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会计已成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实务操作中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新要求,也对职业教学提出了新挑战。
【关键词】会计教学
财务会计专业是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专业之一,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中的重点专业之一的会计专业,如何突破原有的教学局限,改善教学效果,培养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是中职会计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中职会计教学经验,浅谈如下拙见。
一、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现状
1.学生基础较差,主动性不够
中职学校的生源门槛低,相对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缺乏,无论在系统性还是理论深度层次,都不如高等院校的学生那么全面、有深度。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表现出许多不适应,表现为老师讲授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感觉入门难,信心不足。因此学习比较被动,直接影响了授课的热情和质量。
2.教学方法单一,针对性不强
老师忽略了基础会计教学对象所学本专业的特点,习惯性地采取与以往无差别的教学模式。仍旧是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强调会计核算的原则、要素、科目、账户、凭证、账簿、报表等这些抽象的理论,大而全的教学内容安排对于基础薄弱的中专院校学生来说学的吃力,效果也并不理想。使学生对基础会计只有片断的方法掌握和模糊的知识印象,没有形成应有的会计思想和思维方式,无法让学生系统地理解会计核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对中职会计教学的思考
(一)正确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职生入学时年龄小,理解能力差,社会经验不足,《基础会计》作为会计专业学生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对老师而言,正确引导,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是上好这门课的关键。首先,我们要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在第一堂课时介绍《基础会计》 的重要性和在会计实际工作中的作用,让学生知道我们的教学计划,知道三年所开设的课程,明确在校期间的奋斗目标;其次,要树立学生的信心,打消他们学习的疑虑,可以介绍以往学生学习这门功课的经验和他们的奋斗史,为他们提供借鉴和参考;再次,可带领学生到实训基地财会部门进行参观,让他们了解会计机构的设置,观摩相关会计资料,如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最后,带学生到会计模拟实验室,观看高年级做账的过程,拿出做账样本,告诉他们只要努力,也可以取得这样的成绩,进而提高他们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会计学科作为现代科学中一门应用学科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生产要素的国际间流动性和产业转移的跨地区发展日益加快,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互影响日益加深,迫切需要我们从深化经贸合作,维护国家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吸收我国会计教育的经验,借鉴国际会计教学内容,形成我国的会计教学内容,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熟悉企业的经营管理,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能够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和企业自身的特点为企业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这类人才的知识结构应该由会计知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企业管理、金融贸易、市场营销、审计、法律等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构成。会计学科职业的教学内容现代化,是对课程体系而言。对会计基础应当在内容上、观点、语言上进行现代化教学,为后续课程的现代化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三)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目前大多数中职生文化基础课知识不扎实,学习自信心不足,当学习中碰到困难,而教师不及时采取措施帮助,相当一部分学生会逐步放弃该课程的学习。这就必须改革当前的课程模式,设立以学科课程模式和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活动课程模式相结合的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改革的首要工作是明确实践课程,保证实践课时,这必然引发课程改革。财会专业的学生实践课程一般采用校内模拟实作和校外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现有的校内模拟实作一般会集中在学完《基础会计》以后,学习《财务会计》的过程中开设。我认为开设实践课程不仅要考虑专业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系统性、逻辑性,更要重视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能力的培养。如在开设基础会计课时,由于初中毕业生缺乏有关经济,会计方面的感性知识,学习上有难度。目前大多数中职生文化基础课知识不扎实,学习自信心不足,当学习中碰到困难,而教师不及时采取措施帮助,相当一部分学生会逐步放弃该课程的学习。针对这种现状,应组织学生了解社会经济现象,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及生产过程,可到企业参观。在基础会计中可插入分段模拟实习,如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以此来提高学生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这样,也便于将模拟实作与理论进行合理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理论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后通过学习有关会计知识,再进行会计模拟实习,学生通过动手将会计知识转化为自身处理经济业务的技能,既巩固了会计理论知识,又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扩大“中产阶层”比例――“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其实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每个班级都不乏学习主动、成绩优异的学生,他们就好比“高收入者”,可是这部分学生的比例少得可怜,靠少数人不可能改变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的。班级中代表大多数的是那些“中产阶层”的学生,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自制力差,不能抗拒内外诱因的干扰。他们影响了整个班级的课堂学习气氛和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要扩大“中产阶层”比例,必须争取这部分学生,对他们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尊重、关注、接纳、理解、亲近学生,重树信心。先从心理上亲近他们,所谓“亲其师而行其道”。开学之前我先对所教班级学生基本状况做基本的了解,并且要求自己在开学一周之内必须能够叫出所有学生的名字,无论他初中阶段成绩好坏,我都一视同仁。只有真诚地尊重、关注、接纳、理解才能营造人性化的课堂心理氛围,使他们从边缘化的角色回归到正常的课堂环境里。满足了学生归属感,才能鼓励他们重新树立信心,激发学习会计的兴趣。
总之,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整体出发,从实际出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太平.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几点改革措施.现代企业教育,2008,(2).
[2]张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思考.广东教育:职教,2010(5).
[3]齐晓洁.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职业技术,2007(16).
【关键词】会计教学
财务会计专业是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专业之一,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中的重点专业之一的会计专业,如何突破原有的教学局限,改善教学效果,培养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是中职会计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中职会计教学经验,浅谈如下拙见。
一、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现状
1.学生基础较差,主动性不够
中职学校的生源门槛低,相对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缺乏,无论在系统性还是理论深度层次,都不如高等院校的学生那么全面、有深度。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表现出许多不适应,表现为老师讲授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感觉入门难,信心不足。因此学习比较被动,直接影响了授课的热情和质量。
2.教学方法单一,针对性不强
老师忽略了基础会计教学对象所学本专业的特点,习惯性地采取与以往无差别的教学模式。仍旧是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强调会计核算的原则、要素、科目、账户、凭证、账簿、报表等这些抽象的理论,大而全的教学内容安排对于基础薄弱的中专院校学生来说学的吃力,效果也并不理想。使学生对基础会计只有片断的方法掌握和模糊的知识印象,没有形成应有的会计思想和思维方式,无法让学生系统地理解会计核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对中职会计教学的思考
(一)正确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职生入学时年龄小,理解能力差,社会经验不足,《基础会计》作为会计专业学生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对老师而言,正确引导,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是上好这门课的关键。首先,我们要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在第一堂课时介绍《基础会计》 的重要性和在会计实际工作中的作用,让学生知道我们的教学计划,知道三年所开设的课程,明确在校期间的奋斗目标;其次,要树立学生的信心,打消他们学习的疑虑,可以介绍以往学生学习这门功课的经验和他们的奋斗史,为他们提供借鉴和参考;再次,可带领学生到实训基地财会部门进行参观,让他们了解会计机构的设置,观摩相关会计资料,如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最后,带学生到会计模拟实验室,观看高年级做账的过程,拿出做账样本,告诉他们只要努力,也可以取得这样的成绩,进而提高他们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会计学科作为现代科学中一门应用学科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生产要素的国际间流动性和产业转移的跨地区发展日益加快,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互影响日益加深,迫切需要我们从深化经贸合作,维护国家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吸收我国会计教育的经验,借鉴国际会计教学内容,形成我国的会计教学内容,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熟悉企业的经营管理,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能够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和企业自身的特点为企业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这类人才的知识结构应该由会计知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企业管理、金融贸易、市场营销、审计、法律等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构成。会计学科职业的教学内容现代化,是对课程体系而言。对会计基础应当在内容上、观点、语言上进行现代化教学,为后续课程的现代化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三)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目前大多数中职生文化基础课知识不扎实,学习自信心不足,当学习中碰到困难,而教师不及时采取措施帮助,相当一部分学生会逐步放弃该课程的学习。这就必须改革当前的课程模式,设立以学科课程模式和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活动课程模式相结合的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改革的首要工作是明确实践课程,保证实践课时,这必然引发课程改革。财会专业的学生实践课程一般采用校内模拟实作和校外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现有的校内模拟实作一般会集中在学完《基础会计》以后,学习《财务会计》的过程中开设。我认为开设实践课程不仅要考虑专业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系统性、逻辑性,更要重视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能力的培养。如在开设基础会计课时,由于初中毕业生缺乏有关经济,会计方面的感性知识,学习上有难度。目前大多数中职生文化基础课知识不扎实,学习自信心不足,当学习中碰到困难,而教师不及时采取措施帮助,相当一部分学生会逐步放弃该课程的学习。针对这种现状,应组织学生了解社会经济现象,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及生产过程,可到企业参观。在基础会计中可插入分段模拟实习,如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以此来提高学生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这样,也便于将模拟实作与理论进行合理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理论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后通过学习有关会计知识,再进行会计模拟实习,学生通过动手将会计知识转化为自身处理经济业务的技能,既巩固了会计理论知识,又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扩大“中产阶层”比例――“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其实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每个班级都不乏学习主动、成绩优异的学生,他们就好比“高收入者”,可是这部分学生的比例少得可怜,靠少数人不可能改变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的。班级中代表大多数的是那些“中产阶层”的学生,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自制力差,不能抗拒内外诱因的干扰。他们影响了整个班级的课堂学习气氛和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要扩大“中产阶层”比例,必须争取这部分学生,对他们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尊重、关注、接纳、理解、亲近学生,重树信心。先从心理上亲近他们,所谓“亲其师而行其道”。开学之前我先对所教班级学生基本状况做基本的了解,并且要求自己在开学一周之内必须能够叫出所有学生的名字,无论他初中阶段成绩好坏,我都一视同仁。只有真诚地尊重、关注、接纳、理解才能营造人性化的课堂心理氛围,使他们从边缘化的角色回归到正常的课堂环境里。满足了学生归属感,才能鼓励他们重新树立信心,激发学习会计的兴趣。
总之,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整体出发,从实际出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太平.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几点改革措施.现代企业教育,2008,(2).
[2]张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思考.广东教育:职教,2010(5).
[3]齐晓洁.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职业技术,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