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moha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加强教学改革,积极推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失为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探索 审视 思考
  
  经济的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飞速发展,对创造性人才和劳动者的创新领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第三次“全教会”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诸多因素制约,只有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积极推行研究性学习,才能使各门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多方面的体验和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研究性学习与一般的学科教学不同,它更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强调学生亲身的实践和体验,而不仅是通过课本和教师获取间接的知识;在知识技能的运用中,注重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结合作的意识,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心。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小课题,分小组研究、写报告,并完成最终的展示。这学期该校的全校性课题是:世界的孩子。
  代表团的专家们随意走进了一间高一教室,几名孩子正在写写画画,他们的研究课题是“世界孩子的权利”。见有中国客人来访,他们大方地向客人请教:中国的学生讨论过这个问题吗?随行的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冯恩洪说:“我们讨论过,总结了孩子有十大权利,其中就有孩子有犯错误的权利。”他的回答立即博得学生的掌声。类似的新型学习方式通过交流、通过媒体的宣传报道,不断传入我国。
  一、尝试探索
  在开放的环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提不出问题,就无从谈及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也无从收集分析资料信息,更无从着手总结提练研究的成果。正因为如此,研究性学习能够使学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各科学习的知识储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从培养创新型人才出发,在系主任的指导下,本着“生活是创造的源泉”的基本理念,设置了主题为“走进社会、走进生活”的研究型学习课程,安排大二学生利用暑假时间进行了一次“角色体验”。课程目标是:培养学习者创新的精神、探索的兴趣以及初步的研究能力。课程实施途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社会角色体验。具体安排是要求学生自由组合,2-4人一小组,去社区或企业单位,亲身体验管理人员的工作和生活,了解管理人员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有一个小组的3位同学,在担任两周见习居委会主任后,写出了让人“刮目相看”的论文——《浅谈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文中对居委干部的年龄结构、培训、轮岗、民主评议及成立社区服务部门,如劳动服务所、法律服务所、治安巡逻队、宣传组等,提出了颇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其他小组撰写的论文,如《绿化烟台 造福人类》、《从塔寺庄村的企业发展谈起》等,尽管其中的建议或观点总体上还较稚嫩,却从中表现了他们的创意。
  二、问题审视
  研究性学习贵在“研究”,课程的实施过程应该是让学生带有初步科学研究色彩的学习过程。但在某些研究性学习中,仍是以“传授”为主,有的是“传授方法”。教师传授,学生接受,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没有学生之间的交流,体现不出学生的“异想天开”,甚至没有“学生自己的意见”。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第一要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创新精神是与批判性思维、发散性思维、辩证思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与自主选择、独立思考、善于提问、大胆想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三、初步的思考
  大凡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绝大部分都已经顺应以前学校的学习生活,形成了接受式学习的惯性。
  正因为如此,在学科学习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不仅课要靠教师讲、题要靠教师出、作业要靠教师批,甚至有些学生连学习也要靠教师看管。而在研究性学习中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都要靠学生自己动脑和动手。但是,这并不是说教师就撒手不管了,整个活动教师要协助学生去组织、选择问题、设计研究计划、完成研究任务的各个环节,教师都要给予指导,介绍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可行的方法。所以,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放手让学生亲自去做,鼓励并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育界近年流行三句话:你听来的就会很快忘掉,你看见的就能记住,你做了的就能学会。二是不要设定所谓“答案”,努力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三是引导学生独创,把新颖、独特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四是提供尽可能多的项目,建立“课题超市”,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研究型学习中。五是淡化结论的正与误,允许结论的多元化,主要看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重点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大学生而言,创新更多的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以及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是有层次的,这里所讨论的创新不同于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创新”。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本课程的实施对学生加以教育和影响: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体现主体性,发展学生丰富的个性;具有針对性,适应不同年龄学生的水平和需要;具有时代特色,能够及时反映人类最新文明成果;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目的是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研究性学习课程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出发,一方面应组织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搞小发明、小制作,开展思维训练,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成才提供有利于创新和实践的“土壤”,从而提升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追求。
  任何改革都有一个大环境问题,就是改革措施是否相互配套的问题。研究性学习也不例外,也需要在相关的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否则,就可能会夭折。需与研究性学习配套进行改革的事项很多,主要有高考制度、督促、评比、师范教育等。在研究性学习刚刚兴起的今天,各院校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大胆尝试,勇于开拓,锐意进取。与此同时,通过多种渠道积极促进相关方面的配套改革。
  总之,我国基础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得先来个观念革命。所谓的观念不是局部意义上的,也不是指个体转变的要求,而是由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和改革目标的追求而自觉引发的对传统教育的反思与批判,是对未来教育的呼唤和设计。因此,这种观念的转变既深刻又宽泛。只要我们积极参与,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以科学精神指导教育改革,以教育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实践,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益就一定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马兰:《合作学习》
  2.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3.钟启泉:《研究性学习理论基础》
  4.(美)弗莱:《如何学习》
  5.卢德馨:《研究型教学20年》
  (作者单位:265500山东省烟台市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对学生光有爱是不够的。还需要理解,理解下一代人的思想感情,理解他们的烦恼、欢乐、狂妄、忧愁、困惑、,的确需要耐心,需要一种敏感的体验。而且光有善良也是不够的,还需要智慧;光有理智也是不够的,还需要真情。有时,严厉的岢责会成为一堵墙,把你的心灵与他们隔开。有时一个热切期盼的目光,几句热情的鼓励却是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   以前我一直以为后进生除了接受书本有限的知识外,根本没有能力接受更多属于书本以外
期刊
学生的情商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影响极大,关注学生情商培养,树立学生健全人格,成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那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情商呢?    一、引导学生有效控制不良情绪    首先,要面对现实,坦然接受。要学生明白:人生在世不能事事一帆风顺,样样顺心。关键在于要学会如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恢复心理平衡。面对生活中的诸多不称心,抱怨、忧虑是毫无用处的,不妨面对现实,坦然
期刊
古往今来,课堂是由教师主宰的,学生只能正襟危坐,洗耳恭听。教师讲到哪里就听到哪里,不可越雷池半步。后来“放宽政策”,学生随教师所问,举手获准后可以发言。若偶有学生不举手就接在教师讲话之后插话(提问或释疑),就会被规定为乱“插嘴”,有违课堂纪律。轻则挨批,重则受罚。笔者认为这种一概而论地斥“插嘴”为异端的做法是欠妥的。  记得我讲《囚歌》这首诗,讲到“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这一句时,我话没说完,一
期刊
张志友先生曾经说过:“教师的任务并不单是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带领学生自己去学,教给他们怎样去学。”对于这一观点,叶圣陶曾有一个很贴切的比喻:扶着小孩走路,目的是要使他自己学会走路,而不是替他走路。要是我们辛辛苦苦教出来的是一些离了老师就不会走路的学生,无论我们曾传授给他们多少宝贵的知识,那教育还是失败的。  近年来提出的素质教育,从本质意义上理解,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促进学生全面发
期刊
“授人以鱼,只能顿饱;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话语虽短,但含义丰富而深刻,从中能够感悟到:“教学不单单要传授给学生文化科学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求知,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教育的内涵。”  语文学科是同其他学科有着密切联系的基础学科,尤其是“自能阅读,使教学更能突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也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小学语文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着眼
期刊
【摘要】个别谈话是教师教育学生常用的方式,也是做思想工作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必须研究其诀窍,讲究实效。一次成功的谈话也许能影响学生的一生;一次失败的谈话则事倍功半,弄不好会适得其反。在这个过程中,自始至终,教师都应居主导地位。  【关键词】学生 个别谈话 艺术    学生同教师个别谈话时,有多种心态。一是学生猜测教师找自己谈话不知是批评还是了解情况,谈话之初,他们一般都很注意教师的表情或语气,
期刊
《斑羚飞渡》一文给我们上演了动物世界极其悲壮的一幕,令人意想不到、目瞪口呆的一幕。它所体现出来的种族精神、团队精神,使我感到这种有灵性的动物很值得我们敬畏。  一种动物,能为了种族的生存,在面临绝境的时候,临危不惧,特别是这只头羊,把种群生存的责任扛在肩上,非常果断地策划、组织并指挥斑羚按年龄分成大致均衡的两拨,并以自己的智慧和牺牲精神,成功地使斑羚摆脱绝境,实施飞渡,而它自己却坚守到最后一刻,并
期刊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校中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整体工作。而班级管理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班主任。那么,班主任该怎样管理班级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笔者肤浅的看法。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2007年9月,笔者担任八年级(七)班的班主任,接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学生情况:学生的性格、爱好、特长,同时把笔者的爱好与特长也告诉了学生。为了尽快了解学生情况,
期刊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教与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师生只有配合默契、合作愉快,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这一点在中职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学生普遍底子薄、基础不牢固,学习主动性和目标性不强,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如果再和教师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想达到很好
期刊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情感与态度目标要求中提出:小学生应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实施这一情感态度目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数学教师应怀着积极的情感进行教学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已强调教师要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