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命题蠡测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e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江苏省开始实施新的高考方案,备受人们关注的《2008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日前终于浮出水面。这份考试说明由命题指导思想、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内容及要求、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典型题示例五部分组成。它的考试内容及要求很详细,几乎涉及新课标有关语文素养要求的方方面面,但一份试卷很难完全覆盖,在具体命题时一定会有所取舍,一定会是有所强化又有所弱化的,因此有必要对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命题重点进行蠡测,以保证教学更具针对性。
  2004年,江苏省高考语文开始自主命题,几年来的命题轨迹是:稳中有变。尽管2008年的试题命制是体现新课程高考方案的一次全新的尝试,但因为有前几年的经验积累和富有成效的探索,2008年的高考语文江苏卷仍是在2007年基础上的调整,是“稳中有变”中“变”得比较大的一年,然而又是有章可循的。下面就按必考内容、选考内容和加试内容的顺序对2008年的语文命题略作蠡测。
  
   一、必考内容
  
   1.现代文阅读
  《考试说明》把现代文阅读明确为“阅读文学类文本”,命题材料明确为“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考点涉及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总共是4题,20分,是简述题或表述题。
  江苏这几年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的都是散文,有两大类:一类是具有哲理性或象征意味的,如《波兹曼的诅咒》《草堂·诗魂》,这样的选文文化品位较高,有一定阅读难度,便于命出高质量的题来;一类是现实性的、风格平实的,如《麦天》,这类选文不好找,要命制出有区分度的题来也并非易事,故一般还是以第一类为主。
  小说这几年都未涉及,因为千字以内的小小说极不好找,也不易命制出有效检测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好题来,加之2008年现代文阅读命题一定是求稳的,小说应该是不会被看重的。
  诗歌和戏剧也可以肯定地说是不会选的,原因也很简单:“合适” 的好诗歌和千字戏剧都不易找,也不易命制出好题来,加之几年来江苏卷从未涉及该类选文,其他省份也未能提供有价值的参照,江苏不会冒险进行这样的尝试。
  从考点上看,估计对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的测试还是常态题,因为它们十多年来相对稳定且考生熟悉,题型相当成熟。问题是2008年的江苏语文卷将出现探究题。为了使考生对探究题获得较清楚的认识,《考试说明》的“典型题示例”中专门列出了2007年海南、宁夏卷的探究题,如《林冲见差拨》中“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赔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文学类文本阅读)又如《叶圣陶在四川》中“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依据传记内容,探究文中哪一方面已经体现了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请简要论述。”(实用类文本阅读)只要我们仔细揣摩一下就会知道,探究题都是有具体的探究点的。这些题都不是文本的简单罗列或概括,答题时要在深刻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读出意蕴,读出共性,读出个性,表述时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言之有物就可以了。
  2.古代诗文阅读
  《考试说明》指出所选古代诗文应该是“浅易”的,即“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共6题,34分。能力层级为四项:一是理解,具体是理解实虚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二是分析综合,即筛选信息和归纳概括;三是鉴赏评价,诗词主要是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文章主要是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四是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正因为考的是浅易古诗文阅读,所以文言文的取材不会选学术论文、札记类文章,应该会选记叙类或传记类文章,这样的文章有三大特点:一是具有传记或记叙性;二是篇幅较短,一般五六百字;三是考生既熟悉又陌生,所涉及的实虚词和句式在中学阶段都应该熟悉和掌握。根据江苏卷的潜规则,这类选文不会出自《史记》《汉书》。三道单选题应以实词检测为主、虚词检测为辅,人物分析、内容理解都是常规考点。活用和句式的测试主要在翻译题中体现,翻译计9分,每题分值相等,主要是为了便于阅卷。文言翻译不仅要直译,而且要语意通畅,注意与原句式语气的吻合。古诗词的选材偏于唐宋,着眼于三类题材(边塞诗、送别诗、咏史诗),分值没有变,题型也不会大变。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增加了2分,实际上这几年对该项的命题已形成共识,即倾向于名句化,且是以学过的为主,课外的略有涉及,主要是引导考生注意积累。
  3.语言文字应用
  这部分共5题,18分,可能是两道语基题和三道语用题,也可能是三道语基题和两道语用题。语基题中的语音题必考,2008年的语音题将与2007年的语音题一脉相承,即仍然是考多音字。正确使用词语,江苏卷还是只出成语题,且是常见题型。如果考病句的辨析,就是单项选择题;如果考修改病句,就是语用题。关于字形和标点符号的测试,在语基题和语用题中都不会出现,而会在书写要求上强化,考生必须在答题时有“正确和规范”的意识,如作文就是错一字扣一分,5分封顶。语用题有一题必考,那就是仿句及造句,这是江苏卷每年的亮点题,2007年的“开场白”一题就获得了广泛赞誉,不过2008年的仿句题的题干会短得多,否则会牵制考生很多时间。常见的修辞方法不会单独命题,在仿句题中会体现得很充分。“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也必考,取材会“贴近现实生活,富有时代气息”,题型变化不大。“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是做语用题的整体要求,不是就某一题而言的。
  4.写作
  《考试说明》规定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分值为70分,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和往年没有大的区别,就是更明确地指出:错别字最多扣5分。近几年江苏卷作文命题有三大走向:一是执著于命题作文,二是越来越降低审题难度,三是题目的包容性越来越大,尽量让考生扬其所长。江苏卷作文命题始终体现人文关怀,每年都写有短小的提示语,为中等水平以下的学生提供一些参照。《考试说明》对文体的要求也比较宽松,但考生在选定了某一文体后,一定要有鲜明的文体特征,决不能不伦不类。
  
  二、选考内容
  
  1.文本
  这部分提供两类文本让考生选择:一类是论述类文本,包括论文、杂文、评论;另一类是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调查报告、科普文等。两类文本都是4题,18分。这两类文本和必考部分的文学类文本都不可能取材于现行的语文教材。由于考虑到两种文本难度的一致性、对等性,评论和传记、新闻(人物特写等)的可能性较大,论文和杂文不易选文,调查报告篇幅一般都较长,科普文的涵盖面较广,选择的概率相对较低。
  2.能力层级要求
  主要是两项:一是理解,即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含义;二是分析综合,即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可见能力要求并不高,难度也不会太大。
  
  三、加试内容
  
  这部分内容仅供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解答。考试内容涉及三个方面:文言文阅读,2题,10分,断句6分、简答4分;名著名篇阅读,3题,15分,有多选题和简答题;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和鉴赏,1题,15分,是表述题。这里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会与历史及其他人文科学结合较密切,断句时有极个别地方会较难;名著名篇2008年只明确了10篇,命题的覆盖面估计至少达百分之七十,从命题的难易来看,有较为熟知的,也有细节性的,主要检测考生读名著名篇的实际收获,但都着眼于基础,不过有的题干干扰性强一些,有的则弱一些,以获得可信的区分度。文本材料的归纳与表述分值大,但难度不大,可能采用限字数表述题。
  
  总之,2008年的高考语文江苏卷会体现江苏新课程高考方案的重要理念。虽然这份试卷会进行多年来的一次最大幅度的调整,但总体上还得体现变中求稳的原则,绝大多数题型考生都十分熟悉,即使是新增能力层级也是有源可溯的。
其他文献
很多年前,我刚接触语文教育时就在想一个问题:多年来我们一直都在批评和否定一些东西,比如语文教育的一些方法,但结果为什么总是否定不了?因而我认为,语文教学出现问题的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两个字:折腾。  其实,“折腾”背后有一个所谓的先进思想在搞怪,即要改革,要创新。改革与创新固然是对的,但改革有时候也可能是无知的表现。我一直费解的是,现在许多研究生写论文,选题一般都是“课改背景下的×××”,为什么非要突
寓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它通过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深刻的道理或某种教训,相比童话、儿歌、儿童诗等儿童文学文体教学,寓言教学有其独特的个性。  由于寓言故事里蕴含哲理,需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思考、归纳、总结,揭示寓意,所以学生在学习寓言时需要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在传统的寓言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引导学生感知故事内容,总结故事寓意,对寓意得来的思维过程却不做过多研究,学生的回答总是被教师控制
2014年北京高考作文阅卷中,笔者发现一类特殊的作文:言流畅,论据充分,思路清晰,但不幸被划人二类下,甚至三类文的行列。这类披着“好作文”外衣的“问题作文”有个共同的问题——思维缺陷。  问题一:暗换主题词。每个作文题目都有其独特的中心话题或者主题词,而材料作文尤其灵活,作文材料稍稍更改字句,中心话题或主题词就会改变。一些学生在审题时将自己熟悉的话题或材料强加在作文题上。即使文中为了强调,多次出现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随着语文教师追求专业成长自觉性的提高,语文教师出版专著已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可不能不说的是,高质量的、具有学科理性的专著并不多,大多还是一些经验型的、主观性的表达,其言说方式也常常是“我怎样”“某某怎样”居多。我们当然不能说这样的专著没有价值,至少对于作者自己教学经验的总结,教学思考的梳理,还是很有意义的,但若要从对于语文课程的价值这样的角度进行考量,语文教学专著应
为应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我们应该在语文教案的设计中积极构建生成性预设,为课堂的动态生成创造丰富的机遇,也为自己准确把握、积极应对动态生成提供有力的支持。一个富有生成性的预设应该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核心理念,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潜含丰富可能性的教学设计。下面结合《沙之书》(人教版选修课程《外国小说欣赏》)的教学设计,谈谈我们的认识和体会。    一、生成性预设应具备开放性特征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这是《礼记·学记》里的一段话,分析的是那个时代的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大意如下:现在的教师,只知道念诵书本,一味灌输知识,急于追求进度,不管学生是否适应。而且教人时不用诚心,又不衡量学生的程度与学习能力。
【摘 要】本文以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在校生和已毕业学生为调研对象,对公费师范生保障机制开展实证调研并就健全公费师范生保障机制提出建议。建议通过加强公费师范生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理想信念教育、完善公费师范生奖助体系、畅通公费师范生继续教育机制、提升基层教师社会保障体系的实效等措施,健全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保障机制,引领优秀学子深度服务教育扶贫事业和教育强国战略。  【关键词】公费师范生 公费教育
“学业质量标准”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一个新亮点,它以列表形式呈现了高中生应该达到的学业质量水平和关键能力。语文学业质量标准大致分五个等级,从语言、思维(读写)、文学、文化等四个方面来描绘学业质量特征,其中二级对应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四级对应于高考,这为解决教、学、考分离问题作了一种可贵探索。  尽管新课标基于课程整合思路,没有将写作课程内容单列,但关于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与以往的课程标准相比,重要的变化之一是增加了高中阶段学业质量的要求。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之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以大规模学业水平的实测数据为基础,构建本学科课程学业质量标准,这在我国课程研究与实践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课程标准文本中的学业质量描述是与课程目标相对应的,具体刻画了学生通过本学科的学习所应获得
中国有得天独厚的语言学资源,有几千年文献记录历史,丰富多彩的方言,还有少数民族语言。汉语资源丰富,历史长,类型多,有许多重要的语言事实和理论概括尚未进入国际语言类型学研究视线,只有进行历时与共时比较研究,才能寻觅相关语法特征的时空差异,探求隐藏在差异背后的共性,更好地揭示汉语的真面貌,为语言类型学做出独特贡献。一些民族语言因长期受汉语影响,或是早期语言底层的遗存,一些语法现象有语言类型学价值。