间思维对初中、高中数学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小学生认识事物特点,利用操作法比较容易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优势,发掘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热情,增强几何教学的趣味性,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可以提高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效率。比如:让学生用积木乐高搭建自己喜欢的机器人、房子、玩具等,或者给自己喜欢杯子、笔筒、文具盒贴上喜欢的贴纸,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找到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只要让愿意动手操作,在老师的指导下都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四)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几何操作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要学生严格按照老师计划好的步骤一步一步进行操作,这种机械式操作方法,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自我思考想象的过程,不利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几何教学中的操作应该是让学生自己按照自己的思路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也许会不断出错,但是在不断调整探索的过程中,激发了他们空间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加深了他们印象,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也会更加牢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小学几何操作教学法,通过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与生活实践、学生的兴趣相结合,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比起传统的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从平面思维到空间思维的转换,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空间思维的实用价值。所以,小学六年级的教师在几何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操作教学法的使用,转换课堂教学方式,使数学几何课堂动起来,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徐瑾.发展小学生数学空间思维的路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4).
[2]邓芳.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空间思维[J].新课程导学,2016(12).
[3]高敏.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空间观念的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
黄丹,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横县校椅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