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ene_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自理是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生活技能,影响着学生在今后的成长和生活。尤其作为一年级小学生,其生活自理能力不仅影响着小学生未来的行为能力发展,更影响着整个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在小学实践中通过观察发现其一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存在着以下问题:缺乏生活技巧、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独立生活能力弱等问题,从教师方面、家长方面等综合剖析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出良好的改进策略:成人教会孩子生活的技巧、家长树立好習惯成为孩子的好榜样、成人学会适当放手培养孩子独立性,以提高一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的能力。
  【关键词】一年级;生活自理能力;重视教育
  自理能力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倡导个人生存能力的今天,小学生是否具备初步的自理能力,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良好自理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拥有良好的自我服务的意识,让学生掌握生活所需的技能,树立独立生存的观念,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让小学生养成生活自理能力是当前家长和教师的重要任务。本文以一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不同方面提出提高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策略,进而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的能力。
  一、一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一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存在的问题
  1.缺乏生活技巧
  随着社会进步,教育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培养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对每一个学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生活技巧包括:自己穿衣服、叠被子、吃饭、剥鸡蛋、洗袜子、戴红领巾、系鞋带,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并根据第二天的课表整理书包,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这些生活技巧,能够有助于训练他们的独立性,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很多小学生仍然不能自己洗脸穿衣服。例如,在课间,很多学生要自己动手穿衣服去到户外活动,他们要么把衣服穿得歪七扭八,要么就会问老师是否能够帮助他们穿好。当教师反问他们为什么自己不会穿,他们表示在家都是爸爸或者妈妈帮忙。可见,现在的家长,把孩子应该做的事情全部包办。这样不仅使学生丧失了最好的学习机会,而且也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技巧。
  2.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一年级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儿童形成各种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时期就是一年级,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作息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笔者通过观察发现有的同学到了假期就会对自己非常的放松,而忽略了作息时间,打乱了常规的作息时间安排。作息时间一旦混乱,到了上学的时候要调整过来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在现实中,很多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早睡早起,但问题往往是,不能达到预期的。由此可见,很多小学生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3.独立生活能力弱
  现在有许多母亲为了孩子放弃工作在家做全职妈妈,把孩子的一切都打理的井井有条,导致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也随之下降。笔者经常听到一些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丢三落四;听到父母打骂孩子,因为他们将父母整理好的房间弄得乱七八糟。通过观察我还发现还有很多孩子晚上吵闹一定要跟父母一起睡觉。孩子在上一年级之前就已经完全有能力自己独立睡觉,由此可见,一年级小学生独立生活能力较弱。
  (二)一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
  1.家长没有教给孩子生活的技巧
  在生活中学生需要的不是照顾,也不是依靠父母,而是需要家长教给他们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父母要明白,孩子不管现在多么弱小,将来都要在社会当中立足,都要有一定的能力去应对社会中的磕磕绊绊,所以应该教给他们如何去生活,如何使用生活的技能技巧。笔者通过家访时发现,很多家长并没有教给学生生活的技巧。当学生尝试自己穿衣服的时候,会经常把衣服穿反,这时很多父母往往会嘲笑或责骂他们,并没有耐心地告诉他们纽扣应该怎么系,这样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很无能。家长没有教给他们生活的技巧,导致小学生缺乏生活技巧。
  2.家长好习惯示范不够
  身教重于言教,为人父母要做到以身作则,事事都要起表率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家长没有做学生的好榜样去影响和引导儿童,使得学生也跟着家长学。例如,在就餐时,有些家长不仅大声说话,而且还会挑食,时间久了他们也会跟着学,导致就餐时没礼貌,而且挑食。在小学实习中,笔者通过与班级中卫生习惯不好的小童妈妈交流,小童的妈妈提到她总是看到小童随手把脏东西抹到身上,批评了很多次都不能够改正。后来她发现是小童的爷爷总用衣角擦手,而小童经常跟着爷爷出去玩,玩的时候手弄脏了,便学着爷爷的样子往身上抹。因为成年人没有好习惯示范,导致学生在成长的路上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由此可见,是家长好习惯示范不够,导致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3.过于依赖成人
  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最信任、依赖的人,他们相信父母什么事情都能为他们解决。入小学以后,教师又成为小学生所依赖的人,尤其是一年级小学生,他们刚入学缺乏安全感,当班主任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安全感以后,就开始完全依赖于老师,认为什么事情老师都能够做好,并不需要自己去动手。例如,笔者通过观察发现,班级里的小华从来不自己背书包,不论是来接她的爸爸妈妈还是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班级里不只是小华这样,班上的其他学生几乎也和小华一样,这样的事情不仅是学生习以为常,家长也觉得理所应当,都认为是不足挂齿的小事。其实不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小学生过于依赖于成人,导致独立生活能力弱。
  二、一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改进策略
  (一)成人教会学生生活的技巧
  学生不是生下来就会各种生活技巧,具备生活自理的能力是需要成人教的。笔者发现很多学生的书包里乱七八糟,零食、玩具、水杯什么都有。这说明有的学生根本不会整理书包,而且还把不用的书本也背到学校来,不仅找书要花费很久,而且书本也被塞得皱皱巴巴。这时就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引导,对于家长就需要交给学生如何整理书籍,如何整理书包。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以班会,或者各类活动的时间来陪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如,组织一次整理书包大赛,通过这样的活动要学生自己动手,并鼓励学生,家长和教师让学生逐渐学会生活中的技巧。   (二)家长树立好习惯成为学生的好榜样
  家长树立良好的榜样对一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家长要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让家长在家庭中认真、专注的做事,也要让学生去效仿,从而学到身上的良好品质;家长与别人相处,友善、和睦、感恩,懂得回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一个家长懂得很多的育子道理,教给学生许多好习惯,但是自己却不去做,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多么苦口婆心、严加看管,都不如家长自己以身作则、率先示范更有效。
  (三) 成人学会适当放手培养学生独立性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年纪小,但是他们已经懂事了,家長和教师应注重学生独立性的培养。在一次家访过程中,有一位妈妈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他的妈妈就教育他要主动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有一次,当笔者看到他手中拿起一个盘子的时候,会说:“小心,不要把它打碎了。”这时,家长对笔者说:“放心,他会把它们收拾好的。”可见,如果家长平时不允许孩子去碰盘子,怕他摔碎,或许她就会永远保住那个盘子,但却不能培养学生独立做家务的习惯,为此会阻碍学生自理能力的发展。因此,成人学会适当放手培养孩子独立性。
  三、结论
  随着社会对小学教育的关注,一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也将越来越受重视。一年级小学生作为学校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对象,学校要主动提高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家长要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找出影响当前一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根据原因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一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是一项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相互配合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凤丹.基于微视频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0):45-46.
  [2]崔甜甜.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2):73.
  [3]黄祥祥,杨翠娥.谈小学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2):73-75.
  [4]顾定谱.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与对策[J].小学教育科研论坛,2003(04):54-55.
  [4]马媛媛.我国小学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缺乏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04):104-105.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怕写,老师怕教”是现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个奇怪现象。小学生写作一直是小学生的难题。虽然老师都是想法设法地进行分析作文要求,提供写作例文,剖析写法。但学生们写作时还是觉得头脑空白,无从下手。本人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探究出借助画面,能让小学生写作变得容易。  【关键词】图片;视频;演示;观察;说话  写作不能让学生凭空想象,随意捏造,东拼西凑。因为这样写出的作文,内容干瘪,语言枯燥无味
【摘要】每个学生都是祖国未来的花朵,都是花的种子。正所谓“十指有长短”,在一个班集体里也如此,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性,有的学习成绩好、有的性格习惯好、有的思想品德佳、有的有美术或音乐或体育等不同的天赋。一个班级,有优生也有中等生、后进生。所谓后进生一般是指由于偏误的教育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成绩弱后、或因素质发展的某一方面或其它方面相对滞后的学生,他们是可以通过教师的有效教育进而转化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
【摘要】学生数学学习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练习。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习等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建立再创造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本研究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动手实践相结合,探索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并提出值得更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给其他教育者提供借鉴,进而能继续深入研究。  【关键词】动手实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学教评一体化”一直是语文教学的前沿性问题,是推进课堂研究与实践的新方向,所谓“学教评一体化”,是指在课程实施中,以教育目标理论为指导,使学习、教学、评价之间彼此相符,保持一致。当前的语文教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只片面地想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而忽视了课堂上的学生能否听懂和掌握教学内容,因此这种认知的偏差会带来教学效果的偏离,也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关键词】学教评一体化教学设计;
写作活动是学生语言智慧和书面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在小学阶段,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一个难点。害怕写作文,是无论哪个学段的学生都存在的普遍现象。如果在刚刚起步的小学阶段都是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学生看到一道作文题目就像老鼠拉龟——无从下手,那对于学生来说是极其可怕的。深究其因,我们会发现,学校在作文这根扁担上压上了许多超出学生认知能力的额外负担,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普遍要求是高大全的超常规做法,用的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起点,是进行语文启蒙教育的开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简单,小学生好玩的天性使他们不能长时间地专注于一件事。因此,教师应转变枯燥的传统识字教学,辅之以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既兴致满满又学有所得。小学低年级学生有较强烈的表现欲,抓住这一特点,用识字手段让学生自我满足的同时又达到识字教学的目的。因此,笔者认为,让表现欲伴着兴趣带领学生走进识字之门,有助于最大程
六年级到初一年级是衔接教育的重要节点,培养提升学生自信、勤奋等优秀品质很有必要。小学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则是根本任务。学习力是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的综合体现,优秀品质培养与提升学习力、良好习惯养成密不可分。  一、小学生素质发展QSS评价模型  综合诸多研究和实践,我们把影响青少年学生发展的要素概括为“成长三要素”,即“品格Quality”“学业Study”“特长S
【摘要】在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大背景下,依据小学英语纸笔测试命题现状的调查结果和五“性”、三“化”原则,构建主题情境框架,创设真实情境,科学设计问题,审视素材适切度是基于问题情境的小学英语纸笔测试命题的四大策略。  【关键词】问题;情境;核心素养;测试;命题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英语教学要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
【摘要】在文章中,人物的语言描写不可或缺,但这种描写不是随心所欲的,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言为心声,人物语言的描写,要能直接反映人物的思想和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还能自然而然地揭示人物身份背景以及文章中各人物之间的关系。本文从三方面论述了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人物语言描写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物描写;语言描写  在批改学生作文的日常中,特别是小学高年级,我们会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对人
【摘要】劳动教育工作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高我们中华民族综合素质的基本教育途径和重要教育原则。而加强家务劳动教育是不断培养广大学生良好劳动意识和习惯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仍然是全面深入发展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引导广大学生从积极乐于做好家务、学会做好家务发展到持之以恒不断做好家务,从而不断培养广大学生的良好家务劳动习惯,这样就有利于不断提高广大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家劳动习惯的良好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