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
——《黄帝内经·灵枢·天年篇》
这是一名已经确诊为多动症的患儿,我在与他的父母交谈的时候,他也一刻没有闲着,东跑跑西看看,这里摸摸,那里瞧瞧。小家伙长得虎头虎脑,非常可爱,因为这个病,才上了半年学,学校就让家长领回家了,说治好病以后再复学。这样一个是疾病不似疾病的问题让他的父母愁眉苦脸,做母亲的更是频频掉泪,说这么小的孩子不上学怎么行呢?去看了西医,也吃了一段时间的利他林,结果非但没见起色,孩子还经常头痛,而且变得不爱吃东西了。经人推荐,他们来到我这里,希望通过中医,在副作用最小的情况下治好孩子的病。
我看了看孩子的舌象和脉象,舌质淡红、尖边红、苔薄黄,脉弦,很典型的肝阳上亢的症状。小儿多动症在中国古代被称之为阳盛,《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也就是说,人体一切的生理和心理活动都是阴阳平衡的结果。“阴在内,阳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又说“阴静阳躁”,如果阴阳失衡,阴不制阳,阳浮于外,就会出现躁动症状。
体内阴阳失调会导致的脏腑功能异常,就小儿多动症而言,和心、肝、脾、肾等器官的关系最为密切。心藏神,心气不足就会显得比较笨,接受理解事物的能力很差,学习成绩也不会好;而肾藏志,肾阳不足,人就会比较迟钝;肾气不足,还会导致肝阳偏亢,水不涵木嘛。肝阳上亢,人就难以集中注意力,小动作很多;脾是后天之本,是营养精微的来源,孩子离开母体之后,靠的就是脾胃提供的营养来生存,脾虚的话,就难以提供足够的气血来滋养肝、肾和心脏,而且这四个器官又彼此影响,很难具体说是哪个器官的问题,在治疗上,不能顾此失彼。
针对小孩的特性,我给他的父母推荐了推拿加耳穴敷贴的疗法,这种方法不用吃药,没有什么副作用,也不像针灸会疼痛。小孩的父母听后也很赞同,并表示回家之后一定遵照执行。具体方法是这样的:
按 摩
1.让孩子仰面躺着(可在孩子睡着之后),用食指和中指按揉孩子的百会、四神聪穴各1分钟;
2.再用一指禅偏峰推法(见注1),从印堂推向神庭,往返3次;
3.用中指的指腹按揉双侧的太阳穴1~2分钟;
4.用抹法(见注2),从攒竹穴经眉毛上方到太阳穴,往返移动5~7次;
5.用中指端按揉气海、关元穴1~2分钟;
6.摩腹5分钟。
7.前面的步骤结束之后,让孩子俯卧,捏脊(见注3)5~7遍,拿(见注4)颈项、肩井1~2分钟。
按摩结束之后,采取耳穴贴敷疗法,要分批次选穴:① 心、肾、肝、脾、脑 、内分泌、皮质下;② 心、肾、肝、脾、脑 、神门、交感、肾上腺。
将耳朵常规消毒后,选用王不留行籽置于 lcm×lcm的胶布上(药店也有专门的耳贴卖),贴压在选取的耳穴上,按摩5分钟左右,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按摩完之后,用手指对贴敷处进行按压,力度不宜过大,以感到轻微疼痛、整个耳廓皮肤潮红发热为度,每天1次。
我将这套方法交给孩子的家长,他们耐心地记录在本子上,并且拿着我送给他们的经络挂图仔细地看,细心地询问,每一个小细节都不放过。看得出来,这是一对非常负责任的父母。
10天之后,他们带着孩子来复诊,虽然时间不长,但孩子的精神状态明显好了很多,他妈妈讲,孩子以前不爱吃饭,现在这个问题也没有了。
上面的方法写了很多,看起来复杂,其实很简单。就像孩子的妈妈说的,只要每天坚持,摸熟了,再操作起来就很容易了。“一开始孩子还喜欢乱动,我就告诉他,这是在做一场游戏,只要他能坚持不动,就会有一个小小的奖励。”孩子的妈妈说,“孩子也乐在其中,觉得好像是妈妈在和他玩游戏,爱抚他,人乖巧多了。”
大概过了一年,再次碰到那对夫妻带着他们的孩子。我们说话的时候,孩子很乖地在一旁站着,听他爸妈讲,如今他已经复学了,并且学习成绩很不错。“以前,我们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总觉得孩子还小,不会受到什么伤害。直到医院确诊孩子多动症,我们一下子蒙了,以后光想着把孩子的病治好,两个人的心反而靠近了,家庭纷争也少了很多。偶尔想起以前的争吵,都不记得什么事了。”
是啊,现在多动症的孩子越来越多,除了和父母的体质,孕期的营养有关之外。更多的和孩子出生之后的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关系不和睦,经常吵闹不休,对孩子的调皮不打则骂,幼小的孩子,各方面的成长都不健全,在这种异常氛围下长大,难免会因为恐惧、缺乏安全感、忧虑等过多的负面情绪伤害到脏腑,再加上先天秉赋不足,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症状也就不足为奇了。
治病要治本,除了按照上面的方法给孩子进行调养之外。父母的态度也极为重要,如果对孩子缺乏耐心,会助长孩子自卑、悲观失望的负面心理,让康复难上加难。所以,对于孩子的疾病,最好保持一分平常心,只当孩子调皮捣乱,多一分爱心,多一分耐心,相信在父母的拳拳爱心之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够获得健康,茁壮成长。
注1
一指神偏峰推法:将手握空拳,拇指伸直,盖住拳眼,腕掌悬屈,用拇指的指端、指腹和桡侧(大拇指向外一侧)偏峰面着力于穴位上,运用手腕的横向来回摆动带动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使功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经络穴位,一指禅推法每分钟推动频率一般为120~160次。
注2
抹法:单手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紧贴皮肤,作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频率越快越好,称为抹法。
注3
捏脊:沿着督脉的循行路线,从后背腰部正中的长强穴至大椎穴,用双手的拇指和指食在孩子的背上进行捏提,在捏脊的过程中,用力拎起肌肤,称为“提法”。每捏3次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如果孩子实在怕痛,可捏五次提一次。
注4
拿法: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或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提捏或揉捏某一部位或穴位,称为拿法。
——《黄帝内经·灵枢·天年篇》
这是一名已经确诊为多动症的患儿,我在与他的父母交谈的时候,他也一刻没有闲着,东跑跑西看看,这里摸摸,那里瞧瞧。小家伙长得虎头虎脑,非常可爱,因为这个病,才上了半年学,学校就让家长领回家了,说治好病以后再复学。这样一个是疾病不似疾病的问题让他的父母愁眉苦脸,做母亲的更是频频掉泪,说这么小的孩子不上学怎么行呢?去看了西医,也吃了一段时间的利他林,结果非但没见起色,孩子还经常头痛,而且变得不爱吃东西了。经人推荐,他们来到我这里,希望通过中医,在副作用最小的情况下治好孩子的病。
我看了看孩子的舌象和脉象,舌质淡红、尖边红、苔薄黄,脉弦,很典型的肝阳上亢的症状。小儿多动症在中国古代被称之为阳盛,《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也就是说,人体一切的生理和心理活动都是阴阳平衡的结果。“阴在内,阳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又说“阴静阳躁”,如果阴阳失衡,阴不制阳,阳浮于外,就会出现躁动症状。
体内阴阳失调会导致的脏腑功能异常,就小儿多动症而言,和心、肝、脾、肾等器官的关系最为密切。心藏神,心气不足就会显得比较笨,接受理解事物的能力很差,学习成绩也不会好;而肾藏志,肾阳不足,人就会比较迟钝;肾气不足,还会导致肝阳偏亢,水不涵木嘛。肝阳上亢,人就难以集中注意力,小动作很多;脾是后天之本,是营养精微的来源,孩子离开母体之后,靠的就是脾胃提供的营养来生存,脾虚的话,就难以提供足够的气血来滋养肝、肾和心脏,而且这四个器官又彼此影响,很难具体说是哪个器官的问题,在治疗上,不能顾此失彼。
针对小孩的特性,我给他的父母推荐了推拿加耳穴敷贴的疗法,这种方法不用吃药,没有什么副作用,也不像针灸会疼痛。小孩的父母听后也很赞同,并表示回家之后一定遵照执行。具体方法是这样的:
按 摩
1.让孩子仰面躺着(可在孩子睡着之后),用食指和中指按揉孩子的百会、四神聪穴各1分钟;
2.再用一指禅偏峰推法(见注1),从印堂推向神庭,往返3次;
3.用中指的指腹按揉双侧的太阳穴1~2分钟;
4.用抹法(见注2),从攒竹穴经眉毛上方到太阳穴,往返移动5~7次;
5.用中指端按揉气海、关元穴1~2分钟;
6.摩腹5分钟。
7.前面的步骤结束之后,让孩子俯卧,捏脊(见注3)5~7遍,拿(见注4)颈项、肩井1~2分钟。
按摩结束之后,采取耳穴贴敷疗法,要分批次选穴:① 心、肾、肝、脾、脑 、内分泌、皮质下;② 心、肾、肝、脾、脑 、神门、交感、肾上腺。
将耳朵常规消毒后,选用王不留行籽置于 lcm×lcm的胶布上(药店也有专门的耳贴卖),贴压在选取的耳穴上,按摩5分钟左右,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按摩完之后,用手指对贴敷处进行按压,力度不宜过大,以感到轻微疼痛、整个耳廓皮肤潮红发热为度,每天1次。
我将这套方法交给孩子的家长,他们耐心地记录在本子上,并且拿着我送给他们的经络挂图仔细地看,细心地询问,每一个小细节都不放过。看得出来,这是一对非常负责任的父母。
10天之后,他们带着孩子来复诊,虽然时间不长,但孩子的精神状态明显好了很多,他妈妈讲,孩子以前不爱吃饭,现在这个问题也没有了。
上面的方法写了很多,看起来复杂,其实很简单。就像孩子的妈妈说的,只要每天坚持,摸熟了,再操作起来就很容易了。“一开始孩子还喜欢乱动,我就告诉他,这是在做一场游戏,只要他能坚持不动,就会有一个小小的奖励。”孩子的妈妈说,“孩子也乐在其中,觉得好像是妈妈在和他玩游戏,爱抚他,人乖巧多了。”
大概过了一年,再次碰到那对夫妻带着他们的孩子。我们说话的时候,孩子很乖地在一旁站着,听他爸妈讲,如今他已经复学了,并且学习成绩很不错。“以前,我们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总觉得孩子还小,不会受到什么伤害。直到医院确诊孩子多动症,我们一下子蒙了,以后光想着把孩子的病治好,两个人的心反而靠近了,家庭纷争也少了很多。偶尔想起以前的争吵,都不记得什么事了。”
是啊,现在多动症的孩子越来越多,除了和父母的体质,孕期的营养有关之外。更多的和孩子出生之后的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关系不和睦,经常吵闹不休,对孩子的调皮不打则骂,幼小的孩子,各方面的成长都不健全,在这种异常氛围下长大,难免会因为恐惧、缺乏安全感、忧虑等过多的负面情绪伤害到脏腑,再加上先天秉赋不足,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症状也就不足为奇了。
治病要治本,除了按照上面的方法给孩子进行调养之外。父母的态度也极为重要,如果对孩子缺乏耐心,会助长孩子自卑、悲观失望的负面心理,让康复难上加难。所以,对于孩子的疾病,最好保持一分平常心,只当孩子调皮捣乱,多一分爱心,多一分耐心,相信在父母的拳拳爱心之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够获得健康,茁壮成长。
注1
一指神偏峰推法:将手握空拳,拇指伸直,盖住拳眼,腕掌悬屈,用拇指的指端、指腹和桡侧(大拇指向外一侧)偏峰面着力于穴位上,运用手腕的横向来回摆动带动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使功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经络穴位,一指禅推法每分钟推动频率一般为120~160次。
注2
抹法:单手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紧贴皮肤,作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频率越快越好,称为抹法。
注3
捏脊:沿着督脉的循行路线,从后背腰部正中的长强穴至大椎穴,用双手的拇指和指食在孩子的背上进行捏提,在捏脊的过程中,用力拎起肌肤,称为“提法”。每捏3次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如果孩子实在怕痛,可捏五次提一次。
注4
拿法: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或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提捏或揉捏某一部位或穴位,称为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