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meila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互动教学的具体应用展开讨论,分析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例如主体性、过程性、交流性、创造性、反馈性。重点介绍了互动式教学的创新点,例如提问创新、信息技术利用等。分析了应用流程中的环节对接,例如教案的编写设计。从而保证小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能够有效完成课程学习,提升学习成绩,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实现学科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 互动教学
  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都比较薄弱,而且道德与法治本身具有抽象性,如何将其与感性认知为主的小学生建立联系,成为该门课程教学效果提升的关键。归根到底,就是要以人文课堂为基础,实现灵活的兴趣教学,使学生能够和教师积极互动,不断攻克难点重点,实现知识内化。在互动式教学的应用上,首先需要明确其应用的基本原则,进而明确创新点,之后通过科学合理的教案设计实现整堂课的互动,从而保证知识的高效传输。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互动教学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
  主体性即要尊重学生的地位,要求任课教师放低身段,以亦师亦友的姿态来和学生形成互动。在部编版一年级《干点家务活》的教学中,就需要教师构建情境,将自己转化为学生的父母,对孩子的良好表现给予表扬。因为一年级小学生自尊心较强,通过这样的鼓励,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2.过程性
  和语文、数学不同,道德与法治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加抽象,需要教师利用比喻、构建情境等来使抽象变具象,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事情对品德、法治有体会。另外,教师要详细策划,确保整堂课的连贯,而不是虎头蛇尾。
  3.交流性
  互动教学自然少不了交流沟通。需要注意的是,交流溝通需要教师来限定范围,避免交流沟通范围漫无边际而挤占课堂时间。另外,交流过程中,教师不能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必须让其表达完整,这是尊重学生的体现,也是教师以身作则教会学生尊重他人的手段。
  4.创造性
  教师在互动教学中必须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核心之一,要给予学生表达不同观点的权利,要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要对有创新的学生予以鼓励。最为重要的是,教师本人就要有创新能力,能够架设良好的互动环节,使小学生积极创新。例如,在教授二年级的《班级生活有规则》中,教师可以有所创意,让学生对现在的班级管理制度提出意见和建议。
  5.反馈性
  反馈性即通过互动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形成全新的统计分析,为下一个互动环节做好基础工作。另外一种反馈是,可以通过现场调查来获得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之后的教学工作的健康开展。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互动的创新点
  1.提问创新
  提问是引起学生思考进而参与到互动中的有效方式。提问的创新点在于结合课程设置开放式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形成多元的答案,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思考能力得以提升。
  例如,在《我们小点声》的授课中,教师可以问:“同学们,你们生活中的哪些地方需要保持安静?我们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保持安静呢?”学生纷纷回答说,医院、图书馆。之所以要保持安静,是因为病人需要休息,在图书馆中大声喧哗会影响到他人阅读。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这两个地方有什么共同点呢?”通过教师的创意设问和引导,使学生记住在公共场合要保持安静。
  2.利用信息技术
  因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若是依靠教师口头形容,还是不能使学生形成情景的画面感,故此,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情境的架设。例如,培养学生对家乡情感的《我爱家乡的山和水》一课,就需要教师积极搜取家乡的山水图片以及视频,并在课堂上播放,以提升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3.互动评价
  互动评价需要以教师为主导形成具体的评价表格。小组之间互动评价,包括课堂纪律、发言次数、提问次数、互动效果等。师生评价包括:第一,教师评价学生—课堂纪律、发言次数和水平、互动积极性、科目成绩、生活表现,等等;第二,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氛围、专业水平、教学态度、答疑解惑水平,等等。
  三、《大家排好队》互动教学应用
  为了使同仁能够进一步了解互动教学法的所有环节,笔者以《大家排好队》为例,展开叙述。
  1.教案设计
  在设计教案阶段,教师需要考虑周全,明确教学目的、教学计划、教学互动步骤以及评价,等等。
  第一,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会遵守秩序。而教学计划具体对应着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的有机对接,要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设定合理的问题。例如:生活中在哪些地方需要排队?为什么要排队?对于不排队的人我们该怎么办?
  第二,课堂情境架设。模拟超市排队结款的情境,将课堂上学到的有序排队予以实践。教师扮演插队者,可以不预先教授学生该如何提醒,而是通过情景表演来观察学生的表现,这样才能看到学生生活中的举动,从而对其进行评价。另外,这种形式也能考查学生的应对能力。
  第三,围绕情境表演来进行点评,以小组点评为主。首先,小组点评节省时间;其次,小组点评避免了单对单点评带来的矛盾;再次,小组点评更容易形成热烈的教学氛围。
  第四,明确《大家排好队》一课的重点、难点。经过统一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保持排队习惯考验了一个人的素养,是难点。另外,重点是面对不排队者应该如何提醒。
  第五,明确评价的方法和手段。该部分内容在前文中有所提及,在此不再赘述。不过,教师需要在教案中明确评价的方法和手段。
  2.课堂实施
  教师在课堂实施上,主要掌握提问、情景表演、讨论、评价四个环节的节奏以及具体内容,起着引导作用。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控制提问以及学生回答的方向,避免离题太远。教师除了预先想到的问题之外,还需要临场发挥,确保问题和教学活动的动态配合。提问时,教师需要照顾积极者,也要关注不积极的学生,要确保所有人都能够参与到问答环节。   第二,对情境表演需要提前预演,在表演中要号召所有同学参与,从而带动那些不积极的学生,使其逐渐喜欢道德与法治课。另外,教师需要在课下对学生多观察,对其表演和实际行为形成评价,这样才能做到因人施教。同时,教师要结合课程,现场增加环节,考验学生的应对能力。这一环节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一种培养。例如,在情境架设的过程中特别增加了插队现象,考验不同学生的反应。教师可以作为插队者出现,此时有学生直接提醒:“不许插队!”而有的学生则是小声提醒:“对不起,公共场所请您遵守秩序!”而有的学生则视而不见。
  第三,对于讨论环节,教师需要把握时间和方向,避免无谓的辩论和争吵。现代的小学生都比较自我,爱坚持自己的意见,对他人的意见具有反对意识,这种情况容易造成彼此的摩擦。教师需要采取有效形式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利用小组评价就是不错的选择。讨论环节中,特别针对刚才表演的插队现象形成讨论,以分组的形式进行,最终认为,若插队者确实有紧急情况,则需要跟其他人说明,在取得他人同意后,才能提前结款。而有的学生指出,可以将自己买的东西交给其中一人代结。而这种变相的插队,同样需要征得其他人的同意。
  第四,要采取双向评价,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实现评价的对称性,确保所有人都能够得到提升。其中教师尤其要改变传统思维,不要顽固地认为自己就是完美者,于是不肯接受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真诚,学生之间也是如此,要对提意见的人表示感谢,这样才能使大家在愉悦的氛围下学习成长。
  第五,教师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小学生的理性思维较差,对于事情的分析能力不强,需要教师将复杂的事件通过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予以体现,而这完全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实现。
  总而言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互动教学,主要是基于小学生的思想水平、认知水平而形成的一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目的是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其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确保将知识转化为生活能力,实现学科素养的提升。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需要详细策划,仔细安排,要以新《课标》为指导,尊重学生的地位,实现人文教育。
  参考文献:
  [1] 朱振娟《主题活动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年第5期。
  [2] 高德胜《以学习活动为核心建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國教育学刊》2018年第1期。
  [3] 邵志渊《师生互动在课堂合作学习中的应用》,《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年第1期。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是主观性、思辨性的活动,其最终目的不是还原文本情境,而是帮助学生从感知文本情境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悟。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时,只有全面激活学生们的思辨意识,他们的认知体验才能与个人生命体验充分融合,才能在阅读中汲取到营养。因而强化小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的思辨行为,是提升小学中年级阅读课堂价值的关键,也是提升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需要。  关键词:中年级 语文阅读 思辨行为  阅读与思考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进入了全新的阶段,新型教学需求的提出,迫使着当前当前教学做出改变,对于语文这们基础类学科来说,它负责学生语言表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强化,人文性的学科特点也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当中树立良好的三观和道德意识。作为高中阶段的重点基础学科,语文教学在新课改中引起了有关部门跟高中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关于如何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如何建成高效语文课堂更是大家十分关注的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的作用”,更强调“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学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肩负着重要的使命。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广泛参与教学的活动过程,积极思考,亲身实践,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素质教育,从而培养他们大胆创新,敢于求异,勇于探索的精神?  一、营造民主的课
课前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它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成语的积累、文化常识的补充、现代诗歌及古典诗词的欣赏、美文分享、社会热点话题的探讨、材料作文审题等等,都是课前活动开展可以涉及的内容范围。时评类阅读材料以其独特的内容形式,在课前活动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如何在课前活动中高效渗透时评材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一、时评材料的特点  时评材料是丰富的。报纸杂志上拥有大量的时事评论文章,网站上有时评
摘 要:语文作为初中阶段的三大主科之一,具有基础性的重要地位。语文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夯实基础知识,使得学生获得积累。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师发现传统的教学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对学生培养的要求,所以初中语文教学形式改革势在必行。翻转课堂是创新的教学形式,它有助于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促进学生产生对课堂的归属感,从而推动学生提高语文学科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 翻转课堂 教学改革  新课程改革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任务要求中,创新教学实践模式、调整课堂师生结构,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空间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寻求创新策略以完成课堂自主学习模式的建立,使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的课堂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中得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与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终身学习意识的养成夯实基础。  关键词:自主学习 小学阶段 语文教学  当前,社
摘 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动力。现在的学生,综合素质有了较大的提升,但自我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思维没有被完全激发。因此,教师应当在学科中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借助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 网络资源 创新思维  网络资源十分丰富,包括各种文字、图案、声音、视频等,能够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新颖
摘 要: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深度变革,在这个背景之下,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主体性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通过将学生放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来激发学生的知识探究欲望,从而有效带动学生主体意识的提高。本文主要探讨高中语文“主体性”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 主体性 教学策略  将学生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主体,能够充分调
摘 要:古诗词内容包罗万象,涵盖了民风民俗、天文地理、历史典故、社会现象等等,是一部特别的百科全书。古诗词是古代文人立足于当时现实生活的情感抒发,情感真挚,深沉的爱国主义、尊老爱幼的高尚情操、兼济天下的广阔情怀以及真挚的人文情感,无不渗透着中国传统的美德。本文针对高中生传统文化素养欠缺的现状展开探讨,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以期借助古诗词的学习达成高中学生文化积累与教学改革的目的。  关键词:旁征博引
摘 要:语文这门学科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以及各方面素养的关键。因此,小学语文对于小学生的成长而言有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一定要吸取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多种创新性的方法,以此来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學 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