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慧教育需要教师具备实践智慧.教育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应该是启迪智慧的过程,“只有智慧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智慧的人,只有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智慧的学生.”新课程的实施呼唤教师的实践智慧.这要求教师需要吸收新的理论营养,也需要从实践中反思学习,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分析,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综合能力,发展自己的实践智慧.“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发展不是基于行为主义基础之上的教师能力本位的发展,而是基于认知情境的实践智慧的发展.”
“智慧”一词是个古老的概念,内涵非常丰富.据《辞海》解释:“智”的意思主要有:①聪明;②智慧、智谋;③通“知”.“慧”的意思主要有:①智慧、聪明;②狡黠.“实践智慧”是由希腊文phtonesis翻译而来,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指出“实践智慧”是就那些对人类有益或有害的事情采取行动的真实的、伴随着理性的能力状态.对教师而言,教育实践智慧和理论智慧构成了教师教育智慧的完整统一.
教育实践智慧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有关教学整体的真理性的直觉认识.
它来源于教学经验,通过对具体的教学情境和教学事件的关注和反思,将感性的、表面化的经验提升,使其内化为教师的实践能力;也包括教师个人对教学的认识,经由个人领悟上升为个人教育理念的能力.本文强调要正确认识教师实践智慧的内涵,希望中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寻求智慧,经过其个体经验积累、体悟反思,以凝练表达的方式呈现其基本特征,而逐渐形成的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如何做的一种综合能力.
1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教育大辞典》中认为:教育智慧是“教师面临复杂教育情境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如,在处理事前难以预料、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时,以及对待一时处于激情状态的学生时,教师所表现的能力.”
田慧生教授将教育智慧界定为:教育智慧是良好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表现为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表现为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王鉴教授认为教育智慧是教育情境中的智慧性行动,是教育的实践语言——它是在教育时机行动的语言,是教师对教育情境的即刻的投入.教育智慧意味着教师在教育情境中能够保持瞬间的、积极的行动,从情感上、从反应上,由衷地行动.
徐继存认为:“教学智慧是一种关于教学饯行的知识,并以在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的饯行为自身的目的. ”“将教学观念的改造与教学实践反思结合,才有可能趋向教学智慧的境界.”
林存华认为:教师智慧是“教师基于自己独特的个性,并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形成的对教育活动的批判性认识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杜萍认为:“教学智慧是教师个体在教学实践中,依据自身对教学现象和理论的感悟,深刻洞察、敏锐机智并高效便捷地应对教学情景而生成的一种达到融通共生、自由和美境界的综合能力.”
郭晓娜、靳玉乐认为:“反思教学是智慧型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师的教学智慧是在自己的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反思、提升的结果.
吴德芳在《论教师的实践智慧》中提出,实践智慧通常有以下三方面的表现:一、就教学过程而言,实践智慧表现为对知识传授的超越.二、就教学方法而言,实践智慧表现为一种教学机智.三、就教师发展而言,实践智慧表现为对自我完善的不懈追求.它的基本特征有:一,动态生成性.二、不可言说性.三、独一无二性.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邓友超研究员及李小红在《论教师实践智慧》中提出实践智慧有三层要义,强调追求教育合理性的追求.又强调对当下情景的感知、辨别与顿悟,还强调教育道德品性的彰显.
鞠玉翠认为,教师实践知识是回答“怎样做”和“如何做”的问题,是具有实践旨趣的知识.教师实践知识不是来自于公共领域和通过外部培训所接受的种种理论,而是来源于教师在专业知识场景(教育现场)中的,通过实践和体验所获得的“经验的全部”.甚至教师在成为教师之前,所经受的教育经历以及所产生的零星的、无意识的关于教育的认识,也被认为是教师个人理论的萌芽.
国内有很多知名物理教师,他们的教育智慧深深影响这一代人,署名为九月奇迹的作者就曾经撰文《追寻教学创新的脚步——黄恕伯老师教学思想简介》,详细的介绍了黄老师几十年来物理教育教学的实践智慧.这几年中学物理学会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中学物理教学名师赛”, 每年都会选拔出很多全国级别的物理教学名师,这些老师各有特色各有专长,对物理教育教学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感悟,他们的实践智慧也是有待凝练表达的.
2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最早集中论述实践智慧的是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智慧由普通认识产生,不从个别的认识得来.”“智慧就是关于某些原理与原因的知识.”在他看来,越是具有普遍认识的人就越有智慧,越是具有原理知识的人就越有智慧,因此,哲学家就是充满智慧的人.
以奥迪(Audi,R.)为代表的研究者们强调“真实的、伴随着理性的能力状态”,认为实践智慧就是追求合理性,深思熟虑和给出理由是其中两大关键.以里弗(Reeve,C·D·C.)为代表的研究者们则强调“采取行动一.认为实践智慧就是对情景的感知、辨别与顿悟.”为了确定自己处于何种环境,实际采取的是何种行动,“拥有实践智慧的人就必须具备实践感知”.“如果说感知仅仅是感知目前在场的,那辨别力则要求更加精致地抓住情景的特征”.实践智慧是一个“动态的、顿悟的、灵活的概念,可以称之为实践顿悟”.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在创建其成功智力理论时提出了“实践性智力”的概念,他的“实践性智力”与“实践智慧”实为同一概念.他认为实践性智力可将思想及其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实施,具有实践性智力的人“明白重要的不是已经拥有多少经验,而是能从这些经验中获得多大的收益”,“每个人都需要拥有一定的实用性智慧,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英国近代哲学家洛克也提出,“我对于智慧的理解和一般流行的解释是一样的,它使得一个人能干并有远见,能很好地处理事务,并对事务专心致志”.在他看来,智慧是有德行的绅士所须具备的品质之一,具体表现在能够运用知识、经验、能力来处理实际的问题.由此可见 智慧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从实践反思与经验中不断获得的、合理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和能力,主要包括创新的智慧、发现的智慧和规整的智慧.杜威认为实践智慧就是一种深思熟虑(deliberation),能够深思熟虑的人就是最有实践智慧的人,deliberation来自拉丁文libera,其字面意思就是“权衡(to weight)”.要权衡好,就必须有刻度(scale).引申开来,深思熟虑就是首先形成各种可供判断的备选方案,然后加以选择.在杜威看来,一个最有实践智慧的人所能做的一切,“就是更广泛地、更细致地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然后从已经被注意到的东西中更谨慎地选择那些因素,这些因素恰恰指向将来要发生的事情”.可见,实践智慧是个体在具体情境中应对不确定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素养,由个体的专业知识、敏锐的辨别力与良好的判断力、伦理意识及行动能力等构成.
这些不同理解分别刻画了实践智慧不同的规定性,只有把它们整合起来.我们才可以把握实践智慧的丰富内涵.上述关于教师实践智慧的研究文献,对我国教师实践智慧发展的研究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但已有研究中多数从探讨教师实践智慧的概念,理论剖析等层面进行考察,注重对教师整体的研究,缺乏对教师中特定群体的理论和实证的研究.
3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国内外学者对有关教师实践智慧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反思已有的研究,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第一,近年来关于教师实践智慧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很多,概念的使用也非常普遍.然而,比较中不难发现,人们对“教师实践智慧”这一概念的理解尚存差异,概念内涵指向不一致,造成了论述上的偏差.
第二,近年来在新课程的引领下,国内许多学者开始关注新课程背景中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及其实践智慧与知识的相关研究,其中,大多是从宏观上去描述与把握,而对微观的课堂生活场景中的相关研究态势不强,导致教师的实践智慧研究缺乏一定的课堂语境.
第三,尽管许多学者采用一些叙事的、生活史分析等质性研究方式来研究,但是缺乏从凝练升华的角度对教师实践智慧成长的过程进行全面总结.已往的研究只是描述教师思想、知识结构和教师发展的终极目标,如优秀教师的品质、专家型教师的特征等,而对教师的实践智慧凝练表达缺乏全面系统的整理.对教师实践智慧成长过程中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特征以及促进教师实践智慧成长的有效策略缺乏研究.
第四,缺乏对教师实践智慧成长的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教师实践智慧成长受多种因素制约,既有个人因素,也有环境因素和系统过程.例如,中学教师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远不如和大学教师,中学老师的研究氛围也不如大学老师系统科学持续,如果对这些影响因素缺乏分析研究,那么我们就无法优化教师实践智慧成长的环境以及为其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智慧”一词是个古老的概念,内涵非常丰富.据《辞海》解释:“智”的意思主要有:①聪明;②智慧、智谋;③通“知”.“慧”的意思主要有:①智慧、聪明;②狡黠.“实践智慧”是由希腊文phtonesis翻译而来,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指出“实践智慧”是就那些对人类有益或有害的事情采取行动的真实的、伴随着理性的能力状态.对教师而言,教育实践智慧和理论智慧构成了教师教育智慧的完整统一.
教育实践智慧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有关教学整体的真理性的直觉认识.
它来源于教学经验,通过对具体的教学情境和教学事件的关注和反思,将感性的、表面化的经验提升,使其内化为教师的实践能力;也包括教师个人对教学的认识,经由个人领悟上升为个人教育理念的能力.本文强调要正确认识教师实践智慧的内涵,希望中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寻求智慧,经过其个体经验积累、体悟反思,以凝练表达的方式呈现其基本特征,而逐渐形成的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如何做的一种综合能力.
1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教育大辞典》中认为:教育智慧是“教师面临复杂教育情境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如,在处理事前难以预料、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时,以及对待一时处于激情状态的学生时,教师所表现的能力.”
田慧生教授将教育智慧界定为:教育智慧是良好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表现为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表现为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王鉴教授认为教育智慧是教育情境中的智慧性行动,是教育的实践语言——它是在教育时机行动的语言,是教师对教育情境的即刻的投入.教育智慧意味着教师在教育情境中能够保持瞬间的、积极的行动,从情感上、从反应上,由衷地行动.
徐继存认为:“教学智慧是一种关于教学饯行的知识,并以在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的饯行为自身的目的. ”“将教学观念的改造与教学实践反思结合,才有可能趋向教学智慧的境界.”
林存华认为:教师智慧是“教师基于自己独特的个性,并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形成的对教育活动的批判性认识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杜萍认为:“教学智慧是教师个体在教学实践中,依据自身对教学现象和理论的感悟,深刻洞察、敏锐机智并高效便捷地应对教学情景而生成的一种达到融通共生、自由和美境界的综合能力.”
郭晓娜、靳玉乐认为:“反思教学是智慧型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师的教学智慧是在自己的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反思、提升的结果.
吴德芳在《论教师的实践智慧》中提出,实践智慧通常有以下三方面的表现:一、就教学过程而言,实践智慧表现为对知识传授的超越.二、就教学方法而言,实践智慧表现为一种教学机智.三、就教师发展而言,实践智慧表现为对自我完善的不懈追求.它的基本特征有:一,动态生成性.二、不可言说性.三、独一无二性.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邓友超研究员及李小红在《论教师实践智慧》中提出实践智慧有三层要义,强调追求教育合理性的追求.又强调对当下情景的感知、辨别与顿悟,还强调教育道德品性的彰显.
鞠玉翠认为,教师实践知识是回答“怎样做”和“如何做”的问题,是具有实践旨趣的知识.教师实践知识不是来自于公共领域和通过外部培训所接受的种种理论,而是来源于教师在专业知识场景(教育现场)中的,通过实践和体验所获得的“经验的全部”.甚至教师在成为教师之前,所经受的教育经历以及所产生的零星的、无意识的关于教育的认识,也被认为是教师个人理论的萌芽.
国内有很多知名物理教师,他们的教育智慧深深影响这一代人,署名为九月奇迹的作者就曾经撰文《追寻教学创新的脚步——黄恕伯老师教学思想简介》,详细的介绍了黄老师几十年来物理教育教学的实践智慧.这几年中学物理学会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中学物理教学名师赛”, 每年都会选拔出很多全国级别的物理教学名师,这些老师各有特色各有专长,对物理教育教学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感悟,他们的实践智慧也是有待凝练表达的.
2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最早集中论述实践智慧的是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智慧由普通认识产生,不从个别的认识得来.”“智慧就是关于某些原理与原因的知识.”在他看来,越是具有普遍认识的人就越有智慧,越是具有原理知识的人就越有智慧,因此,哲学家就是充满智慧的人.
以奥迪(Audi,R.)为代表的研究者们强调“真实的、伴随着理性的能力状态”,认为实践智慧就是追求合理性,深思熟虑和给出理由是其中两大关键.以里弗(Reeve,C·D·C.)为代表的研究者们则强调“采取行动一.认为实践智慧就是对情景的感知、辨别与顿悟.”为了确定自己处于何种环境,实际采取的是何种行动,“拥有实践智慧的人就必须具备实践感知”.“如果说感知仅仅是感知目前在场的,那辨别力则要求更加精致地抓住情景的特征”.实践智慧是一个“动态的、顿悟的、灵活的概念,可以称之为实践顿悟”.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在创建其成功智力理论时提出了“实践性智力”的概念,他的“实践性智力”与“实践智慧”实为同一概念.他认为实践性智力可将思想及其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实施,具有实践性智力的人“明白重要的不是已经拥有多少经验,而是能从这些经验中获得多大的收益”,“每个人都需要拥有一定的实用性智慧,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英国近代哲学家洛克也提出,“我对于智慧的理解和一般流行的解释是一样的,它使得一个人能干并有远见,能很好地处理事务,并对事务专心致志”.在他看来,智慧是有德行的绅士所须具备的品质之一,具体表现在能够运用知识、经验、能力来处理实际的问题.由此可见 智慧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从实践反思与经验中不断获得的、合理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和能力,主要包括创新的智慧、发现的智慧和规整的智慧.杜威认为实践智慧就是一种深思熟虑(deliberation),能够深思熟虑的人就是最有实践智慧的人,deliberation来自拉丁文libera,其字面意思就是“权衡(to weight)”.要权衡好,就必须有刻度(scale).引申开来,深思熟虑就是首先形成各种可供判断的备选方案,然后加以选择.在杜威看来,一个最有实践智慧的人所能做的一切,“就是更广泛地、更细致地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然后从已经被注意到的东西中更谨慎地选择那些因素,这些因素恰恰指向将来要发生的事情”.可见,实践智慧是个体在具体情境中应对不确定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素养,由个体的专业知识、敏锐的辨别力与良好的判断力、伦理意识及行动能力等构成.
这些不同理解分别刻画了实践智慧不同的规定性,只有把它们整合起来.我们才可以把握实践智慧的丰富内涵.上述关于教师实践智慧的研究文献,对我国教师实践智慧发展的研究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但已有研究中多数从探讨教师实践智慧的概念,理论剖析等层面进行考察,注重对教师整体的研究,缺乏对教师中特定群体的理论和实证的研究.
3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国内外学者对有关教师实践智慧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反思已有的研究,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第一,近年来关于教师实践智慧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很多,概念的使用也非常普遍.然而,比较中不难发现,人们对“教师实践智慧”这一概念的理解尚存差异,概念内涵指向不一致,造成了论述上的偏差.
第二,近年来在新课程的引领下,国内许多学者开始关注新课程背景中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及其实践智慧与知识的相关研究,其中,大多是从宏观上去描述与把握,而对微观的课堂生活场景中的相关研究态势不强,导致教师的实践智慧研究缺乏一定的课堂语境.
第三,尽管许多学者采用一些叙事的、生活史分析等质性研究方式来研究,但是缺乏从凝练升华的角度对教师实践智慧成长的过程进行全面总结.已往的研究只是描述教师思想、知识结构和教师发展的终极目标,如优秀教师的品质、专家型教师的特征等,而对教师的实践智慧凝练表达缺乏全面系统的整理.对教师实践智慧成长过程中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特征以及促进教师实践智慧成长的有效策略缺乏研究.
第四,缺乏对教师实践智慧成长的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教师实践智慧成长受多种因素制约,既有个人因素,也有环境因素和系统过程.例如,中学教师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远不如和大学教师,中学老师的研究氛围也不如大学老师系统科学持续,如果对这些影响因素缺乏分析研究,那么我们就无法优化教师实践智慧成长的环境以及为其成长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