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_t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新课标》中指出,只有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智力,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基础知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特别是现在,知识成倍增长并且不断更新,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的人才,越来越需要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创造性地工作的能力。因此,在小学阶段,有必要培养学生的一些基本技能。
  一、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要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往往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所难住。这就要加强实践操作,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例如,教了“比和比例”后,我有意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要学生测量计算操场边的水杉树高。水杉高参天,如何测量?多数同学摇头,少数几个窃窃私语,提出爬上去量,但是两手抱树怎么量?有人提议拿绳子,先用绳子量树,下树后再量绳子。这可是个好办法,可又无枝可攀,如何上去?教师适时取来一根长2米的竹竿,笔直插在操场上。这时正阳光灿烂,马上出现了竹竿的影子,量得这影子长1米。启发学生思考:从竿长是影子的2倍,你能想出测树高的办法吗?学生想出:树高也是它的影长的2倍。(教师补充“在同一时间内”。)这个想法得到肯定后,学生们很快从测量树影的长,算出了树高。接着,教师又说:“你们能用比例写出一个求树高公式吗?于是得出:竿长:竿影长=树高:树影长;或:树高:竿长=树影长:竿影长。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如学生学习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后,我让学生测量书本,课桌面,黑板等面的周长。用16根小棒摆不同的长方形或正方形,要先計算,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根?用周长除以2等于长加宽,用数的分解,从最小的宽边是一根开始推,分别推出对应的长要摆几根,体会出周长相同的长方形,有不同的长和宽。摆正方形,要周长除以4,才知道边长,知道边长才可以摆出正方形。我还布置学生用正方形、长方形对折,减出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再测量计算各图的周长。通过实践,学生加深了对周长的理解,增强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当前,大多数学生头脑里只是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这种现状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所造成的后果。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呢?
  1.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针对小孩子的实际情况,通过幽默具体、形象而生动的语言,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做,知道是为祖国的强大而学习,为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而学习。激发他们的信心。。其次,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还必须靠教师良好的教学过程来影响。小学生注意力相对分散,观察力不集中,情趣易变。针对这些特点,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要坚持持久性。通过生动的教学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知识的兴趣。为此,我重视运用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形象语言,配合教具演示,指导操作学具,由直观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让学生学得高兴,学得乐意,学得轻松。
  2.教给学习方法,学生学习能力的构成,有四个要素。一是基础知识,二。。是基本技能,三是智力技能,四是学习方法。为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我在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又重视思维、记忆等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从数学课来说,学习过程主要是思维过程,因此,数学课上重视把思维过程充分地表露出来,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内容。
  3.重视教学生使用教材。低年级应培养学生会使用教材,应重点放在指导观察的方法,课本提供了大量的图画、图形、直线、线段等形象直观的内容。我根
  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在指导学生掌握观察图画、图形等时注意:观察图,了解图意和要求,按顺序观察;按方位观察;按图意要求,会操作学具,并能按图意会组织语言表述操作过程。在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注意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本中提供的学习方法,来理解概念与规律。通过实际的操作,尽量引导学生依据课本去动手、动口、动脑,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充分体现知识的形成和指导过程。对课本中设置的有问无答或者结语不完整等形式,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概括。
  4.重视训练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方法。操作技能是指需要利用某种操作工具才能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一种技能。如测量、画制作等技能。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应重视这种技能的训练形象。在这个 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操作实践,有的要手把手地去指正;强化和巩固学生掌握的操作方法,逐步形成技能和能力。
  5.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年级教学中,就应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方面,学习习惯大致包括:(1)认真听讲,独立思考;(2)仔细观察,用心去记;(3)规范地写,准确地算;(4)及时检查,调节思路。到中高年级我还重视验算习惯的培养。在训练中,我重视教师的示范,注意教给学生方法。
  三、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能进行初步的抽象、概括、比较、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逐渐自觉的运用这些思维方法,就需要老师有意识的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逐步掌握思维的方法。例如:在教长方形概念的时候先让学生观察实物,然后引导学生抽象出图形,分析它的特征:有几条边,量量其长度;有几个角,看看每个角是什么角,最后形成长方形的概念(不下定义)。明确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通过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学过正方形后可以引导学生把两种图形加以比较,弄清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获得的概念更清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比较”方法的能力。
  又如:我在教学乘法交换律时,先让学生观察算式:4×3=12;3×4=12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两个算式中的已知数和得数,从而初步做出个别判断:4和3相乘把他们的位置交换积不变。接着再举一例进行同样的分析研究,6×5=30与5×6=30,让学生把两组算式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点,做出一般的判断:“两个数相乘,把它们的位置交换,积不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的能力。把这个定律用于解题之后还要注意让学生说明解题根据,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演绎推理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势在必行。如果我们能根据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坚持不懈地训练与培养,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教师教育要有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精神,拿出十二分热情,更加细心、更有爱心地去照顾“后进学生”,使他们重塑自尊、自信.我们不排除学生之间的差异,我们所要做的是让每一位
【摘要】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数学课程功能,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要改变目前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教师可以通过有效运用学校的传统优势项目、挖掘教材潜在价值、巧妙捕捉意外资源、灵活利用综合学科资源、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和家庭课程资源等渠道实现。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
期刊
马玉岩,号雄风堂主人,1949年2月2日生,满族,辽宁铁岭人。自幼酷爱绘画。16岁便有作品入选黑龙江省美展。创作以西画为主,后兼作中国画,尤以人物走兽见长,格调清雅,生动传神,融中西画为一炉,北派气势与南派灵秀兼收。多年来,有100多件作品发表或展出,其中《巨大鞭策》入选全国双庆美展和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谈话》发表三十五周年全国优秀作品展,中央电视台介绍了这幅作品。《喜看神州处处春》和
咸同年间贵州各族纷纷起义对抗清廷,贵州兵荒马乱.曾璧光历任镇远知府、贵东道,官至贵州巡抚.为清朝稳定贵州形势发挥重大贡献.然而学界目前未有对曾璧光生平之研究,正史中未
在多年的小学体育课的教学实践中,有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为此我把这几个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对策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一、班大人多场地小,二、社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习经验。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中不难看出,学生的学习是需要体验,需要经历的。  在小学数学中,很多的知识与知识、概念与概念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也有的是逐步发展的。如除尽与整除、加法与减法、加法与乘法、乘法与除法、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等。只有学生对这些关系有了体验、经历,
近年来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事档案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切实按照规定做好人事档案收集与整理工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档案整理进行协助,对于调动单位各类人员
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农村教育事业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但是,农村教师心理问题却长期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所以,找到这些困扰因素并制定相应的调试策略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最基本的功能是交流.因此,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而语言的交流不仅表现在口头上,同样表现在书面表达上,因此,英语写作教学在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