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教学是一种与讲授教学相对应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地理课堂探究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实践证明,兴趣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与激励性原则是地理课堂探究教学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探究教学;基本原则;地理课堂
一、兴趣性原则
地理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地理学习的最有效动力,就其内涵而言,地理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地理学习活动或地理事物现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这种趋向和一定的情感紧密相连[1]。日常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比较稳定、持久的兴趣,那么必然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学习动机。
案例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某教师在“用观测日影的方法,粗略测定学校所在地的经度”教学中,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出示如下案例: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五名北军俘虏乘坐气球,从南军大本营里士满出逃。途中遭遇风暴,被抛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神秘岛。为了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这五名北军俘虏中的工程师史密斯,在岛上选了一片开阔而平整的地方插上一根杆子。当杆子的日影最短的一刹那,史密斯看了看手表,时间(西五区)刚刚17:01,于是便向他的同伴们宣布:神秘岛的经度大约是西经150°。接着向学生提出实践活动要求:上述案例提供了一个测量当地经度的方法,但具体做法需要同学们开动脑筋,自己去设计和实践,希望经过大家的努力,能够较准确地测量出我们学校所在的经度[2]。
案例1中,为激发学生课外观测的兴趣,教师通过创设实践情境,提出一个测量当地经度的方法,同时指出这一方法的实际用途,使本来枯燥的地理课外观测活动被赋予了一定的文化含义,也由于教师向学生提出富有一定挑战性的观测要求而变得充满趣味,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科学性原则
地理探究教学以理性认知为主要特征,具体操作中必须淡化对孤立的、琐碎的地理事实的记忆要求,通过地理技能、地理思维的培养带动地理知识的学习,突出对具有概括性、应用性、可迁移性的地理内容的教学。所以,地理探究教学应该遵循科学性原则,突出地理学科本身的科学性,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思维能力、地理科学思维品质及地理科学素养等。
案例2:“人类活动与温室效应的关系”探究教学
某教师在进行“人类活动与温室效应的关系”探究教学时,组织了如下三个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培养学生认识问题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
活动1: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温室效应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利弊均有,请举例说明其利弊。
弊: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危及沿海城市、港口;冰盖断裂,冰山解冻,威胁航行……
利:中高纬度气候变暖,降水增加,适合农业发展;便于人类对亚寒带地区的开发和利用……
活动2:《京都议定书》是世界各国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共同制定的重要文件,但美国最终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为什么?美国的这些观点是否有说服力?
提供美国国会辩论中反对签约的观点:中世纪欧洲,波兰可以种植葡萄,英格兰不结冰,格陵兰岛一片葱绿……气候变暖是全球自然现象,无须干预……地球具有自我调节功能……
美国国会中赞成签约的观点:2万年前的冰期,全球温度比目前低4℃,按照目前气温变化速度,上升4℃只需100年……
活动3:提供世界气象组织关于温室效应问题认识的研究历程,组织讨论。
学生搜集证据和讨论结果:对目前人类的居住地和已经取得的文明成就的影响方面,全球变暖利小弊大,且利的方面存在相当的不可预知性;科学界对于温室效应问题的认识尚未统一,尚不能有科学的结论;人类在温室效应问题面前必须慎重!约束人类自身的行为,开展全球合作是目前可采取的最好措施[3]。
案例2中,教师通过向学生提供具有思辨性质的课程资源和相关教学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充满了地理学习的思辨性,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较好体现了地理探究教学的科学性。
三、适度性原则
教师在设计探究教学问题时,不宜过易或过难,最好由易到难,依次递进。适度的探究,既可调节学习气氛,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探究教学的实效性。
案例3:“地球的公转”探究教学(片段)
某教师在进行“地球公转运动”的教学时,为较好地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立体示意图,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与四季变化,安排了如下探究学习活动(片段)。
课堂上,一个学生坐在前面的椅子上扮演太阳,并伸出单臂表示太阳直射光线。另一个学生扮演地球。
教师:如何表现地球上的赤道和回归线?
学生:以他的腰带作为赤道,再在他的胸部和臀部上用红粉笔画上南北回归线。
教师:一切准备完毕,地球开始公转(“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
学生:错了,“地球”公转的方向应该是逆时针。
教师:地球重新开始公转(“地球”调整方向,重新转一圈)。
学生:地球应该是歪着脖子围绕太阳转,否则太阳直射点总在赤道上。
学生:不是歪着脖子,而是歪着整个身子。
教师:这个意见很好,说明你们进行了仔细观察(地球又重新转一圈)。
学生:太阳直射点看不清楚。
教师:“地球”请慢点公转,在二分二至点上停留一会儿,让大家看看太阳直射什么位置。
……
学生:冬至和夏至及春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看得比较清楚。秋分时地球背向我们,看不清楚。
教师:请大家上台观察。
学生:这回看清楚了,仍然直射赤道[4]。
关键词:探究教学;基本原则;地理课堂
一、兴趣性原则
地理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地理学习的最有效动力,就其内涵而言,地理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地理学习活动或地理事物现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这种趋向和一定的情感紧密相连[1]。日常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比较稳定、持久的兴趣,那么必然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学习动机。
案例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某教师在“用观测日影的方法,粗略测定学校所在地的经度”教学中,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出示如下案例: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五名北军俘虏乘坐气球,从南军大本营里士满出逃。途中遭遇风暴,被抛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神秘岛。为了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这五名北军俘虏中的工程师史密斯,在岛上选了一片开阔而平整的地方插上一根杆子。当杆子的日影最短的一刹那,史密斯看了看手表,时间(西五区)刚刚17:01,于是便向他的同伴们宣布:神秘岛的经度大约是西经150°。接着向学生提出实践活动要求:上述案例提供了一个测量当地经度的方法,但具体做法需要同学们开动脑筋,自己去设计和实践,希望经过大家的努力,能够较准确地测量出我们学校所在的经度[2]。
案例1中,为激发学生课外观测的兴趣,教师通过创设实践情境,提出一个测量当地经度的方法,同时指出这一方法的实际用途,使本来枯燥的地理课外观测活动被赋予了一定的文化含义,也由于教师向学生提出富有一定挑战性的观测要求而变得充满趣味,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科学性原则
地理探究教学以理性认知为主要特征,具体操作中必须淡化对孤立的、琐碎的地理事实的记忆要求,通过地理技能、地理思维的培养带动地理知识的学习,突出对具有概括性、应用性、可迁移性的地理内容的教学。所以,地理探究教学应该遵循科学性原则,突出地理学科本身的科学性,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思维能力、地理科学思维品质及地理科学素养等。
案例2:“人类活动与温室效应的关系”探究教学
某教师在进行“人类活动与温室效应的关系”探究教学时,组织了如下三个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培养学生认识问题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
活动1: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温室效应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利弊均有,请举例说明其利弊。
弊: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危及沿海城市、港口;冰盖断裂,冰山解冻,威胁航行……
利:中高纬度气候变暖,降水增加,适合农业发展;便于人类对亚寒带地区的开发和利用……
活动2:《京都议定书》是世界各国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共同制定的重要文件,但美国最终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为什么?美国的这些观点是否有说服力?
提供美国国会辩论中反对签约的观点:中世纪欧洲,波兰可以种植葡萄,英格兰不结冰,格陵兰岛一片葱绿……气候变暖是全球自然现象,无须干预……地球具有自我调节功能……
美国国会中赞成签约的观点:2万年前的冰期,全球温度比目前低4℃,按照目前气温变化速度,上升4℃只需100年……
活动3:提供世界气象组织关于温室效应问题认识的研究历程,组织讨论。
学生搜集证据和讨论结果:对目前人类的居住地和已经取得的文明成就的影响方面,全球变暖利小弊大,且利的方面存在相当的不可预知性;科学界对于温室效应问题的认识尚未统一,尚不能有科学的结论;人类在温室效应问题面前必须慎重!约束人类自身的行为,开展全球合作是目前可采取的最好措施[3]。
案例2中,教师通过向学生提供具有思辨性质的课程资源和相关教学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充满了地理学习的思辨性,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较好体现了地理探究教学的科学性。
三、适度性原则
教师在设计探究教学问题时,不宜过易或过难,最好由易到难,依次递进。适度的探究,既可调节学习气氛,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探究教学的实效性。
案例3:“地球的公转”探究教学(片段)
某教师在进行“地球公转运动”的教学时,为较好地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立体示意图,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与四季变化,安排了如下探究学习活动(片段)。
课堂上,一个学生坐在前面的椅子上扮演太阳,并伸出单臂表示太阳直射光线。另一个学生扮演地球。
教师:如何表现地球上的赤道和回归线?
学生:以他的腰带作为赤道,再在他的胸部和臀部上用红粉笔画上南北回归线。
教师:一切准备完毕,地球开始公转(“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
学生:错了,“地球”公转的方向应该是逆时针。
教师:地球重新开始公转(“地球”调整方向,重新转一圈)。
学生:地球应该是歪着脖子围绕太阳转,否则太阳直射点总在赤道上。
学生:不是歪着脖子,而是歪着整个身子。
教师:这个意见很好,说明你们进行了仔细观察(地球又重新转一圈)。
学生:太阳直射点看不清楚。
教师:“地球”请慢点公转,在二分二至点上停留一会儿,让大家看看太阳直射什么位置。
……
学生:冬至和夏至及春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看得比较清楚。秋分时地球背向我们,看不清楚。
教师:请大家上台观察。
学生:这回看清楚了,仍然直射赤道[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