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互动教学的具体应用展开讨论,分析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例如主体性、过程性、交流性、创造性、反馈性。重点介绍了互动式教学的创新点,例如提问创新、信息技术利用等。分析了应用流程中的环节对接,例如教案的编写设计。从而保证小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能够有效完成课程学习,提升学习成绩,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实现学科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 互动教学
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都比较薄弱,而且道德与法治本身具有抽象性,如何将其与感性认知为主的小学生建立联系,成为该门课程教学效果提升的关键。归根到底,就是要以人文课堂为基础,实现灵活的兴趣教学,使学生能够和教师积极互动,不断攻克难点重点,实现知识内化。在互动式教学的应用上,首先需要明确其应用的基本原则,进而明确创新点,之后通过科学合理的教案设计实现整堂课的互动,从而保证知识的高效传输。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互动教学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
主体性即要尊重学生的地位,要求任课教师放低身段,以亦师亦友的姿态来和学生形成互动。在部编版一年级《干点家务活》的教学中,就需要教师构建情境,将自己转化为学生的父母,对孩子的良好表现给予表扬。因为一年级小学生自尊心较强,通过这样的鼓励,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2.过程性
和语文、数学不同,道德与法治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加抽象,需要教师利用比喻、构建情境等来使抽象变具象,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事情对品德、法治有体会。另外,教师要详细策划,确保整堂课的连贯,而不是虎头蛇尾。
3.交流性
互动教学自然少不了交流沟通。需要注意的是,交流溝通需要教师来限定范围,避免交流沟通范围漫无边际而挤占课堂时间。另外,交流过程中,教师不能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必须让其表达完整,这是尊重学生的体现,也是教师以身作则教会学生尊重他人的手段。
4.创造性
教师在互动教学中必须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核心之一,要给予学生表达不同观点的权利,要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要对有创新的学生予以鼓励。最为重要的是,教师本人就要有创新能力,能够架设良好的互动环节,使小学生积极创新。例如,在教授二年级的《班级生活有规则》中,教师可以有所创意,让学生对现在的班级管理制度提出意见和建议。
5.反馈性
反馈性即通过互动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形成全新的统计分析,为下一个互动环节做好基础工作。另外一种反馈是,可以通过现场调查来获得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之后的教学工作的健康开展。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互动的创新点
1.提问创新
提问是引起学生思考进而参与到互动中的有效方式。提问的创新点在于结合课程设置开放式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形成多元的答案,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思考能力得以提升。
例如,在《我们小点声》的授课中,教师可以问:“同学们,你们生活中的哪些地方需要保持安静?我们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保持安静呢?”学生纷纷回答说,医院、图书馆。之所以要保持安静,是因为病人需要休息,在图书馆中大声喧哗会影响到他人阅读。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这两个地方有什么共同点呢?”通过教师的创意设问和引导,使学生记住在公共场合要保持安静。
2.利用信息技术
因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若是依靠教师口头形容,还是不能使学生形成情景的画面感,故此,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情境的架设。例如,培养学生对家乡情感的《我爱家乡的山和水》一课,就需要教师积极搜取家乡的山水图片以及视频,并在课堂上播放,以提升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3.互动评价
互动评价需要以教师为主导形成具体的评价表格。小组之间互动评价,包括课堂纪律、发言次数、提问次数、互动效果等。师生评价包括:第一,教师评价学生—课堂纪律、发言次数和水平、互动积极性、科目成绩、生活表现,等等;第二,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氛围、专业水平、教学态度、答疑解惑水平,等等。
三、《大家排好队》互动教学应用
为了使同仁能够进一步了解互动教学法的所有环节,笔者以《大家排好队》为例,展开叙述。
1.教案设计
在设计教案阶段,教师需要考虑周全,明确教学目的、教学计划、教学互动步骤以及评价,等等。
第一,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会遵守秩序。而教学计划具体对应着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的有机对接,要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设定合理的问题。例如:生活中在哪些地方需要排队?为什么要排队?对于不排队的人我们该怎么办?
第二,课堂情境架设。模拟超市排队结款的情境,将课堂上学到的有序排队予以实践。教师扮演插队者,可以不预先教授学生该如何提醒,而是通过情景表演来观察学生的表现,这样才能看到学生生活中的举动,从而对其进行评价。另外,这种形式也能考查学生的应对能力。
第三,围绕情境表演来进行点评,以小组点评为主。首先,小组点评节省时间;其次,小组点评避免了单对单点评带来的矛盾;再次,小组点评更容易形成热烈的教学氛围。
第四,明确《大家排好队》一课的重点、难点。经过统一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保持排队习惯考验了一个人的素养,是难点。另外,重点是面对不排队者应该如何提醒。
第五,明确评价的方法和手段。该部分内容在前文中有所提及,在此不再赘述。不过,教师需要在教案中明确评价的方法和手段。
2.课堂实施
教师在课堂实施上,主要掌握提问、情景表演、讨论、评价四个环节的节奏以及具体内容,起着引导作用。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控制提问以及学生回答的方向,避免离题太远。教师除了预先想到的问题之外,还需要临场发挥,确保问题和教学活动的动态配合。提问时,教师需要照顾积极者,也要关注不积极的学生,要确保所有人都能够参与到问答环节。 第二,对情境表演需要提前预演,在表演中要号召所有同学参与,从而带动那些不积极的学生,使其逐渐喜欢道德与法治课。另外,教师需要在课下对学生多观察,对其表演和实际行为形成评价,这样才能做到因人施教。同时,教师要结合课程,现场增加环节,考验学生的应对能力。这一环节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一种培养。例如,在情境架设的过程中特别增加了插队现象,考验不同学生的反应。教师可以作为插队者出现,此时有学生直接提醒:“不许插队!”而有的学生则是小声提醒:“对不起,公共场所请您遵守秩序!”而有的学生则视而不见。
第三,对于讨论环节,教师需要把握时间和方向,避免无谓的辩论和争吵。现代的小学生都比较自我,爱坚持自己的意见,对他人的意见具有反对意识,这种情况容易造成彼此的摩擦。教师需要采取有效形式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利用小组评价就是不错的选择。讨论环节中,特别针对刚才表演的插队现象形成讨论,以分组的形式进行,最终认为,若插队者确实有紧急情况,则需要跟其他人说明,在取得他人同意后,才能提前结款。而有的学生指出,可以将自己买的东西交给其中一人代结。而这种变相的插队,同样需要征得其他人的同意。
第四,要采取双向评价,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实现评价的对称性,确保所有人都能够得到提升。其中教师尤其要改变传统思维,不要顽固地认为自己就是完美者,于是不肯接受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真诚,学生之间也是如此,要对提意见的人表示感谢,这样才能使大家在愉悦的氛围下学习成长。
第五,教师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小学生的理性思维较差,对于事情的分析能力不强,需要教师将复杂的事件通过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予以体现,而这完全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实现。
总而言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互动教学,主要是基于小学生的思想水平、认知水平而形成的一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目的是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其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确保将知识转化为生活能力,实现学科素养的提升。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需要详细策划,仔细安排,要以新《课标》为指导,尊重学生的地位,实现人文教育。
参考文献:
[1] 朱振娟《主题活动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年第5期。
[2] 高德胜《以学习活动为核心建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國教育学刊》2018年第1期。
[3] 邵志渊《师生互动在课堂合作学习中的应用》,《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年第1期。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 互动教学
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都比较薄弱,而且道德与法治本身具有抽象性,如何将其与感性认知为主的小学生建立联系,成为该门课程教学效果提升的关键。归根到底,就是要以人文课堂为基础,实现灵活的兴趣教学,使学生能够和教师积极互动,不断攻克难点重点,实现知识内化。在互动式教学的应用上,首先需要明确其应用的基本原则,进而明确创新点,之后通过科学合理的教案设计实现整堂课的互动,从而保证知识的高效传输。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互动教学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
主体性即要尊重学生的地位,要求任课教师放低身段,以亦师亦友的姿态来和学生形成互动。在部编版一年级《干点家务活》的教学中,就需要教师构建情境,将自己转化为学生的父母,对孩子的良好表现给予表扬。因为一年级小学生自尊心较强,通过这样的鼓励,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2.过程性
和语文、数学不同,道德与法治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加抽象,需要教师利用比喻、构建情境等来使抽象变具象,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事情对品德、法治有体会。另外,教师要详细策划,确保整堂课的连贯,而不是虎头蛇尾。
3.交流性
互动教学自然少不了交流沟通。需要注意的是,交流溝通需要教师来限定范围,避免交流沟通范围漫无边际而挤占课堂时间。另外,交流过程中,教师不能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必须让其表达完整,这是尊重学生的体现,也是教师以身作则教会学生尊重他人的手段。
4.创造性
教师在互动教学中必须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核心之一,要给予学生表达不同观点的权利,要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要对有创新的学生予以鼓励。最为重要的是,教师本人就要有创新能力,能够架设良好的互动环节,使小学生积极创新。例如,在教授二年级的《班级生活有规则》中,教师可以有所创意,让学生对现在的班级管理制度提出意见和建议。
5.反馈性
反馈性即通过互动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形成全新的统计分析,为下一个互动环节做好基础工作。另外一种反馈是,可以通过现场调查来获得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之后的教学工作的健康开展。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互动的创新点
1.提问创新
提问是引起学生思考进而参与到互动中的有效方式。提问的创新点在于结合课程设置开放式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形成多元的答案,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思考能力得以提升。
例如,在《我们小点声》的授课中,教师可以问:“同学们,你们生活中的哪些地方需要保持安静?我们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保持安静呢?”学生纷纷回答说,医院、图书馆。之所以要保持安静,是因为病人需要休息,在图书馆中大声喧哗会影响到他人阅读。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这两个地方有什么共同点呢?”通过教师的创意设问和引导,使学生记住在公共场合要保持安静。
2.利用信息技术
因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若是依靠教师口头形容,还是不能使学生形成情景的画面感,故此,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情境的架设。例如,培养学生对家乡情感的《我爱家乡的山和水》一课,就需要教师积极搜取家乡的山水图片以及视频,并在课堂上播放,以提升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3.互动评价
互动评价需要以教师为主导形成具体的评价表格。小组之间互动评价,包括课堂纪律、发言次数、提问次数、互动效果等。师生评价包括:第一,教师评价学生—课堂纪律、发言次数和水平、互动积极性、科目成绩、生活表现,等等;第二,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氛围、专业水平、教学态度、答疑解惑水平,等等。
三、《大家排好队》互动教学应用
为了使同仁能够进一步了解互动教学法的所有环节,笔者以《大家排好队》为例,展开叙述。
1.教案设计
在设计教案阶段,教师需要考虑周全,明确教学目的、教学计划、教学互动步骤以及评价,等等。
第一,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会遵守秩序。而教学计划具体对应着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的有机对接,要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设定合理的问题。例如:生活中在哪些地方需要排队?为什么要排队?对于不排队的人我们该怎么办?
第二,课堂情境架设。模拟超市排队结款的情境,将课堂上学到的有序排队予以实践。教师扮演插队者,可以不预先教授学生该如何提醒,而是通过情景表演来观察学生的表现,这样才能看到学生生活中的举动,从而对其进行评价。另外,这种形式也能考查学生的应对能力。
第三,围绕情境表演来进行点评,以小组点评为主。首先,小组点评节省时间;其次,小组点评避免了单对单点评带来的矛盾;再次,小组点评更容易形成热烈的教学氛围。
第四,明确《大家排好队》一课的重点、难点。经过统一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保持排队习惯考验了一个人的素养,是难点。另外,重点是面对不排队者应该如何提醒。
第五,明确评价的方法和手段。该部分内容在前文中有所提及,在此不再赘述。不过,教师需要在教案中明确评价的方法和手段。
2.课堂实施
教师在课堂实施上,主要掌握提问、情景表演、讨论、评价四个环节的节奏以及具体内容,起着引导作用。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控制提问以及学生回答的方向,避免离题太远。教师除了预先想到的问题之外,还需要临场发挥,确保问题和教学活动的动态配合。提问时,教师需要照顾积极者,也要关注不积极的学生,要确保所有人都能够参与到问答环节。 第二,对情境表演需要提前预演,在表演中要号召所有同学参与,从而带动那些不积极的学生,使其逐渐喜欢道德与法治课。另外,教师需要在课下对学生多观察,对其表演和实际行为形成评价,这样才能做到因人施教。同时,教师要结合课程,现场增加环节,考验学生的应对能力。这一环节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一种培养。例如,在情境架设的过程中特别增加了插队现象,考验不同学生的反应。教师可以作为插队者出现,此时有学生直接提醒:“不许插队!”而有的学生则是小声提醒:“对不起,公共场所请您遵守秩序!”而有的学生则视而不见。
第三,对于讨论环节,教师需要把握时间和方向,避免无谓的辩论和争吵。现代的小学生都比较自我,爱坚持自己的意见,对他人的意见具有反对意识,这种情况容易造成彼此的摩擦。教师需要采取有效形式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利用小组评价就是不错的选择。讨论环节中,特别针对刚才表演的插队现象形成讨论,以分组的形式进行,最终认为,若插队者确实有紧急情况,则需要跟其他人说明,在取得他人同意后,才能提前结款。而有的学生指出,可以将自己买的东西交给其中一人代结。而这种变相的插队,同样需要征得其他人的同意。
第四,要采取双向评价,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实现评价的对称性,确保所有人都能够得到提升。其中教师尤其要改变传统思维,不要顽固地认为自己就是完美者,于是不肯接受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真诚,学生之间也是如此,要对提意见的人表示感谢,这样才能使大家在愉悦的氛围下学习成长。
第五,教师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小学生的理性思维较差,对于事情的分析能力不强,需要教师将复杂的事件通过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予以体现,而这完全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实现。
总而言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互动教学,主要是基于小学生的思想水平、认知水平而形成的一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目的是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其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确保将知识转化为生活能力,实现学科素养的提升。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需要详细策划,仔细安排,要以新《课标》为指导,尊重学生的地位,实现人文教育。
参考文献:
[1] 朱振娟《主题活动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年第5期。
[2] 高德胜《以学习活动为核心建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國教育学刊》2018年第1期。
[3] 邵志渊《师生互动在课堂合作学习中的应用》,《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