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诱发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sha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是一个“纯认识”过程,它包括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学生智能形成和发展是两个心理过程协调发展的结果,如果单纯强调某一过程只会事倍功半。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努力实现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将情感融于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自觉、主动、愉快地接受教育,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智能,培养了能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在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能的同时,注意情感的诱发呢?我的体会是:
  
  一、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积极的情感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协作的活动,包含着情感的交流。师生间融洽的关系,是知识信息交流的良好条件,而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尊重与挚爱基础上的。成语“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会连带到与他有关的事物。同样,一个学生如果对教师产生了良好的情感,则一定会把这种情感迁移到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之中。因此,教师应当从学生的思想、学习等实际入手,关心爱护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其“亲其师,信其道”。尤其是对待性格内向、孤僻,成绩不佳的所谓“差生”,教师在教学中更要优先照顾,让他们心中充满阳光,生活在希望之中。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教师用“别慌,好好想想”,“别急,我相信你一定能答完整”等语言予以鼓励,并注意及时点拨、诱导,使他们尽可能“跳一跳,摘得到”。当他们回答正确或者有新的创意时,教师要及时抓住这可贵的“闪光点”给予表扬。这样,长此以往,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就能化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内在动力,产生有效的“正迁移”,为学好数学奠定基础。
  
  二、 从多方面着手,激发兴趣,保持稳定的情感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除了需要在教学目标、内容、结构诸方面下工夫之外,还必须重视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感情上引起共鸣,从而喜欢数学,爱学数学。
  1. 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由于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引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例如:在教学“二次根式乘法”一节中,设计这样一道例题,用长30厘米,宽25厘米的地板砖拼一个正方形地面,至少用多少块地板砖?部分学生动手操作,也有学生动脑筋根据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得出结论。本题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出发,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用处,从而激发了学习的乐趣,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创设情境,使学生“触景生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鲜明、形象、生动的情境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的需要,创设恰当的思维情境,让学生产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使他们“触景生情,以情悟理”。
  如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一节,教师根据学生争胜心强的特点,有意设置了“学生考教师”的情境,学生随意说了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老师不用解就能知道它根的情况。学生心想:这一回,一定想办法难倒老师。不料,当他们说出许多方程,老师都能快速、准确的作答时,学生们感到很惊奇:纷纷要求老师把“诀窍”说出来。这时,老师说:“要想知道其中的奥秘,等上完这节课你们就明白了。”这样根据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设置悬念,创设情境,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出来,并很快投入到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情境中,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三者有机地融合,教学效果自然最佳。
  3. 让学生当“主角”,增强主体意识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加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当“主角”,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4. 及时评价,升华学生的学习情感
  表扬是引导学生行为的有效手段之一。中学生最爱听表扬、赞美的话,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语言的暗示艺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适度放松,同时,辅以无声的体态语言,如微笑、使劲儿点头、翘大拇指、紧握学生的双手等。学生的成功得到老师的肯定,会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升华为渴望学习数学的情感,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学习数学,最终形成习惯,乐此不疲。
  总之,影响学生认知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只要我们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从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入手,并发挥其有效的作用,就能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其他文献
“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被称为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现在中国的又一群体。之所以把这个群体形象地称为“蚁族”,是因为该群体和蚂蚁有诸多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上海、广州、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蚁族”,在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北大博士后、青年学者廉思认为,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加深,以及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就业结构等一系列的调整,“蚁族”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ASCI)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6例ASCI患者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测
将4JD例术前ASA评分Ⅰ-Ⅱ级的鼻内窥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地尔硫卓组和对照组各20例,地尔硫卓组于全麻插管前10min静脉持续泵入地尔硫卓5—20μg/(kg·min),而对照组则于同一时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老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理解及独特感受、体验。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给学生以自由阅读的空间,引导学生在阅读的空间里自由驰骋,品读感悟,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下面就如何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促进理解,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这个问题,结合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 对比品读    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习作兴趣的培养。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习作成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获得成功心理,以此来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呢?   一提起作文,不少学生就不同程度地产生畏惧、厌倦和失望的心理。造成如此心理障碍的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究其原因主要是觉得没有东西可写,这跟习作素材的积累有关,积累少,写作时必然思路闭塞,捉襟见肘,举一而不能反三。因此,在教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计算机教学评价中的不足,提出采用目前流行的“等级评分”评价机制。文章在理论的基础上,描述了“等级评分”的内涵、评价过程,通过设计计算机作业,建立计算机课程中的“等级评分”评价标准“PTA量表”等,尝试了“等级评分”评价机制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学生评价;等级评分;PTA量表     在整个教育评价体系中,学生评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打破原有评价模式,构建一种适应社
笔者根据宁洱镇畜牧业发展现状,以及其畜牧业发展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加快畜牧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1宁洱镇基本概况宁洱镇是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
〔关键词〕 校本培训;自主发展;实践能力;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 G45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1(B)-0023-01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校本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校本培训工作要始终坚持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上下工夫。    打造“书香校园”,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开展读书活动是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有效校本
〔关键词〕 课堂氛围;人格魅力;情  绪;学生;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22—0032—01  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他们的思维潜能,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接受新知识,并在获得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联想、综合、分析、推理等创造性学习,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该如何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呢?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