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无疑就像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春风,吹入学生的心田,也给学生带来了一片自主学习的天空。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
“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拓宽学生自主发展的天地,关键在于语文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确立主体发展意识、实施教学民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每一堂语文课都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插上翅膀快乐地飞翔。
一、自主探究,激发兴趣
自主探究是一种有组织而又比较自由的学习方式,它可以营造出一种自由自在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自由地读书、尽情地说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大胆地解放大脑、大胆地放飞想象,从而使思维动起来、体验真起来、语言活起来。当代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
“只有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对课堂学习才有一种安全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如笔者在教《曼谷的小象》一课时,学生提问:
“小象的鼻子有哪些功能?”针对学生的质疑,组织学生开展“小象鼻子功能”的探究性学习。学生通过读课文、查阅资料,发现小象鼻子能“掀”——有“手”的功能;能“撬”——有“棍子”的功能;能“喷水”——有“刷子”的功能……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探究中进一步理解了文章内容。这样的自主探究学习开放了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与学习的快乐。
二、自主评价,体验成功
以往课堂评价只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评价,而自主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全新的事物,建立一套完整的课堂评价规范,是学生顺利掌握参与自主评价方法的保证。课堂评价常规包括“听”、“想”、“评”:
“听”是指听清楚对方的发言,这是做好自主评价的前提;
“想”是根据别人发言内容进行思考,组织好评价的语言;“评”是以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主评价。课堂中要给予学生充分参与评价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在教学中,每节课至少给学生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思考、讨论、评价。在课堂上,笔者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让学生根据完成评价目标情况进行读与写,再进行自我评价、同桌比较评价、建议评价,并给自己以五星的形式打分。为了巩固所学的生字,笔者规定每周五以同桌或小组为单位,检查本周所学生字情况,如果全部学会,由同桌或小组长给该同学画上五星,如还有不会认的生字则由同桌或小组长教会。久而久之,同学互相评价的认识提高了,慢慢地,同学们不仅发现了自己的优点,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还学会了去发现他人的优点,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去鼓励他人。
三、自主表达,双向互动
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实践活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必须创造多边互动形式,让学生在双向互动中进行表达。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让学生在交际时互动起来。如在教《竹石》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时,笔者让学生想象咬定青山的“根”会与“岩石”说些什么7要求他们自己找好朋友扮演这两个角色,进行对话表演。与好朋友对话表演,他们自然喜欢,于是学生很快萌发了表达的欲望。有些学生认为,根与岩石是好朋友,它们永远不分开,这样他们则促膝长谈;有些学生认为,岩石不想让根附在自己身上,岩石就尽量阻止根的生长,于是双方唇枪舌剑,思维在争辩中碰撞,语言在交锋中砥砺。这样的口语交际训练大大促进了学生之间思想感情的交流与学习。
四、自主选择,发展个性
传统教学过分强调“同一性”,忽视了学生群体中的“差异”现象。为了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首先应改变学生发言先举手、上课手背后等许多制约学生发展的传统习惯。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站起来发言,自愿到讲台前演示;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和合作伙伴,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样做的结果,放松了学生身心,便于学生激发灵感、发展个性。如《詹天佑》一文举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两个例子,笔者请学生通过读、画、演、说,以詹天佑小助手的身份,自由组合选择学习伙伴,合作帮他画一张设计图纸。一听自由组合,同学们可来劲了,他们三人一伙,五人一群,画的画,演的演,讲的讲,有的还争得面红耳赤,但其乐融融。又如,教学《所见》一课时,笔者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有的同学擅长朗诵,就让其朗诵;有的同学愿意说,就让其把故事描绘的情节说出来;有的同学擅长画画,就让其把故事描绘的景象画下来,给诗配画。这样,把选择的主动权大胆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不同起点的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都有所得和提高,充分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正如叶圣陶先生说:
“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教师只有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人手,才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把语文课堂变成快乐的场所,把学习当成乐事,从而放飞学生快乐学习的翅膀,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拓宽学生自主发展的天地,关键在于语文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确立主体发展意识、实施教学民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每一堂语文课都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插上翅膀快乐地飞翔。
一、自主探究,激发兴趣
自主探究是一种有组织而又比较自由的学习方式,它可以营造出一种自由自在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自由地读书、尽情地说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大胆地解放大脑、大胆地放飞想象,从而使思维动起来、体验真起来、语言活起来。当代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
“只有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对课堂学习才有一种安全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如笔者在教《曼谷的小象》一课时,学生提问:
“小象的鼻子有哪些功能?”针对学生的质疑,组织学生开展“小象鼻子功能”的探究性学习。学生通过读课文、查阅资料,发现小象鼻子能“掀”——有“手”的功能;能“撬”——有“棍子”的功能;能“喷水”——有“刷子”的功能……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探究中进一步理解了文章内容。这样的自主探究学习开放了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与学习的快乐。
二、自主评价,体验成功
以往课堂评价只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评价,而自主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全新的事物,建立一套完整的课堂评价规范,是学生顺利掌握参与自主评价方法的保证。课堂评价常规包括“听”、“想”、“评”:
“听”是指听清楚对方的发言,这是做好自主评价的前提;
“想”是根据别人发言内容进行思考,组织好评价的语言;“评”是以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主评价。课堂中要给予学生充分参与评价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在教学中,每节课至少给学生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思考、讨论、评价。在课堂上,笔者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让学生根据完成评价目标情况进行读与写,再进行自我评价、同桌比较评价、建议评价,并给自己以五星的形式打分。为了巩固所学的生字,笔者规定每周五以同桌或小组为单位,检查本周所学生字情况,如果全部学会,由同桌或小组长给该同学画上五星,如还有不会认的生字则由同桌或小组长教会。久而久之,同学互相评价的认识提高了,慢慢地,同学们不仅发现了自己的优点,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还学会了去发现他人的优点,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去鼓励他人。
三、自主表达,双向互动
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实践活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必须创造多边互动形式,让学生在双向互动中进行表达。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让学生在交际时互动起来。如在教《竹石》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时,笔者让学生想象咬定青山的“根”会与“岩石”说些什么7要求他们自己找好朋友扮演这两个角色,进行对话表演。与好朋友对话表演,他们自然喜欢,于是学生很快萌发了表达的欲望。有些学生认为,根与岩石是好朋友,它们永远不分开,这样他们则促膝长谈;有些学生认为,岩石不想让根附在自己身上,岩石就尽量阻止根的生长,于是双方唇枪舌剑,思维在争辩中碰撞,语言在交锋中砥砺。这样的口语交际训练大大促进了学生之间思想感情的交流与学习。
四、自主选择,发展个性
传统教学过分强调“同一性”,忽视了学生群体中的“差异”现象。为了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首先应改变学生发言先举手、上课手背后等许多制约学生发展的传统习惯。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站起来发言,自愿到讲台前演示;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和合作伙伴,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样做的结果,放松了学生身心,便于学生激发灵感、发展个性。如《詹天佑》一文举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两个例子,笔者请学生通过读、画、演、说,以詹天佑小助手的身份,自由组合选择学习伙伴,合作帮他画一张设计图纸。一听自由组合,同学们可来劲了,他们三人一伙,五人一群,画的画,演的演,讲的讲,有的还争得面红耳赤,但其乐融融。又如,教学《所见》一课时,笔者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有的同学擅长朗诵,就让其朗诵;有的同学愿意说,就让其把故事描绘的情节说出来;有的同学擅长画画,就让其把故事描绘的景象画下来,给诗配画。这样,把选择的主动权大胆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不同起点的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都有所得和提高,充分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正如叶圣陶先生说:
“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教师只有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人手,才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把语文课堂变成快乐的场所,把学习当成乐事,从而放飞学生快乐学习的翅膀,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