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经常会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教材难度提升,学习模式改变,教师关注不全面,家长监督不到位,学生习惯没有培养好。
【关键词】小学数学;两极分化;解决措施
从我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育的经验可以发现,小学生在数学方面出现两级分化的情况非常普遍。尤其是从低年级升高年级的这段时间特别严重,在课堂上经常出现优生毫无兴致,学困生无精打采的情况,这与新课标要求的“面向全体学生”,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相违背。这也给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同时这也是一直以来从事小学数学教育的各位同事所头疼烦恼的问题,一直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在这里简单对小学生在小学数学出现两级分化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发表自己的看法。希望对教育界的各位同事能有所帮助。
一、小学生在小学数学方面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
1.教材难度的提升
随着年龄的成长,教学进度的推移,小学数学在不同年级对学生都有不同的要求。低年级数学更注重计算基础。内容都是比较简单,教学更多的是以直观情景,客观教学,让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教学的内容及知识的应用。学生学起来非常的轻松简单。但随着年级的升高,教材知识难度逐步加大,教学方式也从以直观情景,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转变成以抽象思维为主的教学方式及知识内容。学生在学习就出现了困难,根据人与人之间的基础以及接受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一部分同学慢慢的被同龄人拉开差距,就沦为了学困生。再者是因为教学结构发生了改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所以现有教材大量的加入了插画,对话,本意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未考虑到小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在无形中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得他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效果大打折扣。另外,新教材与之前的相比,更加的灵活,需要学生自主领悟的内容越来越多,内容很多都没有直接呈现。这也就造成了两级分化的情况。
2.教师关注不全面
校中,由于教育资源缺乏,往往会出现“大班”教学的情况。由于班级人数较多,师资匮乏,教师课多任务中,对学生的关注就容易出现纰漏。学生毕竟是人,有自己的思想活动。尤其是小学生的思维跳跃性较大,在人员密集的教室内。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的同时很难全面兼顾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及时给予纠正。这也就造成了某些学生厌学心态加重逐渐成为学困生、后进生。还有一些老师由于经验不足,对教材不理解,备课不充分或者是没有提前备学生。导致课堂效果不佳,某些同学无法吸收消化导致前后内容衔接不上。长此以往某些学生达不到教学要求就逐渐沦为学困生。
3.家长监督不到位
由于前期计划生育以及当代社会生活压力問题,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家里的独苗。许多同学从小被家里娇惯习惯了。既不能吃苦,又容易耍性子,许多事情只能由着性子来。而某些家长不舍得管教,骄纵孩子的行为,并且在顶撞他或不听其劝告的时候就把问题抛给学校,说是已经没有办法了。这其实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前面已经说过,现在的乡镇教师教学任务重,压力大。对学生的关注可能会出现遗漏,不全面的时候。如果把学生问题都抛给老师,那么可想而知效果肯定不尽人意,更有甚者可能会变成放纵孩子的行为。那么这一部分孩子也就慢慢的成为了学困生与同龄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相反,如果家庭教育良好,监督到位。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按时完成任务,甚至还会有课外拓展学习。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和家庭教育监督不到位的学生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
4.学生学习习惯没有培养好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每个学生之间无论先天还是后天上都是存在差距的。不管是从身体方面、智力发展方面、家庭环境方面、生活经验方面还是行为习惯方面。在我看来除却先天无法更改的条件,造成两极分化最大的因素便是学生的行为习惯差异。主要表现为生活作息习惯不同,学习习惯不同,待人行为习惯不同。生活作息习惯不同导致每个同学在上课时的精神状态是不一致的。作息良好的同学经过充足的睡眠后能够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的听讲,全身心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而没有良好作息习惯的同学却恰恰相反,导致某些学生得不到充分的休息,第二天自然就无法高度关注课堂,学习自然受到影响。相比之下,两者的差距显而易见。学习习惯的不同导致学生的接受程度存在差异。学习习惯良好的同学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坚持做到并做好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然后某些同学在学习中毫无章法,就像无头苍蝇到处乱撞。两者之争,高下立判。待人行为习惯的不同,拥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同学,在人际交往当中总能如鱼得水,使得他们在学习中能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而待人行为习惯较差的同学,没能正确搞好人际关系,得不到益友的监督帮助,在学习道路上孤独前行,没有陪伴,容易失去动力,自我放弃。以上种种皆造成了学生两级分化的情况。
二、改进两级分化的对策
1.教师应爱岗敬业,做好自己本职工作,课前分析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课。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接受情况、思想动态、生活变动等。做到全面关注,全程关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预防学困生的形成加大两级分化的情况。
2.家长应负起责任。起到监督引导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所以要求家长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约束自己的行为。也要求家长对孩子要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对于孩子的要求不要有求必应。适当拒绝合理请求,坚决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请求。只有家长“狠下心”才能约束孩子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
3.学生自身要高度要求自己,认真听讲,完成练习。约束自身行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获得荣誉时不要骄傲,虚心反思不足,砥砺前行,再接再厉。学习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不要灰心。总结经验与不足,改掉不良习惯,加倍努力学习。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两级分化问题是一个长期遗留问题。只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分享经验总结,就能一步步解决或者说减小影响。“面向全体教育”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农村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越趋明显的成因与对策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XKT22072)】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标.
[2]农村课程改革研究.
[3]周雪芳,实施有效教学缩小两极分化——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两极分化之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 08).
【关键词】小学数学;两极分化;解决措施
从我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育的经验可以发现,小学生在数学方面出现两级分化的情况非常普遍。尤其是从低年级升高年级的这段时间特别严重,在课堂上经常出现优生毫无兴致,学困生无精打采的情况,这与新课标要求的“面向全体学生”,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相违背。这也给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同时这也是一直以来从事小学数学教育的各位同事所头疼烦恼的问题,一直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在这里简单对小学生在小学数学出现两级分化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发表自己的看法。希望对教育界的各位同事能有所帮助。
一、小学生在小学数学方面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
1.教材难度的提升
随着年龄的成长,教学进度的推移,小学数学在不同年级对学生都有不同的要求。低年级数学更注重计算基础。内容都是比较简单,教学更多的是以直观情景,客观教学,让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教学的内容及知识的应用。学生学起来非常的轻松简单。但随着年级的升高,教材知识难度逐步加大,教学方式也从以直观情景,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转变成以抽象思维为主的教学方式及知识内容。学生在学习就出现了困难,根据人与人之间的基础以及接受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一部分同学慢慢的被同龄人拉开差距,就沦为了学困生。再者是因为教学结构发生了改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所以现有教材大量的加入了插画,对话,本意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未考虑到小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在无形中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得他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效果大打折扣。另外,新教材与之前的相比,更加的灵活,需要学生自主领悟的内容越来越多,内容很多都没有直接呈现。这也就造成了两级分化的情况。
2.教师关注不全面
校中,由于教育资源缺乏,往往会出现“大班”教学的情况。由于班级人数较多,师资匮乏,教师课多任务中,对学生的关注就容易出现纰漏。学生毕竟是人,有自己的思想活动。尤其是小学生的思维跳跃性较大,在人员密集的教室内。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的同时很难全面兼顾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及时给予纠正。这也就造成了某些学生厌学心态加重逐渐成为学困生、后进生。还有一些老师由于经验不足,对教材不理解,备课不充分或者是没有提前备学生。导致课堂效果不佳,某些同学无法吸收消化导致前后内容衔接不上。长此以往某些学生达不到教学要求就逐渐沦为学困生。
3.家长监督不到位
由于前期计划生育以及当代社会生活压力問题,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家里的独苗。许多同学从小被家里娇惯习惯了。既不能吃苦,又容易耍性子,许多事情只能由着性子来。而某些家长不舍得管教,骄纵孩子的行为,并且在顶撞他或不听其劝告的时候就把问题抛给学校,说是已经没有办法了。这其实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前面已经说过,现在的乡镇教师教学任务重,压力大。对学生的关注可能会出现遗漏,不全面的时候。如果把学生问题都抛给老师,那么可想而知效果肯定不尽人意,更有甚者可能会变成放纵孩子的行为。那么这一部分孩子也就慢慢的成为了学困生与同龄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相反,如果家庭教育良好,监督到位。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按时完成任务,甚至还会有课外拓展学习。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和家庭教育监督不到位的学生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
4.学生学习习惯没有培养好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每个学生之间无论先天还是后天上都是存在差距的。不管是从身体方面、智力发展方面、家庭环境方面、生活经验方面还是行为习惯方面。在我看来除却先天无法更改的条件,造成两极分化最大的因素便是学生的行为习惯差异。主要表现为生活作息习惯不同,学习习惯不同,待人行为习惯不同。生活作息习惯不同导致每个同学在上课时的精神状态是不一致的。作息良好的同学经过充足的睡眠后能够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的听讲,全身心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而没有良好作息习惯的同学却恰恰相反,导致某些学生得不到充分的休息,第二天自然就无法高度关注课堂,学习自然受到影响。相比之下,两者的差距显而易见。学习习惯的不同导致学生的接受程度存在差异。学习习惯良好的同学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坚持做到并做好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然后某些同学在学习中毫无章法,就像无头苍蝇到处乱撞。两者之争,高下立判。待人行为习惯的不同,拥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同学,在人际交往当中总能如鱼得水,使得他们在学习中能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而待人行为习惯较差的同学,没能正确搞好人际关系,得不到益友的监督帮助,在学习道路上孤独前行,没有陪伴,容易失去动力,自我放弃。以上种种皆造成了学生两级分化的情况。
二、改进两级分化的对策
1.教师应爱岗敬业,做好自己本职工作,课前分析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课。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接受情况、思想动态、生活变动等。做到全面关注,全程关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预防学困生的形成加大两级分化的情况。
2.家长应负起责任。起到监督引导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所以要求家长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约束自己的行为。也要求家长对孩子要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对于孩子的要求不要有求必应。适当拒绝合理请求,坚决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请求。只有家长“狠下心”才能约束孩子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
3.学生自身要高度要求自己,认真听讲,完成练习。约束自身行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获得荣誉时不要骄傲,虚心反思不足,砥砺前行,再接再厉。学习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不要灰心。总结经验与不足,改掉不良习惯,加倍努力学习。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两级分化问题是一个长期遗留问题。只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分享经验总结,就能一步步解决或者说减小影响。“面向全体教育”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农村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越趋明显的成因与对策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XKT22072)】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标.
[2]农村课程改革研究.
[3]周雪芳,实施有效教学缩小两极分化——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两极分化之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