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两个方面入手对初中历史教学中激发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意识培养进行探讨,包括: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动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历史 激发兴趣 自主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61-01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唤醒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主意识、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呢?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名言给了我们答案,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浓厚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国外自主学习者也提出学习的兴趣越高,个体就会产生较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愿望就越强。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会更多地关注“新奇、形象、生动”的事物,创设能给学生带来直观感受刺激的教学情境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增强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主意识的有效方式。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动机
人本主义学者罗杰斯强调情意教学,和谐师生感情,指出要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身心的全面发展。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多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起学生参与的教学情境,如故事情境、问题情境和竞争情境。
首先,由于历史学科的形象思维性较强,因此创设故事情境是比较常见、简单直接的吸引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方式。教师在历史教学中穿插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故事,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他们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而且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故事中蕴藏的思想感情能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那么如何去创设故事情境呢?常见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教师讲述故事和学生讲述故事。
教师讲故事的优势在于,教师可以在备课过程中,紧密结合历史课程标准和课文重难点,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采用“深入浅出”的办法,有效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让他们有兴趣进行积极思考和探究,增强自我效能感,从而更容易理解重点、突破难点。同时,讲故事的时候,要留有一些空间或悬念给学生,并和所要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紧密结合,这样他们就能有持续的兴趣,并且能顺利过渡到下面要学习的内容,而不是故事一听完,热情也逐渐减去。
让学生讲述故事,是创设故事情境的另一种有效途径。学生在准备故事材料、进行精彩讲解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实现了他们的“主体”地位。这样不但能调动“讲故事”的学生积极认真准备精彩的故事,而且作为 “听众”的孩子们也会对于同伴的故事更加期待和关注。当然在学生准备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指导教会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查阅自己需求的信息资料等,即有效利用社会性资源。
其次,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参与。在历史课堂中学生掌握知识是以积极思维为前提的,没有思维也无所谓学习。教师应该充分调动、促使学生去积极思维。为了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教师应当事先设计一种适合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环境,在教学中准确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疑置难,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创设悬念。好奇与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困惑之处,形成“认知冲突”促使学生产生解疑除障的强烈要求。例如笔者在教“西安事变”这一内容时,巧设悬疑:“同学们,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残忍地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双手沾满了革命烈士的鲜血,现在‘西安事变’好不容易捉住了蒋介石,为什么中共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就此杀了蒋介石一解心头之恨呢?”一旦悬念产生,学生要探个究竟的积极性一定会被激发出来。学生经过热烈讨论,人人动脑动口,教师从中启发诱导。最终通过分析,学生深刻理解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大意义。成功的“悬念设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提高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增强分析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新旧知识、纵横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设计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切中学生的疑惑之处设置悬念,引领学生不断的思考和学习下去。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带给学生们更加直观的视觉、听觉冲击和丰富多彩的“信息”,增强学生们对这些“信息”的加工、调控的兴趣。历史学科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跨越时空的联姻,改变了历史的存在方式,也改变了历史的学习和理解方式。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主要有多媒体技术运用和网络资源的利用两种形式。
对于初中生来说,历史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多媒体技术正是非常适合历史学科这样信息容量大、时空辽阔开放和情感色彩浓郁等基本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入影像资源,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变枯燥的史料为鲜活的史料,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优化历史的课堂教学。
从传统教学的“师生对话”到“人机对话”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会让学生感到新鲜、充满兴趣。而且利用网络资源,学生可以超越教学课本的局限性,根据教学内容或自身的学习需要主动获取相关信息,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自行安排学习的计划和时间、地点等。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可以获得解答。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学生们自主学习历史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便利的条件,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水平。
新课标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效率。虽然笔者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上作了一些尝试,但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意识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重而道远,还需要广大教师不断探索,不断研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杨向阳编著:《高中历史新课程理念与实施》,海南出版社,2004年4月版
【关键词】初中历史 激发兴趣 自主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61-01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唤醒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主意识、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呢?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名言给了我们答案,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浓厚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国外自主学习者也提出学习的兴趣越高,个体就会产生较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愿望就越强。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会更多地关注“新奇、形象、生动”的事物,创设能给学生带来直观感受刺激的教学情境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增强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主意识的有效方式。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动机
人本主义学者罗杰斯强调情意教学,和谐师生感情,指出要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身心的全面发展。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多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起学生参与的教学情境,如故事情境、问题情境和竞争情境。
首先,由于历史学科的形象思维性较强,因此创设故事情境是比较常见、简单直接的吸引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方式。教师在历史教学中穿插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故事,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他们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而且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故事中蕴藏的思想感情能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那么如何去创设故事情境呢?常见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教师讲述故事和学生讲述故事。
教师讲故事的优势在于,教师可以在备课过程中,紧密结合历史课程标准和课文重难点,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采用“深入浅出”的办法,有效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让他们有兴趣进行积极思考和探究,增强自我效能感,从而更容易理解重点、突破难点。同时,讲故事的时候,要留有一些空间或悬念给学生,并和所要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紧密结合,这样他们就能有持续的兴趣,并且能顺利过渡到下面要学习的内容,而不是故事一听完,热情也逐渐减去。
让学生讲述故事,是创设故事情境的另一种有效途径。学生在准备故事材料、进行精彩讲解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实现了他们的“主体”地位。这样不但能调动“讲故事”的学生积极认真准备精彩的故事,而且作为 “听众”的孩子们也会对于同伴的故事更加期待和关注。当然在学生准备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指导教会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查阅自己需求的信息资料等,即有效利用社会性资源。
其次,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参与。在历史课堂中学生掌握知识是以积极思维为前提的,没有思维也无所谓学习。教师应该充分调动、促使学生去积极思维。为了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教师应当事先设计一种适合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环境,在教学中准确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疑置难,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创设悬念。好奇与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困惑之处,形成“认知冲突”促使学生产生解疑除障的强烈要求。例如笔者在教“西安事变”这一内容时,巧设悬疑:“同学们,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残忍地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双手沾满了革命烈士的鲜血,现在‘西安事变’好不容易捉住了蒋介石,为什么中共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就此杀了蒋介石一解心头之恨呢?”一旦悬念产生,学生要探个究竟的积极性一定会被激发出来。学生经过热烈讨论,人人动脑动口,教师从中启发诱导。最终通过分析,学生深刻理解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大意义。成功的“悬念设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提高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增强分析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新旧知识、纵横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设计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切中学生的疑惑之处设置悬念,引领学生不断的思考和学习下去。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带给学生们更加直观的视觉、听觉冲击和丰富多彩的“信息”,增强学生们对这些“信息”的加工、调控的兴趣。历史学科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跨越时空的联姻,改变了历史的存在方式,也改变了历史的学习和理解方式。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主要有多媒体技术运用和网络资源的利用两种形式。
对于初中生来说,历史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多媒体技术正是非常适合历史学科这样信息容量大、时空辽阔开放和情感色彩浓郁等基本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入影像资源,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变枯燥的史料为鲜活的史料,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优化历史的课堂教学。
从传统教学的“师生对话”到“人机对话”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会让学生感到新鲜、充满兴趣。而且利用网络资源,学生可以超越教学课本的局限性,根据教学内容或自身的学习需要主动获取相关信息,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自行安排学习的计划和时间、地点等。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可以获得解答。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学生们自主学习历史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便利的条件,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水平。
新课标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效率。虽然笔者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上作了一些尝试,但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意识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重而道远,还需要广大教师不断探索,不断研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杨向阳编著:《高中历史新课程理念与实施》,海南出版社,2004年4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