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是学生奠基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主旨除了让学生吸收更多的知识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形成一种对学科的认识,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即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意识。对于教师而言,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意识是其教学工作的重点,教师需着重围绕学习意识、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三个层面进行引导,让数学意识激励着学生前行,让小学生的数学意识如花儿般绽放。
1、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意识
心理学认为,意识是人脑对于客观世界的综合反映,是感受、思维等心理活动的总和。意识通常是以两种形式存在的,一种是人们受到外界或内在刺激时所产生的生理反应,即下意识。例如,我们不知道我们的身体何时应该补充水分,但下意识知道。另一种是人們受到外界或内在刺激时所产生的思维反应,此时意识是推动人们产生某些行为的动力。例如,当我们感到身体不适的时候,意识会促使我们去医院就医。由此可见,无论是下意识还是意识,其产生都是存在诱因的,而找准这一诱因,即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意识。
那么,促使小学生产生学习意识的诱因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有很多,凡是能让小学生产生兴趣的,都可算作诱因。但教师需要做的则仅有两点,第一点是要将这些诱因转化为问题呈现出来,第二点是要确保数学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爱听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在教学中,笔者即将其作为引导学生产生学习意识的诱因。在《认识乘法》一课中,笔者在课堂开篇为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龟兔赛跑后,小兔子一直不服气。这天它又找到了乌龟,对它说:‘我们再来一场比赛,前面有一片小树林,谁能将林中树木的数量数的又快速又准确,谁就是冠军。’乌龟同意了。比赛开始后,小兔子马上跑到树林里数了起来,一棵…两棵…三棵…。而小乌龟呢,它先站在小树林的正面数数,又转到小树林的侧面数数,立刻就知道了答案。最后,这场比赛又是小兔子输了。” 如此,通过这样一个故事,不但将学生曾经学过的加法和即将学习的乘法隐含在内,更极大的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笔者也找到了促使小学生产生学习意识的诱因。
2、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有限,因此在学习中还很难形成主动发问的习惯,对于一些自主发现的问题往往能答就答,不能答就忽略过去,由此,这也为小学生的学习制造了许多障碍。因此,要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还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2-3]。许多教师在面对这一问题时通常都采用向学生提问并引导学生反问的方式,笔者认为,这虽然暂时达到了目的,但小学生的主体性并未能发挥出来,在下一堂课上,他们仍然不会主动提出问题。要让学生形成提问的良好习惯,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笔者认为,这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应当如何创设呢?第一,将班级内的所有学生划分成数个学习小组,每组选出一个善于积极发问并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任组长;第二,不断的为每个小组制定学习任务,或布置研究课题,让小组间通过共同交流,共同学习来解决学习任务或完成课题研究;第三,鼓励每一组的组长将他们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或鼓励他们在课堂学习中多提出问题。如此,通过这样的方式,组长的榜样作用可有效带动小组内的所有成员,逐渐使他们养成提问的良好习惯。同时,这种小组配置的方法也能够使学生始终处于低压或无压状态下进行学习,使他们更加积极的提出问题,并将问题首先呈现在小组内,其次通过组长途径传递到教师手中,既加强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又加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
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必将应用于生活,要培养小学生善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加强他们的知识应用意识,教师就必须要从学生的生活入手,用有效的引导帮助他们练就一双慧眼,练就在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并善于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需要教师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不断的激励学生。例如,不断为学生布置在生活中观察数学现象的任务,并鼓励学生将所观察到的数学现象转化为问题。与此同时,在班级内组织开展“每天都有一道数学题”的交流活动,让学生们将自己的问题提出来与同学们交流,或让其他同学解答。如此,可有效让小学生达到眼、手、脑三者的和谐统一,促使他们能够用已知来探索未知,从而加强他们的知识应用意识,并锻炼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
当前,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意识复杂化,将这单一的教学任务体系化,严格来说,这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数学应当是一件有趣的事,而不是一件枯燥的事。只有在这样的理念下,才能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意识。进而,培养这种意识应是潜移默化的,应让小学生站在主动的位置,而不是让他们被动的每天都被各种提问和引导所包围。所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意识,我们需认真对待。
【作者单位:淮安市涂沟镇中心小学 江苏】
1、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意识
心理学认为,意识是人脑对于客观世界的综合反映,是感受、思维等心理活动的总和。意识通常是以两种形式存在的,一种是人们受到外界或内在刺激时所产生的生理反应,即下意识。例如,我们不知道我们的身体何时应该补充水分,但下意识知道。另一种是人們受到外界或内在刺激时所产生的思维反应,此时意识是推动人们产生某些行为的动力。例如,当我们感到身体不适的时候,意识会促使我们去医院就医。由此可见,无论是下意识还是意识,其产生都是存在诱因的,而找准这一诱因,即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意识。
那么,促使小学生产生学习意识的诱因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有很多,凡是能让小学生产生兴趣的,都可算作诱因。但教师需要做的则仅有两点,第一点是要将这些诱因转化为问题呈现出来,第二点是要确保数学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爱听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在教学中,笔者即将其作为引导学生产生学习意识的诱因。在《认识乘法》一课中,笔者在课堂开篇为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龟兔赛跑后,小兔子一直不服气。这天它又找到了乌龟,对它说:‘我们再来一场比赛,前面有一片小树林,谁能将林中树木的数量数的又快速又准确,谁就是冠军。’乌龟同意了。比赛开始后,小兔子马上跑到树林里数了起来,一棵…两棵…三棵…。而小乌龟呢,它先站在小树林的正面数数,又转到小树林的侧面数数,立刻就知道了答案。最后,这场比赛又是小兔子输了。” 如此,通过这样一个故事,不但将学生曾经学过的加法和即将学习的乘法隐含在内,更极大的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笔者也找到了促使小学生产生学习意识的诱因。
2、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有限,因此在学习中还很难形成主动发问的习惯,对于一些自主发现的问题往往能答就答,不能答就忽略过去,由此,这也为小学生的学习制造了许多障碍。因此,要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还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2-3]。许多教师在面对这一问题时通常都采用向学生提问并引导学生反问的方式,笔者认为,这虽然暂时达到了目的,但小学生的主体性并未能发挥出来,在下一堂课上,他们仍然不会主动提出问题。要让学生形成提问的良好习惯,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笔者认为,这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应当如何创设呢?第一,将班级内的所有学生划分成数个学习小组,每组选出一个善于积极发问并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任组长;第二,不断的为每个小组制定学习任务,或布置研究课题,让小组间通过共同交流,共同学习来解决学习任务或完成课题研究;第三,鼓励每一组的组长将他们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或鼓励他们在课堂学习中多提出问题。如此,通过这样的方式,组长的榜样作用可有效带动小组内的所有成员,逐渐使他们养成提问的良好习惯。同时,这种小组配置的方法也能够使学生始终处于低压或无压状态下进行学习,使他们更加积极的提出问题,并将问题首先呈现在小组内,其次通过组长途径传递到教师手中,既加强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又加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
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必将应用于生活,要培养小学生善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加强他们的知识应用意识,教师就必须要从学生的生活入手,用有效的引导帮助他们练就一双慧眼,练就在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并善于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需要教师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不断的激励学生。例如,不断为学生布置在生活中观察数学现象的任务,并鼓励学生将所观察到的数学现象转化为问题。与此同时,在班级内组织开展“每天都有一道数学题”的交流活动,让学生们将自己的问题提出来与同学们交流,或让其他同学解答。如此,可有效让小学生达到眼、手、脑三者的和谐统一,促使他们能够用已知来探索未知,从而加强他们的知识应用意识,并锻炼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
当前,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意识复杂化,将这单一的教学任务体系化,严格来说,这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数学应当是一件有趣的事,而不是一件枯燥的事。只有在这样的理念下,才能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意识。进而,培养这种意识应是潜移默化的,应让小学生站在主动的位置,而不是让他们被动的每天都被各种提问和引导所包围。所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意识,我们需认真对待。
【作者单位:淮安市涂沟镇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