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纸浆的童画世界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bull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教学作为艺术教育的一种独特手段,其根本价值是激发幼儿兴趣,将幼儿内心真實的想法表现出来。美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纸浆画是其中的一种,通过手工和绘画的两种活动,幼儿将自己的创造想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教师遵循幼儿美术教学的规律,尊重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纸浆画活动的开展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在造型、色彩等方面的发展,并且能够让幼儿体验到成功感和满足感。
  关键词:纸浆画;区域;创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内容与要求”中明确指出:“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纸浆画是美术教学中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观赏性。
  一、纸浆画活动的开展与实践
  (一)以区域为载体,营造艺术氛围
  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不仅能够让幼儿体验到快乐和成功,而且能够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我们立足于幼儿作品,创设艺术环境,凸显立体特色,专门开辟了教室的一个角落作为纸浆画的区域,孩子们称它为“纸浆童画”。
  整个物质环境的创设丰富多彩,颜色靓丽,形式多样,内容饱满。各种不同的材料、各种不同的色彩、各种不同的造型相互交织,绽放出纸浆画独具特色的立体效果,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纸浆画不仅有超强的立体感觉,而且还和平面美术完美结合,这就是纸浆画的魅力所在。孩子们欣赏纸浆画作品的兴趣浓厚,一边欣赏一边谈论,时而沉思,时而欢笑,浓浓情意油然而生。这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带动幼儿更有兴趣、更主动投入更多的纸浆画活动当中。
  (二)以生活为载体,积累创作素材
  我国现代儿童艺术教育家杨景芝认为:“儿童是画所见、所想、所感,生活经验是幼儿园进行美术创造的源泉,幼儿进行绘画创作主要依靠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创作离不开生活,幼儿最乐于、最善于表现的就是他们感兴趣的生活,即使是“想象创作”,也同样依赖于对生活的体验。
  观察法:
  ●午饭后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散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内的大树、花朵和草地。
  ●提醒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马路上的汽车、红绿灯、商店等。
  ●通过多媒体和网络为幼儿选择一些形象可爱、颜色鲜艳的图片,丰富幼儿的色彩感和造型感。
  谈话法:
  ●在晨间谈话时间里,经常与幼儿一起谈论他们的家庭以及同伴,请他们回忆生活中有趣的事情。
  ●午饭后幼儿看图书时,主动和个别幼儿进行交流,倾听他们的思想,与他们产生共鸣。
  ●午睡后给女孩子梳辫子,和她们一对一的心灵沟通,激发她们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欲望,鼓励她们将自己的想法创作出来。
  通过以上方法的实施,引导幼儿观察自然和事物,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创作素材。生活经验的积累,目的是更好地进行纸浆画创作。这为纸浆画作品的创作铺垫了一个厚实的创作基础。
  (三)以活动为载体,创设开放环境
  良好的心理环境能使幼儿积极向上、情绪高涨地投入美术活动。宽松、和谐、自由的心理环境,能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活动环境。因此,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心理環境,促进幼儿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幼儿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那么,如何创设一个更有利于幼儿作画的环境呢?建立师幼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比如:在每次纸浆画活动的指导中,我都将自己放在与幼儿平等的位置上,与幼儿一起做纸浆,和幼儿打成一片,不分你我。建立幼幼之间互助友爱的关系。比如:每次在活动对象的安排上,我也是有讲究的,能力强和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活动,共同学习,互相帮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幼儿在宽松、自由、开放的心理环境中感受着师生情、同伴情,激发了他们许多富有童趣的想象力。在良好的氛围中,幼儿慢慢地将自己的兴趣由浅层兴趣转化为主动从事纸浆画活动的推动力,成为积极主动的参加者。内向的孩子往往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够,自信心不足,但是,在纸浆画良好的心理环境下,他们变得主动,变得活跃,变得大胆,时不时地摩擦出艺术思想的火花。
  二、纸浆画活动的总结与收获
  纸浆画活动深受我们班孩子的喜爱。因为它的材料随手可得,将废旧的报纸打成纸浆,然后再用来制作纸浆画。因为纸浆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再加上每个幼儿所使用的力度不同,使用纸浆多少的不同,因此纸浆画作品也是千变万化的,它们或粗或细。除此之外,纸浆画还有很强的观赏性,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情操,可以美化教室。孩子们运用了自己独特的创意,创作出的纸浆绘画作品充满童趣。纸浆画还可以运用彩纸和油画棒等进行剪贴和绘画,形式多样,形成各具特色和风格的作品。
  纸浆画活动为幼儿的美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开展纸浆画活动以来,我们发现孩子们更加喜欢美术活动,更加喜欢手工和绘画。他们在造型、色彩等方面运用自如,掌握了独特的美术技能,发展了创造能力。在充满艺术气息的“纸浆童画”里,他们自由地分享着同伴和自己的智慧和创想,启迪和深化了对美的感受能力。纸浆画活动为幼儿搭建了自我满足和成功的舞台,自己的创作体现着自我的价值。
  美术的表现形式很多,我们不能停住自己研究的脚步,而要一如既往地前进,为幼儿开辟更为广阔的艺术土壤而努力,让他们在美术这片肥沃的土壤上开放出更为美丽的艺术之花!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汝茵佳,蒋放.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布置丛书:玩教具[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我们常把学习成绩不够理想、自律能力较差的学生称为“后进生”或“学困生”。他们是一线教师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常常会让我们头疼不已。合理的转化方式是促进“后进生”前进的关键,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成绩后进——以耐心促成长  成绩后进是我们常见的后进生的典型,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较之普通学生要滞后一些。对于这一类学生,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他们开花结果。  ×明是我曾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实际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一、以问题引导学习,唤醒学生的知识储备  教师的“导”应“及时疏导,适时辅导,巧妙评导”。师的“导”,切实为学生的“学”服务。当学生在学习中,在思路受阻,遇到困难,难辨是非时,如在理解面积是什么时,适时、及时地引导提问“这个图有面
摘 要: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应运而生,并且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的不断加快,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持续不断地增长。由于缺少家长的教导、农村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整体思想道德水平并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并且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基于此,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探究
我们都知道综合实践活动往往以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寻找家乡的美食”正是我们在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中依据学生的生活和经验而设计的一次综合性学习。我们鼓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淡化教师单纯的讲授,重视学生的访问、调查等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选择、学会合作、亲历体验、自主探究,在活动中经历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各种习惯的主渠道。其有效性是指师生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落实课堂教学目标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要认真分析学情,急学生之急,想学生之想,自觉地依据学生的认识结构和知识水平,制定贴近学生、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目标;要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有效的活动孩子们愿意参与、主动学习,对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有意义的活动充分调动起了学
摘 要:在识字教学实践中,识字教学的意义被简单地理解成“工具”,识字多以“读准音”为标准,以“一遍过”为常态,以求挤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所谓的“人文阅读”。我们认为,整合阅读、写作与识字形成三位一体,不仅可以高效地掌握字的音形义,更是在真实的语言文字运用环境中来学习语文,而不是主要通过词语讲解、句型分析来学语文。  关键词:汉字文化;识字教学;内涵关联  王筠在《教童子法》中主张“蒙养之时,识字为先
摘 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教育的初衷。这里的“美”主要是指美育,即培養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一门重要课程。美术欣赏课是小学美术课程的一种重要类型,上好美术欣赏课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美术教师对美术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美术课程的教学缺乏一定的策略,进而导致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浅显论述了小学
摘 要: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提高,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与进步。通过对分层教学的概念进行界定,以及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进行探究,从而对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进行论证。旨在使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发展。  关键词:分层教学;小学数学;因材施教  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家庭环境、原有基
(吉林省柳河县三源浦中心校)  最近在县级现场会上听了两节小学五年级德育课,内容都是让学生学习有关与人“友好合作”的知识教学(课题——团结友爱)。两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都能够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大胆创编教材内容,设计出了多个蕴含“团结合作才能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活动设计形式很新颖,内容也很有教育意义。遗憾的是,两位教师的设计仅仅停留在使学生“感悟”每项活动“需要”合作才能完成上,却没有让学生
戴建荣老师的课若用一个词来形容,我列举不出来,但听过很多节《揠苗助长》的课,唯独这节课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一、文本解读,细致入微  不同人对文本的解读有所不同,教师的文本解读直接决定了课堂的趣味。听了戴建荣老师的课,我觉得戴老师的课有两个字值得我回味。  1.揠  《揠苗助长》在过去教师的教学中,教师也许开头就会问:“同学们,揠苗助长还可以说成什么?”孩子回答:“拔苗助长。”于是一个原本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