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维导图辅助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尤其是语文教学当中,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点,提升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深入了解思维导图的内涵,分析其在小学生语文教学当中的运用,提出合适的运用策略,以促进语文教学的进一步优化,实现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当下教育更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创新与实践。小学语文教师也在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式。思维导图的提出并融入语文教学当中能够清晰地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識点,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升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思维导图,在教学当中灵活运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运用思维导图确定课程主题
传统小学语文课堂相对比较枯燥乏味,而小学生天性比较活泼好动,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容易在上语文课的时候思绪漫无边际地乱飘,对课堂教师讲的知识点不感兴趣,浪费学习时间。对此,在教学当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学生发散想法,将其关联起来确定课堂主题,让学生能够围绕主题进行思考,有利于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寻找学生的兴趣点所在,结合语文知识创建情景课堂。一旦引导学生进入情景课堂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课堂主题进行简短描述,可以设计小游戏看看谁学得多。同时,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小组进行比赛,再让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并要求学生将自身理解用圈圈图的形式围绕主题写下来,最后再进行总结整理,就能够初步形成思维导图。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整理的思维导图进行课堂主题的分解,分点详细添加到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当中,让学生觉得原来这里还可以这么理解,经过教师运用思维导图的再次梳理,学生会对语文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运用思维导图创新课程方案
传统语文课程方案都有固定的模式,一般都是预习、通读文章、背课文、抄生字等固定教学方式,学生无法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还会形成固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没办法基于语文学习增强阅读理解底蕴,这对于学生课前、课中以及课后阅读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对此,教师要运用思维导图优化改善课程方案,将语文抽象知识点具体化,将枯燥乏味的汉字、词语、句子、文章变得生动灵活,把文字转变成图片、动画,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让思维导图变成动态的图片、动画,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能够直观地理解课文知识,更能根据教师的指引发散自身思维能力去探讨语文知识的博大精深。此外,教师还要在课后设立好评价思维导图,发现课堂中的不足之处,进而不断改善、创新课堂方案,让其能够清晰明了,具有良好的逻辑性、有序性,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性,推动语文教学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运用思维导图整合课程资源
素质教育体现的是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小学语文课程应当适当建立起与科学课的联系,结合课文知识整合课程资源,帮助教师深入解读课文,实现学生知识点的拓展,让学生对语文课程的理解更深一层。对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运用思维导图将课文文体、章法、立意、情感以及与之相关的课外知识点结合起来,通过罗列出线型文本、分散知识点,总结出其中的逻辑关系,并将其串联起来。如此一来,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教材内容,做好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同时还能够建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此外,教师之间应相互合作、相互学习,每一位教师将自己的理解转变成思维导图,并进行小组的探讨分析,进而总结整理出完善的思维导图,深层次地进行课文解读,让教师为语文课堂做好充分准备,具备清晰的逻辑思维,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程资源的关联,促进语文知识运用于各学科当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突破了传统的死板教学模式,更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教师要先提升思维导图制作能力,形成课堂上的知识点串讲连贯性,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点与点之间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自主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自我梳理,从识字、阅读到写作,培养学生发散、聚合、系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理解,帮助其建立自我的知识体系,提升实践应用能力与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魏碧霞.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下旬),2020(10):2,5.
[2]漆燕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导图能力的措施[J].家长,2020(24):46-47.
[3]王刚.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24):139.
[4]戴莹.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24):151.
注: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如何有效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322。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当下教育更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创新与实践。小学语文教师也在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式。思维导图的提出并融入语文教学当中能够清晰地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識点,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升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思维导图,在教学当中灵活运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运用思维导图确定课程主题
传统小学语文课堂相对比较枯燥乏味,而小学生天性比较活泼好动,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容易在上语文课的时候思绪漫无边际地乱飘,对课堂教师讲的知识点不感兴趣,浪费学习时间。对此,在教学当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学生发散想法,将其关联起来确定课堂主题,让学生能够围绕主题进行思考,有利于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寻找学生的兴趣点所在,结合语文知识创建情景课堂。一旦引导学生进入情景课堂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课堂主题进行简短描述,可以设计小游戏看看谁学得多。同时,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小组进行比赛,再让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并要求学生将自身理解用圈圈图的形式围绕主题写下来,最后再进行总结整理,就能够初步形成思维导图。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整理的思维导图进行课堂主题的分解,分点详细添加到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当中,让学生觉得原来这里还可以这么理解,经过教师运用思维导图的再次梳理,学生会对语文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运用思维导图创新课程方案
传统语文课程方案都有固定的模式,一般都是预习、通读文章、背课文、抄生字等固定教学方式,学生无法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还会形成固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没办法基于语文学习增强阅读理解底蕴,这对于学生课前、课中以及课后阅读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对此,教师要运用思维导图优化改善课程方案,将语文抽象知识点具体化,将枯燥乏味的汉字、词语、句子、文章变得生动灵活,把文字转变成图片、动画,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让思维导图变成动态的图片、动画,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能够直观地理解课文知识,更能根据教师的指引发散自身思维能力去探讨语文知识的博大精深。此外,教师还要在课后设立好评价思维导图,发现课堂中的不足之处,进而不断改善、创新课堂方案,让其能够清晰明了,具有良好的逻辑性、有序性,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性,推动语文教学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运用思维导图整合课程资源
素质教育体现的是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小学语文课程应当适当建立起与科学课的联系,结合课文知识整合课程资源,帮助教师深入解读课文,实现学生知识点的拓展,让学生对语文课程的理解更深一层。对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运用思维导图将课文文体、章法、立意、情感以及与之相关的课外知识点结合起来,通过罗列出线型文本、分散知识点,总结出其中的逻辑关系,并将其串联起来。如此一来,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教材内容,做好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同时还能够建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此外,教师之间应相互合作、相互学习,每一位教师将自己的理解转变成思维导图,并进行小组的探讨分析,进而总结整理出完善的思维导图,深层次地进行课文解读,让教师为语文课堂做好充分准备,具备清晰的逻辑思维,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程资源的关联,促进语文知识运用于各学科当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突破了传统的死板教学模式,更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教师要先提升思维导图制作能力,形成课堂上的知识点串讲连贯性,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点与点之间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自主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自我梳理,从识字、阅读到写作,培养学生发散、聚合、系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理解,帮助其建立自我的知识体系,提升实践应用能力与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魏碧霞.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下旬),2020(10):2,5.
[2]漆燕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导图能力的措施[J].家长,2020(24):46-47.
[3]王刚.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24):139.
[4]戴莹.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24):151.
注: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如何有效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