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书出版这行业,就像是西方中古时期“政权与宗教”两权平衡的治理:内部工作要求“创意与管理共治”,对外市场则是“内容与通路两王平行”的体制。两岸出版交流历经二十年,关注焦点多限于出版内容合作,相较起来另一出版主力的发行业务交流明显缺乏许多;而大陆市场对出版的开放,首先却是以市场发行为主,从政策规定与市场实际情况来说,两岸出版发行有如只打照面却不交错平交道,这吊诡局面有待两岸业者突破,两岸出版也才可能有更大的深度融合。
大陆出版发行改革跃进
2003年9月、2004年12月大陆出版批发市场分别对民营企业与外资全面放开,加上各地方出版单位推动转制,这些改变首先牵动的就是以发行为主的新华书店系统。过去新华书店包办中国所有的主要图书销售渠道,二渠道则发展地方销售,分层分块加上商流不通畅,也导致图书无法畅其流。改制后,地方新华书店力图革新,发展出不同于传统新华的思维,如与民间共组发行集团、门店经营革新、向外地扩展发行与零售、引进与新制物流中心。例如江西新华发行集团邀台湾诚品物流打造大陆首家先进物流中心,同时发展第三方物流;浙江新华书店组成全国性的连锁书店博库,并且成功的成为地方新华系统中第一家跨省经营的书店连锁系统;四川新华文轩发行集团则因拥多家媒体挹注资金,不仅是大陆第一家上市公司,同时也成功在2007年5月在港上市的出版产业第一股。
民营书业在批发零售方面的发展更是蓬勃,《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出台后,年内大型图书发行公司纷纷成立,较具知名度的有文德广运发行集团、北京时代经纬、上海英特颂、广东天林华翰,广东天林华翰不仅获得发行权,同时也拥有总批发权。另外,隶属于山东志鸿教育集团的世纪天鸿同时取得总发行权和全国性连锁经营许可,以教育类图书为主打产品,目前已在国内建立近千家经销网点。除此之外,大陆还有许多在地方经营相当不错的发行公司,他们或者经营图书装备(图书馆、单位团购图书),或者专作地区二级批发,公司员工多则上千人,少则十来位,不少发行公司年度营业额可达数亿元人民币。当然众所周知的,许多这样的公司也都自设有图书出版事业部门,以跟出版社合作图书来打通新华发行系统。
图书进出口公司在大陆也算是另一类的图书发行公司,目前经新闻出版总署核准可经营图书进出口业务的单位约有40家,他们向海外销售内地的图书,并引进其他国家的图书向学校或是图书馆销售,部分则透过外文书店、大型零售书店或者专门店销售海外版图书。台湾的图书出口到大陆,大致上由大陆三大图书进出口贸易公司包办,订单也多半来自于学校图书馆,部分于一两家台湾书店发售,实质上尚未在大陆达到真正的发行。
目前大陆出版社的发行部门,与台湾大型出版公司自办发行情况一样,针对特殊与大型通路自行经营,抓住新华体系与二渠地方发行发货。随着市场营销工作越来越重要,一些出版社与地方新华组成强韧的出版集团综效群组,希望能以团体品牌推动市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便是一例;也有另组发行公司专司本版图书发行,主要是以教育出版社为主,最具知名、绩效为教育出版社之最的高等教育出版社旗下的蓝色畅想图书发行有限公司,每年营业额总排名第一。
架构迥异的两岸发行
台湾出版发行体系分层不分块,经销商总体经销出版公司委托的图书,往下发送海内外经销或是零售,虽然路径清晰但关系上却盘根错节。其中最大的症结是出版公司、经销商与连锁书店结账不平衡关系,导致居中的经销商虚耗与停滞的成本消耗。台湾《出版法》于1999年废除之后,台湾出版行业进入高度利伯维尔场,行业规范全赖于书商之间的道德与诚信的基础,基于出版社与通路合作才能创造图书市场的双赢,出版行业组织与各出版经营单位在产业间协调,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比如过去新学友、金石堂和诚品的商业谈判,都由民间组织自行完成,政府管理单位无一介入。
大陆发行体系分块管理,新华书店总公司外,各书店发行体系分属各省新闻局管理、独立经营;民营发行与总批发、书店关系不连贯,没有一个发行体系可覆盖全国。就地理市场来说,即使现有发行体系加起来,恐未达60%大陆图书市场,加上民间通路仍存在很大的空缺,民众买不到书的情况时时存在。因此,出版社通常是另组发行体系分区管理,急想抢占最接近消费者的零售发行市场。教材辅导书籍的发行又是大陆图书发行的另一个结,台湾与大陆都是由教材出版社自行负责教科书的发行业务,但在台湾,教科书是开放给民间的,而大陆虽然民营书业已经获得总批发权,仍难获得教科书市场的一杯羹,有关两岸教科书发行问题,又是另一范围的讨论,笔者在此不做讨论。
大陆以新华发行集团为主,有规模大、市场大等先天优势,又有国家单位政策保护与地方壁垒关系,民营发行通过与出版社合作而拥有自版图书作为发行主力。但也因为集团规模过于庞大,发行环节上有许多陈疴,至目前为止每年中国大陆图书市场滞销库存,几乎相等于市场销售额。面对营销时代的新市场,大陆图书发行业长期在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体系管理不足的情况下,应该更加大力度改善行业信息的统一。台湾图书发行业属于民间企业,规模小、市场小,但是在利伯维尔场经济的竞争下,台湾图书发行组织管理则较健全、营销活泼、多元且有变化,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台湾发行组织正面临新一波的整合,以追求市场的集中度与规模经济。两岸图书发行虽发展不同,在面对市场的积极度却是很一致的。
两岸发行应多理解、融合与学习
思考模式与经营手法大不相同,使两岸图书发行两极化,但这正是未来两岸图书发行业间优缺互补的合作机会。台湾与大陆现有的交流合作主要是繁、简体字书贸易合作,透过图书进出口公司进行申请手续或是采购,也导致台湾发行组织接触最多的就是图书进出口公司;少数民营书业与台湾发行业合作展销,这些民营书业则更喜欢与出版社直接联系,以取得更优惠的供书价格;其次是物流的合作,但并不属于真正的发行合作,而是物流中心委托打造,如江西新华、北京首都发行所台湖物流中心都委由台湾诚品物流设计。台湾联经与民营书业名人严搏非集合上海季风、山东出版总社共同组建上海三辉文化咨询公司,也跳脱联经的发行体系,走进民营文化公司的思路当中。当然,台湾还有少数几家发行单位或是出版社在大陆试水二渠,但目前尚未有较显著的成果。
两岸出版发行组织曾召开过数次高峰论坛,讨论两岸出版发行市场变化、市场合作前景与困境等主题。目的在透过共同的平台进行研讨,希望可共同规划出推动两岸出版产业合作与发展的蓝图。大陆广阔的市场确实让台湾业者看到了机会,尤其在台湾出版业停滞不前、市场狭小的局面下,大陆市场无疑是台湾图书发行在未来的一片天。但是t过去与两岸因思考模式不同引起的合作不悦,让台湾发行业却步。有些大陆民营书业对台湾发行业把行业道德放得太高,一方面表示赞赏,另一方面则表示应适当放下一些,以免在大陆市场绑手绑脚。这对台湾出版发行业者来说,可是一个不可攻破的防线,在面对谨慎投资与市场完全竞争的市场洗礼下,台湾发行业者可是倚靠此诚信体系建立起台湾出版行业规矩。
许多台湾业界都认同并表示,台湾出版业的未来是与大陆合作共同开发市场。大陆发行组织不论是新华或是民营书业,在大资本的基础上,藉由与台湾发行业者合作,不仅有利于组织管理,市场细分与专业化营销也能进一步提升。开放并大力欢迎台湾发行业参股发行公司,是引进西化后的中国式的管理,能协助大陆市场推进与建立行业诚信体系。以华文出版单一市场的科学进程来说,繁、简体字的携手同行绝对是推动华文图书全球销售的一种极佳战略,两岸图书发行应多理解、融合与学习,扩大接触的范围与合作,才能互体为用创造市场的未来。发行扩展市场,读者也才能更便利的取得知识,发行也才能起到出版发行的效果,也不枉发行知识经济的真意。
大陆出版发行改革跃进
2003年9月、2004年12月大陆出版批发市场分别对民营企业与外资全面放开,加上各地方出版单位推动转制,这些改变首先牵动的就是以发行为主的新华书店系统。过去新华书店包办中国所有的主要图书销售渠道,二渠道则发展地方销售,分层分块加上商流不通畅,也导致图书无法畅其流。改制后,地方新华书店力图革新,发展出不同于传统新华的思维,如与民间共组发行集团、门店经营革新、向外地扩展发行与零售、引进与新制物流中心。例如江西新华发行集团邀台湾诚品物流打造大陆首家先进物流中心,同时发展第三方物流;浙江新华书店组成全国性的连锁书店博库,并且成功的成为地方新华系统中第一家跨省经营的书店连锁系统;四川新华文轩发行集团则因拥多家媒体挹注资金,不仅是大陆第一家上市公司,同时也成功在2007年5月在港上市的出版产业第一股。
民营书业在批发零售方面的发展更是蓬勃,《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出台后,年内大型图书发行公司纷纷成立,较具知名度的有文德广运发行集团、北京时代经纬、上海英特颂、广东天林华翰,广东天林华翰不仅获得发行权,同时也拥有总批发权。另外,隶属于山东志鸿教育集团的世纪天鸿同时取得总发行权和全国性连锁经营许可,以教育类图书为主打产品,目前已在国内建立近千家经销网点。除此之外,大陆还有许多在地方经营相当不错的发行公司,他们或者经营图书装备(图书馆、单位团购图书),或者专作地区二级批发,公司员工多则上千人,少则十来位,不少发行公司年度营业额可达数亿元人民币。当然众所周知的,许多这样的公司也都自设有图书出版事业部门,以跟出版社合作图书来打通新华发行系统。
图书进出口公司在大陆也算是另一类的图书发行公司,目前经新闻出版总署核准可经营图书进出口业务的单位约有40家,他们向海外销售内地的图书,并引进其他国家的图书向学校或是图书馆销售,部分则透过外文书店、大型零售书店或者专门店销售海外版图书。台湾的图书出口到大陆,大致上由大陆三大图书进出口贸易公司包办,订单也多半来自于学校图书馆,部分于一两家台湾书店发售,实质上尚未在大陆达到真正的发行。
目前大陆出版社的发行部门,与台湾大型出版公司自办发行情况一样,针对特殊与大型通路自行经营,抓住新华体系与二渠地方发行发货。随着市场营销工作越来越重要,一些出版社与地方新华组成强韧的出版集团综效群组,希望能以团体品牌推动市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便是一例;也有另组发行公司专司本版图书发行,主要是以教育出版社为主,最具知名、绩效为教育出版社之最的高等教育出版社旗下的蓝色畅想图书发行有限公司,每年营业额总排名第一。
架构迥异的两岸发行
台湾出版发行体系分层不分块,经销商总体经销出版公司委托的图书,往下发送海内外经销或是零售,虽然路径清晰但关系上却盘根错节。其中最大的症结是出版公司、经销商与连锁书店结账不平衡关系,导致居中的经销商虚耗与停滞的成本消耗。台湾《出版法》于1999年废除之后,台湾出版行业进入高度利伯维尔场,行业规范全赖于书商之间的道德与诚信的基础,基于出版社与通路合作才能创造图书市场的双赢,出版行业组织与各出版经营单位在产业间协调,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比如过去新学友、金石堂和诚品的商业谈判,都由民间组织自行完成,政府管理单位无一介入。
大陆发行体系分块管理,新华书店总公司外,各书店发行体系分属各省新闻局管理、独立经营;民营发行与总批发、书店关系不连贯,没有一个发行体系可覆盖全国。就地理市场来说,即使现有发行体系加起来,恐未达60%大陆图书市场,加上民间通路仍存在很大的空缺,民众买不到书的情况时时存在。因此,出版社通常是另组发行体系分区管理,急想抢占最接近消费者的零售发行市场。教材辅导书籍的发行又是大陆图书发行的另一个结,台湾与大陆都是由教材出版社自行负责教科书的发行业务,但在台湾,教科书是开放给民间的,而大陆虽然民营书业已经获得总批发权,仍难获得教科书市场的一杯羹,有关两岸教科书发行问题,又是另一范围的讨论,笔者在此不做讨论。
大陆以新华发行集团为主,有规模大、市场大等先天优势,又有国家单位政策保护与地方壁垒关系,民营发行通过与出版社合作而拥有自版图书作为发行主力。但也因为集团规模过于庞大,发行环节上有许多陈疴,至目前为止每年中国大陆图书市场滞销库存,几乎相等于市场销售额。面对营销时代的新市场,大陆图书发行业长期在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体系管理不足的情况下,应该更加大力度改善行业信息的统一。台湾图书发行业属于民间企业,规模小、市场小,但是在利伯维尔场经济的竞争下,台湾图书发行组织管理则较健全、营销活泼、多元且有变化,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台湾发行组织正面临新一波的整合,以追求市场的集中度与规模经济。两岸图书发行虽发展不同,在面对市场的积极度却是很一致的。
两岸发行应多理解、融合与学习
思考模式与经营手法大不相同,使两岸图书发行两极化,但这正是未来两岸图书发行业间优缺互补的合作机会。台湾与大陆现有的交流合作主要是繁、简体字书贸易合作,透过图书进出口公司进行申请手续或是采购,也导致台湾发行组织接触最多的就是图书进出口公司;少数民营书业与台湾发行业合作展销,这些民营书业则更喜欢与出版社直接联系,以取得更优惠的供书价格;其次是物流的合作,但并不属于真正的发行合作,而是物流中心委托打造,如江西新华、北京首都发行所台湖物流中心都委由台湾诚品物流设计。台湾联经与民营书业名人严搏非集合上海季风、山东出版总社共同组建上海三辉文化咨询公司,也跳脱联经的发行体系,走进民营文化公司的思路当中。当然,台湾还有少数几家发行单位或是出版社在大陆试水二渠,但目前尚未有较显著的成果。
两岸出版发行组织曾召开过数次高峰论坛,讨论两岸出版发行市场变化、市场合作前景与困境等主题。目的在透过共同的平台进行研讨,希望可共同规划出推动两岸出版产业合作与发展的蓝图。大陆广阔的市场确实让台湾业者看到了机会,尤其在台湾出版业停滞不前、市场狭小的局面下,大陆市场无疑是台湾图书发行在未来的一片天。但是t过去与两岸因思考模式不同引起的合作不悦,让台湾发行业却步。有些大陆民营书业对台湾发行业把行业道德放得太高,一方面表示赞赏,另一方面则表示应适当放下一些,以免在大陆市场绑手绑脚。这对台湾出版发行业者来说,可是一个不可攻破的防线,在面对谨慎投资与市场完全竞争的市场洗礼下,台湾发行业者可是倚靠此诚信体系建立起台湾出版行业规矩。
许多台湾业界都认同并表示,台湾出版业的未来是与大陆合作共同开发市场。大陆发行组织不论是新华或是民营书业,在大资本的基础上,藉由与台湾发行业者合作,不仅有利于组织管理,市场细分与专业化营销也能进一步提升。开放并大力欢迎台湾发行业参股发行公司,是引进西化后的中国式的管理,能协助大陆市场推进与建立行业诚信体系。以华文出版单一市场的科学进程来说,繁、简体字的携手同行绝对是推动华文图书全球销售的一种极佳战略,两岸图书发行应多理解、融合与学习,扩大接触的范围与合作,才能互体为用创造市场的未来。发行扩展市场,读者也才能更便利的取得知识,发行也才能起到出版发行的效果,也不枉发行知识经济的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