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和数学之“美”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zh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成尚荣在《儿童立场》一书中提到,“学习是学习者的积极的自我建构。”杜威也提出自己的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关键词】自主;探究;创作;成功
  《儿童立场》中提到:“学习是学习者的积极的自我建构。”笔者曾经一直在思索,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处”在哪呢?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并不了解什么是科研、什么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什么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呢?有一天,笔者突然顿悟:原来,对于这些小学生来说,他们喜欢数学的理由,就是他们认为数学“美”的理由,即,数学课堂带给他们的成功感和对数学的想象和创造力。那种探索出问题答案的喜悦和创造想像的成果,就是数学给他们带来的乐趣。也就是笔者认为的数学的“美”。教师只有注重平常课堂的“引”和“探”,才能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探究转化成“自主”的内化和行动。有了“自主”也就有了学生更积极的“引”和“探”。课堂中,我们应该通过怎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引”和“探”,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他们感受数学的“美”呢?
  一、教师应该抱着“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课堂”的理念
  杜威曾经提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的理念。可见,只有抱着这样的理念,我们才会把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有时,教师们会碰到基础不好,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群体,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决定了他们并不善于表达和操作。即使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笔者也还是尽量地把时间留给他们。有时候,即便他们一句话也难于表达,一点观点也不曾发表,亦或给予的是错误的答案。但是,没有关系,在给予他们的这段时间里,他们是有思维的碰撞的。此刻,教师如果能给他们点点的提示或者帮助,他们也许就会茅塞顿开,他们的思维就会有一个层次的提升。所以说,不是他们想不出来、做不出来,而是因为有些教师认为,没有必要给时间,干脆直接讲解、直接告诉或者直接帮他们完成。久而久之,他们就不会有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在低年级中,部分教师也许会认为,“思考”“独立自主”并没有那么重要。可是,随着知识越来越深、问题越来越棘手,他们就会不知所措、无从下手。这时,即使把知识讲解给他们听,他们也可能听不懂了。这样,他们又怎么能对数学有兴趣,又怎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美”呢?所以,教师应该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培养有“前途”的学生,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得到更好地提升。难道这不是作为数学教师的责任吗?
  二、创设“活动中心”
  知识如果能用实践操作,尽量就不要在课堂上用讲解和阅读的方式去完成教学任务。笔者有一件印象非常深刻的事——笔者女儿的学校,有一次,学校组织他们到中国银行去参加关于“货币、存储”等的实践活动。女儿回来后,给笔者汇报了课堂上教授不了给她的数学知识。她滔滔不绝地向笔者讲解了关于各国的货币、各种货币之间的换算值、理财的各种理念、存储的概念、利息的计算……笔者心里想,这样的实践真的好,也真正有价值。在笔者的课堂中,笔者也尽可能地能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学习。例如,教学“计算”这一课时,笔者让学生通过摆物体来培养他们的数感;学习“估算”时,让学生回家后利用课堂所学的估算方法与家长进行估算比赛;在认识“长度”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去量教室的各处、同学身高和家中物品;学习“重量”时,让学生亲自制作简易天平称来称称物体的轻重;学习“人民币”时,讓学生周六日亲自参与购物和调查;学习“东南西北”时,笔者带他们到操场去感受现实生活中的方向;学习“千米”时,让他们亲自去跑一跑,把“千米”的概念转化成具体的形象植入自己的脑海……虽然还没有机会把学生带出校园,但笔者也努力把他们带出课堂,深入社会和家庭。
  三、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大胆发挥自己的想像和创作空间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图形”“体积”“面积”等的应用,去鼓励学生创设自己“美”的作品和有价值的应用。课外,笔者还鼓励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像去创设“有趣”的数学……把“自主”延申到社会、自然,学生们才能有真正的拓展和应用收获。为什么国内的学生通常会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这和我国国情、教育,以及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方式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们“自主”行动,开拓视野,让学生们随时随地地感受数学的“魅力”和数学的“美”。
  以上几点是笔者在数学的教学中得出的教学经验。通过“自主”让学生享受数学课堂,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让学生在教师“引”的情况下转化成自主的“探”,再由“探”中体验自己的思维突破或者实践收获所带来的成功,也就是感受数学的“美”。“自主”和数学的“美”是相辅相成、相互转化又互相促进的。希望教师们能够真正引导学生“自主”的同时,让学生体验更多的“数学美”。
  责任编辑  胡春华
其他文献
【摘要】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是近年来较为推崇的教学模式,是基于问题的学习,即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引发学生思考,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高中化学理论知识,特别是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部分较为抽象、枯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停留在某个知识点上,难以将每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因此,在遇到问
期刊
【摘要】小学教师的教育质量关乎到学生一生的成长。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学生管理的实施者,是教师队伍中的生力军,更是维系学校、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班主任在配合学校完成教育工作的同时要重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创新小学班主任管理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小学班主任若想构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首先要做到以学生为本,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发展
期刊
【摘要】物理学中的数学方法是物理思维和数学思维高度融合的产物,借助数学方法可以使一些复杂的物理问题显示出明显的规律性,达到快速简捷地解决问题的目的。高考物理试题的求解过程离不开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随着近几年全国卷物理高考对数学要求越来越高,让学生掌握必备的数学物理方法势在必行。  【关键词】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  数学方法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从近几年的高考可以看出,明显加强了数学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渗透德育活动的策略出发,并结合当下德育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当中的渗透进行阐述说明。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成长的主要黄金阶段,同时起到了决定性的因素。在当前的广东省幼儿美术当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德育教学的渗透,开展具有针 对性的美术教学活动,从而使幼儿感受到生活当中的艺术美,使幼儿的艺术气息得到熏陶,从而促进广东地区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为了拓宽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内容,教师可将绘本阅读引进课堂。通过绘本的具象图画功能,引导低年级学生逐步进行简读、问题引导式阅读和自选细读。加入趣味表演和想像创编,培养学生想像思考与迁移运用能力,落实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绘本阅读;自主识字;绘本创编  林美琴在《绘本有什么了不起》一书中提出,绘本阅读不仅仅是具象的阅读图画,而且是从图像信息出发,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想像与思考,理解形
期刊
【摘要】规则意识是将生活规则内化于心的认识和体验,一年级学生的规则意识往往建立在其认识规则、理解规则的基础上。笔者结合学校德育课题实践研究,尝试提出深入理解递进型任务体系,梯度培养规则意识;结合班情落实“任务驱动”操作模式,促进内化规则意识,达到以“任务”为主线培养一年级学生规则意识的目的。  【关键词】任务;一年级学生;规则意识  九月的一年级新生入学会让教师感到有些混乱,因为幼儿园在作息时间、
期刊
【摘要】口语交际能力对一个人的学习、生活质量和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角色扮演非常符合适合当前口语交际教学的需要。本文结合实例,就指导与准备阶段、演练与合作阶段、扮演与学习阶段、评价与讨论阶段和改进与巩固阶段等五个教学步骤,介绍角色扮演教学法的过程,以更好地实现学生应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角色扮演;小学高年级;口语交际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
期刊
【摘要】规则意识是人们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素质,学校教育是学生形成规则意识的重要阶段。一年级更是学生习得规则意识的黄金时期,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规则意识成为无数德育工作者的难题,本文将通过德育工作中的实际个案探索活动中一年级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活动;一年级;规则意识  数年前,笔者满怀着一腔教育教学热情走进教室,可迎接笔者的不是一张张天真灿烂的笑脸,也不是一个个坐姿端正的身影,而是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方针不断落实和深度发展的过程当中,针对小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水平有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但是,就目前的现实情况来说,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依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极化”问题。这一问题因为知识难度上的差异以及学生个体学习能力差异的影响,虽然在小学中段和低段的学生中体现得不是非常明显,但在小学高段的学生中,问题会变得尤为突出,影响学生学习效率、降低教师教学质量。由此,有必要针对
期刊
学科核心素养是高考历史考察的大势所趋,挖掘和研究高考试题所蕴含的核心素养,有助于理解试题的内在价值和把握考察方向,对实际教学具有关键性的导向作用。对高考命题的研究是探究高考复习策略的前提,本文以近五年高考历史全国卷Ⅰ为例,结合本校校情、学生学情及日常教学实践与研究,就高三历史复习思路与方法作探讨,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考什么;二、如何考;三、如何应考(复习策略)。  一、考什么—知识·能力·素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