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08年语文考试大纲在语言表达方面,比往年增加了“准确、鲜明、生动”的要求。那么,今年全国18套试卷中这块“实验田”有哪些变化?有哪些新的开垦、种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语文考试大纲在语言表达方面,比往年增加了“准确、鲜明、生动”的要求。那么,今年全国18套试卷中这块“实验田”有哪些变化?有哪些新的开垦、种植?
其他文献
若问起“博导”指的是哪些人,你肯定会毫不犹豫地说“博士生导师”。如果是在以前,你回答对了,但是现在我可以告诉你,答案并非如此。你一定想象不到它的另一种含义,我们先来看一些该词的用例(本文用例均来自网络google搜索): (1)对于一些开设博客和推出“博导”的网站来说,“博导”还处于“萌芽期”,吸引力也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提高。 (2)这个奖励更多的是对我新浪“博导”工作的鞭策,激励我不要懈怠,不
一、问题解决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新课程改革与研究中,“实际需要”与“能力”成为出现频率极高的关键词,这说明:语文新课程强调听说读写能力,更强调运用这种能力解决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 “实际需要”的能力,自然应当在“实际”中获取。培养这种“实际需要”的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学生放入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生会面临一个个问题,随着这些问题的一一突破,问题解决过程便成为最有效的学
一、关于语言运用的热点错误 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经常会犯一些语言错误,这些错误一般不会造成很大影响,但是网络、影视、报刊等公共媒体以及一些社会名人的语言运用中也会出现一些错误,如前两年某电影演员把自己写的书命名为“×××文集”;再如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中的小品《说事儿》,其中的人物白云说“白云大妈雅正”、黑土说“黑土雅正”。这些错误通过公共媒体和权威人士的传播,往往受到大家的关注,成为一种“热
一、设计思路 本诗为略读篇目。可指导学生收集关于知青的资料,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反复诵读,体会那个特殊时期的青年人的热情与信仰、矛盾与无奈。品味本诗的语言特点,
一、设计思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既像独自,又像劝说,娓娓道出生活哲理。《一条未走的路》则采用象征手法传达人生哲理。学习这两首诗,可进一步认识诗歌形式的多样性和情感的
《醉翁亭记》的姊妹篇《丰乐亭记》是欧阳修贬官滁州后写的。无论是背景还是文字,学生在理解上都没有太多困难。选读这篇文章,目的是让学生在自读理解的基础上赏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 然而。赏析从何处切入,又如何激发思维,让学生有话可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高中选修教材《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丁帆、杨九俊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有一个特点:每篇文章之后附有古人“评语选粹”。《丰乐亭记》后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宽口径、高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要求,而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滋养是新型人才成长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正因如此,现在中学都提倡学生阅读古典名著,就连高考也在往这方面倾斜。单纯让学生去苦读大部头的古典名著,似乎有些不太实际,也许只有极少数对这方面素有兴趣的学生才做得到。将古典名著搬上屏幕,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重要举措,能使学生从乐中学,将娱乐性、知识性、
电视成为一种文化已是无法否认的事实。多少年来,我们一直持有一种偏见:电视对语文教学来说不啻于“洪水猛兽”,它以直观的画面替代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不利于想象能力的培养。因此,老师和家长一般都反对学生、子女迷恋电视。 其实,学生迷恋电视说明学生对电视有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何不把学生对电视的兴趣引导到语文教学中来呢?笔者在多年来的实践和思索中发现,电视文化在语文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现作一归纳,
近年来,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侦破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被一些教师运用。所谓侦破式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司法机关侦破案件的程序,运用“设疑—取证—推理—结论”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针对教师设计的悬念,根据课文和课外资料,凭借自己或集体的力量,对结局加以推断,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课堂教学模式。从现有极少的教案来看,这种教学方式基本局限于小说教学。它关涉的主人公,结局往往是悲剧性的,而有如此悲剧结局的
2006年第10期《语文建设》刊登了刘华正老师的《“节外生枝”也精彩》一文,文中执教者在第二课时预设了一个问题:方仲永的悲剧是谁造成的?探讨时学生的思维节外生枝:一是挖出了社会根源;一是归责于王安石父子。 稍加分析就知道,这堂课让刘老师感到精彩之处有两个方面:一是问题由自己的预设演变为学生的生成,二是学生生成的问题有深度。但是,刘老师却忽视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这些生成的问题已经严重脱离了文本。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