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阅读训练的方法很多,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这样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在教学活动中,广大教师应努力改变自己以前古老的做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让他們充分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学习兴趣。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作前提,在教学中注重抓住一个项目做实验为突破口,进而向其他项目延伸。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提高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的改革突出培养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现在,教师面对的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抱负、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个体。要将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落到实处,需要教师更新知识储备和强化教学技能。因此,必须做到超前阅读,并向课外拓展阅读。这里所说的阅读,指的是小学生的课堂和课外阅读,它不同于成人的阅读。成人的阅读,或是为了搜求信息,或是为了研究问题,或是为了鉴赏。而小学生的阅读,主要是为了学习语言,通过阅读学习语言、吸收语言、培养语感,从而积累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
  在长期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自己以前古老的作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作前提,我在教学中注重抓住一个项目做实验为突破口,进而向其他项目延伸。近几年来,从一年级接手到现在的三年级,我一直重点实验的课题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的培养》。经过反复实践,现以初见成效。
  (一)注重小学生阅读训练兴趣的培养
  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延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教师可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象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教师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二)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三)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
  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创设意境,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动课件等。这样以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六)拓展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章和资料阅读
  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是一个人的閱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面对新的课程改革,阅读对于教师的知识积累以及教学效果和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阅读教学要立足于课本,但决不能局限于课本。教语文不应只教语文教材,而要以课本为中心,向课外辐射,以一篇带多篇甚至多本,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不断开阔学生视野,迅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的人文底蕴加厚加宽。
  第一要找一个最佳切入点。任何一篇文章总有一个或两个“要隘”,找到它们,把它们作为理解全文的突破口,不仅能使教学内容紧凑,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与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而达到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具体讲,要抓课题。将课题作为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形式;要抓中心句。中心句相当于文章的文眼,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抓住了它,对文章的理解也就完成一半;要抓难以理解的句子。句子是构篇的基础,以难句为切入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其思想性和语言的艺术性,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要抓重点段。重点段是突出文章中心的重点部分。教学中采取开门见山、直奔重点的方法,一方面有助于引领学生对全文的深入学习,不兜圈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谋篇布局,安排和选择材料的写作能力的培养。
  第二要“走一个来回”。阅读教学的常规是引导学生“从文章里走一个来回”,也就是先看一遍,得其大意;细读,知其词、句的意思;再读,知其表达的主要意思和渗透其中的深刻含义。
  第三要进行“四读式”训练。“四读式”课堂教学结构适应于高年级较难理解的课文,指初读、细读、精读和品读。
  第四要进行课内迁移式教学设计。处理有相似片断的文章时,可以采用迁移式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设计既体现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实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课程理念。
  (七)拓展与教材表达方法类似的文章阅读
  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力争做到“把握教材、用好教材、超越教材”。小学语文学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表达形式的学习模仿,教师有必要选择推荐那些和课文表达形式相类似的内容,引导学生主动阅读。
  实施新课程,教师不仅要“洗脑”,还要“充电”,也要大量阅读,获取新知识,再经过消化,转变为有益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养分,那才是最大的收获。
  (八)拓展阅读与教材有对比性的文章
  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思维的基础。”教师要善于选取相关的教学资料,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对比,促进知识的类化,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所以,教师可以把有对比性的文章放在一起让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可以与杰出人物对话,与精粹文本对话,与高尚灵魂对话,博采诸家厚积薄发,从而以他山之石攻玉,以自我素养创新。这样才能以扎实的功底,丰富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将文章特点与自己理解的独特视角结合起来,恰当地进行教学设计,定然会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阅读训练的方法还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让教师具有“善思”的品质,更好地做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引导者?本文就此进行了回答。  关键词导引;目标;教具  中图分类号:R247.4,A,N945.11,G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7-0191-01  教师的成长要具有“善思”的品质。多思考教学中的点滴,多做教学实践探究,那么定能更好地引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让教师做好学生语文课堂学习
摘 要 手机进校园一直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作为高科技的存在,手机具有通讯、联络感情、创造财富等功能,广受欢迎。而对于控制力不强、学业负担颇重的高中生来说,我们不得不重视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是每所高中学校以及学生父母所头疼的问题,禁止手机的使用是不可取的,我们要做的是正确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关键词 高中生;手机;合理使用  中图分类号:A,TN92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连市一所中学-----鉴开中学高中部英语学困生对英语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学困生群体对教材,教法,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理解;出现的问题和造成这些问题的教师层面的原因;反思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师如何提高课堂质量,改进和提高教育实践,引导学生优化学习方法,促进学困生英语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学困生高中英语教学方法反思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学困生这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始终困
【摘要】初中时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最适时期。在这个时期,要想培养好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从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出发,对初中数学进行正确的引导。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方法进行详尽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多样性  众所周知,初中数学是从初级数学到高级数学中的过渡阶段,也是学生数学思维逻辑的必经阶段。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教,有定则;教,无定法”,教有定则是说:能让学生通过既定的规
【摘要】针对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中抽象理论给教学带来的困难,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性,通过提高课堂的趣味性,采用对比教学、直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关键词】学习兴趣趣味性对比教学直观教学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一门从生产实践中发展起来,又直接为生产服务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另一方面,由于材料的种类繁多,其性能又千变万化,因此课程涉及的术语多,概念多,而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
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习和教学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信息技术教学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使我受益匪浅,下面谈一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的兴趣特点是从对具体事物的接触中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近几年来,在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我县教育、体育和共青团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掀起了全县青少年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促进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摘 要 《科学课程标准》提到: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操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前提下能培养好学生的综合素养。文章从科学课程中如何让学生从课程中锻炼学生的团结写作,会学习,爱学习等的能力进行展述:科学课如何在趣味中有学习科学的愿想;科学课在落实课程时让学生步调一致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根据科学学科的特点进行的实际操作中锻炼的实践能力;在科学学科中如何锻炼其他的能力的展现及有意义的平台的创建于
摘 要 地图素养是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效利用不同类型的地图为地理教学服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地理素养,培养学生地图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 初中地理;地图导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2-7661(2018)17-0231-01  2011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对学生“识图、绘图和用图”等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地图既是地理课堂使用的有效教学手段,本身也兼具教学内容的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影响着一个人的智力发挥,有了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会得到提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关键词】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教学情景教学与活动相结合及时表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影响着一个人的智力发挥。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研究,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以发挥百分之八十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百分之二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