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伴发冠心病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例典型病例,给予方药:党参30g,黄芪30g,白术15g,当归15g,茯苓20g,远志15g,木香15g,陈皮15g,丹参15g、甘草20g。每日1剂,水煎服。并嘱其继续口服降糖药。结果:该患者服用5剂后,患者自诉疲乏、气短无力等明显减轻,胸闷、憋气伴出汗的症状消失。嘱其守方继服10剂,上述症状消失。结论:冠心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心绞痛呈无痛或不典型者较多,死亡率高。可通过中医方面的补脾、补肾阳、化痰、活血化瘀,条畅情志等方法相结合,能够在临床中取得良好疗效。
关键词:糖尿病 冠心病 中医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202-02
糖尿病性心脏病(DHD),是指糖尿病患者在糖、蛋白质、脂类代谢紊乱的基础上伴发、并发的心脏微血管、大血管、心肌病变和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包括非特异性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特异性心肌病。其中糖尿病伴发冠心病系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变,与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在糖尿病诸多并发症中,其发病率高、病年龄提前、病情隐匿、死亡率高,已成为当前糖尿病治疗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一例典型病例,从而深入分析糖尿病伴发冠心病中医辨证论治。
1 典型病例及治疗方法
1.1 临床病例。患者,男,50岁,两年前被确诊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每遇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就出现胸闷憋气,伴有汗出。经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和降脂治疗,血糖、血脂检查趋于正常。但近来经常无明显原因地频繁出现胸闷、憋气,伴汗出,疲乏无力,休息后缓解,西医对症治疗无明显效果。查其舌质黯红,苔薄白,脉弦稍大,按之无力。辨证属气虚血瘀,予以益气活血通痹。
1.2 中医治疗。方药:党参30g,黄芪30g,白术15g,当归15g,茯苓20g,远志15g,木香15g,陈皮15g,丹参15g、甘草20g。每日1剂,水煎服。并嘱其继续口服降糖药。
2 结果
该患者服用5剂后,患者自诉疲乏、气短无力等明显减轻,胸闷、憋气伴出汗的症状消失。嘱其守方继服10剂,上述症状消失。
3 讨论
糖尿病并发症属于中医学之消渴病并病、变证范畴,是指消渴病进一步发展而变生其他的病证而言。中医学对糖尿病并发症的认识早有记载,但由于历史条件的相对粗浅,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对于本病的概念或名称,到目前为止,仍多沿用现代医学的术语,中医学虽有并证、并病、兼证、传变病等名称,但难以反映疾病的本质及概括疾病的全貌。糖尿病心脏病按其临床表现相当于中医学中的“惊悸”、“怔忡”、“胸痹”、“心痛”、“厥心痛”、“真心痛”、“水气”、“消渴”等证范畴。中医学认为,消渴日久气阴两伤,阴虚内热,瘀血阻络而成。除了正虚失养之外,其特征是容易为情志波动、瘀血阻滞、水饮痰浊所伤。其病理变化常常表现为阳气鼓动无力,引起心痛和脉之结、代、细、涩;血不养心,引起惊悸、怔忡;气血阴阳亏虚,心神失养,造成失眠、多梦、健忘,甚则神志涣散,谵妄、神昏,或发生猝死。又因心主藏神,为“精神之所舍”,情志变化时常伤及于心。心主血脉,气虚,气滞,痰浊,寒凝等常可造成血液瘀滞,心脉痹阻,最终出现“胸痹、真心痛”。具体的中医分型如下描述:
气阴两虚型:证见心悸气短,自汗乏力,胸闷胸痛不舒,咽干思饮,舌暗红,脉虚细。此型常见于久病心气耗伤,心阴不足,心脉瘀阻。治以益气养阴通脉,方用黄芪生脉饮加味。
气虚血瘀型:症见胸痛胸闷自汗,气短懒言,倦怠乏力。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苔薄白,脉细涩。此型常见于心脾气虚,气虚血滞,心脉瘀阻。治宜益气通痹,方选归脾汤加减。
血瘀痰阻型:症见胸痛彻背,痛处固定,胸憋气闷,头晕倦怠,肢体重者,舌体胖,质暗淡,苔白腻,脉弦滑。本型多为脾虚痰盛,痰瘀阻遏,心脉失畅之症情。治宜健脾化痰,活血止痛。方用二陈汤合失笑散加减。
寒凝血瘀型:症见心胸作痛,甚则心痛彻背,剧痛伴四肢厥逆,气短喘促,唇舌紫暗,苔薄白,脉沉迟或结、代。本型为阳气式微,寒邪犯肺,宗气失布,阳气不能通达四肢,心阳不振。治宜通阳宣痹,化瘀止痛。方用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味。
肾阳虚衰型:症见心胸作痛,胸闷憋气,心悸怔忡,气喘不得卧,动则喘甚,心下痞满,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头晕目眩,甚或晕厥,尿少身肿。舌体胖大,唇舌紫暗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白腻,脉细微或结、代。本型为心、肾阳虚,血脉失于温运,阳虚水泛为患。治宜温阳利水,真武汤加减。
此外,2型糖尿病是冠心病明确的危险因素,它与其它心脏危险因素常并存,其并发冠心病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机制为冠脉内不稳定的斑块,由于粥样斑块表层的纤维中常出现裂隙或破溃,引起胶原纤维和斑块的脂质核暴露,激发血小板及促凝血因子等激活,并产生一系列瀑布样反应,最终导致冠脉血栓形成。
4 结论
冠心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心绞痛呈无痛或不典型者较多,死亡率高。现代医学通过降糖、降脂、降压等治疗,可使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等控制在理想的范围。但有些伴随症状单纯靠西药治疗有时很难见效。可通过中医方面的补脾、补肾阳、化痰、活血化瘀,条畅情志等方法相结合,能够在临床中取得良好疗效。
参考文献
[1] 杨晓晖,钟柳娜,等.糖尿病心脏病中医药临床研究述评[M].中国医药学报,2011;18(7):430-434
[2] 高彦彬.糖尿病医论医案选.第一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13-114
关键词:糖尿病 冠心病 中医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202-02
糖尿病性心脏病(DHD),是指糖尿病患者在糖、蛋白质、脂类代谢紊乱的基础上伴发、并发的心脏微血管、大血管、心肌病变和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包括非特异性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特异性心肌病。其中糖尿病伴发冠心病系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变,与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在糖尿病诸多并发症中,其发病率高、病年龄提前、病情隐匿、死亡率高,已成为当前糖尿病治疗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一例典型病例,从而深入分析糖尿病伴发冠心病中医辨证论治。
1 典型病例及治疗方法
1.1 临床病例。患者,男,50岁,两年前被确诊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每遇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就出现胸闷憋气,伴有汗出。经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和降脂治疗,血糖、血脂检查趋于正常。但近来经常无明显原因地频繁出现胸闷、憋气,伴汗出,疲乏无力,休息后缓解,西医对症治疗无明显效果。查其舌质黯红,苔薄白,脉弦稍大,按之无力。辨证属气虚血瘀,予以益气活血通痹。
1.2 中医治疗。方药:党参30g,黄芪30g,白术15g,当归15g,茯苓20g,远志15g,木香15g,陈皮15g,丹参15g、甘草20g。每日1剂,水煎服。并嘱其继续口服降糖药。
2 结果
该患者服用5剂后,患者自诉疲乏、气短无力等明显减轻,胸闷、憋气伴出汗的症状消失。嘱其守方继服10剂,上述症状消失。
3 讨论
糖尿病并发症属于中医学之消渴病并病、变证范畴,是指消渴病进一步发展而变生其他的病证而言。中医学对糖尿病并发症的认识早有记载,但由于历史条件的相对粗浅,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对于本病的概念或名称,到目前为止,仍多沿用现代医学的术语,中医学虽有并证、并病、兼证、传变病等名称,但难以反映疾病的本质及概括疾病的全貌。糖尿病心脏病按其临床表现相当于中医学中的“惊悸”、“怔忡”、“胸痹”、“心痛”、“厥心痛”、“真心痛”、“水气”、“消渴”等证范畴。中医学认为,消渴日久气阴两伤,阴虚内热,瘀血阻络而成。除了正虚失养之外,其特征是容易为情志波动、瘀血阻滞、水饮痰浊所伤。其病理变化常常表现为阳气鼓动无力,引起心痛和脉之结、代、细、涩;血不养心,引起惊悸、怔忡;气血阴阳亏虚,心神失养,造成失眠、多梦、健忘,甚则神志涣散,谵妄、神昏,或发生猝死。又因心主藏神,为“精神之所舍”,情志变化时常伤及于心。心主血脉,气虚,气滞,痰浊,寒凝等常可造成血液瘀滞,心脉痹阻,最终出现“胸痹、真心痛”。具体的中医分型如下描述:
气阴两虚型:证见心悸气短,自汗乏力,胸闷胸痛不舒,咽干思饮,舌暗红,脉虚细。此型常见于久病心气耗伤,心阴不足,心脉瘀阻。治以益气养阴通脉,方用黄芪生脉饮加味。
气虚血瘀型:症见胸痛胸闷自汗,气短懒言,倦怠乏力。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苔薄白,脉细涩。此型常见于心脾气虚,气虚血滞,心脉瘀阻。治宜益气通痹,方选归脾汤加减。
血瘀痰阻型:症见胸痛彻背,痛处固定,胸憋气闷,头晕倦怠,肢体重者,舌体胖,质暗淡,苔白腻,脉弦滑。本型多为脾虚痰盛,痰瘀阻遏,心脉失畅之症情。治宜健脾化痰,活血止痛。方用二陈汤合失笑散加减。
寒凝血瘀型:症见心胸作痛,甚则心痛彻背,剧痛伴四肢厥逆,气短喘促,唇舌紫暗,苔薄白,脉沉迟或结、代。本型为阳气式微,寒邪犯肺,宗气失布,阳气不能通达四肢,心阳不振。治宜通阳宣痹,化瘀止痛。方用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味。
肾阳虚衰型:症见心胸作痛,胸闷憋气,心悸怔忡,气喘不得卧,动则喘甚,心下痞满,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头晕目眩,甚或晕厥,尿少身肿。舌体胖大,唇舌紫暗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白腻,脉细微或结、代。本型为心、肾阳虚,血脉失于温运,阳虚水泛为患。治宜温阳利水,真武汤加减。
此外,2型糖尿病是冠心病明确的危险因素,它与其它心脏危险因素常并存,其并发冠心病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机制为冠脉内不稳定的斑块,由于粥样斑块表层的纤维中常出现裂隙或破溃,引起胶原纤维和斑块的脂质核暴露,激发血小板及促凝血因子等激活,并产生一系列瀑布样反应,最终导致冠脉血栓形成。
4 结论
冠心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心绞痛呈无痛或不典型者较多,死亡率高。现代医学通过降糖、降脂、降压等治疗,可使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等控制在理想的范围。但有些伴随症状单纯靠西药治疗有时很难见效。可通过中医方面的补脾、补肾阳、化痰、活血化瘀,条畅情志等方法相结合,能够在临床中取得良好疗效。
参考文献
[1] 杨晓晖,钟柳娜,等.糖尿病心脏病中医药临床研究述评[M].中国医药学报,2011;18(7):430-434
[2] 高彦彬.糖尿病医论医案选.第一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