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融“教学、培训、实践”三维一体的立体化校企合作模式,有利于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笔者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学校方的责任和义务、企业的责任和义务、立体化校企合作模式的意义、立体化校企合作的效果。
【关键词】立体化;校企合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177-02
如何结合学校实际,把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的“五个对接”: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贯彻到具体的办学实践中,并能落地生根。是一个必须思考,并在实践中为之不断探索的课题。
立体化校企合作模式是职业院校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通过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形成服务、教学、实训、就业的立体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双赢。
一、学校方的责任与义务
1.人力资源和教学资源的校企融合
在校企合作期间选派了优秀的专业教师和业务骨干进入合作企业实习,了解企业需求,并将企业需求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堂教学设计中去;教师结合学生特点和学生专业学习内容参与企业培训项目计划的制定,培训教材的编写,培训课程的讲授;参与企业科研项目开发、技术改造、技术援助。
2.校企合作培训资源的建设
提供校企合作的场所,共同设立了“人力资源培训基地”、“校企合作实验室”、“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车间”、“产品研发中心”,来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和学生培养的质量。
3.师生实践活动的定点安排
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见习、工学交替实践活动、顶岗实习,按照企业的人才规格要求设置、开发校本课程。
二、企业的责任与义务
1.厂中校的设立
根据教学需要,在企业设立“职业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就业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为学校相关专业学生的见习、工学交替实践、顶岗实习、专业作业的设计及社会实践等活动建立了“绿色”通道和稳定的平台。
2.优先就业
企业优先满足合作院校学生在见习、工学交替实践、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就业等方面的需求,定期、及时向学校提供人力资源需求方面的信息。
3.配合学校进行教学改革
企业可以选派了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专业带头人,全程参与学校相关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过程,全方位参与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改革、教材编写等工作。根据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对学校相关专业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了具体的建议和支持。
三、立体化校企合作模式的意义
立体化校企合作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各自优势,有利于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了学生的专业学习与职业能力的对接,满足了行业和企业的用人需要,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是对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都有益的举措。
1.学生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校企双方通過有效沟通和积极协商,组建深层次校企合作意义的“校中厂”、“厂中校”,安排学生在企业环境中见习和实训,实现了学生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体验。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双师素质教师和企业技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教学内容变成真实的生产过程,让学生在“看中学”、“看中想”、“看中问”、“尝试做”、“顶岗做”过程中,掌握工艺流程,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实现校企、师生的共赢
学校在推进校企合作工作进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必须达到两个积极性的统一。校企合作需要双方都有动力,合作的动力机制,最初可能是行政机制、情感机制,但最有效的机制是利益机制。
校企合作的最终是校企双赢。对于学校来说,立体化校企合作模式有利于解决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际存在的理论与实际脱节等问题。很多职业院校的教师多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一线的具体工作经验,实际动手能力不强,导致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陈旧、模式单一;教学方法欠缺、教学手段墨守陈规,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及质量。通过立体化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建立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合作研发团队及生产,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研发能力。对于企业来说,教师理论水平较高,能进一步完善企业技术研发团队,学生团队的加入可以快速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素质,为企业的发展储备劳动、管理资源。
四、立体化校企合作的成效
1.解决了工学结合难的问题
立体化校企合作模式要求职业院校遵循“先服务、后合作”的原则,主动了解企业对人才和管理的需求,通过多方面为企业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让企业见到成效,让学校拥有了与企业合作的基础条件。
由于职业院校资金投入有限,校内学习环境基本以机房和模拟环境为主,无法实现真实操作,因此,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多数校外实践基地基本停留在参观、实习的层次上,无法真正的纳入到实践教学体系中去,更谈不上产学研结合的深层次合作。
目前我国经济体制已经发生重大转型与转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亦出现重要调整。随之,社会的人才观念、价值观念和发展观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变革。这些都从客观上要求我国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课程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与社会和时代相适应。这种适应不仅表现在职业学校要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动态和复杂变化,以求得自身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更表现在要能主动满足广大受教育者的多元化需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种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2.在合作中收获教改成果、达成学生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要求以行业执业标准导入教学内容,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无缝对接”。要达到提升高职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和就业核心力的目的,职业院校就必须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指导,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主动地提供服务。在为地方企业培养各类技能型人才、满足企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的同时,还要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员工培训等多项服务,满足企业发展对技术、管理方面的需求,密切校企关系,逐步建立起多方位的立体化校企合作关系。学生能够在与企业亲密接触中激发出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目标,能主动思考和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环境的机会与威胁,处于明确的学习状态,主动配合学校专业培养实现培养目标,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创新型、技能型职业人。
参考文献
[1]范贵德.工教结合先导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刍议[J].广西大学学报,2010(S1).
[2]李兴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4):59-60.
[3]刘智慧.高职教育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的立体化校企合作模式研究,2011,28:11-12.
【关键词】立体化;校企合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177-02
如何结合学校实际,把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的“五个对接”: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贯彻到具体的办学实践中,并能落地生根。是一个必须思考,并在实践中为之不断探索的课题。
立体化校企合作模式是职业院校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通过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形成服务、教学、实训、就业的立体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双赢。
一、学校方的责任与义务
1.人力资源和教学资源的校企融合
在校企合作期间选派了优秀的专业教师和业务骨干进入合作企业实习,了解企业需求,并将企业需求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堂教学设计中去;教师结合学生特点和学生专业学习内容参与企业培训项目计划的制定,培训教材的编写,培训课程的讲授;参与企业科研项目开发、技术改造、技术援助。
2.校企合作培训资源的建设
提供校企合作的场所,共同设立了“人力资源培训基地”、“校企合作实验室”、“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车间”、“产品研发中心”,来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和学生培养的质量。
3.师生实践活动的定点安排
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见习、工学交替实践活动、顶岗实习,按照企业的人才规格要求设置、开发校本课程。
二、企业的责任与义务
1.厂中校的设立
根据教学需要,在企业设立“职业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就业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为学校相关专业学生的见习、工学交替实践、顶岗实习、专业作业的设计及社会实践等活动建立了“绿色”通道和稳定的平台。
2.优先就业
企业优先满足合作院校学生在见习、工学交替实践、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就业等方面的需求,定期、及时向学校提供人力资源需求方面的信息。
3.配合学校进行教学改革
企业可以选派了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专业带头人,全程参与学校相关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过程,全方位参与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改革、教材编写等工作。根据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对学校相关专业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了具体的建议和支持。
三、立体化校企合作模式的意义
立体化校企合作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各自优势,有利于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了学生的专业学习与职业能力的对接,满足了行业和企业的用人需要,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是对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都有益的举措。
1.学生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校企双方通過有效沟通和积极协商,组建深层次校企合作意义的“校中厂”、“厂中校”,安排学生在企业环境中见习和实训,实现了学生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体验。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双师素质教师和企业技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教学内容变成真实的生产过程,让学生在“看中学”、“看中想”、“看中问”、“尝试做”、“顶岗做”过程中,掌握工艺流程,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实现校企、师生的共赢
学校在推进校企合作工作进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必须达到两个积极性的统一。校企合作需要双方都有动力,合作的动力机制,最初可能是行政机制、情感机制,但最有效的机制是利益机制。
校企合作的最终是校企双赢。对于学校来说,立体化校企合作模式有利于解决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际存在的理论与实际脱节等问题。很多职业院校的教师多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一线的具体工作经验,实际动手能力不强,导致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陈旧、模式单一;教学方法欠缺、教学手段墨守陈规,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及质量。通过立体化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建立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合作研发团队及生产,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研发能力。对于企业来说,教师理论水平较高,能进一步完善企业技术研发团队,学生团队的加入可以快速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素质,为企业的发展储备劳动、管理资源。
四、立体化校企合作的成效
1.解决了工学结合难的问题
立体化校企合作模式要求职业院校遵循“先服务、后合作”的原则,主动了解企业对人才和管理的需求,通过多方面为企业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让企业见到成效,让学校拥有了与企业合作的基础条件。
由于职业院校资金投入有限,校内学习环境基本以机房和模拟环境为主,无法实现真实操作,因此,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多数校外实践基地基本停留在参观、实习的层次上,无法真正的纳入到实践教学体系中去,更谈不上产学研结合的深层次合作。
目前我国经济体制已经发生重大转型与转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亦出现重要调整。随之,社会的人才观念、价值观念和发展观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变革。这些都从客观上要求我国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课程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与社会和时代相适应。这种适应不仅表现在职业学校要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动态和复杂变化,以求得自身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更表现在要能主动满足广大受教育者的多元化需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种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2.在合作中收获教改成果、达成学生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要求以行业执业标准导入教学内容,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无缝对接”。要达到提升高职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和就业核心力的目的,职业院校就必须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指导,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主动地提供服务。在为地方企业培养各类技能型人才、满足企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的同时,还要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员工培训等多项服务,满足企业发展对技术、管理方面的需求,密切校企关系,逐步建立起多方位的立体化校企合作关系。学生能够在与企业亲密接触中激发出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目标,能主动思考和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环境的机会与威胁,处于明确的学习状态,主动配合学校专业培养实现培养目标,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创新型、技能型职业人。
参考文献
[1]范贵德.工教结合先导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刍议[J].广西大学学报,2010(S1).
[2]李兴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4):59-60.
[3]刘智慧.高职教育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的立体化校企合作模式研究,2011,2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